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及重点粮食品种发展情况分析: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粮食产量达6.95亿吨[图]

内容概况: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从2010年的55911.31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68652.7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73%。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同比增长1.29%至69540.99万吨。

关键词:播种面积、夏粮、秋粮、早稻、小麦、稻谷、玉米、产量

一、中国粮食播种面积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建国初期,中国年粮食产量仅有1.1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09公斤,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后进行的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大量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粮食生产快速恢复,产量快速提升。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2010年的1.12亿公顷增长至2022年的1.18亿公顷,年复合增长率为0.48%。2023年以来,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各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挖掘面积潜力。2023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9亿公顷,同比增长0.54%。

2、分季节粮食播种面积

我国粮食按季节分早稻、夏粮和秋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夏粮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3%至2660.86万公顷;秋粮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67%至8762.68万公顷;早稻播种面积同比下降0.46%至473.31万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层层压实生产责任,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积极推进整改复耕,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其次是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在春季田管关键期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最后是2022年秋冬播期间产区大部天气正常,土壤墒情较好,冬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2021年秋冬播受严重秋汛影响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

3、分品种粮食播种面积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数据显示,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从2010年的3497.67万公顷增长至2022年的4307.02万公顷,年复合增长率为1.75%。2023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421.89万公顷,同比增长2.67%。一方面是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各地重农抓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尤其对耕地非粮化的管理更加严密和完善,使得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增长。另一方面,2022年玉米种植收益好,2023年农户种植积极性较强,带动玉米播种面积增加。

数据统计,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从2010年的3009.69万公顷下降至2022年的2945.01万公顷。近年来,由于稻谷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减弱,同时叠加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短缺的营收,自201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开始呈现下降的态势。2020年由于世界粮食危机逐渐显现,中国政府提出要严守耕地红线,使得中国稻谷播种面积有所回升,随后播种面积继续下降。2023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894.91万公顷,同比下降1.7%。

2023年,国家出台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稳定大豆种植规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豆类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98%至1199.42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同比下降1.91%至704.8万公顷。

二、中国粮食产量

1、粮食产量

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从2010年的55911.31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68652.7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73%。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同比增长1.29%至69540.99万吨。

2、分季节粮食产量

分季节来看,我国粮食增产主要集中在秋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夏粮产量同比下降0.85%至14615.2万吨;秋粮产量同比增长1.94%至52092万吨;早稻产量同比增长0.76%至2833.7万吨。其中,全国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灾情较轻,特别是北方旱地雨水多墒情好,秋粮产量增加。2022年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导致秋粮减产,2023年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实现恢复性增产。

3、分品种粮食产量

从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来看,玉米产量增加,稻谷和小麦产量下降。2023年以来,中国南北地区自然灾害较多,5月底,黄淮地区小麦临近收获时(主要是河南地区),遇到了罕见的连续降雨天气,导致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芽、发霉现象。一些还未收获的小麦,产量下降明显。8月份,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影响了水稻和玉米的生长,部分农田颗粒无收。比如以“五常大米”而出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市,不少农田中的稻谷,就因遭遇洪水侵袭,整片农田完全被毁。8-9月份,西北局部地区出现了干旱情况,内蒙古中西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先后发生干旱,让正处于灌浆期的玉米,因干旱缺水,而影响了灌浆,进而导致减产。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稻谷产量同比下降0.91%至20660.32万吨;小麦产量同比下降0.82%至13659.01万吨;玉米产量同比增长4.2%至28884.23万吨。

从豆类和薯类产量来看,豆类和薯类产量稳中略增。2023年中国出台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我国豆类种植面积增长,进而带动豆类产量增产。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豆类产量同比增长1.41%至2384.1万吨;薯类产量同比增长1.23%至3013.88万吨。

三、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1、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2023年,尽管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时,2023年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效果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0.75%至5845.3公斤/公顷。

2、分季节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3、分品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从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来看,2023年中国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0.81%至7136.8公斤/公顷;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同比下降1.28%至5781公斤/公顷;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1.49%至6532.1公斤/公顷。其中,小麦收获期受严重“烂场雨”天气影响,导致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出现下滑。

从豆类和薯类单位面积产量来看,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豆类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0.42%至1987.7公斤/公顷;薯类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3.2%至4276.2公斤/公顷。

《2025-2031年中国粮食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粮食行业著名企业分析,中国粮食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粮食行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粮食检测常识:小麦质量指标——千粒重粮食检测常识:小麦质量指标——千粒重 金灿灿的麦田里,每一粒小麦都承载着农民辛勤的汗水和丰产丰收的希望。当前,全国夏粮小麦都已收获完毕,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指标状况直接关系着农民的收入,小麦的千粒重指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它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加工成小麦粉的质量http://jyjczx.linyi.cn/info/1004/10147.htm
2.海量,什么单位?万吨,千吨?百吨?千克,公斤,斤,克?到底是多少?到底是海量,什么单位?万吨,千吨?百吨?千克,公斤,斤,克?到底是多少?到底是多少?毫克吗?https://www.toutiao.com/w/1819419093336075/
3.大丰及大丰港情况简介8篇(全文)大丰港区大件码头位二期码头引桥以西1 500m处。该码头拥有一个5 000吨级重大件专用泊位,码头泊位长165m,配置500吨桅杆吊一台。码头面标高8.0m,泊位最小海图水深约4.94m,专门承接各种大件和设备等装卸和运输。 4.7石化码头 大丰港区石化码头位于二期码头以南约390m,码头东侧设有两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兼靠八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gbre9he.html
4.四川三农新闻网2024年,丹棱县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500余亩,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8.4万亩,预计产量约44200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05 日烘干粮食可达2000吨!广安火力全开助力水稻颗粒归仓 (张玺 冯欢 记者 何金委 文/图)当前,正是水稻全面收割的时候,种粮大户们也利用近期晴好天气,争分夺秒收割水稻,广安市广安区的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108
5.科学网—关于玉米吨粮田测产方法的商榷——被拒查阅媒体报道,2009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陕西、河南等地都相继“创建”出玉米百亩、千亩、万亩、百万亩从1 000公斤到1 300公斤的超吨粮田,还有1 600公斤罕见的大面积高产纪录。这可是世界最重大的科技新闻,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如按农业部“最权威标准”多点测产方法推算下去,全国4.5亿亩玉米理所当然地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390749
6.为什么施入氮肥会降低甘蔗糖分(为什么施入氮肥会降低甘蔗糖分量1991年全国氮肥产量达到151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共生产合成氨4629.85 万吨,生产氮肥3200.7万吨(折纯氮),其中尿素4147.13万吨(实物量)。2006年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592.79万吨,比2005年同比增长8.0%;2007年1-11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248.58万吨,比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3.1https://liumingwang.com/64563.html
7.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3、其他国际荣誉 (1)1985.10,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下同https://zjxy.fzu.edu.cn/zjxy/info/1040/1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