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大事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粮食增产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抓手。要强化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强化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当前,我国部分粮食品种再次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但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局面没有改变,确保粮食增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有效的途径。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应摒弃过去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推进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低碳化,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推进资源利用集约化,要重点提高耕地和水资源集约化水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水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近年来,我国强化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节水灌溉,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水平提升,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耕地碎片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大水漫灌等问题。要持续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膜上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重点做好化肥和农药减量化。化肥、农药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但过量使用不仅会增加粮食生产成本,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近年来,我国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行动,化肥和农药利用率超过41%,但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肥大药的现象。要持续推进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推进废弃物资源化,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农村秸秆乱堆乱放、畜禽粪污和农膜等废弃物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人讲“天无弃物”,世界上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近年来,我国加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近年来稳定在80%以上,真正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农村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未来,要因地制宜发展“猪—沼—果”、稻渔等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进一步推进农村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THE END
1.农业观察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三维探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治理成就与体系建设意味着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自身粮食安全话语强硬、粮食安全对外话语认同与传播,逐步完善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话语体系。以提高“一带一路”影响力、“一带一路”粮食安全治理法制化水平,构建“一带一路”交流体系为基础,打造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27825
2.中国即将迎来严重粮食短缺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紧迫局面4.如何应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食品需求增长?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但这一举措同样伴随着更高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为了确保这项政策不会牺牲本国粮食安全,我们需要更加谨慎规划资源分配,并且投资于可持续发展项目,以便在满足国际贸易需求的同时,也能保障国内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124122.html
3.新时代的粮食安全:理论指引时代价值与战略路径理论与探索核心提示: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受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粮食安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2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