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沙八十三岁老人吞下老鼠药。八十三岁的刘桂英老人偷偷买了老鼠药,在晚上服下老鼠药后睡下。平时刘桂英老人晚上都要起来四五次。同住的三女儿发现当晚没有听到母亲起来,跑去房间查看,母亲告诉她自己已经吃下了老鼠药。三女儿赶紧把母亲送到医院抢救。幸亏送的及时,母亲捡得一命。问她为什么要吃老鼠药,老人说自己养了五个孩子,但现在体会不到一点家庭的温暖,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三女儿听罢,觉得有必要再跟大哥协商一下,妥善处理好母亲的赡养问题。于是叫上其他三姐妹,请了街道的调解员,希望能调解好母亲的养老问题。
二,四姐妹齐声声讨哥哥。经过调解员了解,刘桂英老人老伴已经去世。老人有一子四女,儿子将是老大。现在五个孩子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优越。四姐都希望能把母亲送到大哥家里,能尽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四姐妹都说,大哥对母亲极为冷漠,现在也不愿意接纳母亲同住。这七八年来,母亲多次住院,但大哥从来没有去医院看过母亲。而且每次该分担医药费的时候,都要像讨米一样才能向大哥讨来。
三,老大家里拆迁。然而根据老人儿子蒋光亮的描述,四个妹妹之所以急不可待的要把母亲送到自己这来,定下母亲的赡养责任,无非是四个妹妹眼红,想分母亲的拆迁款。她们要求把母亲的钱存到母亲的账户里,明面上虽然没有要求直接分钱,但目的性实际很明确。因为四个妹妹都嫁到了市区,只有自己一家还是农村户口。拆迁的房子也是自己的房子,青苗,征地补贴跟四个妹妹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但母亲有45平的住房补贴10万块钱,这个钱是母亲的土坯房的补贴。还有30万元的人头费。四个妹妹打的主意实际上就是母亲的这四十万块钱。但自己作为儿子,有责任保护好这些财产。
蒋光亮后来又明确表示,四个妹妹在拆迁之前,对母亲并不像现在这么关怀备至,那些年母亲还健康,跟自己住,四个妹妹极少来家里看望母亲。这些年,母亲住院,自己虽然没有去医院看过,但该出的钱,自己一分都没有少。自己没去医院看,也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因为自己早年在生产队做工时留下了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村里人也都是知道的。自己现在年纪也大了,而且不久前刚做了手术,实是没有心力操心这些事。所以把这些都交给了自己的女儿蒋云芳去处理了。
四,无奈生气的孙女婿。调解员一行想要跟蒋云芳了解情况。但大姐蒋爱宁说侄女很难得见到面,她把四个姑姑的手机号码也全部拉黑了。最后几人决定去侄女儿子的学校门口去等蒋云芳,因为将光亮的外孙已经高三,而蒋云芳每天都会去给儿子送午饭。一行人在学校门口没有等到蒋云芳,但等到了蒋云芳的老公魏建军。
魏建军说自己也被家里这一摊子事弄的焦头烂额,岳父一家几兄妹,家庭条件都很不错。但他们一家一直都不和睦,自己老婆和几个姑姑,奶奶之间关系也不亲密。这些年,几兄妹不是你说我不孝顺,就是我说你不孝顺,各说各有理。
魏建军后又把调解员拉一边,有些生气的说道:“要我说,他们五兄妹没一个孝顺的,奶奶都八十多了,一天到晚为这些屁事争吵。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自己也曾经把他们叫到一起,希望能够缓和矛盾。但最后总有一方反悔。
五,孙女蒋云芳的诉苦。蒋云芳的倾诉,又让调解员知道了更多的情况。原来,蒋云芳的妈妈在50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而蒋云芳认为母亲的去世跟奶奶和几个姑姑不无干系。刘桂英生了五个孩子,一个儿子四个女儿,按照常理,应该最宠儿子。但在刘桂英的家里却不是这样。
从小时候起,刘桂英就很宠爱四个女儿,对唯一的儿子却谈不上宠爱。蒋光亮跟蒋云芳的母亲结婚以后,刘桂英也不怎么喜欢儿媳妇,而当蒋云芳的母亲生了两个女儿而没有生儿子后,刘桂英对儿媳妇的不喜欢变得更甚,没事就找儿媳妇的碴。刘桂英也从来没有带过两个孙女,却一年四季去四个女儿家去帮忙带外孙。蒋云芳说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风雨交加的时候,因为害怕,自己和妹妹抱在一起。
因为刘桂英经常跟儿媳妇吵架,有时候没占到便宜,刘桂英就会把四个女儿都叫回来帮忙,而四个女儿不分青红皂白,就会合起伙来欺负蒋云芳的母亲。这些都给蒋云芳两姐妹留下了童年的阴影。因为这些事,蒋云芳从小时候就发誓,以后绝对掺和到奶奶和姑妈的事情中。因为常年积郁,母亲在50岁的时候患了癌症,很快就去世了。
蒋云芳一直认为母亲的去世跟奶奶和四个姑姑对母亲的长年欺负有关系。所以对奶奶的感情,并没有那种天伦之乐般的隔代亲情。而在十年之前,奶奶有六万块钱存款,四个姑姑把存款要去以后明确表示,以后奶奶养老不要他们管。
六,儿子蒋光亮的心里话。后面来到的蒋光亮,看到女儿说起这些事,自己也被拉回到以前的岁月中,突然插话说:“说句实在话,我跟我妈妈的感情只能算一般,为什么呢?因为从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妈妈不怎么勤快,只顾自己,那时大集体的时候,她甚至都没有出过工,那个时候我才十几岁,我每天都要去挣工分,但我妈妈不去,只在家做些家务。”
蒋光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因为全家的体力活,都是我爸爸一个人做,所以后来父亲也落下了一身病六十来岁就去世了”。
蒋光亮说到这里,情绪有点激动,继续倾诉道:“开始妈妈和自己都住在土坯房里,婆媳矛盾又这么严重。我们就分家了。我90年代初开始建房子,那时候建房子都是我跟老婆自己去挖土,拉坏,然后还是自己烧砖,非常辛苦,我妈妈没给我帮过一天忙,后来我们把那个二层小楼建好了,她又搬回来跟我住。”
“虽然住一栋房子里,但我们基本是分开的,她也没给我帮过什么忙,还经常找我老婆麻烦。为什么我的老婆死的早?就是因为我妈妈跟我老婆经常吵架。我四个妹妹也经常来闹事。说实在的,我们这里没看到过别人家像我家里一年四季矛盾不断。”
“我对我四个妹妹也是有很大意见的,从小到大,妈妈最疼爱的就是四个妹妹,后来四个妹妹都嫁到了市区,妈妈没带过自己孙女,一年四季都是给几个妹妹带外孙,但后来妈妈年大了,其实身体还可以。几个妹妹很少回来看妈妈,就在前几年,她们几姐妹还合计要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话匣子一打开,蒋光亮把心里的怨气索性全部说了出来。
七,老邻居的话。后来,又遇到了刘桂英的老邻居。因为以前都属同一个村,所以拆迁后绝大部分邻居还住同一个小区。只是农民上楼,农田菜园变小区了罢了。邻居说蒋光亮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但对他妈妈不好,没有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感情。刘桂英老人年轻时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家里人都要听她的,但人不坏。这些年刘桂英老人多亏了四个女儿,如果没有四个女儿肯定早就死了。
尘埃落定:调解员大至了解了情况,然后把一大家子全部带到街道办,首先批评了蒋桂英老人在以前针对儿媳妇一家,没有边界感,肯定是错的。但是蒋光亮几兄妹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锱铢必较更是要不得,老人的赡养受法律保护,不是你不想养就能不养的,现在老人家都八十多岁了,几兄妹也不是没钱,为了几万块钱吵来吵去还有啥意思呢?最后经过协商,孙女蒋云芳将属于刘桂英老人的征收款以及即将下来的人头费用全部存到一个账户,由蒋光亮几兄妹共同保管,用于老人生活医疗等费用,老人轮流跟几兄妹住。街道人员会不定时了解赡养情况。几兄妹表示没有异议,会负责起赡养的义务。
编者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必太执念于过往。为父母行孝,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就算母亲曾经有错,但如今年事已高,再纠结过去又有什么意义?亲情一世缘分,应该多几分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