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案例(精选14篇)

师:我们已经布置了这一课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词语:兵败会稽受尽屈辱卧薪尝胆转弱为强)指名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师:越王勾践在兵败会稽之后,到吴国做了奴仆。“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因此,“奴”在古代指女人。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mó),受尽了屈辱。……

师:“舂米推磨”见过吗?

生:没见过。

(多媒体出示“舂米”和“推磨”的图片)此处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舂米推磨”。

师:看图,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就这是舂米。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头驴在推磨。

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现在谁再来读读写勾践受尽屈辱的句子。

指名读。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生没人回答。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生齐读忍辱负重。

师:三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做国君,回国后,他是怎么做的?请自读第四自然段。

指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

生齐: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

生齐: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齐读。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他还干了什么?

生: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把勾践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出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多媒体再次出示词语:兵败会稽受尽屈辱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词语,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

生:两千多年前,……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师: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对文中的两个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我建议吴王要听谋臣们的话,不要太骄傲。

生: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三.学习经典,拓展知识。

师: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都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个成语故事,请看动画。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和《囫囵吞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动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还是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原文,请大家打开《经典读本》第34页,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字注上拼音。

师范读,生注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

生读课文,背课文,找小老师检查。

附: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囫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课后反思:

《卧薪尝胆》是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我介绍了“奴”、“仆”、“舂”这三个象形字的来历,用简洁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奴仆”的含义,同时紧扣这个词,让学生想象越王在吴国的遭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第四自然段就能懂,我又问:“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这就叫做卧薪尝胆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词句,体会感悟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指那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我还把两个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适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片段:

师: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你能想象一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生:越国被打败后,越王就有可能被抓到吴国去,可能要被吴王杀头了。

生:越王吃了败仗,在家里急得团团转。

生:越王在催身边的谋士赶快想办法呢!

师: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可以再带兵去跟吴王战斗。他为什么要选择去向吴王求和?如果不求和,后果怎样?

生:如果不求和,勾践可能会被杀掉。今后再跟吴王战斗,可能没有机会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

生:书上说吴王万般无奈去向吴王求和,说明他实在没有办法了。

生:我猜想越国可能已经没有许多士兵去打仗了,会稽一战把越国打得落花流水了,越国太惨了。

生:如果不向吴王求和,吴国会把越国吞并掉,越国就彻底灭亡了,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生:如果不向吴王求和,越国的人民会受到吴国人的欺负,我在电视中看到,如果一国被打败了,那些地被吴国人抢去,越国人没有田地可种,可能吃不上饭,会被活活饿死。

师:越王勾践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自己国家将来能够振兴,为了自己的臣民能好好地活下去,他作出一个决定。课文中是怎么写的?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学生在座位上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你很同情越王当时的处境,把他的无奈表达出来了。

师:越王来到吴国,成为吴王的奴仆。你们知道奴仆都会干些什么?

生:他每天去山上割草,给吴王养马;在磨房里,舂米推磨;他没有自由。

生:每当吴王外出,勾践趴在地上给吴王当垫脚石,还要给吴王驾车。

生:(一生抢着说)我还知道,勾践如果驾车本领不高的话,就会被吴王一脚踢下车。可能遭到鞭子抽打。有时干不好活,吴王一生气就不给他饭吃。

生:吴王让他在大众面前学狗叫,在地上爬,。

生:吴王让他给他端尿壶,有时拿越王寻开心,让他大众吃吴王的尿。

生:吴王给他头上套上很重的一种刑具,屁股后面还抽根毛,侮辱他。

师:勾践作为一国之君,在国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来到吴国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们说,这样的日子对越王勾践来讲……?

生:(愤愤不平地说)这是一种耻辱!

生:这个日子太难受了!

师:你们理解了这段文字,你能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有这样的想法:要将这两篇课文对照起来读。

之所以这样的考虑,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的教学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很多的老师开始向外面突围。突围的途径就是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意图是通过课外书的阅读来让课内的一些方法能够获得巩固。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课外阅读的类型。

但是我基于这样的想法:重视课外阅读,我不反对,而且我很是赞成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对于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的自身资源,在教材的已经学习的内容上下功夫。让意境学习的内容能够重放光彩。从而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

所谓的文本的解读意义的不同,往往就是基于文本的不同背景下的文本意义的理解过程的。所以,我想在很多时候作为教师要能够开发教材的理解意义,我想就是要能够给予文本的不同背景。

而要能够给予文本的不同背景,我想作为教师所能够做到的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的:

将文本置于单元背景中进行对比解读。

所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在今天的上课过程中,我这样进行阅读的:

课堂流程如下:

1、谈话激趣:

今天我在读《卧薪尝胆》《第八次》的时候,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而且在读书的时候,我感到很是有意思。

2、对比异同

首先寻找相同处

学生找到这些相同处:

成功过程相同:都是先失败后成功。

主要人物身份相同:都是首领。

都有一个支撑他们的凭借:一个是蜘蛛,一个是柴草、苦胆。

不同点:

对于困难的反应不同:

一个是有点灰心,一个是不灰心。(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个优秀的学生评价勾践是狡猾。)

当然当学生能够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学生对于人物的喜怒之情就是能够真正体现出来了。

打仗的性质不同:

一个是抵抗外来侵略,一个是征服对方。

打仗的次数不同

一个是八次,一个是很多次。

(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学生这样说到自己的理由:我从“会稽一战”体会到了他们打仗的次数多。

更有一个学生说到“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国家”看到他们的祖辈就在打仗。老实说,学生的这样的一种对于语言的天赋我市没有想到的。)

一个学生说到,人民的反应不同。一个是召集打散的军队,一个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学生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想在他们的意识中能够意识到人民对于战争的反应,对于非正义战争的区别的。

一个学生说到,他们的国家不同。

一个学生说到他们的成功方式不同。

一个是带领军队和侵略者正面的斗争,一个是二十年的积蓄,然后出奇兵灭掉吴国。

(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两个人所采用的方法看出了人性的不同,看出了性格的不同。)

再想到办法后的反应不同

一个是跳起来,一个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进行提醒。在提醒中不忘报仇雪恨。

(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对于竞争的意味的。一个是晚的计谋,讲究的是出奇兵,一个是光明磊落。所以,在这个地方,当我们提倡卧薪尝胆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是看重的是那种坚韧不拔,但是,我们忽视了这样的复仇动机和手段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遐想了。)

总结谈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

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谁了解“卧薪尝胆”讲的是关于什么人的故事?

板书:夫差勾践

3、夫差、勾践都是春秋末年的国君,有谁了解关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呢?

4、师小结,做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汇报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吴国勾践表示谋臣免除建议屈辱

愿意夫差夫人差别会稽会议

①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

②交流读这些生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有些生字词的读音比较难读,教师要能范读或领读,例如:谋臣、夫差、会稽

③开火车、齐读生字词。

④齐读生字词

4、分小节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口头填空

在古代中国年前,吴国和越过位于。他们都想。

通过此项口头练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这小节,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本小节的主要意思。

3、征服对方,使自己强大是他这两个国家共同的目标。“征服”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剑拔弩张,势必要爆发一场残酷的战争)

4、有感情得朗读第一自然段。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故事的背景)那么故事是因何而起,怎样发生,结果有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学习本课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

分析字形,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怎样写才漂亮

⑤这些生字词,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作业设计

一.组词

免仆谋仪患

兔朴煤议窜

勾证纷际

勺征份示

二.看拼音写汉字

hòuhuàjiànyìbiǎoshìmóuchén

zhēngfúwúnàinǔlíqiángdà

屈辱强大骄傲

四多音字组词

夫fū会huì差chā

fúkuàichāi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奴仆地努力

的建议地请求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讨论交流

板书:兵败会稽

2、通过课前的查找资料,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会稽之战”。教师可以简介:在古时候,比较习惯用战争发生的地点给这次战役命名。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要想夫差请求做奴仆?

4、践打了败仗,国破家亡,他还有别的办法挽救这一局面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不能的?(万般无奈,只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一、二两句)

5、面对勾践的求和,吴王和他的谋臣有什么样的反应?请你想象一下,看到勾践的投降书,吴王和他的谋臣分别会说什么?他们为何有不同的想法?(“后患”在文中指什么?从这个词中你看出来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三、四两句)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到这里,你们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

给孩子与文本交流的时空,谈谈自己的感悟。

2、你是怎样理解“受尽”和“整整”这两个词的?

3、你从课外书上还知道勾践和他的夫人受了那些耻辱?

4、在这三年牛马不如的日子里,勾践会想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国以后,勾践立志要报仇雪恨,卧薪尝胆。文中的插图描绘的就是他卧薪尝胆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2、交流①那句写了“卧薪”?“薪”指什么?“卧薪”呢?

②哪句写了尝胆?用“苦”形容胆,

用自己的话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看插图,身穿帝王之服,佩带宝剑的勾践为何要睡在扎人的柴草上,饭前尝一尝胆的苦味,他为什么要这么地折磨自己?(报仇雪恨)--齐读第一句话.

4、你从这段的那些词语中看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晚上每顿饭前总要提醒)再读有关语句

此时此刻,勾践会想些什么?

在此通过教师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6、讨论第一句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分,第一句是总起,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时刻不忘报仇血恨的

四、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勾践如此发奋图强是为了什么?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终于”的?

3、你怎样理解“奇兵”的?

教师可以简介越国灭吴国的过程,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课文里说到是出“奇兵”。

4、比较:会稽一战,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而二十多年后,吴国则被越国灭了。你从“败”和“灭”这两个词中看出了什么?

五、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3、复述课文,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4、照;例子造句:

①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②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将“建议”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进行造句练习,有利于孩子们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以致用。

1、抄写词语

败仗建议谋臣后患万般无奈

征服屈辱耻辱免除转弱为强

2、仿照例子造句。

①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②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3.请你查阅历史书,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勾践最终成功,夫差失败的原因。

勾践之所以能打败夫差,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

建议

的建议

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很深意义的历史故事,同时课文标题也是一个成语。在这课中,我先讲述了课文的第四小节,以勾践明明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为什么非要去卧薪尝胆,让孩子们说出为了报仇雪恨,接着说说具体表现。然后再讲第二小节,这里我主要让他们练习说话,让他们分别作为吴王和吴国大臣模拟说话,他们对于勾践的求和有什么看法,从中感受吴王的骄傲自大。然后是勾践受尽屈辱,通过勾践原来在自己国家的生活条件与现在对比,还有他为吴王尝粪便等一些实例感受勾践的屈辱。接着问勾践回国后除了卧薪尝胆还会干些什么,让孩子说说复仇需要做什么事情。最后转弱为强终于报仇。

最后我问孩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些孩子说到发愤图强、永不放弃,都对的。但是我没有说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背后意思是什么,所以在练习册上出现这样的题目:卧薪尝胆现在的意思是什么,大多同学都写了字面上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失误。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0

wuyixin发表

王美卿老师时常教育我们,板书是一课教学浓缩的精华,一定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受王老师的影响,在设计这一课板书时我一方面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合理选择关键词语,另一方面在学完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归纳性回答,说说勾践为什么会反败为胜?有了板书的辅助,学生顺利地记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勾践取胜的根本原因,懂得了只有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12、卧薪尝胆

(失败时)甘当奴仆忍受屈辱忍辱负重

(回国后)卧薪尝胆不忘耻辱发愤图强

(二十多年后)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id=2818

之一

佚名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卧薪尝胆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教学内容

共几课时

2

课型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吴王一番。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资源

课文磁带、生字卡片、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挂图

预习设计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到班里来交流。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3分钟)

1、齐读课题。

2、完成填空

第二板块:精读第4自然段(15分钟)

1、学习单一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2、展示交流

(2)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3)理解“卧薪尝胆”

3、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第三板块:精读第2、3自然段

(15分钟)

1、学习单二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2)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2、展示交流。

(1)理解勾践的“万般无奈”

(2)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3)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3、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学习单三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

在越国穿的是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

4、展示交流:

(1)了解勾践所受的屈辱

(2)感受勾践立志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第四板块:精读第5自然段(5分钟)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2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想征服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第4自然段

过渡:出示挂图,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出示:白天,他亲自……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板书: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6、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

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2)指导读出吴王的傲气。

(3)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6、学习第3自然段。

7、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8、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9、导学

(1)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2)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第四板块:精读第5自然段

1、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的手下败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

作业

前几天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小教研,由我执教《卧薪尝胆》一课,下面就来说说我的一些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

要学习第4自然段了,我问学生: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兴趣。学生自由读了一遍后,我又让大家齐读,当大家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这句话时,我就告诉学生这就叫“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尝胆”。接着问:“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这时,学生都能说出卧薪尝胆的字面意思。我又问:“仅仅卧薪尝胆就能报仇雪恨吗?”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要报仇雪恨,就必须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时,再让学生谈谈“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学生都能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是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本节课属于第二教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可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是年龄小,对历史的了解甚少,其次是善读课文却不善品悟课文,难以从字面走进文中。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动容。如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我要求小朋友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地读,可以在心里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等等,将朗读品悟变为学生主动乐为的过程。

课尾设计写话: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教育他几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生硬讲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是不太可能的,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个小小的写话练习,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自己道出课文中的道理。最后,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

这一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反应活跃、兴趣盎然,学生在读中,写中,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一范文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第一范文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1

1、§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0

孔国娟发表

教学要求:

1、变序学文,指导朗读。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

一、导入新授

1、齐读课题

3、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好不好?请把语文书翻开到135页。

二、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出示图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定都已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在干什么?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他卧薪尝胆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2、谁愿意自告奋勇读一读?

3、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读读,想一想: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懂吗?那么,卧薪尝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4、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板书:报仇雪恨)

5、帮助理解,指导朗读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了一只苦胆,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师漏掉的是哪些词?这样好吗?为什么?

6、学生自由读,比较,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7、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这几个词圈出来,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来!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

2、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读。

4、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练说,再说给大家听。

5、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6、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你在吴国受尽屈辱,度日如年,谁来读?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可是,越国的大王怎么会跑到吴国去受尽屈辱的呢?

2、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地读,可以在心里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等等,待会儿告诉老师原因。

3、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4、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万般无奈只好)

5、指导读1、2句,读出勾践的万般无奈。

6、对此,吴国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7、指名读3、4句。

8、交流。“后患”指什么?

9、指导读出骄傲的语气。

10、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齐读)

五、导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吴王怎么也没想到,后患未除,最终竟让他——灭国了,这真是后患——无穷!

2、齐读第5自然段(板书: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六、回顾第四自然段

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小朋友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七、写话,总结

2、出示写话要求:

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

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他几句。

3、交流

4、小朋友们,后来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就形成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意思就是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把《卧薪尝胆》的故事先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2、建议好学的小朋友课后读一读《破釜沉舟》等历史故事,准备在阅读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兵败求和转弱为强

(受尽屈辱)(灭掉吴国)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1、练习四中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奋发图强、救亡图存与本课联系紧密,可以将此成语介个本课的学习加于理解。

2、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成语“卧薪尝胆”的意思。

3、对于以历史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对历史人物的衣着打扮、君臣之礼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两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5、针对课文,提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5分钟)

2、大概介绍卧薪尝胆的故事。

3、提出问题

4、查字典理解“卧薪尝胆”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28分钟)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展示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书空

预习作业3

说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

1、概括科维尔的主要内容

2、自读课文,按出示的内容提要给课文分段。

3、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比赛读

第四板块:学习课文第一节(5分钟)

1、默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大概内容。

2、听师介绍“长江下游”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谁能来介绍“卧薪尝胆”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尝”呢?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吴”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书空。

1、指名说说词意。

万般无奈转弱为强后患建议后患耻辱

1、指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朗读课文,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交流:

3、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4、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5、分段后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比赛读。

第四板块:学习课文第一节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THE END
1.×精选解释解析落实资讯在知识传递与理解的复杂过程中,“精选解释解析落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重要桥梁,本文将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探讨如何深化理解、有效实施,以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精选:筛选与优化理解的前提 http://m.shanxilanyukeji.cn/post/339.html
2.行动的解释行动的意思汉典“行动”词语的解释拼音xíng dòng 注音ㄒㄧㄥˊㄉㄨㄙˋ 行动词语解释 解释 ◎行动xíngdòng (1)[move about;get about]∶走动;行走 (2)[act;take action]∶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亦指活动 (3)[action;operation]∶举动;动作;举止 劭见房中书囊衣冠,都是应举的行动。——《喻世明言》 https://www.zdic.net/hans/%E8%A1%8C%E5%8A%A8
3.行动行动怎么念行动的解释拼音xíng dòng注音ㄒㄧㄥˊㄉㄨㄥˋ 解释①走路;走动:行动不便|可以行动了,别误了时间。 ②指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时机来得不易更多:https://www.bmcx.com/,快行动。 ③行为;举行:老人的行为深受人们的赞叹。 其它“行”字典“动”字典https://cidian.bmcx.com/xingdong_4hq__cidianchaxun/
4.行动是什么意思行动的解释是什么拼音:xíng dòng 注音:ㄒ一ㄥˊㄉㄨㄥˋ 词性:动词 结构:行(左右结构)动(左右结构) 行动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行动xíngdòng (1) 走动;行走 hAo86.com英 move about;get about (2)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亦指活动 英 act;take action (3) 举动;动作;举止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327b43ac9e327b/
5.行动是什么意思行动拼音行动近义词反义词行动是什么意思? 怎么读?应用小工具为您提供行动拼音,行动近义词,[词]反义词在线了查询和了解,包含行动用法和解释。http://m.appgg.com/dictionary/b090102f.html
6.暑假预习:1地dì(土地) de(轻轻地) 行xíng(行人) háng(银行) 了le(好了) liǎo(了不起) 会huì(开会) kuài(会计) 空kōng(天空) kòng(空格) 看kàn(看见) kān(看守) 地de(满意地) dì(土地) 只zhī(一只) zhǐ(只是) 大dà(大人) dài(大夫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EzNjQ3OA==&mid=2247496538&idx=2&sn=cd82f1b86bda4d4ddcd25df3b2bb3d63&chksm=fd3e3653743a925bad1c8d42b0ab65e5e792056b1f67496fa4fb457d7ca7555333db8a0c0642&scene=27
7.期末考试快到了,孩子生字拼音词语解释不过关怎么办?语文庄重识字表的字在每课课文后面写在横线上的字, 大部分的小朋友是没有掌握的, 但是作业和考试会考察到。 如果没有掌握,那就不会。 一二年级主要是生字拼音的问题,而到了三年级起, 在课外阅读的时候,遇到词语解释,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的建议是先从课本入手,把课内一些重点词语,四字词语读一读、背一背,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G81PDS0516AO33.html
8.偷的拼音怎么写偷的拼音怎么写 导读偷,汉字,拼音tōu。有窃取;行动瞒着人;抽出时间;苟且的意思。相关词语:偷瞄、偷列、偷看、偷安、偷窃、偷盗、小偷、偷袭、惯偷、偷眼、偷巧、偷营、偷偷、偷生等。形声。从人,从俞,俞亦声。俞意为捷径、直接。人和俞联合起来表示走捷径的人。古代象形文字俞字就像一房屋,也预示着俞家很http://m.how234.com/eamycjjzej.html
9.猫的拼音怎么写三只猫的拼音怎么写猫的拼音怎么写 三只猫的拼音怎么写伤感与温情 精选回答 1、猫是多音字,读音分别是māo和máo。 2、读作māo时的释义: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等色。种类很多。 3、读作máo的释义https://edu.iask.sina.com.cn/jy/2YcrKJJ5cwb.html
10.路的拼音大写怎么写?路的拼音大写怎么写?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路 lù 字从足从各,各亦声本义:十字道口、在十字道口行走.南北向的命名为“路”,形式为条状的供人、货物等通行的平面. 1、路,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2、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11660973603054338&fr=search
1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上散步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qí ) 一shà( 霎 )间 chāi( 拆 )散 各得qí( 其 )所委qū( 屈 ) 水波lín lín(粼 )(粼 ) 你就背(bēi )着我 我背( bèi )上的 嫩(nèn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49932
12.《jqx》课堂教学反思(通用15篇)多年来在拼音教学中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一年级拼音教学的难点。学生一是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如:n、l)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要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c8h3x5l.html
1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板书课题:1.柳树了 (2)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30/09/3196235_136677376.shtml
14.番茄时间管理法活动城市挑战必定赢队活动记录我们的宝贝们现在在写番茄工作法 来记录我们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第一个完成了卡片的宝贝的番茄卡! 并没有因为有字不会写而放弃写卡片 不会写的字也都用拼音写了出来 棒棒哒 接下来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正式开始啦~ 在很积极 很认真的寻找会接受他们采访的路人 https://www.meipian.cn/2jz6c6jf
15.行动派(拼音:xíngdòngpài,注音:ㄒㄥˊㄉㄨㄥˋㄆㄞˋ)汉语“行动派”拼音是xíng dòng pài ,注音是ㄒ|ㄥˊㄉㄨㄥˋㄆㄞˋ,解释:“做事积极主动的人。如:『他是行动派,早就开始筹备整个计划。』”,对应Emoji符号:。 字词:行动派 注音: ㄒ|ㄥˊㄉㄨㄥˋㄆㄞˋ 拼音: xíng dòng pài https://hanyucidian.18dao.net/hanyu/%E8%A1%8C%E5%8A%A8%E6%B4%BE
16.最新大班语言《人有两件宝》教案(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人有两件宝》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http://cooco.net.cn/zuowen/103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