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于志超①姥爷的家在河北承德。他在艰苦的年代抚养了七个孩子,并把孩子们一一送到学堂,这种现象在当地十分罕见。姥爷则常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总是能想出若干办法将家里

①姥爷的家在河北承德。他在艰苦的年代抚养了七个孩子,并把孩子们一一送到学堂,这种现象在当地十分罕见。姥爷则常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总是能想出若干办法将家里的吃穿用度打理好,将若干儿女的学习生活调剂好,将有限的物资资源用到极致。

②姥爷在庭院外围周边种上姥姥最喜欢的花卉;在院子前种上孩子们爱吃的桑葚树和红果树;院子里则种植了若干畦大片棋盘一样的时令蔬菜;在后院稍显贫瘠、土石混杂的土地里则种上了一排排威风凛凛的白杨。

③我赖长在姥爷家的儿时,最爱的是那片白杨。

④天不亮,姥爷早早就起床,清喉、洒扫、莳菜、弄树。在白杨林里穿行,每每开心要亮几嗓子。夏末秋初,还能在白杨林里撷拾到蘑菇。我愿意跟随姥爷穿行在白杨林之间,阳光洒过林间,斑斑驳驳,叶子之间有了若干景象的映照——有时候把象群拍摄到叶面上,有时候把飞船搭建在叶面上,还有时候把古典美女的裙裾复印在叶面上。

⑤我尽情地看呀看呀,总是看不够;小脑袋瓜里因着这变幻无穷的云影叠生出一个又一个魔幻的故事。姥爷上班外出,留我独自一人在白杨林玩耍的时候,我便把这故事讲给树叶们听。

⑥想来他们是听得明白的:叶子们表达不出来的话语,总会让风儿用沙沙、唰唰、簌簌、飒飒等不同的声调告诉我。等姥爷来接我的时候,白杨们拍打着树叶和我一一告别。姥爷也会温柔地牵牵树叶们的小手,和他们一一作别。

⑦天气炎热的中午,倘我不肯午睡,【A】姥爷会把白杨叶子编织成“凉帽”戴在我的头上。油绿绿的叶心,银亮亮的叶背,坚韧有力的叶脉和叶柄,扎实厚密地为我撑起头顶的一方凉爽。偶尔会在白杨林里依偎着树干睡着了觉,醒来总见自己躺在姥爷的白布大褂上,身旁是姥爷在为我摇扇吹凉——周围的白杨林静极了。【B】白杨枝枝条条携带着阔大如手掌的叶子,笔直地注视着阳光,让炙热的光线败下阵来,自动折射到别处去,所以那树下总是凉凉爽爽。

⑧每年姥爷都会不远万里从河北承德来内蒙看我们一家人,而他也总会带上一些白杨树苗,将我家的院子周边也种上白杨。姥爷亦精通医术,一路行走一路给人问诊送药,从不收费。遇见生活过不下去的人家,总是悄悄留些钱物,然后潇洒转身,隐于滚滚人海中。姥爷为人公道热心、善良侠义。行走间,信息闭塞的年代却总能被亲戚朋友提前得知消息。于是姥爷每次来回的路上,总会有朋友亲戚周到招待,为他疲惫的脚步有个最好的缓冲和短暂休憩。而我知道这些讯息时,竟然是在大学期间支教的小学校里。当我同一些老人提起姥爷的名字时,他们眼含热泪,像看待自家亲人一样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和我说着姥爷对他们做过的点点滴滴,我短暂的暑期支教生活里自此有了格外的温暖与关照。他们把对姥爷的敬重和爱一股脑地倾倒给了我。渐渐地,那些老人会带着我去看姥爷当年送给他们、如今已经粗大高挺的白杨树。拥抱着白杨树,嗅着白杨树的清香,抚摸着青白丝绒一样的白杨,我仿佛看见姥爷白衣青衫,像一个行走的勤劳的认真的园丁,穿行在白杨树丛之间……

⑨姥爷是将爱播撒了一路呀。用他白杨一样的品质影响了无数人;用他白杨一样的意志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用他无私宽厚的爱厚待时光、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从没有见到姥爷抱怨过什么,他尽其所有努力生活、耕耘岁月,倾其所有抚养儿女、照顾亲朋。一辈子脊梁刚直、清清白白。

⑩如今,我工作于遥远寒冷的大北方,树木多以白桦常见,偶见挺拔的白杨,总是望了又望,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姥爷已经去了一个遥远的安宁国度,那边,也该是白杨一排排在歌唱吧:白杨树叶闪亮、荫下花香、空气多清朗……

(选自“中国散文网”,有删改)

只收一个台的收音机

章校中

①我的母亲是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小镇妇女。她虽然一字不识,但她热爱文化人,尊重文化人。父亲病逝后,母亲就用她一生的辛劳供养着我们读书,其艰难竭蹶可想而知。

②春夏季节母亲去镇酱菜厂做豆制品,她推着磨磨豆子,走着转着,为挣一块钱每天都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的。在秋冬的日子里,母亲去附近的一个农场做摘棉工,因是多劳多得,为多划一块成熟的棉田,为多挣一分钱,她披星戴月,顶着寒风,忍着冻疼,在茫茫棉田里埋头收拾棉花。母亲的手掌粗大粗糙,手背青筋暴突,唯有中指戴着一个顶针,才表明那是女人的手。

④终于,中断的高考制度恢复了。我开始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但在经历了三年的知青生涯后,中学的各门功课都已荒废,尤其是英语单词已基本还给了过去的老师。当我看到其他知青纷纷购买收音机,跟着广播英语讲座复习单词时,我的心就像被小猫抓了一样,心烦意乱,因为我没有钱购买一台收音机。

⑤这天母亲从镇里来到我下放的地方,给我送来了肥皂、牙膏等日用品,恰让她看见同宿舍的一个知青正趴在床上,捧着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嘴里发出唧唧哇哇的声音,便就问:“他在听什么?”我低声回答:“他在跟着收音机复习外语呢。”母亲沉默良久,而后“哦”了一声就走了。

⑥不想就在第二天上午,母亲又来到我们下放的小屋,喜悦着神秘着把我拉到屋外的一棵槐树下:“娃呀,妈也给你买了台收音机。”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包递到我面前。那小包包,是用她的蓝花头巾紧紧裹着的。我疑惑着小心翼翼地打开还有着母亲体温的小包包,一台肥皂盒样大小的袖珍收音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款“华山”牌小收音机,蓝色外壳,玲珑精致,拿在手上好似拿着一块蓝宝石,那静谧的光泽令人喜爱不已。我想这台收音机价格不菲,怕要用40元钱才能买得到。

⑦我问:“妈,哪来的钱?”“耳环换的。”“耳环?”像雷轰电掣,使我呆如木桩样定在了那里。片刻,我的心便翻江倒海起来。母亲的耳环可是她视若珍宝的爱物啊,因为那是外婆临终时送给她的念想,平常她是不戴的,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走亲戚时才认认真真地戴上它。我揩了一下湿润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打开收音机,调试来调试去,却只收到一个广播电台,其它台根本收不到,更不要说收听英语讲座了。再打开后盖我便傻了眼,那些电阻电容二级管等零件都是歪歪斜斜地插在电路版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台人工组装的收音机。一股愤懑之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一台组装收音机竟然换走了母亲的一对金耳环!

⑧但是我努力克制着,轻声问道:“妈,从哪换的?”“地摊上。”我本想换回耳环,却听说是从地摊上交易的,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母亲见我沉吟不语就担心起来,她指着那收音机问:“怎么啦?它能帮你复习外国话吗?”面对母亲花花白白的头发,和那满怀期望的眼睛,我把疼痛的泪水吞进肚子里,使劲点着头说:“妈,能,它能!”

⑨我暗下决心,决不辜负母亲,让她那浓烈厚重的爱,敦促我苦学不已,自强不息。后来,当我将红色的“入学通知书”呈送给母亲看时,母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笑着说“好,耳环没有白费!”

⑩参加工作后,我用平生第一次积蓄为母亲买了一副崭新的金耳环。那台收音机,依然被母亲的蓝花头巾包裹着,一直被我当做人生的宝物放置在书橱珍藏着。当然,只收一个广播台的真相,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直到她去世也没有。

这之后,我常常幻见母亲穿着青蓝色衣服,扎着兰花头巾,肩着大箩筐,埋头于一片开了花的棉田中,好似一幅永不褪色的油画。我就想:那阳光普照的绿色棉田,是不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歌?那风中摆动的银色棉花,是不是我母亲飘拂的白发?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颗扁豆和两颗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穷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的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的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A我真替它担心,生怕他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B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C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份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再退几步抬头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颗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垒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未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趁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样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搞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栋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迹接在磨上,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桶上枯艾和葛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

THE END
1.一二三四声调怎么区分(一二三四声调怎么区分图片)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一二三四声调怎么区分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二三四声调怎么区分 一二三四声调的区分: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下降。一声也叫阴平,二声也叫阳平,三声也叫上声,四声也叫去声。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http://www.wengnai.com/html/741423.html
2.东北姥爷说的啥?不到十级东北话听不懂!东北姥爷说的啥?不到十级东北话听不懂!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黄丽搞笑小能手 河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当我出差提前回家,到家给媳妇一个惊喜,结果看到这一幕直接懵了 钓鱼的大锋子 1112跟贴 打开APP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打开APP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打开APP 旁边有个抢https://m.163.com/v/video/VOKLQ9KBS.html
3.对外汉语知识点整理(精选6篇)(三)声调 汉语声调是多少国家留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存在的问题时:第二声上不去,第四声下不去,第三声不会拐弯。 2.举例说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展示语音的技巧 ①声母、韵母的展示方法(1)板书展示。 (2)图表展示。声母表、韵母表、拼音卡片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xl67t71.html
4.中国方言(二)哈——— 啥的意思,读二声,常见的有:你干哈呢? 睐悬——— 睐是扯的意思,睐悬就是讲耸人听闻的事、吹大牛 绷丁——— 经常的意思,如:你绷丁骂我! 二虎吧唧—— 缺心眼、冒冒失失的意思,也称虎了吧唧 好使——— 神通广大、顶用、能办事的意思,如:你到公安局好使不好使啊? 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09/15/2478227_132530899.shtml
5.魔法拼音国:可爱的韵母和声调酸石榴叔叔讲故事高音质在线试听酷狗音乐为您提供由酸石榴叔叔讲故事演唱的高清音质无损魔法拼音国:可爱的韵母和声调mp3在线听,听魔法拼音国:可爱的韵母和声调,只来酷狗音乐!https://www.kugou.com/mixsong/4ptboidf.html
6.汉语拼音中为什么有些没有标声调?2、亲属、称呼 亲戚 公公 婆婆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婶婶 姥爷 姥姥 舅舅 舅母 姑丈 姑姑 姨夫 姨姨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嫂子 姐夫 妹夫丈夫 男人 老婆 女人 妻子 内人 太太 爱人 丈人 丈母 儿子 闺女 孙子 外甥 孩子 娃娃 兄弟 弟兄 亲家 称呼 老爷 大爷 少爷 相公 先生 师傅 朋友祖宗 丫头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8542489_650737997.html
7.失独者笛妈:这几年的眼泪,一缸水都装不下女儿出国前,笛妈陪女儿来北京,正是来八达岭陵园看姥爷。女儿打小儿跟姥爷亲,在姥爷碑前,女儿轻轻地说,姥爷啊,我要出国了,去美国读博士,您外孙女争气吧,等我回来再来看您。 从女儿的墓,走到姥爷的墓,只需要十多分钟。 “八达岭,寓意四通八达,不管从哪个方向回家,都方便,她会喜欢。”笛妈抽泣起来。 https://www.douban.com/note/236251676/
8.《童年乐事》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全文)童年是一个尘封的月光宝盒,打开记忆的密码,那些早已泛黄却又透着几分新鲜的往事,争先恐后逶迤而来 那时,妈妈是村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演过《红灯记》的她有一条小铁梅式的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我的头发自然也被梳成了麻花小辫,跑起来飞成两串麻花。近水楼台先得月,唱儿歌,跳舞,背唐诗,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69eiq34.html
9.一条大河场院里飘荡着猪肉血肠的香味,过年的大幕在杀年猪的热闹声中拉开了序幕。用一支竹签在血肠上不同部位扎几下就知道血肠煮的火候出锅时机,年是真得要来了。 屋里院外,温情弥漫,唠唠家长里短…… 2017年日历扯下最后一页,标志着2017年一去不复返了,姥爷就是这样数天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https://www.meipian.cn/10setnvr
10.邯郸县方言词汇分析邯郸方言在声调上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类、调值两个方 面,具体情况如下表。邯郸方言调类、调值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调值 55 35 214 51 - 邯郸方言调值 53 31 55 312 32 由上表可见,邯郸方言在声调上与普通话存在着明显差异,不仅保留了入声,在调值上也与普通话有较大出入。 语法相对于语音、语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31/716604300400201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