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雄与春秋史中的昆仑山

昆仑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格拉唐古拉山脉(),在古象雄王国时期,今唐古拉山脉称作“喀喇润鲁穆”(),意为“王魂长岭”,绵亘千里,仅仅南北宽度就有160公里,是世界上少见的宽广山幅。“昆仑山藏名喀喇润鲁穆”。[1]由此,可知“喀刺”是藏语汉译的“格拉”()的谐音。

昆仑山西起东经75度附近的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之间,东延入青海省西部;抵四川省西康高原北部邛崃山()。东西全长25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平均海拔为5000~6000米,为古老的褶皱山脉,西段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作西北ー东南走向。西昆仑山、中昆仑山东北坡陡峭,西南与喀喇昆仑相接。昆仑山脉山体高大,主要大山体有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95米、慕士塔格山,海拔7546米、慕士山,海拔7282米等高峰,冰川分布面积较广。东经80度附近为东昆仑山,转向东西走向,在若羌县南趋于东南走向,共分三支:即北支、中支、南支。

北支:为祁漫塔格山,沙松乌拉山,至格尔木()市西部,构成柴达木()盆地的西南边缘;

中支:为阿尔格山(),东延为博卡雷克塔格山()、组成东昆仑实体山脉,东延至昆仑山口,接唐格乌拉山脉()、布青山()脉。在唐格乌拉山脉北缘,为唐格乌拉山脉与布尔汗布达山脉()间的断层,布尔汗布达山脉与唐格乌拉山脉并行。布尔汗布达山脉东延,与阿尼玛卿山()脉相接,阿尼玛卿山(),亦即古代称谓的“大积石山”。

南支: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延为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脉全线,北为青海高原,南为西康高原,为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其北的黄河迂回在山谷中,谷地中有格萨尔塘()、玛雍塘()、勒玛尔塘()、勒赤塘()、夸尔雄塘()、拉布雄塘()、依盖塘()、甘丹塘()、约古宗列塘()等滩地和大片湖沼,以扎陵湖()、鄂陵湖()为主;其南的长江源段干支流局部地段切割出峡谷。

最早出现的“昆仑”名称的山应是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脉的西南面是喀喇昆仑山,“喀喇昆仑”,为汉语音译谐音,古象雄语称作格拉穷隆(),意为“王魂鹏谷”。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的山源。喀喇昆仑山脉:是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共同拥有的山脉,东延与西喜马拉雅山脉()相接。喀喇昆仑山脉同位素年龄为106~2100万年,为整个青藏高原上形成最早的山。

格拉唐古拉山脉():古象雄语也称作“喀喇润鲁穆”(),意为“王魂长岭”。冈底斯山脉()发脉于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ー格拉念青唐古拉山(),是一条古老的山脉。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属褶皱山。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冈底斯山脉开始隆起约当白垩纪中期,至早始新世后又经强烈上升。有人认为冈底斯山脉是印度地块与亚洲地块中晚始新世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的结果,两地块的缝合线在冈底斯山脉南麓、印度河流域—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

冈底斯山是神话“昆仑山”的原型,是古象雄王朝苯教的三界宇宙中心;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徒心目中的地球的中心,被视为神山。“当露珠被朝阳晒干,人类的罪恶也被喜马拉雅的风光亮干。这里是湿婆居住之所,恒河从毗湿奴脚旁流下,如同从莲花上垂下的纤纤银丝。再没有任何山脉可同喜马拉雅同日而语,因为这里有神山冈仁波钦和圣湖玛旁雍错。”[2]

二、位置广议

昆仑山自古以来比喻为一棵山的巨树,其它从属山系如树的枝系。昆仑山的基架褶皱覆盖青藏高原,甚至向大海延伸;昆仑山为万山之父,众山之王名副其实。历代史籍是如何定位昆仑山脉的?学界对昆仑山的基本定位至少有六七种以上,略微例举如下:

在汉朝以前,中原虽然流传昆仑山的神话,但中原人并不知道它具体在哪里,在远古时代,昆仑山只是一个虚构的地方。

(一)、神话定位:古代的昆仑山充满神秘色彩,昆仑山是古代神仙所居住的地方。昆仑山第一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是在《山海经》一书中,书中描述的昆仑山高足足有一万多里,神话中西王母的瑶池、黄帝的行宫都在此山上。

(二)、汉代定位:到了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纳入了汉朝版图。这时候,昆仑山终于从一个传说变为被确认为一个真实的地方。张骞认为,于阗一带流出的河流是黄河的源头。而汉朝以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这个地理认识来自于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于是,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为昆仑山,并且沿用至今。

(三)、清代考察定位:“粤稽我国形势,地脉所著,自昆仑起袓,若峙若流,趋入内地者,其山则有三大支,其水脉亦分两大派。水派之大,曰江与河。山脉之大,由昆仑右出者,以巴颜喀拉山为少祖,行绕大江以南,是为山之南干;由昆仑左出者,以祁连山为少祖,行绕大河以北,即为山之北干;至大河以南,大江以北,又为山之中干。然放而言之,举全国之大有然;卷而言之,即大通之小者,又何必不然。我大通据甘陇之西偏,居河流之北干,而北干诸山所宗少祖,是祁连,自玉关西入直抵甘、凉,绵亘约千余里。”[3]

清代将南巴颜喀拉山与北祁连为昆仑山的南北干,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山系为中干。

(四)、黄籁青考察定位:《黄帝源流考》一书是黄籁青游历西藏,于民国二年(1913年)任西康宣慰使,他前后10年朔昆仑山,南越冈底斯山,西登帕米尔高原,考察昆仑,寻找黄帝发祥之地。他考察后认为黄帝沿昆仑入主中夏,所经地理山川古宫痕迹俱有考证。其文略摘:

—冈底斯山即古之阿耨达山。居天地之中央,星辰四拱,日月环绕,为黄帝故都。倚昆仑之阿,怀抱跋步三川,云峰三千,宿海八百,系为万国山水发源之母,故曰万都。

—冈底斯山为昆仑之墟,方八百里,左有瑶池,右有玉山。查玉山在腾格里海以东,南距拉萨五百里,形势峨嵋,产玉,故名玉山。释氏《西域记》阿耨达山上瑶池,地理志冈底斯山上有湖沼数十处,惟马品穆达赖池及唐格拉攸木湖清澈,明媚形同日月,当为王母之瑶池。

—昆仑山藏名喀喇润鲁穆,发源于冈底斯山之察察岭,东伸至唐古拉岭名西昆仑,由唐古拉岭东行为巴颜喀喇山,至噶拉岭名中昆仑,由噶拉岭东北经四川界为岷山,转入陕西为秦岭名东昆仑,由秦岭东行名华山,入河南境为大别山脉,为中国南北一大分水岭,以华里计昆仑山脉东西长约一万五千余里。等等。

(五)、民国考察定位:[民国]《大通县志》六卷,将自然地理的昆仑山,被认为是祁连山中列山脉之一的疏勒()南山东端的大雪山—岗格尔肖合力南吉()雪山。对此雪山称作“西雪山”。《大通县志》记载:“去县城西北一百八十里,其山孤高矗云,雪积其顶,琼瑶一片,水泉流出,南入浩门。原为闷摩黎山(—引者注),又名昆仑,明洪武间,西平候沐英、征西将军邓愈追羌至此。因酒泉太守马岌傳会立西王母祠于其上,故名其山为昆仑,然非古昆仑也。”

(六)、[民国]《贵德县志稿》卷二第六页记述关于昆仑山的一段文字:“昆仑山,在县治西北二千余里,古临羌县境。《汉书·地理志》注云:昆仑在临羌北,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祠]石室、仙海、盐池,西有弱水、昆仑山祠。”仍指疏勒南山东端岗格尔肖合力南吉雪山。所谓“弱水”即古布哈河名“弱曲”()之藏汉复合语。

(七)、周希武著说:“中国山脉,皆权舆昆仑,而昆仑南、北、中三干分支之处,实在青海之西。玉树二十五族,实当南干、中干分支之交。古所谓昆仑墟者,其谓是乎,述山脉记,昆仑导源葱岭,间隔新、藏,东迤至西海,分为三大干,北干由海北入内地,为祁连、贺兰、阴山诸山脉,中干横枕玉树、娘磋(—引者注)、迦迭喀桑(—引者注)之北境,为黄河、金沙江之分水岭,番名奢拉山(—引者注),入内地为岷山、西倾、鸟鼠、秦岭、伏牛、大别诸山脉。南支横贯中坝、格吉、玉树、拉休、迭达、扎武者族境内,为金沙、澜沧江之分水岭,番名朝午拉山(今查吾拉—引者注),入内地为云岭、五岭、仙霞诸山脉。南干于中坝南境又分一支,东南入藏边三十九(—引者注)族界,为澜沧、潞江(—引者注)之分水岭,入内地为怒山、三崇、九龙诸山脉。昆仑中干自王树西北入境,是为奢拉山。山之南麓,有名州曲哥公喀(—引者注)者,通天河北源之所出也。”[4]

周稀武对“昆仑”的定位,除“北干”外,中干、南干、“南支”均有失误。

(八)、李文实考察定位: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一书中的观点:“昆仑山脉依今所查勘,西起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自此东行沿新彊、西藏界入青海西部,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祁连山脉,迤东为贺兰山、阴山山脉;中支为巴颜喀拉山脉,迤东为积石、岷山、秦岭山脉;南支为唐古拉山脉,东南行为横断、南岭山脉。”相比清代的定位,李文实先生增加了西、中昆仑山段,南支定为唐古拉山脉及其东延山系;北支祁连山东延为贺兰山、阴山山脉;

(九)、现代地理位置:现代意义上的昆仑山:则将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为祖,根据发脉于喀喇昆仑山和西、中、东昆仑山的诸列山脉,可分为东昆仑东延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及诸列山脉;东昆仑山东南延,与祁漫塔格山、沙松乌拉山相接,形成昆仑山北支;阿尔格山脉、博卡雷克塔格山脉、唐格乌拉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布青山脉、阿尼玛卿山脉形成中昆仑山中支;可可西里山脉、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形成昆仑山南支。喀喇昆仑山脉东延格拉唐古拉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横断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东延中列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东南支东延为西喜马拉雅、中喜马拉雅、东喜马拉雅山脉至东端南迦巴瓦峰()。

三、昆仑山特殊地标元素

四、昆仑名称诸说

(二)、关于“昆仑”、“穷山”、“穷隆”说:周穆王西游登昆仑之滨,以观黄帝之宫。穆王途经扜弥(克里雅河中下游,今于田)、渠勒(克里雅河上流)等地的年代,学界认为是先秦时代,周穆王十三年(前964年)。[5]《且末县志》大事记载:“西周时期,周穆王十三年(前989年),周穆王开始西往,曾升于昆仑之丘(今阿尔金山),以观皇帝之宫。再由且末西行至春山等处。”

“穷”在《楚辞天问》中记载:“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治焉?威播秬黍,雚莆是营,何由并投,而鮌疾修盈?”

“穷”何以是古象雄语?大约在与孔子在世的春秋同时期,在古代象雄,为象雄十八鹏俑()“穷茹”王朝时期。象人称今西昆仑山脉叫穷拉(),山谷叫“穷隆”()。[8]意译为鹏岭、鹏谷。藏学研究专家才让太等考证“穷隆”与“象雄″对音,并论证:“‘象雄’是个古老的象雄文词汇,‘象’()是地方或者山沟的意思,‘雄’()是‘’(雄侠)的缩写形式,即古象雄一个部落的名字,因而,象雄就是雄侠(部落)的地方或者雄侠部落的山沟,以藏语来讲‘穷隆’。”[9]依照专家的这一结论,“昆仑”就是古象雄的区域名。在古象雄区域,“穷隆”的疆域外延不断扩大,成为国名。[10]这个称为“穷隆”的王国在吐蕃崛起之前的疆域包括南边的拉达克()、西南的克什米尔()、西部的大食(),即今以朗、北部的于田,东部藏北高原及丁青()、昌都(),那曲()等地,东北部青海玉树()地区。统称上、中、下象雄()。今昆仑山在其国之中北部,冈底斯在其国之中央。

在象雄苯教观念中,冈底斯被认为是宇宙十三神()居住的神山。[11]《山海经》等汉文典籍将“穷隆”音译成了“昆仑”或译成象汉复合语“穷山”。因此,可考定“昆仑”为古象雄语“穷隆”的音译。意译“鹏之山谷”。

五、穷隆、喀喇、格拉

(一)、雅拉香波神山():位于今唐古拉山脉,其上端为喀喇昆仑山(格拉穷隆山),中段为格拉丹冬()山,东段为今聂荣县苯塔()、鲁索()部落北边高大的格拉雅拉香波(),有雅拉香波三兄弟神山坐落东唐古拉山脉。格拉雅拉香波被认为是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王之身魂()山。居地东唐古拉山。

(二)、格拉喀日神山()居于东喜马拉雅山脉中;

(三)、格拉诺金康桑神山():居于中喜马拉雅山脉中;格拉穷隆(),位于西喜马拉雅山脉西端;

(四)、格拉盖肖尔神山():居于冈底斯山脉;格拉曼扎()位于冈底斯山西南;格拉念青唐古拉神山(),居念青唐古拉山脉中。以上神山,又各有王或神寄魂。如,格拉喀日神山是格萨尔王的身魂山;格拉诺金康桑是毗沙门神()的身魂山;格拉念青唐古拉神山是金刚手恰那多吉()的身魂山,也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身魂山。神山还有家族,如,古代神山沃岱巩杰()位于卫藏。他是念青唐古拉神山的父王。西昆仑山北麓,和田有西昆仑山的主神格拉瓦合孜(),他是宝帐护法神和姊妹护法神山。在怒江()有格拉智玛托交神山()等等。“格拉”(喀喇)是古羌、古象雄王国、吐蕃王国乃至拉达克藏人自然敬畏的主题词。是一种民族品德,它贯穿在昆仑自然实体神人之中。

六、六岭与昆仑山

“藏地六岭”就是今天的大昆仑山系的概念,只是称谓不同而已。藏地六岭是古代藏族对“昆仑山”的立体化描述和概括。“六岭”中囊括“大昆仑”,在当今青藏高原,昆仑山诸列山脉不外乎在“六岭”之内:

(一)、夏达岭():意思是东月山岭。是今巴颜喀拉山脉。其中包括可可西里山、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傲拉玉泽山()、闷摩黎山(),傲拉玉泽在今甘肃省临夏市境内,当地人叫“老爷山”。女神闷摩黎位于玉树州南部川西北。夏达岭中段为今曲麻莱县境内,著名神山有约格雅拉达孜山()、喀尔佐姆日孜山()、赛沃札拉达孜山()、冈恰巴拉达孜山()等昆仑中列大山。据说巴颜喀拉山脉中共有十三座神山。

(二)、辰达岭():意思是中月山岭。为紫昆仑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及其南列托勒山()、托勒南山()、疏勒南山()、大通山()、青海南山()等山脉。辰达岭亦写作“撑达岭”。为现今东昆仑山的阿尔金山脉至祁连山的疏勒南山一段。汉文典籍对这段山脉称作“撑达岭”或“辰达岭”。对疏勒南山东端岗格尔肖合力雪山()叫“阿木你木枯"。即“紫山老爷”。

东昆仑山东延和南列的支脉形成一个弧形,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部和北部夹在中间,形成西南的“白昆仑”、西北的“紫昆仑”、中列的“黑昆仑”自然景观。东昆仑在北纬85~90度之间,东经37~38度范围内东延为阿尔金山(),东南延为祁漫塔格山一列;阿尔格山、博喀雷克塔格、唐格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为一列,形成柴达木盆地西部、西南部昆仑屏障,对此藏语称作“阿嘉钦莫”()或“阿钦冈嘉”。这就是白昆仑山;柴达木盆地西北绕以阿尔金山脉,史籍也叫“阿尔金母枯山”(),即紫昆仑山,一直到疏勒南山都统称“阿木尼母枯”()。“阿尔金”是“阿嘉钦莫”的简称“阿钦”的对音。从阿尔金山到疏勒勒南山统称“辰达岭”()。疏勒南山东端的岗格尔肖合力雪山在《安多政教史》等一些史籍中称作“鄂尔肯雪山”,此名乃“阿尔金”()之谐音。《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之丘”、“紫山”均坐落于辰达岭中。中列的昆仑山玉虚峰称作“阿钦杂纳”(),即“黑昆仑山”。

(三)、洛达岭():意思南月山岭。为东喜马拉雅山脉,其中坐落格拉盖尔佐神山()、格拉喀日神山(),亦称格拉喀日赛尔翁巴()等神山。

(四)、怒达岭():意思是银月山岭。为唐古拉山脉()及其东南延山脉。“怒”()为藏语,即“银”。怒江()意为“银河”,发源于西藏聂荣县()北部唐拉夏噶尔()雪山南麓。为怒达岭主脉,所以发源于此山的河命名“怒曲”(),译作“怒江”,下游叫“路江”。怒达岭中坐落格拉札玛尔托久()神山、格拉雅拉香波()神山、格拉唐古拉()神山。

(五)、达姆岭():意思是阴性月亮山岭。古代吐蕃人称整条昆仑山主脉为达姆岭。山脉的分段如同现代地理所划分之西、中、东昆仑山:

西昆仑山叫“达多”(),意为上月岭。此山岭中有达依嘎纳松多神山(),意为“月之黑白三岔”;有凯念多吉旺札()神山、有娘塘羌日()神山。谓之三大名神,在西藏典籍《神烟》中有记载;

中昆仑山叫达盖(),意为中月岭。此山岭中有木格斜兴昌果依神山()、塞依玛姆偏桑神山()、玉措鲁勉霍尔札神山()、乃班岱尔达日姆茹神山()、白玉恰卜希宗昌()五大名山及名湖,记载于《神烟》;

东昆仑叫达麦(),意为下月岭。此山岭中有纳布冬载朵拉茹()、有札噶尔札纳()两大名山。现今藏族叫“札茹噶尔纳山()。即白昆仑岩山和黑昆仑岩山。当今汉语地名为玉珠峰和玉虚峰。昆仑山脉的以上神山多命名于吐蕃时期,晚于象雄地名。以上诸山名具体方位,多数巳无从考证。达姆岭东部为辰达岭。

(六)、察瓦岭():今怒江和澜沧江()之间一带。他念他翁山()、横断山脉等。此山岭中有多吉哲噶尔达尔托坚()、察瓦滇姆钦姆()等伴神司山。以上藏地“六岭”及其“格拉”系列神山均在“万山之祖”昆仑山系之内。

七、象雄、春秋、昆仑

汉碑文中提“小羊同”。[17]这就印证早在古象雄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原与“羊同″有交往。这就如同炎黄与昆仑山的联系。

八、西、中昆仑北麓地区出土汉晋文物

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尼雅遗址,位于尼雅乡喀帕克阿斯干村北约20公里沙漠中,时代为汉、晋。遗址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5公里。沿着尼雅河的古河床呈南北走向。共发现各类遗迹点100余处。其中,1995年MN1号墓地,清理发掘墓葬9座,其中船形木棺墓葬6座,箱式木棺墓葬3座。出土干尸及大量珍贵遗物,包括锦被、锦袍、锦裤、锦袄、绸衣、绣花靴、皮底勾花皮鞋、锦质面衣等。随葬物有弓、弓袋、箭、陶罐、木器座、木碗、纺轮、晕染毛织袋、漆奁、蜻蜓眼料珠及小皮襄、铜镜、镜袋、化妆品、皮腰带、木柄铁刀、漆皮压花刀鞘、束发锦带、葡萄、梨、糜谷饼等。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世毋极锦”、“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恩泽下岁大孰长葆二亲子孙息弟兄茂盛无极"等大量吉祥语文字织锦,保存良好,引人注目。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7年发掘N14西北墓地,发掘箱式木棺墓葬1座,出土木器、陶器、铁器及织物。1998年出土“元和元年”文字织锦囊、木器、织物等重要遗物,年代为汉晋时期。

民丰县安迪尔牧场东南约27公里处公路的沙漠腹地的“安迪尔古城遗址”,被考古考证为汉—唐时期。釆集到的遗物有从西亚输入的玻璃珠、1~4世纪罗马产的带花玻璃片、和田马钱等。1901年、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等曾盗掘大量吐蕃文、波罗谜文、汉文文书及大量精美文物。

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二堡乡巴达木勒克村北,二堡乡政府北约2,5公里,年代晋、唐。墓地东西长约2,5公里,宽约2公里,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据墓葬编号可知,阿斯塔那有墓葬532座、哈拉和卓338座。其中,麴氏高昌时期(公元6世纪初~7世纪中叶)墓葬中出现大幅伏羲、女娲画像。唐西州时期(公元7~8世纪中)墓葬内出现伏羲、女娲绢画。说明昆仑山神话早在晋、唐时期流传于昆仑山北麓地区。1964年,阿斯塔那18号墓出土“胡王”联珠纹锦。与象雄(阿里地区)出土的“羊王”在文物空间上间隔西昆仑山,一南一北。中原王朝在当年为西域胡人()之胡王和羊同之羊王特织锦织物并作为赠品相赠。

洛浦县山普拉古墓群地处昆仑山山前和田玉龙喀什河出口后形成的冲积扇上。墓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时代更早,为战国~汉。墓葬形制与昆仑山南麓地区的象雄穷隆银城墓葬形制相同。出土木器为最多,有盆、罐、钵、案等。铜器有汉文“宜家常贵”铭文镜及四乳镜、素面镜及铜饰件等。铁器有镰刀、铁刀、箭镞等。

以上考古文物及遗址充分证明在公元3世纪或更早时期,春秋战国、晋、汉等国人及他们的居落,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机制业巳存在于西域、羊同、安息等地区,西昆仑南北。丝绸之路通行于中亚西亚、古象雄、古波斯等国。昆仑山崇拜及其神话、伏羲、女娲的故事流传在西域。汉唐时期,西域巳是吐蕃、汉、唐、婆罗等国人交汇的区域。古象雄王国的“穷隆”、春秋的“穷山”、汉的“昆仑"均起源于西昆仑山周边。

九、“穷隆"诸山纵横青藏高原

十、穷隆与昆仑山神界

(一)、“黄帝四面”与苯教“五宫”:古者黄帝四面。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认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紧,介胄不释。黄帝欢曰:“夫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主失其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邪?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

东方木也,其帝太皥,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短而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这种五行排列次序及方位、颜色与《山海经》昆仑山“五方五帝”方位、五行、颜色相吻合。

“黄帝”同梵天()等非人神灵一样,在佛(苯)教万神殿里属于出世间护法神系统。在特征上尽管伴演着道教的一些角色,但本质上表现了属于誓愿系()的古代象雄苯教冈底斯穷隆宇宙神灵的原型特征。“昆仑山”是古代汉民族对象雄中西部地理地貌和须弥山、冈底斯山世界神话的总体记忆配以阴阳五行,进行再创作的宇宙说;是古代汉民族曾经生活在中国西部的历史记忆,其后,民族东迁以及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在道教文化染缸中的深层沉积。它既是炎黄的发源,也是道教之所以成为“教”的文化根系和精神归宿的崇拜对象和精神宇宙。

“昆仑山”五帝与“五方佛”比较表

五方佛是否代表五行,虽然未见记载,然就苯教宇宙形成之五大要素与道教昆仑宇宙五方五帝与五行,按五方配金、木、水、火、土而言,想必“五方佛”亦应代表相应的五行元素同时亦应代表了相应的季节。在密宗传统中,五大要素有两种排序方式:其中,密教及苯教法排序为空、风、火、水、土;五行的排序为木、火、土、金、水。在后一排中的“木”相当于前一排的“风”,而“金”相当于前一排的“土”要素本质相同。如是,“五方五佛”与“五方五帝”在昆仑或须弥、冈底斯宇宙中的五行要素、方位、身色都大同小异,甚至相吻合。因此,“昆仑”、“穷隆”、“穷山”、冈底斯山、须弥山、昆仑之丘等也就无法迥异了。

(三)、“建木”与“瞻部”比较:建木在广都,[21]众帝所自上下,[22]日中无景[影],[23]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24]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区,其名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山海经、海内南经》)。《山海经》校译者谌东飚先生翻译:“有一种树,形状像牛,扯它就有树皮掉下来,像缨带,又像黄蛇。它的叶子像罗网,它的果实像栾木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它的名字叫建木。它生长在、窫窳西边的弱水上。”这里所说的“弱水”,是环绕着昆仑山的一条河。解释称因为水力弱,不胜鸿毛所以称其为“弱水”,其实,“弱水”并非纯汉语,而是羌汉复合语,“弱”()为古羌语,“水”为“曲”()的汉语意译,羌汉复合语“弱水”的正真意思是“一触即亡之河”,河流汹涌,无以游泳。谌东飚先生又翻译:有一种树,青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干,黑色的花朵,黄色的果实,名叫建木。

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本属,[25]下有九栒,[26]其实如麻,其叶如芒,[27]大皞爰过,黄帝所为(巜山海经、海内经》)。[28]

以上几段话均与昆仑山宇宙世界有关。意思据专家解释:“建木”这种“天树”生长在昆仑山的“都广”。是众帝从这棵树上,上下于天。建木在中午太阳当顶时,看不见它的树影,在这里大声呼喊,也听不到回响,建木居于天地的中央。

(四)、象、汉宇宙蛋生说及昆仑文化:象雄苯教认为,神山冈底斯是三界宇宙的地理中心。苯教的三界宇宙观中,将整个宇宙分为三层:上界为神界(),中界为厉神年界(),下界为水族鲁界()。神界就是天界,居住着各种不同的神,并有九层(后来扩展为十三层)天之说;年界就是人间;鲁界是大地底下充满着的各种水族类神,藏语称作“鲁”()。这是苯教最基本的宇宙结构,在这一宇宙结构中,冈底斯是天、地、人三界宇宙的地理轴心。苯教认为,冈底斯山的底部下伸到鲁的世界,山体像水晶宝塔巍然屹立在年界(亦即人间),其山峰直通神界,它是贯通三界宇宙的神山,也是联系三界的通道。

(五)、混沌初开者比较:苯教的混沌初开者叫格须芒盖(),它始自一枚卵,它初开了宇宙混沌和空间。它起源于神爱和自性。这一情形在古汉籍关于天地初开的故事中有相似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3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雪覆盖的土地,甚至在北极圈边缘定居。而作为“亚洲脊柱”的昆仑山为地标的青藏高原,却因雪山环绕,气候恶劣,环境艰苦而被认为是人类尚未征服的蛮荒之地。现代社会科学和考古研究认为:青藏高原远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一系列考古成果证实这一观点。其主要依据为自1958年以来在青海省西部托托河()、西藏林芝()、定日()、聂拉木()、那曲()、阿里()北部、河湟()流域、共和()、西藏昌都()、拉萨()北郊、羌塘高原才多茶卡盐湖()、藏北热觉茶卡等地发现的古代人类头骨[29]、许多旧石器[30]、骨器、陶器等。尤其在雅典雅土发现游牧守猎部落使用的半锥形石核,[31]经鉴定,上述石器分别属于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32]在藏北热觉茶卡发现属亚热带类型气候的华夏植物系的遗存,[33]揭示在远古时期,昆仑山以南的羌塘高原具有亚热带类型气候的自然环境,远古人类曾有良好的生存自然环境。首次考古研究初步认为青藏高原上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约有4000年。

十一、昆仑山非人世界

古象雄王国至少兴起于4000年以前。曾经以其深邃的文化思想影响了亚洲的广大地区。虽然1000多年前,这个强盛的王朝被吐蕃灭亡,但象雄文化巳成为融入青藏高原文化信仰的根基,更是孕育了“冈底斯”宇宙中心的“昆仑”文化原型的母胎。甚至有人说,正是古象雄王国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版图、文化信仰和世界佛教起源奠定了基础。象雄王国等曾崛起在地势高峻的被雪山环绕的青藏高原。这一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时代最新的地区。远古这里曾经是特提斯海,后为浅海陆地。距今约200~300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形成“世界屋脊”。在这辽阔的高原上,以“万山之父”昆仑山为祖,形成西、中、东昆仑山脉及诸多北、中、南列山脉,形成雪山连亘,山峦起伏的环形山系。古象雄苯教史籍记载,这里史前几度被“非人”()等世界统治过,之后才为人类统治。

译文:

以上玛桑之前出现过的统治者均为纯粹的“非人”生灵。以上各时期,在雪山环绕的大境域尚未有真正的人类出现。“玛桑”是非常接近于人类的生类,这在很多古代史籍中均有记载。什么时代才有真正的人类出现呢?玛桑九兄弟[]中的“弥玛桑嘉措吉杰章噶尔[](直译:人玛桑大海生之章噶尔)者的名称前冠以“人”的概念;奥玛玛桑顿尼察[]者的名称前冠“奥玛”为“蕃弥”[]的对音。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民国黄籁青《黄帝源流考》

[2]《韦驮往世书》

[3][民国]刘运新修、廖徯苏等纂《大通县志》六卷,第三部,第5页注释。

[4]民国年间出版的《玉树调查记》(周希武著):

[5]《于田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8页。

[6]袁珂著《古代神话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北京第2次印刷。第293~294页。

[7]三木才著《骚动的昆仑之丘》,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134~135页

[8]丹增南达著《藏族古代史琐议精要》,藏族苯教寺社团(TibtanBonpoMarasticCommunity)印度梭兰(solan)1997年第2版,第27页。

[9]才让太、顿珠拉杰著《苯教史纲要》,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次印刷。

[10]丹增南达著《藏族古代史琐议精要》,藏族苯教寺院社团(TibetanBonpoMonasticcommunit),印度梭兰(solan),1997年第2版。第27页。

[11][奥地利]勒内,德,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著、谢继胜译《西藏的神灵和鬼怪》,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次印刷。第258页。

[12]才让太、顿珠拉杰著《苯教史纲要》,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37页。

[13][英]桑木旦.G.噶尔梅著,向红茄译《概述苯教的历史及教义》,《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一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61~130页。

[14]得荣.泽仁邓珠著《西藏通史》(打印本)。第66页。

[15][韩]金东柱著《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第113页。

[16]巴桑王堆《宗噶唇代汉文摩崖碑铭考ーー兼论吐蕃古道》,载《西藏研究》汉文版1996年第3期,第56~63页。

[17]仝涛:《西藏阿里象雄都城“穷隆银城”附近发现汉晋丝绸》,载《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23日,第4版。

[19]安息:音译帕提亚(Parthia),亚洲西部古国。本波斯帝国一行省,在伊朗高原东北部。

[20]建木:神话昆仑中的宇宙大树。

[21]众帝:即天帝。

[22]景:景同影。

[23]《淮南子,地形篇》中记载此段。

[24]属:音烛,意为盘曲的枝条。

[25]栒:盘曲九重的树根。

[26]芒:即芒木。

[27]黄帝所为:即黄帝造作、施为。

[28]土登晋美诺布、柯林特尼布尔著;陈永国、张晓明译《西藏ーー历史宗教民》,1983年8月,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编印。

[29]曲杰.南喀诺布著,向红茄、才让太译《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一一“仲”、“德乌”和“苯″》,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第1次印,第6页(注释4)

[30]《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第54~59页。

[31]邱中郎《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发现》载《古脊椎动物学报》,1958年2、3期合刊。

[32]《“无人区”里考古记》载《化石》,1979年第2期。

[33]安志敏等《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载《考古》1979年第6期。

[34]朱家柟、胡丽帆《藏北考察记》载《化石》197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三木才,又名桑丁次仁。藏族,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地方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受聘“志书评审验收专家”,海西州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THE END
1.《鲁四先生》的作者是谁?描写鲁四先生的小说的作者是鲁迅,鲁四老爷是《祝福》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在本文中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形象系列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具有封建统治者的形象本质。鲁四老爷这个典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2975192760455867.html
2.鲁迅小说《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此外鲁四老爷在小说中也被描绘成一个贪婪和自私的人。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惜欺骗和背叛他人。他缺乏人性和同情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对自己和家人都缺乏真正的关爱和照顾。 因此鲁迅小说 《祝福》 中鲁四老爷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他缺乏人性和同情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的形象为https://www.hongxiu.com/ask/qdyvxurhv
3.绍兴市鲁四老爷家土特产有限公司简介:绍兴市鲁四老爷家土特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绍兴市鲁四老爷家土特产有限公司商标信息206条,专利信息2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4个。风险方面共发现企业有 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47054088
4.www.syedugroup.com/appnode89445120.htm狠鲁鲁狠鲁熬叫嗷 www.shenma 83.08MB 243好评 欧美性性极品少妇另类兽皇 四根齐下NP宫交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深视频 33.75MB 4028好评 8x8x拔插官网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色人妻综合网 270.70MB 33好评 学校里的性教学教具小诗在线 NpC共享宝贝古代 www. movix.jalapsikix 507.03MB 7049http://www.syedugroup.com/appnode89445120.htm
5.m87.bjzjxf.com/newxr59490636一,一级A V鲁,亚洲精品啪啪啪 二,18禁床震白浆娇喘,国产娇小粉嫩学生乛 三,99久免费视频精品老司机,西西大胆裸体A级人体G 四,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乱,不要插进来我是你的妈妈 五,综合国产亚洲自星空2023,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六,国产疯狂XXXⅩ乱大交入口,五月丁香激情老汉推车蜜桃 七,free性玩弄熟女HD老熟妇,一https://m87.bjzjxf.com/newxr59490636
6.鲁迅文学影像绘本《祝福》因为鲁四老爷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就把她带了来。卫老婆子说她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三、试工 鲁四太太看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看着也顺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就将她留下了。 四、勤力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干活很有力。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310958_913602744.shtml
7.高中语文《品质》教案苏教版必修(精选8篇)5、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第二课时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研习新课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775x31c.html
8.小说中有哪些挣扎的女性角色但身边的人,还是认为她罪孽深重,这让她郁郁寡欢,最终被鲁四老爷赶出了家门,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祥林嫂当时中国农村女性的典型,这样的事情在那时很是常见,旁人的偏见害死一个人是很容易的。 3、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正面的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谱写了一曲男性的战歌,但是各类女性在书中即使作为政治斗争http://www.zzzyq.net/rank_1597908
9.《水浒传》34个主要情节概述4篇(全文)鲁达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鲁达大怒,当即赠送银两,安排父女出逃。第二天到状元桥郑屠肉铺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先是要十斤纯瘦肉,又要十斤纯肥肉,最后又要十斤寸金软骨,而且都要剁成碎末。镇关西真被激怒了。鲁提辖就跑到街上,镇关西提刀追来。鲁提辖瞅准时机,抬脚踢倒镇关西,跨步压在他身上,抡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fz6fumj.html
10.惊闻噩耗泪眼婆娑!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祥林嫂”郝彩凤先生走了!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在丈夫祥林病亡后,为躲避债主魏癞子将她卖掉的危运,只得逃到鲁府去做佣人。然而魏癞子设计将她卖到山里与贺老六成亲。数年后,祥林嫂丈夫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吃,使她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祥林嫂再次回到鲁府当佣人时,鲁府老爷说她是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有伤风败俗之嫌,将她赶出鲁府https://www.meipian.cn/2khjhayu
11.《祝福》的线索高中知识情节内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1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