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1、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

3、结合文本,辨识其违反的逻辑规律类型。

4、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1、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

2、辨识逻辑谬误类型。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逻辑是思维理性的艺术,当我们需要作出判断的时候,理性会帮助我们决策,它往往会提供更

加可靠的建议和帮助。我们将共同学习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由此展开一段“逻辑之旅”。现在

请大家阅读单元导语部分,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在生活与学习中,我们一直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运用逻辑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可

以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的真相,也可以对生活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的过程,思维

会更加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也更加准确。

学习过程中对“逻辑谬误”的辨识是基础,通过辨识逻辑谬误,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与方法:

“推理形式”是逻辑的框架或者模式,相较于前者来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与总结:而“论

证方法”意味着我们带着目的进行论证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在这一阶段,更强调多种推理过程的

综合运用,这是知行合一的一段历程。

初步认识逻辑的基本要求,接着是在认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推理形式,最后是在认

识逻辑规律、掌握推理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论证的要求和方法。

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二、任务活动安排

放暑假了,老爸说:“三张卡都给你,随便刷,没密码!"我以为我拼爹拼成功了,马上就要

进入富二代行列。低头一看……

一张公交卡,一张地铁卡,一张门禁卡。

概念出了问题

任务1:理清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何为“概念”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内涵外延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因为“中国人”

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中国国籍等属性。

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概念的外延要大。因为

“人”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外延极大;而“中国人”却只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外延比“人”

小得多。

比如:“美”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

外延:美丽的自然风景,美丽的物品,美丽的人……

比如“爱”的内涵: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

情。外延:友情、亲情、爱情……

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

1、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

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

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

2、包含关系

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比如:真包含关系学生(A)高中生(B)真包含于关系:手机(A)与华为手机(B)

文学与古典文学西瓜与水果

3、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

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

比如:高和帅;青年和作家

4、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非此即彼,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

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

念的外延。

例如“男人”与“女人”

5、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例如,

任务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

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一一“同一律”

“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

系应为“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念和混淆或偷换论题。

偷换或混淆概念: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把不同的概

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所犯的逻辑错误。

例1: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

大文:“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

例2:我们不要歧视那些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这个

样子。

混淆或转移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

原来所论证的论题。

例:交警问:“你为什么喝酒驾车?懂不懂交通规则?"驾车人:“我以前从未酒驾过,这是第一

次。”(驾车人答非所问,注意论题。)

2、“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自相矛盾。

例如:隔壁老王开了家蛋糕店,成本是我们家的1.3倍至2倍,优势明显。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

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

答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3、“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模棱两可。

例如: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

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违反矛盾律)

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于两者的差异有着非常精辟的概括: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

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

例如,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

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认为,既可以说世界上先有鸡,

也可以说世界上先有蛋。第四组同学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

显然,由于“世界上先有鸡”和“世界上先有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真,也不能

都假。第三组同学都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第四组同学都加以否定,犯“模棱两可”

的错误。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错,都不是逻辑错误,而只是知识错误。

补充资料:矛盾律和排中律主要有以下区别: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命题,也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排中律则

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

第二,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于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都加以肯定,必须

从中否定一个。排中律要求,对于互相矛盾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必须从中

肯定一个。

第三,所犯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即“两可”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犯“模

棱两可”即“两不可”的错误0

4、“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

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则该判断不能被断定为

真。

①论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强加因果。

例如: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②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理由虚假”指用虚假的理由充当论据去证明某

种东西,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这种证明作用。

例如: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

③论证根据不充分,不能充分证明论点,所犯错误叫“以偏概全”。

例如:陆步轩北大毕业都在卖猪肉,不读书也能卖猪肉,看来读书不读书没什么区别!

任务3:合作探讨,分析下面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

的。

分析: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

看起来表述一样,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这样的情况就是“偷换概念”,违

反了同一律。

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

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分析: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表示“怎么”,另一种表示“在哪里”。庄子和惠

子一开始是围绕“人能不能以及怎么能知道鱼快乐”的话题进行的。但到最后,庄子突然偷换概念,

把“安”用于表示“在哪里”,并以“知之濠上”作结,违反了同一律。

3、“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成自己有没有被烫的问题。应该说服务员的答话颇为狡黠,但考虑到其做法确实有损顾客的权益,

而又有逃避责任的意思,可以认定其答话是典型的“偷换论题”的谬误,同样违反了同一律。

4、“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分析: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就“有人来开

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总之都犯了自相矛盾

的错误,违反了不矛盾律。

5、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

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

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分析:“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被保留下来则意味着拿破仑死于童年。而耍戏法的用拿破仑的

名号来招揽观众,显然指的是活到成年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这个有名的拿破仑1821年5月5日

(52岁)病逝于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又何来“小时候的头骨”?“拿破仑死于童年”和“拿破

仑死于成年之后”两者必有一假,耍戏法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点儿可惜。

分析:《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也是相互矛盾的,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

7、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关于排中律要注意:

排中律只是要求对于思维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发展

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和第三种可能性。

分析:薄厚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

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或选择。其实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

下使用排中律,属于排中律使用不当。

8、《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一一这就可见

是一个谬种!”

分析: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这句话存在两个错误捆绑:一是把祥林嫂的死和祝福捆

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9、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关于排中律要注意:对于隐含着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这是排中律许可的。因为,无论回答“是”或“不是”,都将意味着承认问话中所隐含的预设是事

实。

分析:“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这个问题,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

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可

以把这种错误叫作“不当预设”。

任务4:探究和研讨谬误与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的区别。

1、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

第一。”

分析:齐高帝的意思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比谁是第一,王僧虔故意曲解,把人分成两类,让高帝

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

事实。不因为对方高高在上就阿谀奉承,也没有为了无关体统的事就冒上犯颜,体现了较高的语言

艺术。

2、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

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

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

THE END
1.《鲁四先生》的作者是谁?描写鲁四先生的小说的作者是鲁迅,鲁四老爷是《祝福》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在本文中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形象系列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具有封建统治者的形象本质。鲁四老爷这个典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2975192760455867.html
2.鲁迅小说《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此外鲁四老爷在小说中也被描绘成一个贪婪和自私的人。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惜欺骗和背叛他人。他缺乏人性和同情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对自己和家人都缺乏真正的关爱和照顾。 因此鲁迅小说 《祝福》 中鲁四老爷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他缺乏人性和同情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的形象为https://www.hongxiu.com/ask/qdyvxurhv
3.绍兴市鲁四老爷家土特产有限公司简介:绍兴市鲁四老爷家土特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绍兴市鲁四老爷家土特产有限公司商标信息206条,专利信息2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4个。风险方面共发现企业有 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47054088
4.www.syedugroup.com/appnode89445120.htm狠鲁鲁狠鲁熬叫嗷 www.shenma 83.08MB 243好评 欧美性性极品少妇另类兽皇 四根齐下NP宫交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深视频 33.75MB 4028好评 8x8x拔插官网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色人妻综合网 270.70MB 33好评 学校里的性教学教具小诗在线 NpC共享宝贝古代 www. movix.jalapsikix 507.03MB 7049http://www.syedugroup.com/appnode89445120.htm
5.m87.bjzjxf.com/newxr59490636一,一级A V鲁,亚洲精品啪啪啪 二,18禁床震白浆娇喘,国产娇小粉嫩学生乛 三,99久免费视频精品老司机,西西大胆裸体A级人体G 四,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乱,不要插进来我是你的妈妈 五,综合国产亚洲自星空2023,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六,国产疯狂XXXⅩ乱大交入口,五月丁香激情老汉推车蜜桃 七,free性玩弄熟女HD老熟妇,一https://m87.bjzjxf.com/newxr59490636
6.鲁迅文学影像绘本《祝福》因为鲁四老爷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就把她带了来。卫老婆子说她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三、试工 鲁四太太看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看着也顺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就将她留下了。 四、勤力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干活很有力。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310958_913602744.shtml
7.高中语文《品质》教案苏教版必修(精选8篇)5、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第二课时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研习新课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775x31c.html
8.小说中有哪些挣扎的女性角色但身边的人,还是认为她罪孽深重,这让她郁郁寡欢,最终被鲁四老爷赶出了家门,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祥林嫂当时中国农村女性的典型,这样的事情在那时很是常见,旁人的偏见害死一个人是很容易的。 3、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正面的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谱写了一曲男性的战歌,但是各类女性在书中即使作为政治斗争http://www.zzzyq.net/rank_1597908
9.《水浒传》34个主要情节概述4篇(全文)鲁达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鲁达大怒,当即赠送银两,安排父女出逃。第二天到状元桥郑屠肉铺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先是要十斤纯瘦肉,又要十斤纯肥肉,最后又要十斤寸金软骨,而且都要剁成碎末。镇关西真被激怒了。鲁提辖就跑到街上,镇关西提刀追来。鲁提辖瞅准时机,抬脚踢倒镇关西,跨步压在他身上,抡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fz6fumj.html
10.惊闻噩耗泪眼婆娑!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祥林嫂”郝彩凤先生走了!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在丈夫祥林病亡后,为躲避债主魏癞子将她卖掉的危运,只得逃到鲁府去做佣人。然而魏癞子设计将她卖到山里与贺老六成亲。数年后,祥林嫂丈夫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吃,使她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祥林嫂再次回到鲁府当佣人时,鲁府老爷说她是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有伤风败俗之嫌,将她赶出鲁府https://www.meipian.cn/2khjhayu
11.《祝福》的线索高中知识情节内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1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