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夏,我国南方出现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北方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但全国秋粮依然迎来了丰收。在秋粮生产全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获悉,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全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5%。预计今年水稻机收率超过94%,玉米和大豆机收率都超过80%。
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今年秋收、秋种、秋整地任务,农业农村部以保障各类农机装备供应和精细组织调度农机作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在“三秋”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努力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关键做到4个字,一是足,二是通,三是保,四是好。
农机装备投入充足
今年9月下旬,全国秋粮大规模收获陆续展开。为保障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生产工作,9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推进秋粮机收、冬小麦冬油菜机种、秋季农机整地为重点,抢前抓早制定工作方案和防灾减灾预案,借鉴推广今年“三夏”生产经验,提早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有足量的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在江西省莲花县,20多万亩水稻迎来收获。种植户赵青云告诉记者,以前在山地的水稻,都是靠人工割稻,效率低,费人力。今年,当地成立农机共享中心,他家300亩水稻,和临近村子乡亲们一起农机作业,很快就能收割完毕。
让农机和机手畅通无阻、不误农时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确保应收尽收
水稻收割期,一旦遇到强降雨,可能会出现水稻倒伏,影响水稻机械化收割,同时如果烘干不及时,还容易造成水稻发霉,对当季水稻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1月1日,晚稻成熟收获期。受台风“尼格”影响,广东东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为了确保晚稻丰收,当地上演着一场与“大雨”夺粮的竞赛。
广东省能够在“大雨”中取得粮食丰收,得益于当地出台的《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稻粮食生产12条措施》《广东省农机作业防灾救灾应急工作预案》等措施。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村四级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标志着该省农机化应急作业服务进入了组织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已成立了489支应急作业服务队。
今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机局发布了全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第二批“白名单”,本批次27家服务队、合作社,主要针对大豆、玉米、小麦、油菜、青贮、马铃薯、葵花、杂粮等作物收获。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包括245家服务队。
今年“三秋”,各地针对作物倒伏、土壤地块过湿等灾害情况,制定了应急作业方案,组织调配和改装适宜抗灾作业的装备,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6800多支,确保灾害条件下和疫情管控区有机用、有人干。各地组织为疫情管控地区开展收获、耕整地等机械化作业服务3300多万亩,努力确保进入适收期的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应收尽收,同时做好秋冬种机械化生产工作。
机械化作业质量好、效率高
日前,在黑龙江农垦的红卫农场核心示范区,3600亩水稻迎来收获,今年这里的收割机全部装上了北斗导航,与传统收割相比,作业路径更加精准,收获损失率更小。
据悉,今年我国将有60多万台装有北斗导航的智能化农机投入“三秋”生产,联合收获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升级换代,给“三秋”高质量高效率生产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减损即是增收。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下发了小麦和水稻等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9月,各地组织开展省市县各级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660场、机收减损技能培训3400多场,引领机手规范操作、精细高效作业,尽最大努力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实现颗粒归仓。
贵阳市修文县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将自家的3亩地托管给了合作社。“以前,我们自己请人打田,插秧、收割,一亩地至少要花1000元,通过合作社全部实现机械化,500元就够了,节本增效,让我们更愿意种粮食!”由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保持了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无须土地流转,节省了流转开支,让农民愿意种粮,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秋收之后,秋种更要抓紧。收完水稻之后,南方各地抓紧农时种植油菜,如今,我国研发的油菜毯壮苗移栽机管了大用,让农户在获得水稻丰收的同时,能够及时机械化、规模化移栽油菜,促进水稻、油菜双丰收、双效益。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夏,我国南方出现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北方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但全国秋粮依然迎来了丰收。在秋粮生产全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