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5首民生疾苦诗词,细读来,满满的讽刺卖炭翁悯农惜花民生疾苦白居易诗词

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

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辛劳耕作,直至筋疲力尽天还没有亮呢,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

作者身在乡村,在这个雨夜中,偶然看见一位,或者其他老农冒雨耕作的样子,不由想到众多劳动人民而作。

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

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其实,不管是在在动乱年代,还是今时今天的农民都一样,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这就是事实。

经常都有听见某个时期河南大旱,农民浇地,成为河南人的意难平。也会听见广东某地区台风肆虐,农民损失惨重。

作为农民,最纯粹,最纯朴的想法,就是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只为有个好收成,但是,很多时候,不遂人愿的天公啊连这样都不能满足,怎会不引起人们的满腔同情呢。

02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王炎〔宋代〕《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

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

“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夏耘、秋收,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有雨水,能灌溉就是人间最美四月天了,哪里会你们这样有闲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

上片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令人心生欢喜。

但接下来两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可谓笔锋灵活心思脱俗。

在你们文人看来生活是诗与远方,在我们农民看来,田垄阡陌,人间烟火才是属于我们实实在在眼前生活的苟且。

“朝朝出”、“处处通”对举,言简意赅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

遂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

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人们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

其实吧,说到底他们都缺乏对底层民众的了解和关怀,从来不为民众谋福祉为己任,大概他们都只关心风雨摧残了他们喜爱的花,影响了他们出行的计划,殊不知百姓在等风雨救苦救难呢。

03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颜仁郁〔唐代〕《农家》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着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着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04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其年闰十一月,时作者因父亲病重由杭州返回江西吉水老家,见农田遭灾,农民难以度日,深为忧虑,即时而作。

也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叙述今年的灾情,由于久旱无雨,稻田缺水,秧苗大半枯死;

后两句揭示农民忧心如焚的内心活动:本来早已料到今冬要受饥挨饿,谁知偏偏又遇上闰年,日子更难过。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层层渲染,步步加深,将农民的灾难描写得十分具体、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05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有个老翁,常年累月在南山伐木烧炭。他的脸庞被炭火熏得灰黑,两鬓斑白,十根手指也被炭染得漆黑。

他卖炭得来的钱,不过是为了换取些衣物和口粮。尽管衣着单薄,他心里还总担心炭卖不上好价钱,因此巴望着天气能再冷些。

一夜大雪,城外积雪足有一尺多深。天刚亮,老翁就急着驾着装满炭的车,沿着结冰的路赶往集市。牛累了,人饿了,可太阳已经老高,老翁只好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地上歇息。

这时,两个趾高气扬的人骑马而来,他们是皇宫里的太监和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喊着皇帝的命令,吆喝着让老翁的牛车往皇宫拉。

那一车炭,足有一千多斤重,太监和差役们硬是要赶牛走。老翁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最后,那些人只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往牛头上一挂,就说是买炭的钱了。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其腐朽豪奢的生活欲望,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外,还采取其他手段巧取豪夺人民的血汗。

中唐以后,朝廷里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去采购物品。他们一看到中意的东西,就随便付给他们很低的价格,或任意掠夺而去,有时还要物主把货物送进宫内,然后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

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具体记载过一位农民用驴子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宦官见了口称“宫市”,只给了几尺绢,就把木柴抢去了,还要夺走他养家糊口的驴子,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殴打了为非作歹的宦官。

一个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两鬓苍苍的老翁,他在寒风中卖炭,无疑是衰老和凄楚的。

他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划。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同时,这样写使下文“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显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

这首诗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还能看到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眼前。

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

最近社会出了一个梗,说是百姓的生活,就业,健康,等等他们都置之不理,反倒是没有戴头盔捉了就罚款,原来是担心我们小老姓的人身安全,细想来,这种形式主义,还是捞钱主义,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THE END
1.2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当代诗人李绅的诗句,23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当代诗人李绅的诗句___,___来教育我们。 温馨提示:做题需要 沉着、冷静、细致、认真!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会员登录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猜您对下面的试题感兴趣:点击查看更多与本题相关的试题 来搜一搜,12题库网有您需要的试题答案,免费的哦https://m.12tiku.com/newtiku/920910/88757261.html
2.关于节约粮食的标语《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 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 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 导读:本文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有关节约粮食的诗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https://www.360docs.net/doc/1b5576987.html
3.关于不浪费粮食的诗句关于不浪费粮食的诗句 1.《悯农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南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悯农》宋·李流谦 秋https://edu.iask.sina.com.cn/jy/32taww5TBD5.html
4.小学语文1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https://www.360doc.cn/article/53951802_990617600.html
5.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通用6篇)二、背诵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1u4d55o.html
6.浪费粮食的诗句有哪些浪费粮食的诗句mdashmdash李绅今天来聊聊关于浪费粮食的诗句有哪些,浪费粮食的诗句mdashmdash李绅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浪费粮食的诗句有哪些,浪费粮食的诗句mdashmdash李绅,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资料图) 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两首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http://jiangxi.042.org.cn/xwzx/zonghe/2023/0421/6314.html
7.爱粮节粮安全食粮15篇(全文)小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唐诗《悯农》,它是这样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粮食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用一滴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在学校,我们饭堂餐厅的每一个墙面上都张贴有一些关于珍惜粮食、爱护粮食的名言警句,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1wfjd3q.html
8.悯农作者李绅浪费粮食是真的吗具体怎么回事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次豪奢"。 1悯农作者李绅浪费粮食是真的 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李绅当淮南节度使时,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在李绅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与http://www.chusan.com/zhongkao/327745.html
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909/18/79930059_11335689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