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粮仓“硕鼠”:压紧压实责任守好大国粮仓

自2021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通报各地查处的百余起典型案例。从查处情况看,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涉及粮食主管单位、国有粮食企业、基层粮库等诸多单位。

记者梳理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例也发现,粮食购销领域“靠粮吃粮”主要有“转圈粮”“空气粮”“升溢粮”“损耗粮”“价差粮”“坑农粮”等几类典型手段。

“靠粮吃粮”手法多样严重侵蚀群众利益

所谓“转圈粮”,是指在执行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储备粮轮换过程中,一些人通过虚购虚销、以陈顶新等手段,借助库存不动、账面转圈或库存与账面同时转圈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比如,四川省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陶永鸿勾结粮商,将1276吨陈粮卖出,再将其中896吨以新粮名义回购入库,并从中获利20万元。

在粮库与粮商、粮库之间或粮库内部“无中生有”的“空气粮”,可以看作“转圈粮”的升级版。比如,辽宁省抚顺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陈德军,在担任抚顺市中心粮库副经理、抚顺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期间,弄虚作假,虚构粮食买卖交易,用以掩盖亏库问题。

“升溢粮”是指在粮食收购、入库、仓储、调运、出库过程中,经过扣除水分杂质及烘干、通风、加湿等过程产生的溢余。这本是正常现象,一些人却通过不计入库存账目等方式,隐瞒并私自出售“升溢粮”、侵吞粮款。比如,河南省鲁山县正源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金平私自售卖“升溢粮”,侵吞5.7万元。

此外,以虚增粮食损耗量等方式套取资金的“损耗粮”,违规倒卖政府储备粮、高卖低买赚取价差的“价差粮”,也是较为常见的靠粮吃粮手法。

而在粮食收购过程中,还存在“坑农粮”的问题。一些人通过克扣斤两、压级压价、拖欠粮款以及提高粮食水分、杂质、霉变比率等不正当手段坑农损农,获取不正当利益。例如,江苏省仪征市粮食购销总公司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通过压级压价的方式,以三等粮与农户结算,以二等粮与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结算,套取差价10万余元。

北京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宋伟: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生产的事,粮食的收购、存储还有包括销售、轮换等这些粮食储备各环节的安全,都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供给重要的后盾,是平抑粮价、备战荒年的重要举措,必须从严从重去查处。

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致问题多发

而结合各地通报的情况看,造成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多发的原因,有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漠、私心贪欲作祟等个人因素。此外,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责任缺失、涉粮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基层粮库管理宽松软等深层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孙大伟:涉粮腐败问题体现在粮食收购、存储、销售和涉粮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行政监管的全链条,呈现以“收”谋利、以“储”谋补、以“售”谋财、以“管”谋私等特点。

当前,一些粮食主管部门工作满足于完成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主管和监督的职能并未全面发挥。一些市县粮食主管部门从粮储公司抽调人员参与监督执法,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管理宽、松、软,存在监管缺失缺位问题。有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业务、轻管理,针对粮库粮管所制定的制度流于形式,尤其对于财务及运营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手段。

北京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宋伟:从查处的案件情况来看,基层粮库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些基层粮库的“守门人”“一把手”官小但是权大,权力过于集中。而且我们也看到,有的基层粮库管理比较混乱,质检员、过磅员、管理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多是亲戚关系、熟人关系、老乡关系,甚至一些地方出现粮食收储资金长期脱离监管、经营利润滞留账外这些问题。

压紧压实责任守好大国粮仓

整治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不仅要保持治理高压,还应该强化党政机关、主管单位、职能部门等责任落实,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共同守护好大国粮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要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推动基层国有粮库强化内部治理,着力解决监管缺失缺位问题。针对粮食系统单位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粮食购销领域补贴资金多、利益关系复杂、监督监管难度大等情况,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紧盯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关键环节,查找和防范廉政风险点,发挥“室组地”联合办案优势,统筹好专业力量,借助大数据等手段,深挖彻查窝案串案,从严从快查办重大典型案件。

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查处了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中储粮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张务锋等粮食系统的中管干部,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也清除了一大批粮仓“硕鼠”,保持了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整治的高压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孙大伟:要以系统思维抓好涉粮腐败问题的治理。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各地党委政府要认真分析总结涉粮腐败问题的突出特征,督促粮食主管部门、国有粮食企业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健全靠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记者:宋琎范月鸣)

THE END
1.粮仓“硕鼠”倒卖“溢余粮”2015年至2021年期间,被告人胡某某利用担任全椒县某粮油公司经理的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被告人许某某、李某某、苏某,通过倒卖“溢余粮”、“以陈顶新”套取粮食差价、虚开购粮手续套取资金、侵吞土地出让金返还款等手段侵吞公款1078万余元。所获赃款多数被胡某某用于个人消费及其实际控制的全椒县某米业公司。2016年至2017http://www.fzahw.com/news/2023/12/12/c_107217.htm
2.犯罪了能逃跑吗倒卖公家粮仓判刑吗判几年依据我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粮食的销售是要取得相应资质的,如果非法倒卖为经检验的陈粮时,情节严重的,可按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相关法律是严禁非法买卖、占用集体土地。对以谋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其他土地20https://www.scxsls.com/knowledge/detail?id=201519
3.内外勾结,粮库上万吨玉米被倒卖,胆子够大的作为常见的农作物,玉米带来的价值并不比小麦差。得以这个缘故,他的种植面积,在众多的农作物里,同样https://bbs.rednet.cn/thread-49062213-1-1.html
4.打击“靠粮吃粮”侵害农民利益行为合力守护粮食安全此外,以虚增粮食损耗量等方式套取资金的“损耗粮”,违规倒卖政府储备粮、高卖低买赚取价差的“价差粮”,通过克扣斤两、压级压价、拖欠粮款等手段坑农损农的“坑农粮”,也是较为常见的“靠粮吃粮”手法。 严抓基层粮库监管缺失等问题 粮食系统单位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粮食购销领域相对封闭,补贴资金多、利益关系复杂,https://m.gmw.cn/2023-06/03/content_1303393574.htm
5.粮仓“硕鼠”!虚销“空气粮”私卖“升溢粮”假购“增数粮”粮食购销系统承担着收购、储存、经营国家粮食的重要职责,然而一些粮库“守门人”却变成粮仓的“硕鼠”。 记者近日对吉林省白城市查处的多起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不法人员贪腐手法隐蔽、专业化程度较高,采取虚销“空气粮”、私卖“升溢粮”、假购“增数粮”等手段大肆敛财。一些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缺失,致使粮仓“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9/id/7528395.shtml
6.富锦九〇粮库窝案调查:涉案金额可能过亿(图)当地人说,刘忠库安排多名亲戚在粮库工作,倒卖粮食;其外甥做检斤员,其内弟做倒卖中间人 富锦九0粮库的“经营者”是刘忠库,59岁,大专学历,经济师,1991年任九0粮库主任,此前曾担任富锦宏胜粮库主任,二龙山粮库工会主席。 现实中,刘忠库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面。 https://www.chinanews.com/gn/news/2008/06-16/1282365.shtml
7.打击“靠粮吃粮”这些手段让“硕鼠”无处可逃此外,以虚增粮食损耗量等方式套取资金的“损耗粮”,违规倒卖政府储备粮、高卖低买赚取差价的“价差粮”,通过克扣斤两、压级压价、拖欠粮款等手段坑农损农的“坑农粮”,也是较为常见的“靠粮吃粮”手法。 北京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 宋伟:“靠粮吃粮”不仅仅严重侵害基层农民的直接利益,同时它对平抑粮价、备战荒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716999388530723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