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精选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那么,大家知道要怎样正确高效的学习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制定计划。

(2)课前自学。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

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

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从传统意义上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注意听、练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创新的高度出发,以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形成,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形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优化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去开展观察、记忆、联想、辨析、比较等思维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了优化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需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改变那种让学生记下学习目标,把新知识标题变成问句的简单做法,而应将思维焦点定位在学生的"疑惑"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承受能力的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而教师需要优化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大致内容有:学习要求、旧知回顾、新知预学、思考与练习、存在问题等,学生可据此巩固旧知识,认识新内容。在"学习要求"中学生可预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内容,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旧知回顾"明确新知识即将涉及到已学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恰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可根据预习活动的提示进行回忆及查阅有关材料;"新知预学"要学生预先去思考、体会一些学习内容并思考一些疑惑;"思考与练习"通过问题、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对新知识的运用;"存在问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疑惑,教师可事先收集这些"疑问",然后针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1)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

(2)营造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环境保障。

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灵感才得以发挥,提问得到鼓励,不同的见解得到尊重;学生自然会勇于质疑,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多思、善问、质疑、求真的习惯。为此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中不成熟的见解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矛盾;对新颖独特的想法及时鼓励并加以完善;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了环境保障。

(3)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契机。

三、开展专题性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四、个案研究,加强分类指导。

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特征、个性品质因人而异,学习习惯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个体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因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以个案为线索,寻找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并帮助学生校正学习中的问题行为和缺陷,通过对个案的分类指导来形成方法。为此应进行两类个案研究:一是有"特征"的个案:主要指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突出,或处于落后地位的个案;二是"突变"的个案:指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有明显改变的个案。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积累个体资料,为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提供素材,以个体发展带动群体发展。

刚由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鲜。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极强,可塑性也极强,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启发诱导,孩子们是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上,或儿童的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2、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言做到大声、大方、大胆。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会在家长会上详细告诉家长我是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建议家长在家里也设计一张评比表,由学生自己评。而后与家长积极互动,学生每纠正家长三次读音,每认识三个字,写字姿势正确,握笔姿势正确,阅读课外读物,按时完成作业,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在评比栏的各项上添加笑脸或红花,这样,既不增加家长的过多负担,又能使家长在家里更轻松地管理孩子在家的表现。最主要的是在家里的这些笑脸、红花的评比情况家长定时向老师反馈,然后由我在班级里表扬,并奖励他们一张“你真棒”参加班级的评比活动。这样,双重的表扬和激励,使的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做到在家里和在学校一个样。我也惊喜地看到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认真,有的还提早完成了老师准备要布置的作业。

看到他们学习习惯养成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而且学得一点也不辛苦,孩子高兴,家长乐意,我也感到挺欣慰的。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素质教育,要求孩子在小学阶段各方面能全面地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各方面的发展也不错。他们不仅学习好,而且在美术、文娱、写字各方面都很出色,这肯定与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和家长的关心是分不开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的成绩看起来不是很令人满意,而家长将这一切都怪罪于孩子本人或老师,从不找找自身的原因。你们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你们为孩子做过什么?难道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我们每个孩子在校接受的教育是同等的,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异呢?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听之、任之、由之,不能很好地尽家庭教育的义务,导致了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存在着一定的懒惰思想。

我想先从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谈起。

其次,我谈谈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追求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上语文课。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讲故事、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力求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去。比如再讲莫高窟、颐和园的课文时给同学们看图片欣赏帮助理解课文;讲习作写一处名胜古迹时,亲自带一部分学生去化城寺参观,并用照相机照下照片做成课件放给同学们看。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注重以读书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只要学生能熟背课文,我就在他的书目旁边画上“小苹果”以示鼓励,受到了明显的效果,突出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同时渗透写作知识,很多家长也发现了这个学期我还要求学生背诵了一些优秀作文,在作文的起步阶段,背背作文是有好处的,同学们都收到了或多或少的进步,我也感到收获的快乐。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1、语言与专注力: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学前力专注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提能力,决胜就在学前力。

常听到家长这样说:“上小学时,我的孩子智力、成绩都挺好。到了初中,觉得他学习也很用功,可成绩上不去,我们可真着急,这可怎么办?”也有的学生问:“我觉得智力不比别人差,每天和别的同学一样,都在紧张地学习,可成绩却不理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的抱怨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学生们的智力其实没有多大差异。之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效果,这需要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找找原因。

虽然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但下边几条成功者的经验,同学们可以拿来试用。并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持之以恒,形成了习惯,定会受益匪浅。

一、合理的学习计划。

每学期、每阶段都要定目标,定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计划要详细、具体,对每天、每科都要有细密安排。计划贵在执行,家长、老师要进行督促,要及时发现学生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必要时给予适当帮助。做事有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第一步。有目标、有计划,做起事来就会思路明确,有条不紊。天天有计划,天天有收获。

二、必要的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是对新课的内容准备,又是学习的心理准备。课前预习要求:认真阅读,了解内容,思考重点,发现难点。充分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基础知识,要认真思考,找出问题。要准备预习本,记下自己的总结的难点、重点,以及问题。预习就是预先自己的学习,这是培养、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未雨绸缪的良好习惯,强调事事有准备,时时有准备。准备工作要踏踏实实,做到有备而来。

三、高效率的45分钟。

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步骤。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们心理上就会有师生交流,同学切磋的愿望。教师对内容的理解,比学生预习的深入。上课时要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积极和老师配合,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眼睛、耳朵、脑子、双手要各尽其责,认真地观察、思考、操作、探索。要重视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要明确重点和难点,掌握基础知识,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有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或课下同老师讨论。

关键环节是成功的`关键。在有了充分准备以后,要全神贯注,尽最大努力,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关键环节。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志,关键时刻显身手。

四、提高作业质量。

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一次考试,要看清楚,抄准确,理清思路,先想好,再动笔,边做边检查。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要准备草稿本,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认真检查,不能光靠别人来找错误,要争取自己检查出错误,培养自己独立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灵活应用是学习效果的最好体现。要想很快的学会一件事情,先从模仿入手,循序渐进,争取尽快独立完成。

五、及时纠正错题。

人们都会犯错误。对待错误的态度,应该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避免错误的途径,讲究方法,争取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知错就改、知错能改,我们就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六、及时做好练习和复习。

要想把知识学通、记熟,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复学习。人类的保持曲线也要求学生要多次复习。进行多种形式反复的练习,进行有计划、多层次的复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既可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发现新知识,还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古人这些话充分说明了练习、复习的重要性。

一学就懂、一看就会在生活中毕竟是少数,多数行业的业务骨干都是在反复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看看跳水运动员身上的伤病,瞧瞧体操运动员手上的老茧,可想而知,他们一个个优美动作的完成,要经过多少次反复的训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都是一样的道理。

用好工具书,挖掘网络强大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不断充实自己也是必要的。学生今天的学习方法,就是明天的工作习惯。我们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一定要真抓实干。要靠制度制约,让学生把好的方法变成自觉行为、自动行为。小事不放松,一点一滴地努力,坚持不懈,定见成效。

《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讲座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陪同儿子在家一起收看了内蒙古电视台电视指南频道播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专题讲座,这一讲座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主讲的。看过之后,觉得受益匪浅,对于我今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很大作用。

听完讲座后,我知道了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有几点:1、是否刻苦认真;2、家庭因素;3、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了解了这些,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到:

一、为孩子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吵架,直接的受害者是孩子。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在整日争吵不断的家庭中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够优异。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母在生活中有些磕磕绊绊是在所难免的,但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父母吵架了,孩子的心情就受到影响了,心情不好了,还哪有心思去学习呢。所以,父母为孩子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的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另外,家庭里有一些变故或经济上的压力等,父母也尽量不要告知孩子,孩子年龄尚小,也不能替父母分担,只能是徒增烦恼,影响学习。

二、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以下几种好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了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就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另外,课前预习了,就能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不懂的,在老师讲的时候才会听得格外认真,在课上的收获也是非常大的。

2、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学完新知识后,孩子一定要及时去复习,复习越早,忘得越少。

3、认真检查的习惯。孩子一定要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家长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这样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家里可以由家长替他检查,但在学校时,考试时是没有人能代替的。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自己检查,自己去发现错误再改正过来,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才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帮助孩子找到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讲座中,郑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列图表学习法,扩散思维法,错题归类法等都很不错。

就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重点归纳梳理法”很不错。以前自己上学时,每到考试前,我都会把各门功课的笔记本梳理一遍,然后把所有的重点内容以提纲的方式(一般重点内容在当时就做了标注)整理在一起,然后就集中精力复习这些重点内容,这样就等于是把一本书读薄了,复习起来省时又省力。

其实,说到底,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不可代替,但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视,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大有作用。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愿意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我准备好了。

二年(3)班徐畅

20xx.3.2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教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养成预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交际性和学时的缺少,决定了“预习”,尤其是“课外预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我在培养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上的点滴做法:

1。要求学生自配一本英语小字典

2。圈定预习要求

3。落实检查制度

细致做法如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有不同要求,又根据开心英语每单元内容的安排设定,预习内容大致分为Cnversatin,Vcabular,Target,Sundsandwrds,Chant五部分:要求学生把各部分中的词汇通过查阅字典:

1)“查一查”,首先了解其大意,然后“注一注”音标;

2)紧接着“比一比”,形与意

3)再“拼一拼”其读音

教师把Cnversatin,Vcabular,Target,Sundsandwrds,Chant各部分圈定预习要求做信息反馈,并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注意落实检查,促学生重视。如:

一)认真贯彻课内检查。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可见,课外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习惯的培养应循序渐进。

“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只要教师们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学生们定顶学会预习,运用预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下良好的基础.如:以下是笔者布置的《开心英语》四年级第三册Vcabular的预习与检查:

“Vcabular预习提纲”

预习方式(怎样复习)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ReadB3P56

查一查B3P56

Write1。词义2。发音

Spell根据发音尝试拼读

Thinandread想一想所查的词汇与本课内容的联系,再读给同学、老师听

“Vcabular预习检查”

组织形式检查方式检查内容

同桌检查看一看B3P56有没有完成查字典

读一读相互检读,疑难汇报

组长检查查一查B3P56完成查字典的情况

记一记把组内完成查字典和疑难的情况写下汇报老师

教师检查听一听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预习情况

抽一抽抽查各学习层次的学生的理解与朗读,以及解疑等

二、养成复习与自我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学能力对小学生来讲是可拥有的能力,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其自信心。因为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教学中,我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学习英语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播。因此,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能力也会有相应进步的。

如:我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自学英语单词、直接拼读词汇,在教学前:(1)先提前灌输音标的教学;(2)然后让学生自己预习直接拼读单词;(3)再要求学生利用查字典注音标进行自我纠正;(4)结对分好学习小组进行交流;(5)每天利用“自学本”记下当天自学和复习的内容提要,遇到质疑地方时做个记号,在课上或课余时可以与小组或老师进行讨论解疑,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受益匪浅,由开始教师助学发展到后来自己能学活学。

三、多指导学法,养成学生积累与寻找学法的习惯,以达到活学活用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

要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好外语不仅要“肯学”,而且要“善学”,要讲究学习方法。科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它可以使学习更具科学性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应成为协助“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掌握新的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操练的“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情达意准确与否的“评判者”。一言以蔽之,教师要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善于诱导、疏导、指导,使学生变厌学、死学、难学、苦学为爱学、活学、易学、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如:在初学字母时,我根据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不发达,对于形态各异的大小写字母,很容易遗忘的特点,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谜语来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识别与记忆,这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完字母“A”、“B”、“C”、“D”后,再给学生出示四条谜语:“尖尖的宝塔”、“1加3不等于4”、“日偏食”、“弯弯的月儿”。让学生猜一猜这些谜语分别是指哪些字母,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后,都能给出每个谜语相应的字母。实践证明用谜语来记忆字母的方法比直接学习字母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在以后的字母教学中,我都会适当穿插谜语来优化英语的课堂教学。如:“1减1不等于0”——“H”;“钓鱼钩”——“”;“山”——“M”;“不倒翁”——“O”;“独脚台”——“T”;“双峰倒影”——“W—等等。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对字母学习的印象,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我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譬如:在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三根火柴,在课上让他们用火柴拼出笔顺为3笔的字母,学生都积极地思考和动手,既学得快又记得牢,一举两得。这样不仅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减轻了难度,而且对学习方法的养成与活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提升

合作学习非常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小组成员互相信任、共同探讨、资源共享,一起实现小组目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等角色。

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为主体,以活动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某一任务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下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1。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英语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是学生就近组合,可以是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难度指定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小组。总之,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有利于目标、任务的完成。

2。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1)拼读活动(igsawactivit)

拼读活动是一种信息沟(infratingap)活动,教师首先将阅读分成若干部分,让小组成员每人阅读其中一部分,然后,组内成员相互问答,了解自己没有读过的那部分的信息。直至全组成员了解整篇的内容。最后,全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的共同学习任务,如完成表格、填写地图等。最后,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2)角色扮演(rlepla)

(3)话题讨论(tpicdiscussin)

小组成员围绕某一话题或就找到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经过综合,加工成为小组意见。

另外,平时在课上课下,教者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组”的力量,进行有关纠正读音,相互监督背诵单词、课文。还有对话,练习等训练。

总之,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陋见解,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交流。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儿童以后学习的效率、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选取与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几个与第几个”时我发现书上的情境图不能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邀请小朋友们做队列训练的游戏。随着“第4位小朋友向后转”“前4位小朋友向左转”等口令,参与游戏的学生个个侧耳倾听,就怕被淘汰出局,而座位上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当起了小裁判。接着,我又利用语文书上学到的“日、月、水、火、明”等汉字做找字游戏。这样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让学生专注倾听同学的发言。刚入学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自由发言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不能静静地同伴说什么,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课堂上“倾听”的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培养的。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意见吗?”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讲,使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当然,这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形成习惯。

培养学生善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大胆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动脑、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回答完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然后再请他大声说一遍,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他:“你回答得非常正确,你真棒!”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也是一种进步,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使学生体会到说的好处。在教学小于、大于、等于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思,因为只有理解了符号的含义才能正确使用它们。但是要记住大于、小于号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办法来记忆。学生们手脑并用,编出顺口溜:“左手剪刀小于号,右手剪刀大于号。”“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两边相同等于号。”“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通过这样边做手势边说,学生会觉得学习知识变得快乐简单了,也就爱说了。

让学生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比大小时,填完符号要求学生用“___比___大,所以用大于号”的句式是说说理由;比多少时,要求学生用“____和____比,____多,多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条理化叙述,强化了语言训练。

培养良好的做的习惯。

2、培养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爱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摸一摸、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与合》中,我以学生的操作为主线,通过学生的多次操作自主探究新知。第一次操作是要求学生摆双色片,找出5的分与合的一切可能性;第二次操作是要求学生有序地翻双色片,尽最大可能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复,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讨论,探寻规律;第三次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填写8和9的分与合,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摆一摆,这样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正所谓“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要真正使学生养成这些好习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要重视评价与激励。我在课堂上针对孩子的表现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有时用简单的评价,如“好”“不错”“棒”等;有时用肢体语言,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个大拇指,用手抚摸孩子的小脑袋等,我还教会学生用手势对他人或自己进行表扬。这些都令孩子们对自己学数学充满信心。我每节课还评出几位“课堂之星”,为了争当课堂之星,小朋友们上课听得更专注了,发言更积极了。

良好的听、说、做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只有从小抓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七年级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他们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然而,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来,深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各种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一开始便达到教学要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抓好朗读,培养语感。

其次,进行诗文背诵比赛。

再次,练习写字,打好基础。

新教材中没有安排写字活动,但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应结合教材,讲清道理,严格要求,教给方法,精心组织。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有的把书本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大气力进行矫正,至于书写潦草、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现象,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笔者让学生人手一册钢笔正楷字帖,规定每天临蓦的字数和具体要求,定期进行张贴评比,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写字习惯,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

最后,勤于观察,写好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务,从生活中取材,不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写日记是有效良药。对写日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使学生戒除紧张、应付心理。自己批阅,充分尊重学生,保证为其保密,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感情自然流露,语句顺畅。而定期收看、适当表扬,也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正确的阅读过程中去辨词析句,仔细咀嚼课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满堂灌,也不要满堂问,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从孩子期末考试试卷不难看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书写的习惯太差。解答题不仅潦草,而且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用方言说,跳步骤现像随处可见。随后的练习也印证了我的发现。对此,我没有急于和孩子谈心,更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给他设计了二组完全相同的混合运算题(各10题);计算第一组时,要求写出详细的步骤,并强调不可以跳步骤。说实话,孩子做得很别扭;但可喜的是,10题的过程与结果都是正确的。哈哈,看着十个红红的“勾”,孩子很得意。我问他:“是不是不要步骤会更舒服?”“当然!”孩子很干脆的回答!“好,这10题和刚才完全相同,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爱咋跳就咋跳,怎么样?”OK!”,瞧,看那份得意劲,感觉有些欠揍!速度果然很快,十个题,又加上是刚做过,用了不到3分钟,可结果却是触目惊心:错了三题!“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事实告诉了他规范书写的重要性。

2、思考、总结的习惯

一周的做题、观察,得出了孩子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讲过的题可以很快做出,但完全是死套方法,对习题缺少归纳、总结,不能从解题中总结规律,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换句话说,对已学的内容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消化、吸收。由于缺少相应的训练,这样的孩子只会做“死题”,思考能力的缺失导致数学解题能力的低下。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都是采用这样“填鸭式”的“教死书”,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擅于每节课划重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中或许能考出更高的平均分,但学生的能力却是空白。

3、说的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自己高效的学习。那么,奥数该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

一、学会主动预习

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要学的内容,课前自学例题,在看书时,要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球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时多少?”学生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学生理不出解题思路。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解题的思路。这道题从单位上讲,设计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从图形上讲,设计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到正方形、长方体到正方体;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到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到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学生很快就可以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为正方体得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得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一些学生之所以那么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都应用到了自己解题的过程中了。课堂上的45分钟,老师之所以把那些知识在课堂上讲,说明那些例题或者公式非常的重要。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就决定了你的成败,所以必须消化和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

老师一般讲得是方法。解答奥数题也是有规律可循得。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时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3)、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4)、以前有没有做过跟本题类似的题目?异同点在哪里?(5)、本题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解法?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

四、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思由疑问开始的,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思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因此,学生从小开始,就要学会质疑。比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学习量角器时,认真观察它,问:“我发现了什么?刻度有什么用?”在学习时,经常这样提出问题,就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二、帮助学生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的习惯。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做大量的习题是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可以选一些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习题来做,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观后感

3月21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起陪同孩子一起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讲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专题节目视频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周围许许多多人的教育和帮助。作为家长,也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不能够陪孩子一辈子,不能帮孩子一辈子。

中国有句古话:习惯成自然。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已经形成习惯,这种行为方式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和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越

学越高兴,越学越主动,越学越聪明,这也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对我们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还需要父母的耐心培养,要按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作为家长,我们会成为孩子最好的观众,为孩子的努力喝彩,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1.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3.操作活动。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4.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THE END
1.给予解释给予意思给予拼音给予造句〈书〉给(gěi):~帮助ㄧ~同情。也作给与。 给予的书写 给 予 字义分解 给 读音:gěi,jǐ [gěi,jǐ]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http://zc.747838.com/%E7%BB%99%E4%BA%88_zuci/
2.提供的读音1、提供的读音是[tí gōng]。 2、提供的意思是供给。谓提出可供参考或利用的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我要在你的引水单上注明,你是一个不合格的引水员,不能给船舶提供良好的协作。”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 吉斯的谈话虽然提供了不少情况,但对郭祥的下落,仍然没http://m.15tql.com/zixun-826339/
3.五年级上册优化设计期末评价测试卷一# 五年级上册优化设计期末评价测试卷(一)(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 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 分) píng héng lǎn duò bēng tā fáng ài. ()()()() jīng qiǎo ài mù dīng zhǔ chí yán. ()()()()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 分) 间隔(jiān jiàn)https://wenku.baidu.com/view/3da5b494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c.html
4.2023一、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duànliàncíxiánghóulóngzhēyǎnniǔkòu ()()()()() 3 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chúshòuBdìn .踌躇()筹集().鼻涕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110/8106126120007017.shtm
5.汉语形堂ChineseClass风调雨顺,汉语成语,调: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 "Feng tiao yu shun" is a Chinese idiom, where "tiao" means well-coordinated and suitable, and "shun" means meeting the needs. It refers to the weather being suitable for agricultu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DY3ODc2MA==&mid=2247505032&idx=3&sn=0e72804264669c02e34684290b81b57e&chksm=ce4941ef3cf0011e5002ff5fe0e8778c78cde32834d8c884a67dc06e8aea6682719e88081f03&scene=27
6.下列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炸(zhà)药;炸(zá)鱼B.飘(piāo)过;漂(piào)亮https://www.manonggu.com/jianzhu/vargfe6a.html
7.四年级五单元作文范文8篇(全文)“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ak2mjyi.html
8.给予读音给予怎么读音爱问知识人1、给予拼音:[jǐ yǔ]。2、基本释义:给(jǐ):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给予亲切的关怀。也作给与。3https://iask.sina.com.cn/b/new2DYtwUYsSu5.html
9.揭秘,予墨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技术分享予墨的正确读音是yǔ mò。这两个字在汉语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予通常表示给予、赋予等含义,而墨则常用来表示书写用的颜料或文化艺术的象征。正确掌握这个词的读音有助于准确理解和使用相关词汇。 予墨的读法是yǔ mò,这个名字深具内涵,寓意深邃且沉稳,予代表给予、赋予,墨则象征着文化与智慧,组合在一起https://www.zovps.com/article/index.php/post/346030.html
10.给予的拼音专题给予的拼音给予的意思:给予解释/拼音/读音 汉语词典 给予的意思 给予【词语】给予 【拼音】gěi yú【解释】〈书〉给(gěi):~帮助ㄧ~同情。也作给与。给予相关汉字解释:给予 给予相关词语 坐给 自给 自给自足 资给 给予读音 2020年9月19日 而它读ji时,作为动词,也有三个意思,一是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https://www.xuezhangbb.com/news/tag/%E7%BB%99%E4%BA%88%E7%9A%84%E6%8B%BC%E9%9F%B3
11.给予的意思读音给予的意思和读音栏目: 汉语辞海 查阅: 10743次jǐ yǔ〈书〉给(给一般读jǐ ,作动词时可读gěi):~帮助ㄧ~同情。也作给与。近义词:予以 赋予 赐与 反义词:取得 接受 索取汉语辞海 标签: 给予的用法,意思,读音,念什么相关词语 给付 给养 给水 给事中 都给事中 给事 给与 给侍 给事黄门 给以 给https://m.zbyw.cn/hych/sv.asp?id=263123
12.二年级语文写作技巧(通用6篇)题型三: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认读字的复习要求就是学生能读准字音,能进行词语搭配。考察学生的方式是:连线。 复习要点: (1)将我会认的生字组成词语的方式,进行认读。 (2)关注每课书后“我会读”的这些词语。 (3)将每一篇课文反复去读,做到字音读正确,词语读连贯。这样才能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2q328sn.html
13.给读音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能组什么词反义词是什么笔顺1、[给予]jǐ yǔ 给(jǐ):~帮助。~同情。~亲切的关怀。也作给与。 2、[供给]gōng jǐ 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免费~学习资料。 3、[给付]jǐ fù 1.付给(应付的款项等)。 2.保险人对索赔人提交的单证进行审核,根据合同约定赔付保险金。 http://m.sunets.net/cidian/%E7%BB%99.html
14.给予读音正确的是?@陌生人的小书屋来自陌生人的诗给予读音正确的是? @陌生人的小书屋 http://t.cn/A6tEyRuw https://weibo.com/5846145663/K62hxgL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