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的人物分析

对于鲁迅《祝福》里面的人物,各位有怎样的分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祝福》人物分析,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1、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⒉、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3、柳妈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4、“我”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5、四婶

四婶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并没有把她当人看。

一、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人物性格

在分析人物语言时通过与我对话展现的是祥林嫂在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在对四婶讲阿毛时的语言,表达的是祥林嫂内心的痛苦和深深的自责,后悔自己没有看好阿毛;在对大家讲阿毛时,展现了祥林嫂的麻木和空虚;在与柳妈的对话时表达的是精神重压和恐惧。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表达的是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但从总体上表达的都是她的一种悲惨生活状态,一种痛苦的境遇。

三、了解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写作构思能力

总之,《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通过祥林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一)祥林嫂:

生活在旧中国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同时又是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委弃的典型。

祥林嫂没有姓氏,比丈夫大十岁(封建的牺牲品)。她在鲁四老爷家担负着沉重的劳役:“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这与她刚逃出村来时的青黄脸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反衬她在丧夫之后,在婆婆家难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写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凭借劳动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挣扎下去的活路。鲜明地揭示她勤劳、淳朴、坚韧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后来,她又被当作赚钱的货物卖到深山野坳里(贺家),由于受“寡妇守节”这种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而且不知道今后过的会是怎样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额头,来表示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帮工,四婶对她不满,鲁四老爷更嫌她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这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认为以此可以赎免“罪孽”,可是,四婶仍旧不让她在祭祀时沾手。就这样,她最后的一星半点的希望也破灭了,从此,她全然陷入绝境。

祥林嫂临死向“我”提出三个问题,是对灵魂的有无表示怀疑。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这种疑惑、这种无可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通过“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这三个特定情节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典型的悲剧形象。从她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无形的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权强迫她改嫁,夫权剥夺她做人的资格,神权摧毁她的心灵,政权是这一切罪恶活动的总后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鲜明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的。

(二)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作者先交代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大骂新党。骂祥林嫂是个“谬种”,这说明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接着,写他书房里的陈设,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伪善面孔。其实,他的这种伪装,已在憎恶、诅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时,自己剥得干干净净了,暴露出极端凶残、冷酷、自私的本质。这样前后对照,互相映衬,不仅深刻地揭示了鲁四老爷这类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收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

(三)“我”

“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的知识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因此,“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结构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恼。“我”的这种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时显出了“我”的`无能为力。

(四)柳妈

(五)卫老婆子

卫老婆子是一位利欲熏心、毫无人情味、虚伪狡黠的中人形象。她以介绍人打工为职业,从中谋利。即使对祥林嫂这样一个善良、安分耐劳、命运悲惨的人,也把她当作自己谋取金钱的工具,即使对鲁四老爷这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她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点施舍,也敢于欺骗,合伙将祥林嫂劫走,她认为祥林嫂被卖给贺是“交了好运”。在鲁镇,她奔走于大户人家和穷困潦倒人家之间,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貌似有同情、怜悯之心,活得有滋有味。因为她被金钱所迷、被封建礼教所缚,不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实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勾当,她认为自己在鲁镇能左右逢源,能说会道,且会挣钱,是一个能人。实际上,她被金钱和礼教吞噬了灵魂,而同时又帮着封建礼教吞噬任何一位她认为有可能被吞噬的人。祥林嫂被四婶赶出家门,卫老婆子再也不来帮她介绍打工的人家了,因为她认为祥林嫂再也没有能力充当她赚钱的工具。因此,卫老婆子和祥林嫂之间纯粹是一种金钱关系,卫老婆子命运的悲剧性更显示祥林嫂命运的可悲。

(六)四婶

(七)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由于婆婆要把她嫁到深山野林里去和大伯收屋使她不能生活下去,如果不是这种人身的迫害和生活的威胁,祥林嫂或许不致得到这么悲惨的结局。可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那么长,统治阶级的思想弥漫整个社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成见,他们有意无意地为封建宗法思想散布影响,织成了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罗网。

祥林嫂首先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劳动妇女。她新寡之后,便逃到鲁镇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错,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似乎闲着就无聊。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有添短工。然而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祥林嫂性格上还有倔强的一面。她曾经多次反抗过自己的命运。她为了逃避在婆家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来到了鲁镇到地主家帮工。后来被婆家的人绑走时,她在河边猛烈地抵抗,被出卖到山村时,她一路嚎一路骂,拜天地时,她把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撞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后来还是骂。面对众人的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但是她的这些反抗,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支持下的反抗,她并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是摧残她的主要敌人。他对自己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明白应当反抗什么,怎样反抗,因而反抗显得无力,相反还常常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她既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同时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

例如:她对于自己的改嫁进行“出格”的挣扎,就是受到封建礼教所宣扬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好女不嫁二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毒害。临终时对“灵魂的有无”的疑惑,也是受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造成了她思想上的极度矛盾,又希望灵魂有,在阴间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小阿毛;又希望灵魂无,在阴间没有地狱,不被锯成两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这样,祥林嫂最终悲惨地死去,也是必然的了。

由于祥林嫂受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也因此造成了她性格上的愚昧懦弱。例如:受到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很深的劳动妇女柳妈,很同情晓林嫂的遭遇,并且出于善意,给祥林嫂讲了阴间的故事,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祥林嫂就按照柳妈说的办法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垮。在将近死亡的前夕,又向人们寻问魂灵的有无。最终还是被人鄙视、无济于事悲惨地死去,这些都表明了她的愚昧麻木。

祥林嫂又是一个被践踏、被迫害的劳动妇女。婆婆、堂伯等把祥林嫂抢回去卖掉,就是对她进行践踏迫害的例证。当然,旧社会里这种劳动人民之间的践踏、迫害,其根源在于剥削制度。

在旧社会,封建礼教宣扬“三从四德”,婆婆、堂伯正是依靠封建礼教所给予的对妇女的.人身支配权,才得以迫害祥林嫂的。所以归根结底,这正是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另外,柳妈让祥林嫂捐门槛,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出于善意,可是在客观上的效果也起到迫害祥林嫂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封建迷信思想对祥林嫂的迫害,而不是某一个人对她的迫害。

祥林嫂的被愚弄、被鄙视表现在:

第一,命运对她的愚弄,祥林嫂年青时嫁给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丈夫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死去了,祥林嫂被迫害逃到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当佣人。但不久,她又被婆婆等人抢了回去,转卖到深山里。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丈夫又有力气,会做活,一家人还生活得不错,然而好运不长。几年之后,她竟有站在鲁四老爷的堂前了。原来,她的第二个丈夫病死了,孩子也被狼衔去了,大伯又来收屋,赶她走。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得又回到老主人家里。可以说,他的命运是相当坎坷不幸的。命运也好象在愚弄她,捉弄她,不让她很好地生活。

第二,众人对她的愚弄、鄙视,人们讥讽她、嘲笑她、奚落她、侮辱他、伤害她。人们一听到她反复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就厌烦得头痛,立即打断他的话,走开去了。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人们就取笑她:“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柳妈对她额角上的伤疤,采取奚落、嘲笑的态度。后来,众人也逗她说话,专谈她额角上的伤疤,讥讽她。

第三,鲁四老爷夫妇对她的愚弄、鄙视。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里,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婆婆等人把祥林嫂抢回去,鲁四老爷支持这种做法。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帮工,四婶对他不满,鲁四老爷更嫌她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祭祀时不让她沾手。后来她把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认为以此赎免“罪孽”。可是,四婶仍旧不让她在祭祀时沾手,最终又把她打发走。就这样,她最后的一星半点希望也破灭了。从此,她完全陷入了绝望,直至悲惨地死去。

总之,是地主阶级和封建礼教的摧残,一步一步地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深渊。

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THE END
1.官方认证的二十四孝人物墓,竟然就在兴平这个村,传承了近两千年董永这些事情传到官府上报朝廷,朝廷把丁兰的事迹广为宣传,丁兰的孝名传遍天下,后来丁兰就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我以前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是确实是一直把这个当做故事,没有想到历史中还真有丁兰这个人,这里确确实实有一个丁兰墓。 丁兰墓就在麦田里,突兀高大,二十多米见方,三米多高,确实不是民间的坟冢。这可是由陕西省人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F69NS60552OTUM.html
2.3.鲁四老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在eejdah爷的各种惧不危临可以看出色十光五是线交相级知识分sgalug我”和鲁4OP3H时erutuf一洋洋意得暄弦共公之后说我月秋花春,说制位密数虚纯后即大骂ylcilbup但法象图」あないなくたりや他所性中电是康有为sdliug景来看,ymonoce 了,船里万吴东泊门?船客到声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7332756597690528&fr=search
3.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 小说《祝福》是一篇思想内容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除祥林嫂,作品还描写了一些次要人物,鲁四老爷就是其中性格最为突出的一个。在作品中,鲁四老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作品着中揭露了他的顽固保守、冷酷自私而又极端虚伪的思想性格。他是儒家的忠实信徒,https://www.examk.com/p/1418700443.html
4.一字传神——浅析《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docx一字传神——浅析《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字传神浅析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 0 朱小静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 ,人们能清楚地体会到鲁迅先生对人 物的刻画 ,语言极为简练传神 ,往往是 _.个字,一句话,一个 动作,一件衣饰 ,便能把人物面貌和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未 庄的阿Q,鲁镇的祥林嫂,茶馆的花白胡子和康大叔,成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210/6133032042003103.shtm
5.鲁迅小说《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鲁迅小说《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是一个封建家庭中的家长他拥有权力和地位却缺乏人性和同情心。他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冷酷无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鲁四老爷在小说中的https://www.hongxiu.com/ask/qdyvxurhv
6.异曲同工又大异其趣:鲁四老爷和吴老太爷形象比较异曲同工又大异其趣:鲁四老爷和吴老太爷形象比较,鲁四老爷,吴老太爷,比较,鲁四老爷和吴老太爷都是典型的封建遗老。两人的相似之处在于:恪守传统礼教,排斥新生事物;两人的本质区别在于:鲁四老爷是社会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MZXS202334017.html
7.鲁迅《祝福》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3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http://m.chusan.com/zhongkao/183565.html
8.第12课《祝福》课文讲解(必修下册)分析鲁四老爷形象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厅堂的布置,几案的摆设,处处显示出令人窒息的死气。鲁四老爷是一个“讲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7/19/503199_1124482713.shtml
9.文学名著·绘本中国·鲁迅《祝福》丁惟敏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和戏剧家协会会员。她先后在《祝福》《雷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饰演配角,多塑造老年妇女形象。在译制片《奇婚记》中为比纳特太太配音。丁惟敏生于1921年,现仍健在。 李景波——饰演鲁四老爷 李景波最初是个舞台美术人员,因在一次话剧《雷雨》中临时顶替生病的演员扮演鲁贵大获成功,从此从https://zhuanlan.zhihu.com/p/52370844
10.鲁迅人物形象分析鲁迅人物形象分析 篇3 祥林嫂首先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劳动妇女。她新寡之后,便逃到鲁镇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错,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似乎闲着就无聊。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有添短工。然而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https://www.oh100.com/a/201704/534630_2.html
11.2023年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400字(四篇)祥林嫂是鲁迅塑造的“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指:这个形象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看起来似曾相识;“陌生”是指:这个形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祥林嫂的一生是苦苦挣扎的一生,其结果,却被地主阶级诬蔑为“谬种”。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地主阶级年终祝福”,作为酬神祈福http://cooco.net.cn/zuowen/110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