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里的“的”:是de还是di?

在现代汉语中,“的”的发音有三种,如“dí”真实,实在:的确、的当;“dì”箭靶的中心:众矢之的、有的放矢、一语中的;还有“de”作为结构助词,1、用于词或词组的面,表明形容词词性:美丽的,2、代替人或物:唱歌的;3、表示从属关系:他的衣服,你的好意;4、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常常与“是”相呼应:这句话是很对的;5、副词尾,同“地”。我们日常在说话中,遇到助动词“的”一般都念“de”。

在演唱中“的”字发音是怎样的呢?大部分歌者唱歌时一般都是将“的”唱为“di”,有时候也有少数歌者发“de”音。民族美声歌手普遍会将“的”唱为“di”,通俗唱法歌手一般来说会将“的”发“de”。

歌唱中“的”字的发音和演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的”字前面是开口音,那么最好发“di”,但如果前面接的是闭口音,一般发“de”,这样更为舒服一些,但歌手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进行发音,所以也就不按这一点来了。

“的”字发音如果发“de”,韵母发音靠后,而母音“i”是舌尖音,发音靠前,使我们在演唱中更容易朝前走,声音更加统一连贯并且更加顺口响亮,因此,在歌唱中一般都是约定俗成地把“的”字唱为“di”。虽然在汉语词典中,“的”作为结构助词发音为“de”,然而,在歌唱中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歌唱家们都会将其唱为“di”。不论如何,切忌不负责任地在演唱中“的”字发音“de”“di”交替使用在同一首歌乃至同一句歌词当中,更有甚者根据个人喜恶随心所欲地乱换,这样会给人造成别扭、杂乱无章的感觉,失去了歌唱的整体美感。

为什么要把“的”唱成“di”?为什么可以唱成“di”?有专家说,在歌唱中应该要把所有“的”唱为“di”,如果把“的”唱成“de”就说明是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声乐训练。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现象,只能说现在所谓专家的话不能全信。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民族声乐吸收了戏曲唱法的精髓,在戏曲唱法中,“的”一直会被唱成“di”,唱“的”为“di”已经约定俗成。我们在自身演唱中,将“的”唱成“de”或者唱成“di”都是可行的。并不是说,把“的”唱成“de”就是业余歌者的表现了,专业不专业不是看“的”发音“de”还是“di”,而是看演唱者对歌曲的整体把握和诠释。

笔者有幸聆听歌唱家、博士生导师俞子正的讲学,当一位教师演唱《一首桃花》时,将其中的歌词“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中的“的”唱为“di”,俞子正当时就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为什么要把“的”唱成“di”?为什么可以唱成“di”?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在武汉音乐学院的声乐讲座,有学生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华》也涉及了这个问题,歌词“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中“的”为什么要唱成“di”?石倚洁给予的回答是:“关于歌唱中的发'de’还是'di’并没有明确的定论,在《我爱你中华》这首歌里,'的’字发'di’音更顺,'de’音听起来会有点冲,不够悦耳,为了使整体统一和谐,所有的'的’字发'di’更为合适一些。然而,其实如果将'的’字发'de’音也没有什么不可,前提是只要在情感里,状态不变,位置统一也是可以行得通的。”在歌唱中,为了尽量使得声音统一,减少摩擦,将“的”发“di”更为普遍一些。笔者根据自身的演唱经验,得出结论:其实在演唱中把“的”唱成“di”能更加朝前咬,发音更“实”,更清晰,这样容易使乐句更加的延长和统一。说话和歌唱毕竟不同,在演唱中,将“的”尽量都唱成“di”,这样会更顺耳,更协调和统一。

歌唱中“的”字的发音可以发“de”也可以发“di”。从歌唱情感上来讲,发“de”时感情表现的是一种暗淡、深情,发“di”时感情色彩的是明亮、欢快,如《北京颂歌》中“美好的前程”,“的”字发“di”更顺,发“de”就显得不舒服,《这样的人》中“的”要唱“de”,这样符合语言习惯,更深情,唱“de”更舒服一些。从唱法上来讲,通俗唱法更多的是唱“de”,民族美声更多的是唱“di”。《这样的人》这首大气磅礴的歌曲是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主题片《百年恩来》而创作的主题曲,是作曲家三宝写给刘欢的,戴玉强在演唱时参考了歌曲原唱刘欢通俗唱法的演唱处理。所以,将这首歌的“的”字发“de”音,听起来也比较舒服。

歌唱中除了“的”之外还会有一些字也会有出现发音的不同。如“谁”字,在歌曲《为了谁》中第一句歌词“你是谁?为了谁?”是发“shui”还是“shei”?又如“还”字,在歌曲《沁园春雪》中最后一句歌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是发“huan”还是“hai”?这些都需要按照自身演唱习惯以及参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歌唱中将助词“的”唱为“de”还是“di”,就像困扰人类数百年的经典问题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备受争议却没有确切的答案。每个地方的人发音也不一样。我们在演唱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歌者本来就是抒发自身情怀,在歌词演唱的咬字吐字中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觉得发什么顺就发什么,习惯发什么就发什么。但是我们要尊重中国语言发声习惯并坚持在演唱一首歌曲中如果将“的”唱成“de”就要统一唱成“de”,唱成“di”也要统一唱成“di”,切忌看心情一点也不负责任,随心所欲的把“de”和“di”乱换,同一句歌词重复演唱时更应注意到这一点。

THE END
1.从字典到语流:“一”和“不”的普通话音变与教学策略在普通话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看似简单但实则充满变化的语言现象。其中,“一”和“不”这两个字的发音,虽然在字典中各自仅有一个标准声调,但在实际的普通话交流中,它们却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前后音节发生音变。 具体来说,“一”的变调规律为:当它出现在第四声字前时,声调会变为第二声;而当它出现在第http://www.jyb.cn/rmtxwwyyq/jyxx1306/202501/t20250115_2111296497.html
2.变成(變成)的意思变成是什么意思变成的含义变成的寓意变成起名技巧 变成五格笔画为:8画、7画,声调为去声、阳平。 名字可搭配:赵姓、王姓、李姓、张姓、陈姓、周姓等姓氏五格吉祥。 赵变成 王变成 李变成 张变成 陈变成 周变成 变字好听的名字 yong bian勇变 更多变字好听的名字 成字好听的名字 cheng zheng成政 https://cidian.yw11.com/ci/%E5%8F%98%E6%88%90
3.变成变成词典释义变成的意思,拼音汉语词典词语变成 拼音biàn chéng 注音ㄅ一ㄢˋㄔㄥˊ 繁体變成 【变成】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成字开头,成字结尾,最短2次 成算在心 心想事成 成语接龙:成字开头,变字结尾,最短2次 成千成万 万古不变 成语接龙:变字开头,变字结尾,最短2次 变化无穷 穷工极变 成语接龙:变字开头,成字结尾,最短2次 变服诡行https://www.hancibao.com/cheng/t1KmnCP
4.变成的意思变成的解释变成的拼音变成[ biàn chéng ] ⒈ 从以前的状态或情况转化为现在的状态或情况。 例由于许多人偷木料,茂密的山林变成了光山坡。 英become; turn into; change into; ⒉ 呈现某种新的实质或性质而成为… 例他以前的敌人变成了忠实的盟友。 国语辞典 变成[ biàn chéng ] http://cidian.shanxijianzhuzizhi.com/ci/28067/
5.古代四种声调如何演变成现代四种声调古代四种声调如何演变成现代四种声调 推荐内容古代四种声调如何演变成现代四种声调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 回答 最佳答案 古代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现在的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把平声分为阴阳二平,而把入声字分散到现在的四声当中去。 2018-07-13 9 更多回答(1)https://wenwen.soso.com/z/q842812256.htm
6.《百家姓》读后感(通用15篇)ei的变音:大多数都变成韵母e, 如“雷贝危梅裴卫魏韦”;个别变成韵母如“费”。 ai的变音:一部分变成韵母e, 如“海”;另一部分变成韵母a, 如“蔡”;一部分变成阴入声调ak, 如“柏”;还有一部分变成阳入声调ag, 如“白”。 uai的变音:一部分变成韵母e, 如“帅”;另一部分变成韵母ua, 如“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b3c26c6.html
7.但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了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声调。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汉语字音不可缺少的是() A.声母和声调 B.韵头和韵腹 C.韵腹和韵尾 D.韵腹和声调 https://www.shangxueba.cn/LCDEASE2.html
8.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是非阴平调儿化时,声调一律变成高平调。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是非阴平调儿化时,声调一律变成高平调。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7f88231851154782bec6051fd8e2fc37.html?fm=bdbds0540d2bc433af76dd98210d8004daa18
9.汉语拼音拼写规则(2)五)轻声轻声就是在词或句子里一些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 较轻较短的调子。轻声不标调。轻声字的读音应加圆点。 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轻声呢?这要求我们在平时读书读报时注意收集,查寻规律。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哪些情况下应读轻声。一、通常在名词或动词的第二个重叠音节读轻声:如:“妈妈(ma)”,“试试(shihttps://www.360docs.net/doc/096f5b06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c.html
10.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圣石;法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声调* 5 据你的教学经验,哪个声调对法国学生相对比较难掌握?【多选题】 1 2 3 4 轻声 6 学生易混淆什么声调 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 变成一 变成二 变成三 变成四 变成轻声 7 学生声调错误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0总不发生12345总是发生不知道 学生朗读拼音 学生朗读包括拼音的生词 学生朗读不包括拼音的生https://www.wjx.cn/m/3005714.aspx/
11.菏泽人怎样才能说好普通话(二)(三)声调的差异举例 普通话的声调按五度标记法调值分别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1.菏泽方言转变成普通话通常要做如下调整: 调类 菏泽话调值 普通话调值 例字 阴平(1) 113—55 光 阳平(2) 52—35 明 上升(3) 55—214 磊 http://epaper.hezeribao.com/shtml/hzrb/20130116/22049.shtml
12.概述声调 中古后期,汉语的声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裂变,官话的裂变程度较小,只有中古平声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成阴阳两调,声母原来是浊辅音的变成阳平调,声母是清辅音的变成阴平调。但是现代官话方言也有平声也不分裂的,也有去声也分裂成两调的。 在《中原音韵》里,入声没有自成一调,而是分成四部分归入其他四调。但在《西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185755b54278ac004620
13.粤语发音与用词指南6声就是前一节提到的在不同位置会自适应变成1或3声的声调。学到这里,你可以随便拿一句话,来尝试改变一下音调,你会发现,这好像是香港人在说普通话,对了,他们在学普通话的时候,往往音调会掌握不好,就成这样啦。另外,在音调方面的变化也有特例,比如估(普通话:[gu1])的广东话音调是2,而不是1,这是因为在大https://blog.csdn.net/CCLOVETT/article/details/32321973
14.中古音到近代音的变迁入声从中古到近代现代,它就分派到四个声调里面去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哪里都有。如果它的声母是全浊,那么它就变成阳平。如果它的声母是次浊,那就变成去声。那么剩下的就规律性不是特别强了。 如果我们要来总结一下的话,那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的变化,就是平分阴阳,浊声母的变成阳平,清声母的变成阴平。https://www.jianshu.com/p/101ed58abc3a
15.中古汉语语音的声调是四声八调系统四声就来自悠悠诺秋入声这个声调在粤语等很多方言里还有,是种很短促的音,后面带一个塞音尾,好像说到一半突然被堵住了一样。北方那些豪放的马上民族他们说不来这声儿,就把这声儿呢,说成了平、上、去声,这就叫入派三声。另外,全浊的阳上变成了去声,比如“上”这个字,现在是读四声,向下的,原来是三声,向上的。还有,北方这些民族https://weibo.com/3299407525/Gvk3l8z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