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05.15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长1-2米。茎细长,无毛或被疏短毛,上部呈蔓状,顶端着地处可生根。叶互生,具短柄,长椭圆形或长卵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入秋后或皆呈紫红色,无毛,少在叶脉上有短毛。秋季腋生穗状花序,卵形,长1.5-3.5厘米,近无柄,花密集,萼5深裂,花冠紫红色,管状,近相等的4裂,花冠管部超过萼片,萼片边缘有小睫毛,雄蕊2,超出花冠很多。蒴果卵圆形,扁平。
近种毛腹水草,茎上有短柔毛,叶片狭卵形,下面带紫色,花穗近球形,常混用。
2.烧伤:腹水草洗净捣烂,水煮1小时,取浓汁加等量菜油,再煮半小时,外搽创面。
3.感冒咳嗽:腹水草15克,水煎服。
4.乳痈:腹水草30克,水煎服。
5.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草30克,水煎服。
6.痄腮、疔疮:腹水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7.小便不利、经水不通、风湿痛:腹水草10克,水煎服。
8.烫火伤、毒蛇或犬咬伤:腹水草嫩叶捣烂外敷。
9.急慢性肾炎、水肿:腹水草30-60克,水煎服。或加半边莲15克,水煎服。
10.肝硬化腹水:腹水草、半边莲、野葡萄根各30克,淮山15克,鸡内金、海藻、昆布各10克,水煎服。
2.大石韦(庐山石韦):本种根状茎粗短,叶一型,亚簇生或近生,叶片广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宽,心形至圆形,两边呈不等的亚耳形。
3.有柄石韦: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如粗铁丝,长而横走,根须状,叶疏生,厚革质,干后卷起,叶二型:营养叶稍短,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卵圆形,长3-4厘米,宽5-20毫米,钝头,基部下延至叶柄,全缘,叶上面无毛,有排列整齐的小凹点,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状毛。孢子叶较长,卵圆状矩圆形,长3-12厘米,叶柄较叶片长,孢子叶背面全部着生孢子囊群,无囊群盖。
2.放、化疗引起的白血球下降:石韦30克,红枣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3.泌尿系结石:石韦、车前草各30-60克,栀子30克,甘草10-15克,水煎当茶饮。
主治用法急性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衄血,咯血,吐血,尿血,高血压病,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用量:15-30克。
2.鼻出血:白茅根30克,水煎,冷后服,也可加藕节15克同煎。
3.胃出血:白茅根、生荷叶各30克,侧柏叶、藕节各10克,黑豆少许,水煎服。
4.急性肾炎:鲜白茅根60-120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一剂。
5.白茅花有止血作用,可用于衄血、咯血、吐血等症。
6.热淋、血淋:白茅根60-120克,水煎,冷后代茶饮。
7.跌打内伤吐血:白茅根60克,马兰30克,水煎加白糖少许服。
8.胃热呕吐、酒醉呕吐、夏日口渴少津:白茅根60克,芦根60克,水煎服。
9.吐血、衄血:白茅根60克,芭蕉树蔸60克,水煎服。
2.腹泻:猪苓、茯苓、白术、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
3.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口渴,小便少:猪苓15克,水煎服。
4.热天受暑水泻:猪苓、茯苓、白术、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
5.伤寒口渴: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30克,以水4升煮取2升,每服7合,日3服。
6.小儿秘结:猪苓30克,水少许,煮鸡屎白3克,调服,立通。
7.通身肿满:猪苓150克,为末,熟水服方寸匙,日3服。
生境与分布生于荒地、菜园、路旁、田边土壤肥沃处。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2.粒细胞性白血病:猪殃殃60-120克,猕猴桃根30克,喜树果10-30克,水煎服。
3.急性肾炎水肿:猪殃殃60克,葫芦壳30克,水煎服。
4.尿路感染:猪殃殃、海金砂、连钱草、凤尾草各15克,水煎,浓缩,每日分3次服。
5.感冒:猪殃殃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6.跌打损伤、崩漏、白带:猪殃殃60克,水煎,水酒对服,每日一剂。
7.淋症、赤白浊:猪殃殃60-9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8.痈疽疔疮:鲜猪殃殃适量,捣烂外敷。
9.肋骨打断,下陷不起:猪殃殃适量,嚼绒,敷骨下陷部分,敷约4-5小时,骨平起后去药,以免突出。
10.中耳炎:鲜猪殃殃带果实的藤一把,捣汁,滴入耳中,一日2次。
2.慢性肾炎并发水肿:黑白丑各120克,研末,每服6克,另用大枣10枚,煎汤加红糖适量,吞服药粉,每日1次,连服2-3天。
2.水肿、肾炎:楤木根白皮30克,水煎服。
3.胃痛:楤木10-15克,南五味子根、乌药、枳壳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胃病、胃溃疡、糖尿病:干燥楤木树皮或根皮10-15克,水煎服,连服数日。
5.骨髓炎、深部脓疡:楤木、三白草、狭叶山胡椒、白蔹(均为鲜品)各等量,捣烂敷溃疡处,夏日每日换药一次,冬日间日换一次。
6.关节痛:楤木根白皮15克,加水一碗,黄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剂,连服数日,痛止后再服3日。
7.腰脊挫伤疼痛:楤木根白皮30-60克,炖猪脚服,同时取根煎汤洗患处。
8.跌打损伤、骨折:楤木根、马尾松根、杜衡根、青木香根(均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生境与分布湿润地区均可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各地多有栽培。
2.时气温病,头痛壮热:生梓木屑去黑皮,取里白者切一升,水2.5升煎汁,每服8合。
生境与分布生于旷野村旁或杂树林中,也有栽培。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省区。
主治用法子: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萎,水肿。用量6-12克。叶:鼻衄,肠炎,痢疾。用量10-15克。皮:水肿,筋骨酸痛。用量10-15克。外用时,割伤树皮取鲜浆汁外擦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
2.痢疾:构树叶90克,焙干研粉,每服6克,乌梅汤送下。
3.鼻衄:构树鲜嫩叶30克,捣汁服。
4.神经性皮炎、顽癣:①取构树叶或树皮中的白汁,涂患处,日数次,持续数日。或用枝叶煎浓液洗浴。②取树皮中流出的白汁,加95%的乙醇,配成10%的液体。或加凡士林配成10%的软膏,备用。
5.阳痿、水肿:构树果15克,水煎服。
6.吐血、水泻:构树根皮或树皮15克,水煎服。
7.急性肾炎,全身浮肿:构树白皮、桑白皮各10克,猪苓6克,陈皮3克,生姜3片,水煎服。
8.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鲜构树嫩叶30克,油盐炒熟,当菜食用。也可煎汤服用。
2.跌打骨折,脱臼:①鲜接骨木根皮锤烂,拌酒糟凉包。包前要整骨复位,包后用鲜杉木皮固定。②接骨木根皮、金腰带根、毛姜各30克,均为鲜品,捣烂加酒糟炒热,包于伤处。
3.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高压消毒后外敷伤处,用干纱布压迫2-5分钟。
4.浮肿:鲜接骨木叶90-120克,和煎过的豆腐水煨吃。吃豆腐和药水。
5.筋骨折伤:①接骨木根30克,乳香6克,当归15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5克,自然铜30克,共研细粉,黄蜡90克溶化于药粉为丸如黄豆大,每服10克,黄酒送服。②接骨木叶(或鲜根皮)60-150克,黄栀子30克,共捣烂,加黄酒适量炒热,摊于布上,复位后敷于伤口,固定好。
6.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接骨木120克,鲜豆腐120克,酌加水、黄酒炖服。
生境与分布野生于林边和阴湿处,常丛生成片。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2.跌打损伤:鲜扁竹根根茎6-10克,切碎,开水吞服。或用鲜根茎2-3株,洗净,捣烂,取汁,开水冲服。需要时外敷其他伤药。
3.臌胀:扁竹根30克,水煎服。或扁竹鲜根3克,切细,米汤吞服。
4.年久疟疾:扁竹根10-15克,水煎冲少量酒服。
5.火牙痛:扁竹根15克,煮青壳鸭蛋吃。
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传染性肝炎:鲜小蓟根状茎60克,水煎服。
3.功能性子宫出血:鲜小蓟60克,水煎分2次服。
2.肺结核咯血: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栀子、大黄、丹皮、棕榈各适量,共炒碳存性,研细粉。用白藕捣汁,或生萝卜汁调药粉,每服10-15克,饭后服。
3.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大蓟、小蓟、茜草、炒蒲黄各1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水煎服。
4.产后流血不止:大蓟、杉木炭、百草霜各15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2.肝硬化腹水:大戟根洗净晒干,研粉,焙成咖啡色,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3-7日服一次,每次13-16粒,儿童酌减。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连服至腹水消失。腹水消失后服人参养荣丸调理。
3.腹水:大戟鲜根30克,捣汁,温开水冲服。
4.跌打损伤:大戟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10-15克,甜酒送服。早晚各一次。另用鲜大戟根适量,捣烂外敷。
5.蛇伤引起的腹胀、便秘:大戟根15克,冷开水磨汁服。另用大戟根、半夏根(均为鲜品)各适量,捣烂外敷。
2.肾盂肾炎:叶下珠、白花蛇舌草各60克,广金钱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0-15天为一疗程。
3.肠炎、痢疾、膀胱炎:叶下珠、金银花藤各3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3次服。
4.小儿呛水咳嗽:鲜叶下珠15克,枇杷树皮5克,六月雪3克,水煎服。
5.黄疸:叶下珠30克,水煎服。
6.小儿疳积:叶下珠15-30克,鸡肝一具或猪肝50-100克,蒸熟,取肝及汤服。
7.红白痢疾、暑热腹泻:叶下珠30-60克,水煎服。或配铁苋菜30克,水煎服。
8.风热赤眼、夜盲症:叶下珠30-60克,白菊花10克,鸭肝2-3具,共煮,吃鸭肝及汤。
2.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冬瓜皮、生黄芪各30克,水煎服。
3.肺脓疡:冬瓜子、芦根、薏苡仁各30克,金银花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
4.体虚浮肿:冬瓜皮30克,赤小豆60克,红糖适量,煮烂食用。
5.白带:冬瓜子120克,炒研细末,每服15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
6.积热泻痢:冬瓜叶嫩心,和面煎饼食。
7.消渴烦乱:干冬瓜瓤30克,煎水饮。
8.面黑令白:用冬瓜竹刀去皮切片,酒水各半煮烂滤去渣,熬膏收瓶。每夜涂之。
2.寒痧腹痛:东风菜根15-30克,水煎服。
3.跌打损伤,风湿腰痛:①东风菜根15克,摇竹消10克,水煎服。外用全草捣烂揉搽患部。②鲜东风菜根茎60克,水煎,黄酒冲服。或用根茎烘干研末,每服10克,用黄酒吞服。
4.毒蛇咬伤:东风菜根15-30克,水煎服。并用干根研粉外敷患处。
5.内出血:东风菜根茎、万年青根茎各10克,如系肺出血,加黄独10克,水煎服。
6.阴囊湿疹:鲜东风菜根茎60克,麻雀3只,水煮,吃肉喝汤。
7.急性肾炎:鲜东风菜根茎60克,捣烂,置酒杯内扣于脐上,用布包扎,每日换1次。
8.中暑腹痛:东风菜根茎3克,研末,温开水吞服。
2.白带过多:①白鸡冠花研末,每次3克,猪油汤吞服。②白鸡冠花、锦鸡儿根各15克,淫羊藿根、苹、萱草根各10克,土党参30克,水煎服。
3.产后腹痛、血流不止:红鸡冠花15克,煨水煮鸡蛋2个食用。
4.痔疮出血:鸡冠花120克,焙干,研末,每服6克,每日2次。
5.鼻衄:鸡冠花1朵,猪瘦肉60克,水煮,喝汤食肉。
6.崩漏:鸡冠花30克,水煮,白糖调服。
7.痢疾:鸡冠花、虎杖各15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
8.吐血不止:白鸡冠花醋浸煮7次,为末,每服6克,热酒下。
2.藏飞廉:全株被白色蛛丝状毛,叶片羽状浅裂,裂片近等大,整齐对生,头状花序多单生,较大,花序下有宽条形叶状总苞片,长超过头状花序。
2.利胆:飞廉瘦果做成酊剂,有利胆作用,可治黄疸,对于轻度胆绞痛有效。
2.夜盲症:谷精草30克,羊肝一个(或猪肝),加水炖熟,食肝喝汤。
3.小儿口渴发热:谷精草30克,水煎服。
4.疳积,肝热,手足心热:谷精草60-90克,猪肝60克,加开水炖一小时后服,每日1-2次。
5.风热目翳,视物不清:谷精草30-60克,鸭肝1-2具(白豆腐亦可),加水蒸服。外用谷精草煎水洗眼。
6.风热头痛,眼睛红肿刺痛,牙齿痛:谷精草10克,龙胆草3克,生地黄、赤芍各10克,红花5克,水煎服。
7.小儿疳积引起的眼目起翳:谷精草10克,蝉蜕、菊花、木贼各5克,水煎服。
8.脑痛眉痛:谷精草6克,地龙10克,乳香3克,为末,每用5克,烟筒中烧,随左右熏鼻。
2.垫状卷柏:形态上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是根散生,不聚成干,主茎短,分枝多而密,中叶先端直向,形成两平行线,叶缘厚,全缘。
2.宫缩无力、产后流血:卷柏15克,开水浸泡后去渣,一次服。
3.咯血、鼻衄、月经过多、便血、尿血:卷柏30克,白茅根30克,地榆15克(炒焦),水煎服。
4.闭经,跌打损伤:卷柏10-15克,水煎服。
5.内痔出血:卷柏、地榆、侧柏叶各10克,水煎服。
6.哮喘:垫状卷柏、马鞭草各15克,水煎服,冰糖为引。
7.癫痫:垫状卷柏60克,淡竹叶卷心30克,冰糖60克,水煎服。
2.蛇咬伤:元宝草适量,捣烂敷伤口。
3.吐血,衄血:元宝草、白茅根各30克,煎水服。
4.神经衰弱、失眠:元宝草30克,何首乌或夜交藤30克,牯岭勾儿茶60克,地骨皮15克,水煎服。
6.毒蛇咬伤:鲜元宝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另取全草15克,半边莲、半枝莲各15克,水煎服。
7.扭伤:元宝草、杜仲、桑白皮各15克,十大功劳、卫矛、山楂根、蔷薇根各30克,水煎冲米酒服。连服5剂。服药期间禁房事忌冷水。
2.胆囊炎:金钱草45克,虎杖根15克,水煎服。有疼痛加郁金15克。
3.黄疸型肝炎:①金钱草、茵陈、虎杖根各10克,紫金牛15克,仙鹤草12克,水煎服。②金钱草、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
4.梗阻性黄疸:金钱草60克,郁金15克,广木香、枳壳、黄芩各10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10克,芒硝6克(冲服)。
2.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嗽、气喘、痰多、不能平卧:葶苈子10克,大枣10个(切开),水煎服。
3.肝硬化腹水、小便少:葶苈子、防己、椒目、大黄各60克,做蜜丸,每服6克,空腹开水送服,每日2次。
4.咳嗽实喘、气急、痰多、面目浮肿:葶苈子10克,大枣、杏仁各10克,炙麻黄3克,水煎服。
2.疔疮:鲜苹捣烂,外敷患处。
3.溃疡瘘管:鲜苹60克,泥鳅2条,洗净,保持体表粘滑质,同捣烂,敷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一次。
4.火眼红肿、牙龈疼痛、小便热痛:干苹25克,水煎服。
5.肝炎:鲜苹30-60克,马蹄金30克,水煎加白糖15克冲服。连服5-10剂。
6.肝硬化腹水:鲜苹60克,油炒,豆腐1块,油煎,和匀,加盐和冬酒少许,炆干,顿服,每日一剂。
7.黄疸:苹、天胡荽、酢浆草、积雪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8.热淋:苹30克,用第二次米泔水煎服。
9.夜盲:苹6克,晒干研末,鸡肝1具,或猪肝100克,蒸熟顿服。
10.痈肿疔毒:苹60克,水煎服,另用鲜苹适量,砂糖少许,捣烂外敷。
11.牙痛:鲜苹适量,捣烂,含于患处。
2.乳糜尿:爵床60-90克,地锦草、蟛蜞菊各60克,车前草45克,狗肝菜30克,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维持3个月。
3.发热多汗:爵床30克,水煎服。
4.跌打损伤:爵床、辣蓼叶各等分,捣烂敷患处。
5.关节痹痛、筋骨疼痛:爵床30克,水煎服。
6.肝硬化腹水:爵床15克,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
7.目眩流泪:爵床15克,煎服。或与猪肝同蒸食。
本品有毒,必须同大米炒焦方可内服,若皮肤与液汁接触,可引起发炎,起水泡,若液汁入眼,可致失明。误食少量,可引起剧烈下泻,误食大量则刺激口腔粘膜,并引起呕吐、头晕、昏迷、肌肉颤动。皮肤接触液汁应立即清水洗,误食者应注意口腔的保护,静注葡萄糖盐水,注射兴奋剂。
2.毒蛇咬伤:①鲜续随子茎,在咬伤处先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作“十”字切开,折断续随子茎,将流出的白汁滴入伤口,每5-10分钟一次。并用捣烂的续随子敷伤口及红肿部位。②续随子20-30粒(儿童酌减),捣烂,米泔水调服。同时伤口作必要处理。一般一次即可,重者可每日一次,连服3日。
3.肝硬化腹水:千金子霜2克,每服1克,空腹开水送服。每日一次,连服2日。
血流量的作用。对心脏收缩力先有短暂抑制,然后渐渐加强,但对不同动物、个体差异颇大。4.丹参煎剂给家兔、犬作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丹参煎剂给家兔肌注有明显降血糖作用。6.丹参对小白鼠试验性结核病有治疗效果,而对豚鼠无效。7.抑菌:本品在体外对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痛经:丹参15克,郁金6克,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①丹参20克,赤芍、川芎、红花各10克,降香6克,水煎服或制成冲剂或浸膏分2次服。阴虚阳亢者可加玄参12克,苦丁茶10克。气阴两虚者加党参10克,玉竹15克。②复方丹参片:丹参60克,当归30克,菖蒲15克,降香4.5克,细辛1克。前3者水煎浓缩成浸膏,后2者研粉与浸膏混匀,低温干燥,压片。上方为一日量,分3次服,4周为一疗程。
4.早期肝硬化:丹参12克,桃仁、生地黄、制大黄各10克,地鳖虫6-10克,党参、黄芪各10克,鳖甲12-25克,水煎服。此方加减常可改善肝功能。妇女月经期暂停用药。
2.香花崖豆藤(丰城鸡血藤、贯肠血藤、山鸡血藤):木质藤本,长2-6米。根状茎与根粗状,折断有红色汁液流出,只有一圈,茎细如手指。小枝具细沟纹,被棕色短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叶轴被短柔毛,小叶3-5枚,小叶柄长约3-5毫米,小托叶刺毛状,小叶片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下面脉上被黄色短柔毛或无毛,网脉明显。夏末开花,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密被黄棕色绒毛,花多数,排列紧密,花萼钟状,密被锈色毛,蝶形花冠红紫色,芳香,长1.2-2厘米,旗瓣白色,被毛。荚果条状披针形,近木质,长7-12厘米,先端有短喙,密被黄棕色短绒毛。种子3-5粒,长圆形,长约1.5厘米,紫棕色。
2.营养不良和失血性贫血:鸡血藤糖浆每服10-20毫升,每日3次。
3.腰痛,白带:鸡血藤30克,金樱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连草各15克,必要时加党参15克,每日一剂,2次煎服,连服3-5剂。
1.鸡血藤糖浆:取鸡血藤2000克切碎,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煮沸2小时,第二次煮沸1.5小时,过滤,并液,浓缩至500毫升,趁热加白糖800克,煮沸溶解,过滤,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
2.内蒙古黄芪(红蓝芪、白皮芪):形似上种,托叶呈三角状卵形,小叶较多,25-37片,小叶片短小而宽,呈宽椭圆形。花冠黄色,长不及2厘米。荚果无毛,有显著网纹。
主治用法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用量:10-15克,大量可用至30-60克。
2.失血体虚: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服。
3.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补中益气汤)黄芪12克,党参、白术、当归各10克,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各5克,水煎服。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芪30克,当归、龙眼肉、五味子各15克,红枣10枚,黑豆30克,水煎服。
5.脑血栓:黄芪15-30克,川芎6克,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牛膝、丹参各10克,水煎服。
6.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生黄芪、鸡血藤各60克,当归30克,党参、熟地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2次服。对孕妇当归应减量。
7.乳汁缺乏:黄芪30克,当归15克,王不留行、路路通、丝瓜络、炮山甲各6克,水煎服。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黄柏、龙胆草、栀子、黄芩各30克,青黛、芦荟、大黄各15克,木香1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日服3-4丸。如患者能耐受,可递增至每日6-9丸。副作用有腹痛、腹泻,一般每日泻3-4次,有的可达6-7次。泻的次数与药的剂量有关。
3.脱发:当归、柏子仁各1斤,共研细,炼蜜为丸,饭后服6-10克,每日3次。
2.腰膝酸痛、遗精:何首乌15克,牛膝、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各10克,水煎服。
3.血胆固醇过高症:首乌片,每服5片,日3次。一般用药2-6周。
4.心绞痛:何首乌、黄精各12克,柏子仁10克,苍蒲、郁金各6克,延胡索3克,水煎服,每日1剂。
5.心肌梗死:何首乌、沙参各15克,麦冬、玉竹、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型。
人参野生者称野山参,栽培者称园参。野山参根状茎上部四面密生芦碗,根状茎下部具有较长的圆芦,主根上端有细而深得密螺旋纹,中部以下一般无纹,须根稀疏而长,不易折断,其上有明显疣状突起。园参根状茎一面或两面生芦碗,无圆芦,主根上端有粗横纹,不呈螺旋状,有时全体皆可见横纹,须根如扫帚状,短而脆,有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2.气阴两虚,口渴多汗,气短喘促:(生脉散)人参3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
3.食入即吐:①(人参半夏汤)人参30克,半夏45克,生姜10片,水一斗,以杓扬240遍,取3升,加入白蜜3合,煮成1.5升,分服。②人参60克,拍破,水一大升,煮取4合,热服,日再服。兼以人参汁入粟米、鸡蛋清、薤白煮粥食用。
4.开心益智:人参末8克,炼成的阉公猪肥肉油80克,以醇酒和匀,每服一杯,日再服。服至百日,耳目聪明,骨髓充盈,肌肤润泽,日记千言,兼祛风热痰病。
5.阴虚尿血,砂淋,石淋:焙人参、盐水炙黄芪等分,为末,用红皮大萝卜一枚,切作四片,以蜜60克,将萝卜逐片蘸炙,令干再炙,勿令焦,以蜜尽为度。每用一片蘸药食之,仍以盐汤送下,以愈为度。
6.酒毒目盲:一人形实,好饮热酒,忽病,目盲而脉涩,此热酒所伤,胃气污浊,血死其中而然。以苏木煎汤,调人参末3克服,次日鼻及两掌皆紫黑,此滞血行矣。再以四物汤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
7.胁破肠出:急以油抹入,煎人参、枸杞汁淋之,内食羊肾粥,十日愈。
2.拔牙创面出血:狗脊绒毛适量,消毒后敷贴创面。
3.男子诸风:(四宝丹)金毛狗脊用盐泥固济,煅红去毛,苏木、荜薢、川乌头生用各等分,为末,米醋和丸梧子大,每服20丸,温酒、盐汤下。
4.固精强骨:金毛狗脊、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50丸。
2.肺痈吐臭痰:生南星、生半夏、山豆根、人中白各3克,天门冬、麦冬、马蹄草各12克,水煎服。
3.疮毒:制南星磨水外搽。
4.毒蛇咬伤:鲜天南星捣烂敷伤口。
2.急性胃肠炎:凌霄花根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3.接骨:凌霄花根30克,捣烂,酒炒,包骨折处。
4.月经不调:凌霄花根和花各30克,煎酒服。
5.风湿关节痛:凌霄花根或茎10-15克,水煎服。也可泡酒服。
6.脚膝肿痛:凌霄花、牛膝、木瓜、豨签草各10克,煮猪脚食。
7.偏正头痛:凌霄花根或茎煮鸡蛋食。
8.关节痛、半身不遂:凌霄花根10-15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分服。或配等量抱石莲、络石藤、白英,水煎服。或用凌霄花根1斤,浸于5斤烧酒中,泡20天,每日早晚饭前服一小盏,分30天服完。
9.全身风疹瘙痒:凌霄花干花3克,研末,黄酒送服。
2.疔疮:皂角刺60克,蔊菜30-90克,酢浆草60克,水煎服。另以上药捣烂敷患处。3.灭蛆:鲜皂荚切碎,加水2倍,浸泡12小时,将皂荚和浸出液薄薄的撒入粪面,72小时后杀蛆率90%。
药理作用:1.猪牙皂在体外有杀死丝虫幼虫的作用。2.本品有溶血作用。
性味功能:辛、咸、温。有小毒。祛痰,开窍。
主治用法:咳嗽气喘,猝然昏迷,癫痫痰盛,中风牙关紧闭。用量1-2克,宜入丸散剂。
参考配方:中风猝然昏迷,癫痫痰盛:猪牙皂、细辛各6克,天南星、薄荷、半夏、雄黄各15克,共研细粉,吹鼻取嚏。
注:1.同属植物新疆皂荚分枝粗刺短小且为对生,叶为二回双数羽状复叶,羽片4对,小叶8-10对,小叶柄较长,小叶片先端较尖,全缘或有不明显齿,荚果稍弯,带状,先端有喙。分布于新疆,作用与功效和皂角刺、皂荚同。
2.猪牙皂药性极锐利,非痰结实症、虚弱者、孕妇及有咳血倾向者均忌服。
2.破伤风:白附子36克,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天麻、南星各6克,共研细粉。成人轻症或预防每次服10克,每日一次,连服3日,重症首次服20克,以后每次10克,连服2天。
3.颈淋巴结结核(未溃):鲜独角莲适量,去皮捣烂,外敷患处,每日一次。
4.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喉中痰鸣,言语不清:制禹白附60克,全蝎、僵蚕各30克,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2.骨折:生斑杖、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各适量,晒干研末,白酒少许调敷。
3.疮毒:鲜斑杖根适量,捣烂外敷。
4.毒蛇咬伤:鲜斑杖根适量,捣烂外敷。干药可磨醋外搽。
5.中风口禁,目瞑,无门下药者:(开关散)斑杖为末,入白龙脑等分,端午午时合之,中指点末,揩齿20-30遍,揩大牙左右,其口自开。
6.角弓反张:斑杖、半夏等分,为末,竹沥灌下3克,并灸印堂穴。
7.身面疣子:醋调斑杖末涂之。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长春花15克,水煎服。
3.高血压病:长春花12克,豨签草10克,决明子、菊花各6克,每日一次,水煎服。
2.月经过多:鲜菱1斤,水煎取汁冲红糖服。
3.痢疾,便血:菱壳120-250克,水煎服。
4.皮肤多发性疣赘:鲜菱柄捣烂敷,并时时擦之,可使之脱落。
5.痔疮:菱壳烧灰,用菜籽油调敷患处。
2.跌打损伤:苏铁根(去毛)适量,烘干研末,白糖适量,调匀作成饼,每次吃30克,每日一次。
3.劳伤吐血:苏铁根3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服汤食肉。
2.紫草(硬紫草):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全株密被硬毛。根长条状,微弯曲,肥厚,外为多层栓皮,紫红色。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3毫米,两端尖,边全缘或稍呈不规则波状。7-8月开花,聚伞花序密集于茎顶,苞片叶状,花萼短筒状,5深裂,花冠白色,裂片5,管喉有5个小鳞片状物,基部具有毛状物,雄蕊5,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小坚果4,生于宿存增大的萼中,直立,卵圆形,灰白或淡褐,有光泽,坚硬。
2.重阳木:近前种,小叶3片,卵圆形。
2.传染性肝炎:鲜叶60克,合欢皮15克,积雪草30克,冰糖15克,水炖服。
3.肺炎:鲜叶30-60克,捣烂取汁,调蜜内服。
4.咽喉炎:鲜秋枫叶、荸荠各30克,捣烂取汁内服。
5.痈疮肿痛,无名肿毒:鲜叶捣烂外敷患处。
2.各种癌症:石见穿、半枝莲各30克,煎汤代茶,每日一剂,需长期服用。
3.急、慢性肝炎:①石见穿、糯稻根各6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煎两次分服。小儿酌减。②石见穿60-120克,茵陈30-60克,糯稻根6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10-15日。谷丙转氨酶高者加蒲公英30克。③石见穿、紫金牛、糯稻根各3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2-3周。
4.白带:石见穿30克(鲜品60克),每日一剂,煎3次服。连服5-7天。
5.痛经:石见穿30克,生姜2片,红枣适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2.瞿麦: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在萼下小苞片呈卵形,长约为萼管的1/4,花瓣先端剪裂至中部以下成丝状。
2.泌尿系感染:①瞿麦、萹蓄各12克,蒲公英30克,黄柏10克,灯心草3克,水煎服。②瞿麦、栀子各10克,生甘草6克,葱白3段,水煎服。
2.胃癌: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75克,薏苡仁30克,红糖9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3.阑尾炎:①单纯性阑尾炎,发病在1-2天以内者:白花蛇舌草30-60克,水煎服,每日1-2剂。②重症,全身症状明显者:白花蛇舌草、海金沙藤、野菊花各30-60克,水煎服,第一天3剂,以后每日一剂。③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大血藤各30克,水煎服,一天分3次服。
2.胃癌:猕猴桃根120克,水杨梅根90克,蛇葡萄根、并头草各30克,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15克,水煎服。
3.丝虫病:猕猴桃根30-60克,水煎取汁,调猪瘦肉汤或鸡汤服。
4.麻风病:猕猴桃120克,鹿蹄草、葎草、牯岭勾儿茶各30克,天葵子15克,眼红鼻衄加野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恶疮、疥疮:千年不烂心适量,鲜叶捣烂外敷。
潜血试验阳性,尸检有部分大白鼠有胃粘膜出血现象。肝脏方面小剂量组谷-丙转氨酶无明显上升,但有肝细胞肿胀。大剂量组谷-丙转氨酶进行性升高,有肝细胞坏死。泌尿系方面尿中见红、白血球及透明管型,肾小球、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的有坏死现象。腹腔给药,引起大白鼠排尿无力,体重下降。
2.腹肌脓肿:鲜三白草90-120克,水煎服,药渣捣烂外敷。
3.小便淋痛、癃闭:三白草根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4.脚气水肿、风湿关节痛:三白草根10-15克,水煎服。
5.痢疾、疮疖:三白草15克,水煎服。
6.蛇咬伤:三白草茎叶,捣烂外敷。
7.尿路感染、水肿:鲜三白草30克,水煎服。
8.白带过多:鲜三白草60-90克,水煎服。
9.慢性支气管炎:鲜三白草根茎15克,千日红花10克,水煎,冲冰糖少许,临睡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