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液是一种具有消毒作用的液体,是由水和消毒剂混合配制而成的溶液,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广泛适用于皮肤、黏膜、排泄物、周围环境、塑料制品等的消毒。
一、消毒液消毒的原理
消毒液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二、常用消毒液的适用范围、浓度及配制方法
1.含氯消毒液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餐(茶)具、家具、环境等的消毒。
(2)浓度
物品消毒常用浓度为0.05%(即1000毫升水中含500毫克有效氯),排泄物消毒常用浓度为0.1%(即1000毫升水中含有1克有效氯),隔离消毒常用浓度为0.2%(即1000毫升水中含有2克有效氯)。
(3)配制方法
0.05%含氯消毒液∶首先用量杯将1000毫升自来水放入塑料容器内,然后再放人1片含氯消毒片(每片含500毫克有效氯),之后混匀待用(或1000毫升水中放入11毫升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剂原液)。
0.1%含氯消毒液∶即1000毫升水中加入2片含氯消毒片(每片含500毫克有效氯),之后混匀待用(或1000毫升水中放入20毫升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剂原液)。
0.2%含氯消毒液∶即1000毫升水中加入4片含氯消毒片(每片含500毫克有效氯),之后混匀待用(或1000毫升水中加入40毫升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剂原液)。
2.过氧乙酸消毒液
过氧乙酸消毒液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等的消毒灭菌。
浓度为0.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用于浸泡物品,浓度为0.2%~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用于环境喷洒。
首先用量杯将1000毫升自来水放入塑料容器内,然后放人33毫升浓度为16%的过氧乙酸原液,即配制成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之后混匀待用。
3.量杯的使用
将量杯(见图2-1-3)放在水平的台面上,操作者双眼视线与量杯刻度线平齐,将液体缓慢注入量杯,当液面与所需刻度线平齐后即停止注入。
三、消毒液消毒房间的方法
1.空气消毒
将合适的消毒液(如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气溶胶喷雾器内,关闭门窗,护理员需戴帽子、口罩及护目镜,连接电源,打开气溶胶喷雾器开关,按照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喷雾消毒,喷雾结束后,关闭房门30分钟后开窗通风30分钟。
2.家具表面擦拭
选用干净的小毛巾,浸泡在0.05%含氯消毒液中,然后拧干,直接擦拭家具表面。不耐腐蚀的金属表面可采用75%乙醇溶液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0.1%含氯消毒液喷雾。
3.用物浸泡
4.地面消毒
先将墩布涮洗干净、控干,然后浸入0.05%含氯消毒液中,控干后拖地,耐腐蚀地面可用0.1%过氧乙酸消毒液拖地或0.2%~0.4%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
5.操作要求
(1)消毒地面前,应安置老年人于床上或沙发上,并嘱其勿走动,防滑倒。
(2)在配制消毒液之前,备好所需塑料容器、含氯消毒片(液)、手套、口罩、量杯等。
(3)由于浓消毒液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所以配制时须戴好口罩、橡胶手套。
(4)消毒液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故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衣服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5)为保证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消毒液尽量现用现配,保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6.操作步骤
步骤1工作准备
1)护理员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按要求着装。
2)物品准备。配制好的消毒液、脸盆、抹布、墩布等。
3)老年人准备。能活动的老年人需在护理员的陪伴下离开房间(搀扶或用轮椅推出),安置在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并有人看护,防止其走失或摔倒。活动不便的,为其戴口罩,并嘱其闭上眼睛或用眼罩。
4)环境准备。环境应清洁宽敞、干燥平坦,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步骤2监测消毒液
用试纸监测消毒液的浓度是否符合标准。
步骤3携用物至床旁携用物至老年人床旁,关闭门窗。
步骤4浸泡物品
向脸盆内倒入适量配制好的消毒液,将需浸泡消毒的物品,如餐(茶)具、老年人使用的物品(金属、有色针织禁用)等。
步骤5擦拭物品
用抹布蘸取桶内消毒液对家具、墙面、窗台进行擦拭。
步骤6消毒地面用墩布蘸取桶内消毒液拖地。
步骤7空气采样
检查培养皿是否在有效期内,空气消毒1小时,然后将培养皿按要求放在固定位置,其间,任何人不能走动,5分钟后将培养皿盖盖上,用无菌巾盖好。
步骤8物品表面采样
消毒处理4小时后对物品表面进行采样。
步骤9及时送检
将培养皿及物品表面采样及时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
步骤10记录保存结果
将检测效果记录在固定本上或贴在本上,检测结果存留2年。
步骤11整理用物
将浸泡的物品取出,用清水刷洗干净后晾干,将剩余消毒液倒入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