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为治国之要——秦国粮食趣闻轶谈推荐

在秦汉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和农耕技术落后的原因,粮食更被视为国家财富的象征,也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基石。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国家,对于粮食安全自是非常重视。在秦汉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和农耕技术落后的原因,粮食更被视为国家财富的象征,也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基石。

商鞅变法

“泛舟之役”与“秦饥,请粟于晋,晋不与”,晋国的恩将仇报,促使秦国完善了粮仓存储体系。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因国内大旱向秦国借粮,穆公在与百里傒、公孙支商议后,“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史记·秦本纪》),这便是《左传·僖公·僖公十三年》所言的“泛舟之役”。

后世所绘秦国百姓运粮图

从秦国国都雍城运送救灾粮到相距五百多公里开外的晋国国都绛城,全程水路相接,车船并用,运输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却井然有序。史料虽未言明到底借给晋国多少石粮,但能让《左传》用“役”来形容一次非战时救灾行动,足见秦国为此次长距离转运粮食投入的车船人力规模之庞大,堪比一次战役的消耗。

秦穆公“泛舟之役”所运送的粮食“自雍相望至绛”,虽有夸张,也表明秦国当年粮食储备的雄厚。不过转年,“秦饥,请粟于晋,晋不与”(《列女传·秦穆公姬》),晋国的恩将仇报让秦国认清现实,秦国吃一堑长一智,此后,秦国没有再向周边国家援助粮食。

这次粮食危机也让秦国更加重视国内粮食存储安全,按《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记载“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戶……栎阳二万石一积,咸阳十万一积”,秦国在国内实行三级粮仓存储制度,咸阳作为秦国国都,政治地位超然,关系国家命脉,其粮仓储量自然惊人,难怪后人感慨“秦富十倍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予楚粟五万石”,坏了规矩的秦国做了亏本买卖

秦昭襄王十年,秦楚武关会盟,这在战国本来是很正常的大国邦交往来,可秦昭襄王很不地道的扣押了楚怀王,要求楚国割地结盟,楚怀王自然不答应,最终逼得“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史记·楚世家》)。坏了规矩的秦昭襄王里外不是人,此后山东六国再也不敢和秦国会盟了,命要紧啊,谈不了就打吧。

为了挽回点“国际声誉”和平息楚国的怒火,秦国不得不大出血,秦昭襄王十二年“予楚粟五万石”(《史记·秦本纪》)算是对楚国的赔偿,毕竟秦国用阴招逼死了楚怀王,从道义上讲理亏。楚国把这当成国耻,就算给粮食也难消楚国的怨恨,“予楚粟五万石”都没记入到楚国国史里,《史记·楚世家》可是一个字都没提。

五万石粟真不是小数目,按《睡虎地秦墓竹简·司空》记载,“城旦舂,公食当责者,石卅钱”,秦统一华夏前后的官方粮价是一石三十半两钱,算计一个楚怀王让秦国白白损失一百五十万钱,而且又按《睡虎地秦墓竹简·传食》记载“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兵卒一顿饭要吃半斗米,一石为十斗,这五万石粟够楚国一支五万人的军队一天吃两顿也能吃个十天了。

秦国境内能一下运出五万石粟的只有咸阳仓了,这相当于把咸阳仓一半的库存给搬走了,为了国都粮食安全,秦国还得从别的粮仓运这么多粮食补齐咸阳仓的缺粮,这么折腾几个来回,花费的钱粮可就不止一个五万石粟了,秦昭襄王这笔买卖着实不划算。

“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秦人的爱国心值得点赞

年初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各地纷纷捐款捐物驰援武汉。而两千多年的秦国,也面临着“天下疫”的流行,秦人在力所能及下为国分忧,其爱国心值得点赞。

那是秦王政四年,主少国疑,权臣当道,宫闱弭乱,可以说内外交困,秦国陷入了一个低谷。而且“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接踵而至的虫灾瘟疫又给了秦国重重一击。但此时秦人对新君依旧充满信心,“百姓内粟千石”,尽管疫情之下人人艰难,千石粟只是杯水车薪,可秦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新君的支持。秦王政亦有感百姓的付出,特赐“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也是新君对于秦人的感谢。秦人以自己的家国情怀为国纾难,秦国君民携手最终走出困境。

“使黔首自实田”与“米石千六百”,粮价的异常波动背后的波诡云谲。

始皇三十一年,秦王朝下诏令“使黔首自实田”(《资治通鉴·秦纪》),这是一次里程碑事件,秦朝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化,允许百姓自行核实申报所占田亩数,改变了自商君变法以来“为国任地”、“为国分田数”(《商君书·算地》)的土地国有制。

秦王朝推行土地私有化也是迫于形势,统一全国后,秦朝的疆域不再局限于关中地区的一亩三分地,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六国旧地归化自然举步维艰,而那些地方的土地私有化由来已久,想要收归国有自然困难重重。且为了扩大税源和保障粮食安全,让这些已经被私有化的土地信息也能被国家掌握,秦王朝不得已实行“自实田”,把私有土地登记造册,尽可能让隐匿土地田产税赋粮食的行为无所遁形。

多缴税、多纳粮自然引起了六国遗民和大土地主的抵制,他们暗中策划,“始皇为微行咸阳,夜出逢盗兰池,武士击杀盗”,始皇震怒,“关中大索二十日”(《史记·秦始皇本纪》)。虽未有大索结果,相信已经震慑宵小。

可随后“米石千六百”(《史记·秦始皇本纪》)显得有些诡异,前文所述,秦朝的官方粮价是一石三十半两钱,关中地区是秦王朝政治中心,粮价稳定民心才能稳定,即使是秦王政三年、十五年和十八年三次“大饥”,也未见米价大涨的记载。皇帝遇刺抓捕幕后主使与百姓日常生活无干,不会造成米价如此剧烈的波动。想来这应该是六国遗民和土地主们的第二波反击,利用他们掌握的粮食销售渠道,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秦朝政治中心地区制造不稳定局面,引起民心波动,从而影响王朝“自实田”政策的执行。

秦国疆域图

秦从西垂之地,一路向东逐鹿中原,最终统一全国,把粮食问题作为其“治国之要”,足以表明秦国历代统治者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而这也正是秦国最终能取得成功的物质保障。

THE END
1.《人间绝色反派爹》神仙老虎晋江文学城借粮票的最低限额为一千石粮食起步,最高五千石。大乾朝的土地平均亩产粮食在两石左右。换句话说! 3200 2022-12-12 00:10:38 115 115晋江独发[VIP] 大哥 3172 2022-12-13 00:36:59 116 第116 章[VIP] 刚一回到安京城,贺景胜母子得了消息第一时间上门探望。 贺夫人心疼地摸着周锦钰的小脑瓜https://wwjh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702493
2.粮食造句1、供销、粮食等部门要组织好农资供应、农机维修、粮食收购等工作,齐心协力打好“三夏”这场龙口夺食的硬仗。 2、春播夏锄秋收获,打碾加工管入库。颗粒粮食滴滴汗,祖祖辈辈重操业。碗中米粒皆辛苦,颗粒粮食血汗浸。世界粮食日,珍惜粮食援助世界灾困人民。 https://www.chazidian.com/zj-287607/
3.微博粮食贸易最为繁忙的当数南部的襄樊港与张家湾港。据民国十四年《鄂北城镇概况》记载:襄樊港每年交易额米约万担,黄豆万吨,小麦、芝麻各万吨,杂粮约万吨,来自豫南、鄂北的土特产必须经本港转运,设有粮行多家,庆大、仁顺二家垄断整个粮食业,每到旺季六,七、八月),出粮食日达千石。 https://m.weibo.cn/status/KrkgsDGVd
4.《古文观止》卷六·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汉书》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现在我命令国相和郡的太守,各人都要负起职责。对那些不负责任、昏暗不明的,丞相来报告我,我要追究他们的罪责。特此布告天下,使大家都知道我的意思。 ?不事官职:谓不尽职守。?耗乱:昏乱胡行。耗,通“眊”,昏昧不明。https://www.jxew.net/gkgkbk/wxz/3883.html
5.也说宣化的七十二牌坊“秩二千石”、“统十一城”二坊。清朝康熙三十二年,设置宣化府,公署即使用原巡抚衙门,左右两个牌坊“秩二千石”是说宣化府知府相当于汉朝的上谷郡太守,而太守就是俸禄“二千石”的官,“统十一城”指宣化知府管辖的州县的数量。 宣化城内的官员及科第坊先后共有80座,其中79座是官员生前所建。 https://www.meipian.cn/2mqa0mz0
6.[爱慕]1971年,考古人员在洛阳打开一座1000来自金蝴蝶探索者杨据史料记载,它可以储存粮食580多万石,相当于当时全国粮食储量的一半,堪称天下第一大粮仓。粮仓内排列着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圆形粮窖,最大的粮窖口径有12米、深12米,可以储存1万余石粮食,最小的粮窖口径也达8米、深6米,也可容纳上千石粮食。1971年,考古人员共发掘出287座粮窖,大多已经空无一物。原来,随着大https://weibo.com/2118552594/NrO8rid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