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一章、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作业前准备、作业和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限空间常规作业及其安全管理。第二章、作业环境分级标准2.1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1级、2级和3级。2.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a)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规定的限值。2.3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a)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
2、限(LEL)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b)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规定的限值;c)作业过程中可能缺氧;d)作业过程中可燃性或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2.4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a)氧含量为19.523.5;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规定限值的30;d)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
5、备和工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补充、修复或更换。3.4.2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4.3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根据同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点的数量进行配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仅有一个作业点的,应在该作业点配置1套;b)有多个作业点的,应在作业点400m范围内配置1套;c)每套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3.5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3.5.1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示例参见附录D。3.5.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
6、服,高可视警示服应至少满足GB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GB20653规定的3级要求。3.5.3占用道路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应设置符合DB11/854规定的交通安全设施。3.5.4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应设置作业单位信息公示牌。信息公示牌应至少包括作业单位名称及注册地址、作业审批责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作业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和作业内容等。信息公示牌示例参见附录E。3.6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3.6.1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出入口时应采取防爆措施。3.6.2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若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开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人
7、员应当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3.7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3.8清除置换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3.9初始评估检测3.9.1气体检测要求3.9.1.1应使用符合GB12358要求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其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3.9.1.2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每年至少检定1次,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日常使用时应确保零值准确。3.9.1.3以第4章为依据,气体检测报警仪应设定两级报警值,
9、平均容许浓度;e)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和报警值参见附录F。3.9.1.4有限空间内宜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在作业过程中全程运行。3.9.2检测内容和方法3.9.2.1气体检测前,应对有限空间、连通管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3.9.2.2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3.9.2.3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3.9.2.4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使有毒有害气体充分释放。3
10、.9.2.5检测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的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若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检测人员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3.9.2.6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沿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方向进行。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水平方向由近至远。检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a)垂直方向检测的,设置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b)水平方向检测的,设置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近端点距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应小于0.5m,远端点距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应小于2m。3.9.2.7每个检测点
12、测结果,依据第4章的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3.10.2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2级和1级环境应进行机械通风。3.11机械通风3.11.1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3.11.2应向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3.11.3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有限空间仅有1个出入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送风,且不应触及有限空间底部;b)有限空间有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应在临近作业者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进行排风。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现通风死角。3.11.4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
14、3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应佩戴符合GB6220、GB/T16556规定的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3.13.4作业者应佩戴符合GB2811规定的安全帽。3.13.5作业者应佩戴符合GB6095规定的全身式安全带。3.13.6作业者进出有限空间过程中宜选择速差自控器配合安全带使用。速差自控器应符合GB24544的规定。3.13.7当作业者活动区域与有限空间出入口间无障碍物时,作业者应佩戴符合GB24543规定的安全绳。3.13.8速差自控器、安全绳应固定在有限空间外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挂点装置应符合GB30862的规定。3.13.9应按照GB/T11651的要求,根据不同作业环境
15、,为作业者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并满足以下要求:a)易燃易爆环境,应配备防静电服、防静电鞋;b)涉水作业环境,应配备防水服、防水胶鞋;c)当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噪声大于85dB(A)时,应配备耳塞或耳罩。3.14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3.14.1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使用电气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符合GB3836.1的规定。3.14.2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应符合GB/T13869、GB26164.1及JGJ46的规定。3.14.3有限空间内使用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12V。3.14.4有限空间作业中使
16、用手持电动工具应符合GB/T3787、GB26164.1及AQ3028的要求。第四章、作业4.1作业安全4.1.1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符合要求后,作业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4.1.2使用踏步、安全梯的,作业者应检查其牢固性和安全性。4.1.3作业者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及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4.1.4作业者进入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应符合GB15577的要求。4.1.5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并符合以下要求:a)评估检测结果为3级环境的,
17、应采取个体检测或监护检测;b)评估检测结果为2级环境的,应同时采取个体检测和监护检测;c)个体检测和监护检测应至少每15min记录1个瞬时值。4.1.6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并符合以下要求:a)初始评估检测结果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b)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照第5.11条的要求在作业过程中持续进行机械通风:1)初始评估检测结果为非3级环境的;2)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焊接作业、动火作业、内燃机作业等。4.1.7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a)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b)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
18、效;c)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d)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e)其他可能危及作业者生命安全的情况。4.1.8作业中断超过10min,作业者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按照第5.9条的规定重新进行评估检测。4.2监护4.2.1监护者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4.2.2监护者应按照第6.1.5条的规定进行监护检测。4.2.3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掌握检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4.2.4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4.2.5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4.3作业后清理4.3.1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
19、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4.3.2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4.3.3作业前采取隔离措施的,应解除隔离。4.3.4清理现场后,应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后撤离现场。第五章、安全管理5.1总体要求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5.2管理台账5.2.1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管辖区域内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5.2.2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应包括有限空间位置、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事故后果、防护要求、作业形式、
20、审批责任人和现场责任人等基本情况。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示例参见附录H。5.3警示标志5.3.1辨识出的有限空间应按以下要求设置标牌:a)地上有限空间和密闭设备应在其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有限空间标牌;b)地下有限空间宜设置有限空间标牌;c)有限空间标牌示例参见附录I。5.3.2应在有限空间集中布置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示例参见附录D。5.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4.1作业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满足以下要求:a)有限空间作业岗位责任制:涵盖安全管理部门和(或)人员、审批部门和(或)审批责任人、现场责任人
22、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涵盖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应急救援预案制修订、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管理、应急救援演练及效果评估等内容;c)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涵盖有限空间作业程序、安全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5.4.2发包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至少包括:a)有限空间发包作业管理制度:涵盖发包作业管理部门及人员职责、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内容及程序、发包作业安全管理协议内容及签订等内容;b)有限空间发包作业审批制度:涵盖发包作业审批部门和(或)审批责任人、审批要求、审批内容、审批流程、审批单样式和审批文件存档等内容;c)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制度:涵盖有限空间作业培训计划制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