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课文原文解读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3】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本文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4】理解词义

1.犹然:仍然。

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8.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5】问题解疑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7.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8.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6】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7】《三顾茅庐》赏析

课文《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细节美妙,人物个性鲜明,表现手法生动;若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进行品析鉴赏,既能提升阅读欣赏能力,又能增加文化文学知识。这里联系《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欣赏课文中的一些表达艺术。

1.场景设置

所谓“场景”,就是人物活动的场面。场景的设置,通常是为了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和反映人物品质。《三顾茅庐》先是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宏观场景,即诸葛亮高卧之地卧龙冈,这里一带高冈,清静异常;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设置了微观的场景,即诸葛亮的草庐。宏观的场景对人物起着美好的映衬作用,微观的场景则是刘备第三“顾”时聆听诸葛亮战略宏论的地方。

2.人物出场

人物出场往往是小说情节发展中作者要着力描绘的内容。《三顾茅庐》在人物出场上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刘备的第一“顾”,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顾”见到的只是诸葛亮之弟诸葛均;到了第三“顾”,才在久久的等待之中见到了心中向往的诸葛亮。作家这样安排诸葛亮的出场,不仅委婉曲折,而且顺势让众多的其他人物出场,反复地运用侧面映衬的手法表现诸葛亮的高洁、智慧形象。

3.波澜手法

任何小说故事情节的推进,都需要漾起文中波澜,所谓“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往往用于形容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三顾茅庐”故事本身就显现了情节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本文着力表现了第三顾之中的情节波澜,即便在细节的描述上,作者也是极尽曲折,尽显波澜。尽管诸葛亮恰好在家,就在眼前,但要见到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故事中写了不少细节:

先生昼寝未醒;半晌不见动静;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一个时辰后醒来吟诗;吟罢诗歌翻身问童子;转入后堂更衣;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真可谓笔法生动,勾画细腻,摇曳生姿。

4.对话描写

整个故事,基本上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显现故事细节,表现人物性格。从生动的对话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飞的快人快语,刘备的真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胸怀天下、满腹经纶和超群智慧。

特别是故事中诸葛亮关于天下形势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他虽身居草庐却洞察时事、善于谋略的性格特点,使“三顾茅庐”的故事真正表现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5.映衬烘托

三顾茅庐的情节之中,一方面,张飞始终是个陪衬人物,他急躁鲁莽、心直口快,作者对他进行了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在对比映衬之中烘托出诸葛亮的形象。另一方面,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虔诚探访,以及前两“顾”之中遇到的那么多的不俗雅士,还有对诸葛亮所居之地的秀美环境的描写,都对诸葛亮的形象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此外,《三顾茅庐》的情节发展之中,还有铺垫、误会、悬念、虚实相映等手法的高妙运用。这些内容的欣赏,能够给我们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8】《三顾茅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THE END
1.粮,粮字,粮字拼音,粮字部首,粮字笔画,粮字含义,粮字解释,粮字典故查询的字:粮 粮 音节:liang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1841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 《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 《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2%AE
2.粮食的解释粮食的意思汉典“粮食”词语的解释粮食(grain)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https://www.zdic.net/hans/%E7%B2%AE%E9%A3%9F
3.“马牛羊鸡犬豕,稻梁菽麦黍稷”怎么读?容易读错的三字经中国古文献2023-12-11 00:28:49大脸妹教粤语广东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大脸妹教粤语 1.4万粉丝我是广东肇庆人,喜欢自己的方言,每天一更 02:46狠狠记住29句老人言:传统习俗不能丢,顺顺利利 03:05狠狠记住29句老人言:传统习俗不能丢,顺顺利利 https://www.163.com/v/video/VVKN3LFN2.html
4.选择正确的读音:粮食()选择正确的读音:粮食() A.lián shi B.liáng shi C.liáng si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选择正确的读音:粮食() A.lián shi B.liáng shi C.liáng si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成语加点字的读音为: 自怨自艾yì() 叶公好龙yè() 酩酊大醉dǐnɡ() 粮食囤tún() 下列成语加点字的读音为: 自怨自https://m.shangxueba.com/ask/34336620.html
5.[题目]选择正确的读音.粮食(niángshiliángshi)真乘凉(chén【题目】选择正确的读音。 粮食(niáng shi liáng shi) 真(zhēn zhēng) 乘凉(chén liáng chéng liáng) 冷(lěng lěn) 试题答案 【答案】liáng shi;zhēn;chén liáng;lěng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西城学科专项测试系列答案 小考必做系列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xxyy/shiti_id_6bd21a17ff8dcdb18851b7e85ea421aa
6.第12册语文期末测试题13篇(全文)二、用“√ ”标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这些绿.(lùlǜ)林好汉隐藏在绿.(lùlǜ)树丛中。(2)新年到了,显出万象更.(ɡēnɡɡanɡ)新的气象,孩子更.(ɡēnɡɡanɡ)加高兴了。 三、选择合适的答案。(2分)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itfvy4k.html
7.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四、选择正确的读音 颤抖(chàn zhàn)开辟(bì pì)呜咽(yè yèn) 漆黑(qī xī) 禁不住(jìn jīn) 哺乳(pǔ bǔ) 同义词 屹立——耸立 顿时——立刻 逐渐——渐渐 犹如——好像 渐渐——慢慢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颤动——抖动 似乎——好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923/08/7997945_411652404.shtml
8.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基础知识复习1 字音:本册“我会写300字,我会认200字”,要求学生读音必须正确,会选择正确读音。 例如:沾水(zhān zhàn) 凑成(còu zòu) 吹拂(fú fó) 骤降(zhòu jù) 濒临(pín bīn) 淹没(mò méi) 2 字形:(1)其中“我会写300字”能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27190_13704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