1942年,日军为什么能被河南的老百姓接受?原因让人无奈!粮食日军军队

电影记录了当年的一场大灾荒,表现的各种人生态势。整个河南处在饿死人地步,军队征收粮食还在继续,结果导致军政对立,削弱了抗击日军的力量。

军队作战是和当地人民支持分不开的,军队不顾百姓死活,百姓自然也不会拥戴军队,敌人未乱,我先乱,自己也难以组织抵抗。蒋鼎文,汤恩伯带兵无法,作战不主动,防守无决心,任由部队溃散,不组织反击,当时已经是抗战末期,国民党兵各项军备已经很大改善提高。完全可以一战。

沦陷区得人民,饿死自顾不暇,当然也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日军乘机发放少量粮食吸引灾民,在当时情况下,生存是第一,没有生命,那什么抗击敌人?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日军虽然坏,国军也不好,谁来统治下都是饿死,从个人利益来看,当然是谁给自己利益就拥护谁。

很多时候我都都说当时的百姓麻木不仁,不敢反抗,但是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土地一无所有,亲人饿死不少,就光棍人一个,还不知道那天饿死,再去反抗日军有意义吗?所以日军到来,只能默然接受,当人生失去活力,失去希望,失去一切时候,你在对他说民族大义时候,谁也没有心思听,更没人愿意做。

THE END
1.日军离间计:发放救济粮农民揍国军1943年,河南省大部地区落入日军之手。侵略者为笼络人心,给经历过1942大饥荒的饥民发放救命的军粮。由此导致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农民们用猎枪、大刀和铁耙把自己武装起来,将大约5万名曾经强征他们粮食的军队缴械,让措手不及的中国官兵在前后夹攻下迅速溃败。本文摘自2012年11月28日《青年参考》,作者黄昉苨,原题为https://weibo.com/p/1001603855548083797335
2.1942~河南大饥荒在此情况下,当时河南百姓流传民谣说:“宁可日军来烧杀,不要国军来驻扎”。 郭仲隗在会上流着眼泪说:“我是参政员,受河南三千万人民的委托,人民生活在死亡线上,日夜忧心如焚,愤怒填胸,职责天良,怎能不大声疾呼?所以在会上开宗明义就说,我坐过牢,下过狱,什么都不怕,河南灾情重到饿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年青https://www.meipian.cn/23wp4j9w
3.“抗战中的牛山孙氏族人”之四等敌人的车队进入我埋伏圈内,战士们一起开火,呐喊着“缴枪不杀!”冲到敌人的车前,剩下的几个敌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举起手缴了枪。战士动员老乡把粮食运到指定地点,迅速把粮食分散到各村,让老百姓坚壁起来……。 抬花轿的端了鬼子据点 1941年5月,运河支队由于发展武装缺少枪支弹药。决定智取小杏窝的敌人武装自己http://www.zhonghuasunshi.com/article/20140809/140755134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