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压在留守妇女身上的“三座大山”
1996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0月15号为“世界农村妇女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活动纪念这个日子,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妇女在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由于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我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状况和其他国家又有所不同。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是外界普遍认为的压在我国农村留守妇女身心上的“三座大山”。
来自宁夏中宁县大战场乡山头村的农民,也是中国乡村之声的农民观察员南小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南小芳:“男的出去在外面打工去,然后女同志在家里,这个对女人来说特别不容易。有时候,孩子感冒发烧,男的在家有摩托车,干什么都方便,而女同志有的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所以方方面面困难还是特别多。女同志有困难让别人老帮你也是不实际的,总之自己首先要独立起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有邪念,就算撑不下去了,也别想着走捷径或者是用不正当的手段。”
南小芳:“比如我们村,有些男的出去打工,孩子在城里上学,她做饭,做着做着,她自己也给人骗走了。这种也多。这个主要是由于自身压力特别大,然后在外面稍微得到别人的一点关怀或者温暖,就导致这些事情发生。”
南小芳前两年老公也总在外面打工,这方面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尽量做了,不去求别人。因为有这种思想一直在支撑着,她在家里看着两个孩子上学,照看家里几十亩田,白天把家里的活做完以后晚上回去还要上网,还要学习。
南小芳:“有时候心里特别无聊,特别困扰的时候,我就打开广播听听。听着听着自己好像也就排解了,疲劳的感觉就好像没有了。”
他们承受着生产生活和心理的各种压力。关心留守妇女,需要社会保障政策的保障,更需要政策执行的主体,也就是基层政府和基层群众组织的努力。我们要把帮助关心农村留守妇女当做农村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制度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基层社会组织要发挥作用,从生活琐事、生产知识、心理辅导等不同方面,为这些坚守在农村的妇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城镇化进程有多快,一定意义上也取决于对于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当然,理想的前景是,这些留守妇女都能随着家人成功地走到城市来,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但这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过程可能就是他们一生的坚守。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稳定,都有农村留守妇女的一半功劳。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仍然守候在农村的妇女,要对农村留守妇女给予格外的关心和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