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用户体验!3个方法有效提升用户的控制感优设网

网易UEDC-魏永振:用户体验的概念一路成长壮大,系统性概述的书籍和理念层出不穷,可执行落地的方法技巧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变换。然而无论概念、环境如何变换,都是让产品通过媒介与人建立关系。所以其研究人性、塑造人类行为的目的却一直未变。本文从人对控制感的喜好出发,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护用户的控制感或利用控制错觉给用户一些虚拟的控制感,----来保护用户体验或强化用户体验。

无论商业产品以什么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其核心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潜在用户,作出有利于其本身的行为”。举个通俗的例子:“超市”。

如果将超市定义为一个产品形态的话,其以上的各种方法都是为了(方便)让顾客做出有利于超市的行为,即“购买”。如今做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互联网技术将我们所服务的产品形态从真实存在的物理空间挪移到了一方电子屏幕中。做为交互设计师,我们的工作内容就非常类似于商超空间规划师、商品布置设计师、购物路线规划员等。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让用户在我们的设计(建议)下做出那些有利于产品的行为,并且在情感上自愿的、高兴的、被尊重的。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用户体验。

既然核心目的是塑造行为,那么首先要知道行为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答案会有很多,“控制感”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控制感呢?通俗的说:当你使用某一个工具(产品)时,通过自己的操作达成了你期望的目的而产生的掌控感和胜任感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感就是控制感。

控制感的对立面就是挫败感,如:“当你使用打印机时,由于不熟悉其操作方法,经常会出错、失败,无法达成自己打印的目的,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就是挫败感。挫败感伴随的是使用产品前的恐惧,以及使用产品时的低效和不准确性,多次的挫败感还会来带习得性无助,最终导致放弃使用产品。

目前关于控制感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

2.1.首要控制和次要控制

首要控制:个体努力改变环境来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体验到的掌控感和胜任感,强调行为和结果。

次要控制:当个体处于一种低控制情境之中时,自身的努力无法达到预想的结果和目标,个体通过对自我的调节来努力接受现实状况并且适应环境,强调自我调节、理解和使用辅助工具。

2.2.控制错觉

买彩票时我们往往会倾向于自选号码,即使我们知道中奖的概率一致。

无论是控制感还是控制错觉,控制感都可以帮助打破对陌生的恐惧和迷茫,激发用户主动调试自己以适应陌生事物,从而提升操作中的效率和准确性,将未知和不可控因素转化为熟知、可控、可胜任的工具。

任何概念、产品、信息从产生到产品化、再到用户接受都会存在三个阶段,分别是:

三者的关系永远是:原生模型≈内容呈现≈对象理解,如图:

三者偏差越大,其使用过程中不确定性、预期&结果不一致的困惑和挫败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习得性无助就会越大,其控制感就越弱,反之则控制感越强。

3.1.正确响应

用户对系统操作,系统作出响应是控制感的基本体现之一。但从响应速度上来讲,响应可以分为两种:及时响应和过渡响应。

及时响应,如:竞技类游戏CS,DOTA,对于角色的控制、技能的使用等,这个自不必说。

何为过渡响应?在一些对数据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增加,删除,导致内容重新排序。由于内容相似性过高,瞬间响应未打破用户的感知阀限,导致用户无法识别操作后内容的变化。

所以,面对此类情况,往往需要增加过渡响应效果,如增加线性移动来进行结果告知,来保护控制感。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如Tmall的将商品加入购物车的动画,除了增加趣味性之外还通过过渡效果来保护用户的控制感。

3.2.解释性控制,传递意义帮助用户掌控产品

解释性控制属于次要控制范畴,强调个体从情境和事件中寻求意义可以使其获得控制感。

3.3.替代性控制,通过权力他人获得控制感

替代性控制也属于次要控制的范畴,是指个体在某些不可控情境中通过权力他人(通俗的理解为发号施令,指挥别人)的联系来获得自身控制感,同样互联网产品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替代性控制操作:

a.提醒卖家发货

淘宝产品中的“提醒卖家发货”功能,提醒卖家发货本身是一个业务本身的功能,商家可以根据提醒优先发货或者置之不理,但对于买家来讲其背后也是权力他人的体现。

b.投诉卡顿

3.4利用控制错觉打破恐惧和疑惑

同样,互联网产品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控制错觉的按钮:

a.邮件的收信按钮

“收信”按钮是客户端中必不可少功能,因为本地邮件与网络端邮件无法实时同步,需要一个“收信”按钮。而目前来说,网页端已经是实时同步了(不用点击就可以收信了),那么“收信”这个按钮就显得多余了。但如果没有“收信”按钮,用户就会损失自由控制收信的控制感,但其实收信按钮本身属于一个安慰按钮。

b.chrome的书签功能

chrome在添加书签时,为用户做了实时保存功能,当你点击”加入书签chrome就会为你添加到默认书签文件夹(或上次的选择)中,无需在点击“完成”按钮。所以从功能上完全不需要“完成”按钮。但如果没有“完成”按钮,对于用户来讲缺少了整个流程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户不仅损失了控制感,还会因此增加书签的保存的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一些表单中的输入控件,也做到自动保存。交互设计师往往会减少一步点击和操作,减去“确认/保存”按钮。但这很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因为减去操作的同时也减去了用户的控制感。

3.5避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互联网产品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陌生性,以及使用环境的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使用过程中的挫败感,这些挫败感频繁后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从而放弃使用产品。那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在可能出错误的场景下,给予引导提示或者正确告知,以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也是在保护控制感。

如:在语音聊天机器人中,由于机器人服务范围的限制,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问答。一旦出现此类错误的情况下,就会陷入死循环。那么如果连续出现N次无法回答的问题后,激活机器人询问,是否需要人工协助或者进入学习流程,都会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

综上所述,产品在不同的环境下、结合不同的技术、留存于不同的空间,其目的是服务与人,并期望人做出有利于产品的行为。人之所以能够使用并长久使用一款产品,是因为在开始接触的过程中人能够控制产品,然后才利用其满足自我需求。产品,行为,人之间通过控制感形成闭环,如下图:

所以控制感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先决条件,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故意保护用户的控制感,通过首要控制、次要控制和控制的错觉,来帮助用户一步一步的建立掌控感和胜任感,他都会开心的、更容易的接受你的建议,而且感受不错。所以在以后的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我们不妨多考虑一下用户的控制感。

THE END
1.吉林省面向天津大学定向招录2024届选调生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B:国家的本质属性C:国家认同的作用D:国家意识的内涵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指出这不是国家的本质,并通过程度词“真正”强调文段重点,即国家的本质是国民形成的“凝聚力”,即“国家意识”,最后通过正反面论证进一步解释说明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93372598
2.结构与塑造结构与塑造 天荒地未老 2025-01-13 00:02 +订阅 艺术家自画像 德里克·哈里森是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创作了引人注目的具象和风景画。他从小就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旅,并被《西南艺术杂志》评为 21 岁以下 31 人。在他 31 岁生日之前,他就开始凭借自己的画作获奖,并建立了强大的收藏家基础。他连续多年入围 https://m.sohu.com/a/848224148_121124705
3.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5年01月11日错 8: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判断题 对错 9:下列关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有效性B、组织计划性C、直接性学习为主,间接性学习为辅D、年龄差异性 10: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多项选择题 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85328.html
4.理论探索“su”的多重含义:从词源到文化影响的深度剖析其中,“su”这个词作为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本文将对“su”进行深度剖析,探索其词源、文化影响及在现代社交中的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一、“su”的词源解析 “su”这个词在汉语中并没有固定的含义,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它却承载了多重意思。在中文http://jnjnksjx.com/nmbdbl=91997600
5.汉字“塑”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新华字典〖mould〗塑造;用可塑材料建造塑建孙中山雕像塑炼sùliàn〖plasticate〗用塑炼机捏揉塑料sùliào〖plastics〗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和配料混合加热而成的物质,在常温下不再变形,有很多种类塑料玩具塑料薄膜sùliàobáomó〖sheetfilm〗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http://dict.newdu.com/show.asp?id=8093
6.(万物英雄当乐)万物英雄,探寻形容词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英雄的形象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万物英雄,一个充满力量的词汇,它所蕴含的形容词丰富多彩,不仅揭示了英雄的本质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与向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万物英雄的形容词,并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万物英雄的形容词概述 http://forum.cyhtmall.com/post/3697.html
7.创造性增长与线性增长.个人能力或收获的线性增长是可以设计的,但创造性增长与线性增长。 个人能力或收获的线性增长是可以设计的,但线性增长通常不是本质的,决定性的。 创造性能力是决定性,不管大创造还是小创造,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自我的命运都是根本性变化的。 但是创造性没办法设计,创造性是0到1的过程,是无到有的过程,处于无的状态是不存在设计的,只能是氤氲造化。 具象到https://weibo.com/1557103132/P9mQDk6Nn
8.本地新闻深度解析“bao”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变迁在中华文化的浩瀚历史长河中,许多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意义与情感,其中“bao”字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通过对“bao”的多重释义与文化内涵的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首先,“bao”在中文中有多个含义,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包括“包”、“保”、“抱”等。这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http://www.zjkwgmyxgs.com/nmbdbl=37166048
9.到底是哪些因素塑造及影响我们的思维?到底是哪些因素塑造及影响我们的思维?遇见洞见 上海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为何不敢正面辩论 恒苏 270跟贴 打开APP 【泺鏻说事】我们是否正在陷入欲望的陷阱? 泺鏻说事 打开APP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打开APP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打开APP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https://m.163.com/v/video/VCKN5A7A0.html
10.对于创意的解释正确的是:对于创意的解释正确的是:___。 A. 词源意义指的是创造意外、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B. 英文“Producing Ideas”,表述的都是创造性意念、巧妙构思,即人们常说的”出点子。“ C. 创造意象之意。 D. 创意就是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单个意念的技巧和才能,所谓客观地思索,然后天才的表达。 https://m.ppkao.com/wangke/daan/4c7ae7eb68b948c5aa8456bc54a40f19
11.高四册第17课窦娥冤4.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霜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外,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yuwenjiaoan/042541076104254146805682.htm
12.社会心理学行为会影响我们的道德态度: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皆视为正确的。同样,我们的种族政治行为也会塑造我们的社会意识: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政治和社会运动可能会导致旨在大规模态度改变的立法行为。对登门槛的研究说明,对一个小行为的承诺可以让人们更愿意做一件更大的事。 https://www.douban.com/note/802719124/
13.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22(三百七十一)delaunay2.5d脱离上下文,准确性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指标来解释。 例如,在处理不平衡数据集时,不建议使用精确度作为评估标准,因为在不平衡数据集中,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准确性只不过是正确答案与总数的比率,那么你就会明白,如果一个类占了我们数据集的 90%,而我们的模型(错误地)将数据集中的每个例子都归入了那个特定的类,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3087104
14.情感二度创作(精选十篇)在现代音乐解释学理论中, 围绕着在音乐表演中究竟有没有一种“正确演奏” (或称解释) ?什么叫正确解释?作曲家的意图能不能追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正确演奏”或是“正确解释”是可能的, 解释者 (演奏者应该追寻作曲家的意图, 这是正确演奏的唯一标准。另一种观点则认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2dzqpv.html
15.镜鉴与融通: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文化路径探析(三)做好话语解释权力的分配与控制,塑造中国边疆学话语秩序 话语体系是一个不断进行信息流动、传递、反馈、更新的运作系统,同时也是话语参与者围绕议题进行交流的文化空间。在议题设置完成之后,怎样分配话语解释权,制定什么样的议题讨论原则,以及怎样控制议题阐释的边界与判断标准等话语控制行为是重要问题。话语控制具有保http://www.sky.yn.gov.cn/xsyj/zgsd/30909867799182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