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谁好

自从她们班老师说“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又开始了,女儿写作的激情空前高涨,每天下午放学接她的路上,谈得最多的就是,今晚写什么内容。看到女儿的热情劲,真要感谢校信通举行的这个活动。如果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女儿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今天晚上回到家里,女儿很兴奋的告诉我:“妈妈,我想好今天写什么了,今天上课我们学了一首小诗,你不是说续写也可以参加活动嘛。我就续写诗好不好?”我说:“好啊!你写吧。”我就去忙别的事去了,没想到等我回来女儿真的拿来一首自编的小诗。让我很是惊讶!写的还挺押韵。女儿会写诗了,我的女儿会写诗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女儿你真棒!让我这个不善文笔的妈妈也忍不住要写上两笔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培养认字的多种途径。

3、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培养良好语感。

5、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6、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7、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所学汉字。

2、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认读形近字。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令今乌鸟广厂

b、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本组汉字的规律。

c、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的“乌今厂”比“鸟令广”少了一笔。

d、教师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日白田目电旦旧由甲申

e、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这组汉字的规律。

f、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这个字上,加了一笔。

g、反复认读这两组生字卡片。

h、教师小结:这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i、拓展练习:在你学过的汉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我会认。

a、反复朗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b、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五个字?

c、拓展练习:

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出示词语卡片。

b、学生自由练读。

c、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

2、我会连。

a、出示汉字卡片,认读生字。

b、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引导学生区别声母:z------zhc------ch;

c、连线。

d、检查连线情况。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领土的辽阔,培养语感。

2、能用音序查字法正确地查字典。

字典、小黑板、中国地形图。

一、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注意引导认读:祖(zu)岭(ling)盛(sheng)

2、再读儿歌。思考:短诗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色?

3、在地图上指出这些地名的位置。

4、这时,你有什么体会呢?

5、再次练习朗读儿歌,试着背下来。

6、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7、展示背诵效果。

二、展示台。

1、识字加油站。

a、说说你喜欢读的课外书的名字。

b、把从书上收集下来的生字,在小组里交流。

c、说说看,在小组内交流,你又学会了多少个生字。

2、比比谁最快。

a、复习26个汉语拼音字母。

b、练习找页数。

c、学习音序查字法。

(1)老师认真指导“宽”的查字过程。

(2)学生练习查找“爱、往、解、准、楼”。

第三课时

1、通过完成“口语交际”的练习,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想法的习惯。

2、在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1、提前布置同学想一想,班里怎样迎接“六一”儿童节。

2、准备小礼品。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祝“六一”的活动录像,启发提问:录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二、讨论: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跟同学交流交流。

三、讨论: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样迎接?

1、小组讨论。

2、派代表进行班级汇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评议哪一小组提议好而且可行。

四、明确目的,各小组分工合作。

五、同学之间互赠节日礼物。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

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

老街

在柳江镇的北门,有一条街,人们都叫它“老街”。在这里,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我清楚地记得,这里原来是个喧闹、拥挤的居民区。一条长长的、狭窄的、七高八低的小巷,居住着六七十户人家,整天有嘈杂的声音,没有安静的时刻。可是,住在这里的人都很团结,一方有难,八方帮助,人与人之间亲亲热热。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尤其是晚上,串串门,拉拉家常,亲如一家。我小时候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爱这个地方,爱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因为这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不过现在,你到老街去,再也找不到长长的巷,找不到拥挤的小屋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幽静代替了喧闹。在十幢大楼的中心,有一座大花坛,花坛里开着美丽的鲜花,长着嫩绿的小草。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早晨,人们骑着自行车,迎着第一缕晨光,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环境变了,就连老街小商店的营业员的态度也变了。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接待顾客,顾客有什么要求,他们尽量满足,而且送货上门呢!

啊!老街!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高楼大厦显示你的富有,花草树木增添你的美丽,勤劳的人们使你感到自豪。

1、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下面的词语的意思:(3分)

嘈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幽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粗字正确读音下面画“──”:(2分)

喧闹(xuānxūn)相处(chǔcǔ)拔地而起(bábō)大厦(shàxià)

3、认真读课文,填空:(2分)

“老街”原来是个、的居民区,现在的“老街”,拔地而起,代替了喧闹。

⑴“我”过去爱“老街”是因为,“我”现在赞美“老街”,是

因为。

⑵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

“你”指的是,可爱表现在。

【设计理念】

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①表示蔬菜一类的词:萝、茄、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扒、扛、拣(与“扌”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④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跺、踢、跳(与“”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想说说

①再说几个表示蔬菜一类的词:──────—(与蔬菜有关)

②再说几个表示“煮”意思的词:────—(与“火”有关。)

③再说几个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与“扌”有关。)

④再说几个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与“”有关。)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④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创设情景说话:如

风光秀丽的黄山──────;川流不息的汽车──────

⑦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己练习生活体验来思考、应用新知识,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这正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①记下小龙的名字。②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教师的角色已发生变化,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这一探讨,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应大力提倡。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脑动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样的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实际上课堂重心已发生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向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原来那种教师强调“注意听”的呆板模式,被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取代。这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对教师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文雅的举止谈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在联系生活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过交流和展示,来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引导小学生交流生活体验,组织小学生“推销小报”比赛。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体验是成功是快乐。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激趣导入。

(1、真人真事。2、亲身经历。3、符合客观实际的事等)(真实的心情或感情)

也就是说,通过真人真事来体现真实的心情或感情。

对了,课本中就有两篇习作例文,我们来看看这两篇例文是怎样表达出作者的真情的。默读课文,谈谈你对批注的看法。

二、新课。

(一)例文1《别了,语文课》

1、结合批注默读课文。

2、自己总结写法。

(1)用几个具体的事例来流露真情实感。

(2)利用“独白”,直接表达心情。(也叫直抒胸臆)

(3)挑选典型的事例,详细介绍。

3、交流。

(二)例文2《阳光的两种用法》

(1)讲述事例来流露真情实感。

(2)用“某一事物”来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三)拓展例文阅读——《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出示《秋天的怀念》(课文略)

2、讨论写法。

(1)精描细绘见真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2)万事求实见真情。

(3)直抒胸臆见真情(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

(4)巧妙地安排结构(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

(四)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1、具体事例见真情。

2、精描细绘见真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3、直抒胸臆见真情(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

4、景物(生活场景)描写见真情(借景抒情)。

(五)选材提示。

这是老师对亲情的理解:

1、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母亲端上的一碗蛋炒饭。

2、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父亲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手掌。

3、亲情是在父母疲惫时我双手奉上的一盏清心的茶。

(六)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2、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教学难点:

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走进乡村,我们会被这里的人们淳朴、美好的心灵所感动;走进乡村,我们会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迷恋;走进乡村,我们会被这里一切的一切所陶醉。今天就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在乡村里的感受、体验、见闻或亲身经历的趣事。

二、确定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内容要求。

2、多媒体出示要点:

习作内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

习作要求:

(1)写的时候要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

(2)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三、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1、回顾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流的内容。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

四、例文引路,迁移习作方法

(一)回顾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名回答。

(二)出示例文,概括表达方法

1、写作顺序

①、出示《乡下人家》片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红色部分的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

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描写景物。

师:除了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我们还学了哪些写作顺序呢?接下来往下看。

②、出示《乡下人家》《麦哨》片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2、修辞运用:

除了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我们还能用一些修辞方法,来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1、出示课文片段

①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②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同学们发现了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拟人和比喻。

师:用上这样的修辞手法之后,所描写的事物就更加的……所表达的内容就更加……

生:生动、形象、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师: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生:……

㈢、交流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师过渡:一篇令人身心愉悦的佳作,不仅因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而且因为作者善于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妙段为自己的习作增添光彩。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积累的田园风光的佳句。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描写田园风光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读一读。

五、自由习作

1、师:你会给自己的习作加一个怎样的题目?生汇报,师指导。

2、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的心描绘出雅致的田园风光、有趣的乡村生活吧!

2、生习作。

六、指导修改

1、集体会诊

(1)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根据评议要求集体交流评价。

(2)出示要求。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完善习作。

出示修改要求:

①字改正

②词用准

③句理清

④按一定的顺序

⑤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批改。根据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优美描述,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3)完成习作

⑤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íbié

()yǒuxù

()pínghéng

()fúxià

()hǎixiá

()guìhuā

()zànshí

()xuèmài

()xílái

()táiwān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军()浩()词()舍()胞()

君()告()辞()舌()泡()

洪()涨()序()峡()桂()

哄()帐()床()侠()贵()

三、按要求填空

“受益无穷”中的“益”,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除去部首再查画;

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数笔画查字法查画。字

典里的解释有:①好处;②有益的;③姓;④增加。“受益无穷”中的“益”

应取第种解释。

平稳──()坚定──()

──()──()

懒惰──()困难──()

忧伤──()紧张──()

五、选词填空

忽然当然果然仍然居然虽然偶然

秋天两个小蛐蛐在草地上悠闲的散步,他们看见一群小蚂蚁在背粮食,小小的蚂蚁()把一个比他大数十倍的玉米粒扛了起来,()累的满头大汗,但小蚂蚁()坚持着向家里走去,小蛐蛐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嘲笑着小蚂蚁,小蚂蚁说:“你们不用劳动吗?”小蛐蛐说秋天的粮食这么多,()当然不用劳动了,哪像你们那么笨,不知道享受幸福的生活。冬天到了,这一天天空本来很晴朗,()阴云密布,到了晚上天空中飞舞起了雪花,小蚂蚁一家,围在火炉边吃着秋天储存的粮食,别提多幸福了,小蚂蚁对妈妈说:“秋天我劳动的时候小蛐蛐还嘲笑我呢?”冬天过去了,小蚂蚁一家又开始忙碌了。一个()的机会,小蚂蚁从小蛐蛐的家门口路过,小蚂蚁想叫上小蛐蛐一起劳动,小蚂蚁一看小蛐蛐在冬天由于又冻又饿已经死去了。

六、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天空蓝得。

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

3、运动员手握金牌,激动得。

4、公园里的鲜花。

七、缩句

例: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沙滩上是贝壳。

1、昆明湖周围有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3、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嗡地在枣林里飞舞。

八、根据古诗完成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2、《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这首诗描写了诗人

的心情。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溪欢歌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流畅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有的人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人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人抱怨小街太窄,不住地摇头叹息;有人干脆掉转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人群,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争吵,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小伙子,又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请大家自觉遵守秩序,向东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又响起了小溪般的欢歌。

1、短文第一小节中的小溪指的是什么?

2、请仿照第二小节写一个你看到的场面:

3、概括地写出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十、作文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认读形近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生字卡片:令、今、乌、鸟、广、厂。

(2)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本组汉字的规律。

(3)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的“乌、今、厂”比“鸟、令、广”少了一笔。

(4)教师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卡片:日、白、田、目、电、旦、旧、由、甲、申。

(5)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这组汉字的规律。

(6)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这个字上,加了一笔。

(7)反复认读这两组生字卡片。

(8)教师小结:这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9)拓展练习:在你学过的汉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我会认:

(1)反复朗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2)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五个字?

(3)拓展练习: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1)出示词语卡片。

(2)学生自由练读。

(3)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

2、我会连:

(1)出示汉字卡片,认读生字。

(2)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引导学生区别声母:z──zh,c──ch。

(3)连线。

(4)检查连线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注意引导认读:祖、岭、盛。

(二)展示台。

1、识字加油站:

(1)说说你喜欢读的课外书的名字。

(2)把从书上收集下来的生字,在小组里交流。

(3)说说看,在小组内交流,你又学会了多少个生字。

2、比比谁最快:

(1)复习26个汉语拼音字母。

(2)练习找页数。

(3)学习音序查字法。

①老师认真指导“宽”的查字过程。

②学生练习查找“爱、往、解、准、楼”。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讨论。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跟同学交流交流。

(三)讨论。

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样迎接?

(四)明确目的,各小组分工合作。

(五)同学之间互赠节日礼物。

1、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意,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4、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了解一字多义的特点,注意积累词语,在展示成果中提高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画笔、白纸

教学类型:

复习课。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新的知识,想学习吗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每句话中的“回”字可以用其它的字代替呢

4、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候不相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5、扩展: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1、出示词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请一个学生来朗读。评议。

3、朗读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

4、认读生字。看谁先记住它们。

5、抽认生字,抢认生字。

6、用字组词并用词语说话。

如:我左手拿碗,右手拿铁铲。

一、朗读成语(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词句,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成语。

3、指导朗读。男女比读,师生比读。

4、说说成语的意思,教师可作点拨。

5、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二、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①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后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③学生在组内说,班上交流练说。

2、续编故事

①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②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③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④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

3、扩展延伸

①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②展示作品,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4、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三、全课小结

在平时学习中,只要同学们多朗读,多留心积累,词语一定会丰富起来,小朋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得很认真。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

3、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

2、读一读:

读本次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说一说:

小组交流,谈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如果问题已经解决,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怎样解决。

4、议一议:

把小组交流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有无更好的方法。

5、评一评:

哪一组问题提得好,问题解决得好。、

【习作】

想象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1、写前启发。先讲一讲读过的童话故事,带入童话故事的王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

2、提出习作要求。出示课文中的图,供学生选择,也可选择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

3、写前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动物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4、动笔写故事。

5、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故事编得有趣、情节曲折的或某一点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同时指出存在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6、修改自己的作文。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1、读一读:自由读词语。

2、谈一谈: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每组是意思相反的词,上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厌恶,叫贬义词;下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喜欢或者是敬佩,叫褒义词。

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语。

【日积月累】

1、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意思。

2、通过生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

3、全班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逐

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

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5、交流自己还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语。

二、“连连认认”

1、借助拼音自读,试着连一连。

2、汇报并说理由:

“谎”,与说话有关,左边是言字旁。

“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

“棍”,木棍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

“港”;港都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

“愤”,愤怒与心情有关,左边是竖心旁。

“袜”,袜子跟衣物有关,左边是衣字旁。

“捆”,捆书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

“妇”,妇女是女子,左边是女字旁。

3、齐读──指名读──扩词练习

【成语故事】

1、正确、流利地读懂故事内容。

2、理解寓意,明白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能跟着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方法。

3、结合实际会谈自己的体会。

一、“成语故事”

1、自学成语故事:读不懂的可看图、请教同学、查字典等。

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二、“成语故事擂台”

1、自由准备成语故事。

2、然后分小组举行擂台赛,获胜者参加全班的擂台赛。

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制定一张评分卡,师生共同评议,对优胜者给予表扬。

“词句段运用”

1.读出示的句子,体会排比的修辞方法;

2.读出示的句子,说一说分号的用法。“日积月累”这里选编了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2.“日积月累”打破了以往古诗教学的思路,跃过了先理解诗句中的生词,再将理解后的词语连起来串讲诗句,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的教学过程,而是在学生熟读古诗后,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认真地读一读这首古诗,仔细地看一看这幅插图,用心地听一听,你会听到大诗人孟浩然正在对我们深情地诉说呢。让学生自主地感悟古诗。

二、成功之处

三、不足之处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教学《过故人庄》时,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读准“黍shǔ”“圃pǔ”等字音,接着认真地读一读这首古诗,仔细地看一看这幅插图,用心地听一听,学生自由进行整体感悟,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如“具鸡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朋友之间情谊的美好情感。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结合插图练习写片段,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时有困难的学生。

佚名

一、教材说明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说”,要求按偏旁说字,比比谁说得多。学生通过这样的说,可以整理复习自己认识的字。先分小组准备说,自己课外认识的字也可以说,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逐个偏旁说,教师将学生说到的字写在黑板上,讲完后让大家评评谁说得最多。最后读读字,口头组组词。本学期还学过一些偏旁,启发学生也采用这种归类的方法整理复习。

第二项“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练习,训练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连,再采用多种形式读读记记。如,对口令:(1)可爱的什么……(2)什么样的小猫……说句子:可爱的小猫怎么样……

第三项“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了解词语重叠以后语气能加重,相当于加进了“更、非常、很”这样的意思。如:“高高兴兴”就是很高兴、非常高兴。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说一说。全班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再说说还有哪些词也可以这样说。

第四项“我会猜”中有两个谜语让学生猜。谜语中有几个生字注了拼音便于学生自己读,自己猜。这两个谜语的谜底是大雁和日历。学生猜出以后,教师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训练学生把话说明白。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并记住一些谜语,到课外活动时说给别人猜。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2004

1、学习一字多义

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3、会照样子写词语

4、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5、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好地将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目标1、5、

【教学设计】

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或最想去哪里旅游呢?(多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们就到这几个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点数分组,组成“旅游团”,选一个“导游”,其他的“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导游要介绍景点和回答游客的问题。

3、生展示,评出“最佳导游”、“最佳游客”等。

二、习作

1、刚才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我们玩得真开心,见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那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吗?

2、选出较优秀的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1、自己读读两组句子和学习小伙伴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能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1、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写景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2、自己读读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照样子说出其他的词语吗?

THE END
1.粮食的解释粮食的意思汉典“粮食”词语的解释粮食(grain)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https://www.zdic.net/hans/%E7%B2%AE%E9%A3%9F
2.粮食解释粮食拼音粮食造句关于粮食的作 小蚂蚁搬粮食 珍惜粮食 小蚂蚁搬粮食 节约粮食我建议 粮食啊!! 珍惜每一粒粮食 请大家一起来节约粮食 参观粮食储备库 爱惜粮食——由长征所想 珍惜粮食 粮食的同音字 厑 吖 呵 啊 嗄 嬶 腌 錒 锕 阿 伌 佁 僾 凒 叆 呆 哀 哎 唉 啀 嗌 https://m.chazidian.com/zuci-275188/
3.“马牛羊鸡犬豕,稻梁菽麦黍稷”怎么读?容易读错的三字经中国古文献视频加载失败 大脸妹教粤语 1.4万粉丝我是广东肇庆人,喜欢自己的方言,每天一更 02:46狠狠记住29句老人言:传统习俗不能丢,顺顺利利 03:05狠狠记住29句老人言:传统习俗不能丢,顺顺利利 05:37烧香拜佛有用吗?记住3句话,好运福气不请自来 07:58“汆、氽、籴、粜”四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一个汉字一个故事https://www.163.com/v/video/VVKN3LFN2.html
4.河北乐亭县的正确读音是()更多“河北乐亭县的正确读音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李大钊是河北省( )县人。 A.滦县 B.遵化 C.乐亭 D.昌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京韵大鼓是由流行在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乐亭大鼓发展而来的,形成于北京一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注:从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3934192.html
5.什么高大填空四个字动人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1、辛辛苦苦 我们 农民伯伯 种出来的 粮食 吃的 是 ___。 2、休育馆 一同 到 王小林和同学 打篮球 星期日 ___。 3、白鲸 努力 得救 经过 了 大家 的 ___ 九、选词填空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96090/article/details/112885757
6.“记载”的“载”的正确读音是。“记载”的“载”的正确读音是___。 答案:zǎi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粮食”与“食粮”。 答案:“粮食”与“食粮”是一对同素逆序同义词,它们都是联合式结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也稍有差异。“粮食”可用于农业生产,“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填空题 根据上述古文填空。“倨”http://www.ppkao.com/shiti/9871983/
7.庄稼庄稼的组词和拼音庄稼 的正确读音是 [ zhuāng jia ] ,稼读轻声。 庄稼的意思是:田地里生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详细释义 1、农作物(多指地里的粮食作物)。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 2、指庄稼活。 沙汀《还乡记》一:“不仅做庄稼抵得上男子汉,由于性格上的坚定泼辣,对于外事,https://www.mzusub5t.cn/feng-mi-bai-ke/27763.html
8.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及通假字(精选7篇)“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6q4b6v1.html
9.粮食的粮读音是()[判断题] 粮食的粮读音是() 判断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对 错 提交 查看参考答案 更多“粮食的粮读音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成品粮是原粮经过碾、磨加工而成的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粮食成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wayt6f53.html
10.“粮食”的意思如何粮食的读音怎么读粮食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粮食的意思:【词语】:粮食粮的词语【拼音】:liángshi【解释】:<轻>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https://www.netshop168.com/article-184352.html
11.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测试作文6篇(全文)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字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诩(yǔ) 涔涔(cén) 援例(引用) 礼上往来(祟尚) B.蹙眉(cù) 伛偻(yǔ) 冠冕(帝王的帽子) 言简意赅(完备) C.冷炙(zhì) 孱头(chàn) 杀青(书籍刊印) 缄口不语(闭、封) D.趿拉(tā) 饿殍(piǎo) 义愤填赝(胸口) 彩笺尺素(书信)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80zp7sz.html
12.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的正确读音是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eb7a296292c46859fd7fc3e0d0e9ab3.html?fm=bdd7f807710e8f5973527fdde4614b5c39
13.[题目]选择正确的读音.粮食(niángshiliángshi)真乘凉(chén【题目】选择正确的读音。 粮食(niáng shi liáng shi) 真(zhēn zhēng) 乘凉(chén liáng chéng liáng) 冷(lěng lěn) 试题答案 【答案】liáng shi;zhēn;chén liáng;lěng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西城学科专项测试系列答案 小考必做系列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xxyy/shiti_id_6bd21a17ff8dcdb18851b7e85ea421aa
14.阅读回答问题。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时候,诗句“谁知盘中(1)文中加点字“懈”的读音正确的是 A.jiěB.qièC.xièD.xì(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抵B.低C.底D.砥(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历历在目B.妇孺皆知C.鲜为人知D.栩栩如生(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灿https://www.jyeoo.com/shiti/1e905104-f815-4a15-a534-da6625f0ca42
15.“廪”字的正确读音“廪”字是一个汉语古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多人对其读音不太熟悉。实际上,“廪”字的正确读音是“lǐn”。 字词解析 “廪”字属于古代汉语中的粮食名词,本义是指储存粮食的仓库。在古代,廪仓是重要的国家设施,用于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廪”字也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饭量很大,如“饭量如http://www.130112.com/content/amb8hae4mhiaj4ybojwq.html
16.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什么意思粮食作物的拼音粮食作物的词语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什么意思、粮食作物的拼音、粮食作物的词语解释) 粮食作物读音 liáng shi zuò wù 粮食作物是什么意思 稻、小麦和杂粮作物的统称。 粮食作物的词语解释 稻、麦和杂粮作物的统称。 粮食作物的反义词 未找到。 粮食作物的近义词 未找到。 粮食作物的英文翻译 grain crops; cereals 相关词语 粮食https://www.zzrzz.com/zhishi/ciyu/976540.htm
17.粮食的意思粮食是什么意思粮食的近义词反义词读音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粮食的意思及读音、粮食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aixuetcl于2011年2月11日添加。https://www.hujiang.com/cidian/liangshi_11960/
18.洋芋读音正确的是爱问知识人答答洋芋又名马铃薯。别名土豆。正确读音是mα三声Iing二声shU三声。合读mαlingshu音同马铃薯。洋芋和https://iask.sina.com.cn/b/newqXFpcdLjR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