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刷浆(jiāng)发怔(zhēnɡ)扳倒(bān)
B.监生(jiàn)脚腕(wàn)揩泪(kāi)
C.使诈(zhà)屏障(píng)难堪(kān)
D.露馅儿(xiàn)侄子(zhí)伤疤(bā)
二、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摔跤期负芝麻B.粉桨剃头诈骗
C.捏住侄子露陷D.犯罪木桶国子监
三、下列带点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故:过去的)
B.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能耐:本领)
C.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恐:害怕)
D.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破绽:缺点)
四、根据句子内容判断人物特点。(填序号)
A.坚强挺拔,朝气蓬勃B.好胜心强,富有心计
C.爱钱如命,吝啬小气D.派头十足,技艺高超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2.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3.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4.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五、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摔跤》这一片段,主要通过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B.《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本文所选片段中的“他”就是指祥子。
D.《刷子李》一文中刷子李手艺高超,他敢穿着一身白衣服刷墙。
六、课文内容回顾。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这两句话选自《_______》一课,作者是__________,本课选自他的著作《俗世奇人》。
(2)句中的“他”是__________,他跟刷子李是______关系。
(3)我从“居然”一词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他”是指______,这篇课文选自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摔跤》的作者是_________,小嘎子是一个______的人。《__________》是一部古典讽刺小说,该书中的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七、读句子,完成练习。
1.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①这段话是对祥子的______描写,展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这种描写手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此时严监生的状态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此刻,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跃然纸上。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前文中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
②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八、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说说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1)再不回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是怎样猜测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含义的?严监生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根据课文选段,完成表格。
猜测的内容
严监生的反应
大侄子
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_______
二侄子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________
3.对选段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写几个侄子和奶妈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动作。
C.“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和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都属于细节描写。
九、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儿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儿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1.在体现泥人张的技艺高超的句子后“√”。
(1)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2)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3)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4)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
2.泥人张是用哪两件事来“回报”海张五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抓住文中人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描写,突出了泥人张艺高胆大的特点。
4.请分别简要评价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
生活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你遇到的这些人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他(她)了”为题,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特别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她)的内心世界。
第6单元检测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田忌采用孙膑的jìcè(_____),yíng(____)了齐威王。于是,他向齐威王yǐnjiàn(_____)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二、下面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艘(sōu)引荐(jiān)矛盾(dùn)
咧嘴(liè)
B.吾辈(wǔ)桅杆(wéi)逗弄(dòu)
吓唬(hǔ)
C.弗能应(fú)龇牙(zī)航行(hánɡ)
钩住(ɡōu)
D.荣誉(yù)帽子(mào)撕扯(sī)输赢(yín)
三、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不相同一组是()
A.①弗能应②应答B.①守株待兔②守卫
C.①吾盾之坚②坚固D.①问其故②故乡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因而
1.()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只要……就……即使……也……
3.()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很难回转身来。
而且因此无论虽然如果但是
4.()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孙膑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得胜利。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你再同齐威王比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转述句)
2.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改为“被”字句)
3.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一定能获胜。(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六、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自相矛盾》这篇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的大将_________与齐威王赛马,在_________的帮助下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赢了齐威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3.《跳水》描写了船长的儿子为了追回猴子拿走的帽子,走上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_____________,命令儿子跳水,使儿子_____________的事。这件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旅游攻略
材料一: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材料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暑假期间,成成预备同家人开启文化之旅。首先,他们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再到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当年李白在烟花三月送孟浩然下扬州的足迹。
材料三: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材料四: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1.成成所准备的假期文化之旅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它的著名景点。
3.杭州西湖的白堤柳岸,与历史名人____有关。()
A.白居易B.李白C.欧阳修
4.“登黄鹤楼游赏,寻觅当年李白在烟花三月送孟浩然下扬州的足迹。”默写与这一句有关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我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是()
A.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读一万本书,走一万里路。
B.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智过人,再结合所学知识多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
6.与“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这句上联相对应的下联是()
A.登黄鹤楼觅李白身影。
B.临洛阳城赏牡丹白马。
C.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八、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4.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A.言过其实的人。
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
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九、名著阅读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①校长对大家说:“要是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当鬼呀?请举手!”于是立刻就有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
②当天傍晚,大家都在学校里集合以后,那些装鬼的小朋友带上按照各自想象亲手做成的鬼衣服到九品佛寺院里藏起来了。临走时口里还嚷着:“你们等着挨吓吧……”
④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走出了校门。又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豆豆她们那个小组。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虽然老师说过,不到九品佛寺院里鬼是不会出来的,但那鬼可千万不要在半路上出现呀……”
⑤她们哆哆嗦嗦地一步挨一步地走着,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口。尽管天上有月亮,夜幕下的寺院看上去还是一团漆黑。小豆豆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在坟地等着呢,还是回去为妙。其他同学呢?稍有风吹草动,她们就“哎呀”一声大喊起来;脚下一踩上什么软绵绵的东西,马上就嚷:“鬼来啦!”到最后,甚至害怕得连手拉手的伙伴也怀疑成“该不是鬼吧”。“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组里不知是谁带着哭声喊道。此刻,小豆豆暗自庆幸:“。”
⑥回到学校一看,前面的几组也都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因为害怕,几乎都没有到坟地去。
⑦过了一会儿,一个头上缠着白布的男孩被一位老师从门外领进来了,嘴里还“呜呜”地哭着。这个男孩是装鬼的,一直蹲在坟地里等着大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他自己却渐渐地害怕起来,终于哭着从坟地里跑出来。不多会儿,又有一个“鬼”和一个男孩哭着回来了。原来是装鬼的这个男孩看到有人走入坟地,正想跳出去叫一声:“我是鬼!”结果却刚好和跑进来的那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再加上撞得很疼,就“呜呜”地哭着一起跑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怪有意思的,同时又因为恐惧心理已一扫而光,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时,用报纸套在头上装鬼的右田同学回来了,口里还在抱怨大家:“太不像话啦!我还一直在等你们哪!”说完,他便咯吱咯吱地挠起了被蚊子叮得发痒的胳膊和大腿。
⑧看到这情景,不知谁说了一句:“鬼还怕蚊子咬呢!”
⑨听到这句话,大家哄地笑开了。五年级班主任丸山老师说:“好了,我干脆把剩下的‘鬼’都带回来吧!”
⑩丸山老师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那些“鬼”全都带回来了,他们有的正惴惴不安地在路灯下东张西望,有的由于害怕已经跑回家去了。
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选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形容杂乱而细碎的声音。(_______)
(2)一下子就扫除干净,比喻做事干净利索、速度快。(_______)
2.文中说“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从“蹭”可以看出()
A.同学们被哼哈二将吓着了,所以走得慢。
B.同学们走得非常累,所以步子迈得很小。
C.同学们不太喜欢这个游戏,走得不情愿。
D.同学们害怕突然遇到鬼,走得小心翼翼。
3.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豆豆会暗自庆幸什么呢?写在文中横线上。
4.“试胆量”游戏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怎样呢?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第①段提到“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而到第⑦段具体写到了其中的一些人哭着回来的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巴学园的校长用“试胆量”游戏来教育学生,联系全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觉得这样的办法有哪些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快乐作文
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
要求:(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4)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不少于400字。
第7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
1.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停泊险竣B.仪态翻绎C.无瑕牛犊D.牲蓄淤泥
2.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A.明媚的新月高耸的金字塔
B.清脆的笛声微弱的光芒
C.平静地穿过耐心地挣扎
D.沉沉地入睡匆匆地散步
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
C.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拟人)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打比方②列数字③举例子④作比较
(1)金字塔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
(2)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
(3)云能预报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③④D.②④③
二、填空
1.读拼音,写词语。
zònghéngchuāngliándǎogàobàndèng
()()()()
fēichílíngdangchénshuìlǒngzhào
2.选字组词。
(1)[棉绵]
()花()延()羊()布
(2)[眺挑]
()水()望远()()选
3.查词典,填空。
“簇”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画。在词典中“簇”的解释有:①聚集;②聚集成的团或堆;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请为下列调语中的“簇”选择正确的字义,并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簇拥()一簇鲜花()花团锦簇()簇生()
三、按要求做题
1.完成句子练习。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仿照句子,把学生放学回家的状态写具体)
放学铃响了,同学们
(2)我们上课时要专心听讲。我们上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改成反问句)
(4)古埃及人掌握了精练的造船技术。(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请以“正在做促销的商场”为情景,运用动态描写把情景写具体。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是著名作家_______.的作品。课文中小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四月》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农事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动物。
(2)作者有时看到的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有时看到的是“绿色的草原”,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
(3)用“_____”画出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再画出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选文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好几次,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写在下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连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郁金香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穿着裙子在跳舞,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色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
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短文中重点写的花是()。
A.郁金香B.风信子C.百合花D.薰衣草
2.“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的原因是()。
A.有环保意识B.天生爱土地
C.土地来之不易D.世界上地势最低
3.短文第二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4.短文中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郁金香的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5.短文通过几方面描写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请你简要概括。
五、写作
你一定游览过很多风景优美的文化旅游胜地,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向大家介绍吧!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2.语言通顺,有条理。
第八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东()西()东()西()
南()北()南()北()
左()右()左()右()
三、把不可以搭配的字划去,可以搭配的组成词语写在括号里。
四、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闪电撕碎了乌云。
2.乌云遮住了太阳。
五、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西曼已经(闪电般)扑到他的脚前。
1.扬科的母亲()寄居在人家的屋檐下。
2.英雄们都()穿过熊熊大火。
3.几个穿花衣裙的小姑娘()在草地上跑来跑去
4.江边的花儿()红艳艳。
5.大雨()从天空倒下来。
六、把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排成通顺的短文,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
()就这样,挚友被押解起来,米卢司赶回家乡……
()然而就在准备行刑时,他们看见疲惫不堪的米卢司飞奔而至。
()很多人知道下面这个故事。
()在场的人无不为两个人的友情所感动,当权者也当即决定释放米卢司。
()上述故事可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法律,但是它所包含的情感却不会过时。
()一个名叫米卢司的人犯法当死。
()……规定的期限眼看到了,米卢司却还是不见踪影。当权者以为他再也不可能回来了,就把米卢司的挚友押解到刑场。
七、修改病句。
1.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音乐和许多副科等课程。
2.在“六一”联欢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3.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八、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一)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小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作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表示内容省略。(2)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3)表示话没说完。
()的。
3.本文第二、三自然段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用横线画出描写无名花“无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无名花“坚强”的语句。
(二)自信的柱子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一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遐想联翩。
这个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当时有人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天的现实又是如何呢,300年的历史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克里斯托·来伊恩,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我相信,读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太多摆设,一根足够。
(1)年轻的设计师设计了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市政府大厅的方案,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反对,他只得增加了四根作为摆设的柱子。
(2)300年后,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
(3)设计师名叫克里斯托·莱伊恩,在仅存的一点资料里记录着他的话,一根柱子不是奇迹,而是他对自信心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