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字经拼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文将以梧州学院短期留学生为分析对象,把《三字经》这部中国传统典籍引入汉语阅读课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分析《三字经》作为教材的教与学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文化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探讨对外汉语汉语阅读课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引入新教学途径的可能性。
一、梧州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梧州学院自2006年开始与越南顺化外国语大学、泰国川登喜皇家学院签订交流协定,双方互相派遣一年制短期交换生。在梧州学院的留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留学生皆为本科学历,在来华交流前已有一至两年的汉语学习经验,仅能掌握普通会话。到中国学习后,整个留学生群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发生变化。以越南留学生为例,来梧学习的越南留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发音、阅读与写作技能掌握较好,学习一个学期后已可以进入高级汉语学习阶段。以泰国留学生为例,来梧泰国留学生具备一定初级汉语基础,来梧交流后,学生群体中拉开差距,好的学生可以进入中级汉语学习阶段,技能掌握欠佳的学生只能继续停留在初级汉语学习阶段。
针对国外交流生的基本情况,梧州学院以速成和提高汉语水平为目的,为留学生开设从汉语听、说、读、写到中国国情等一系列汉语提高与知识普及类课程。以汉语阅读课为例,现阶段梧州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手段多运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目的以简单的语言学习为主。从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可选择情况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卷帙浩繁,“就品种而言,对外汉语教材的品种仍十分单调,不能很好地满足多方面的学习汉语的需要。数以百计的教材大都是初级教材和口语教材,中高级教材十分缺乏;为成人特别是大学生编写的教材很多,而为非真正零起点者(faulsebeginners),也就是为有一定家庭汉语环境的海外华裔子女、甚至其第一语言就是汉语的新移民子女编写的教材则更少;通用教材多,针对不同母语并在科学的语言对比基础上编写的教材以及专用教材还才刚刚出现。”[4](332)挑选汉语教材所把握的难度非常关键,由于汉语教师在接触学生前,并不知晓学生真实汉语水平,导致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出现教材难度与学生认知水平不切合的状态,更多的是出现教材难度低于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情况,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二、《三字经》作为教学材料在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预见优势
作为我国传统的汉语启蒙教材,《三字经》流传久远,并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我国当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如将《三字经》引入汉语阅读课作为阅读材料,它有其以下可预见性的优势。
1.有利于在汉语教学中传播汉文化
其次,《三字经》作为汉语启蒙课本,即包含汉语、汉字学习的内容,也包括伦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知识。国外学生在学习《三字经》的同时,能透过它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教育思想,如“孝于亲,所当执,”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中也能了解中国古代先贤名人早年事迹,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样国外交换生在短短的一年交流学习当中,即使达不到全面深知中国的社会人情的情况下,通过学习、阅读《三字经》能够很好地吸收、体会和认知中国历史文化,达到速成程度,并且能在从《三字经》的学习当中激起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结束在华学习期后,回国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学习继续深入。
2.《三字经》走入汉语课堂适合留学生认知特点――以泰国留学生为例
其次,按照第二语言教学法之一的阅读法要求,“掌握阅读技能最为实用,为学习者所需要,相对其他技能来说也比较容易,是最有可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学习者也因有成就感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信心。”【4】(245)这种起源于英国,专门从培养外语学习者阅读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方法,其严格使用母语及翻译的宗旨与中国传统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教学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三字经》的教与学则是以这种专门从学生的阅读功底中进行突破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三、《三字经》引进汉语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求详细讲解《三字经》中的中国文化常识
“对同一事物,往往因主体思维方式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3】(125)《三字经》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而交换生对于中国文化知识与传统的认识则是完全陌生。教学实践证明,如接触到中国的孝悌文化,中国的传统教育思维和中国人的世界观等知识,交换生就会感到十分陌生,若交换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将会为对汉语学习和文化学习打下基础。这需要汉语教师在教授此类知识时应对学生全方位详细讲解,多运用文化比较法对学生解释此类知识,为使学生能高效率的吸收文化知识,应立足于比较交换生所在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共同现象,从相同性中引导学习。
2.《三字经》的教与学应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首先,在讲授《三字经》中的文化知识时,仅凭传统的口头讲授法将无法在学生头脑中直接建构直观的知识进行理解。如讲授“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一节,既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孟子是谁,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机杼”是何物。传统的讲授法很难使学生一下子明白这两个知识点,也就很难推进文本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在投影仪中打出孟子的画像,并向学生介绍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介绍“机杼”时,也可利用图像向学生解释中国古代纺织机械与纺织流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很容易地对两个知识点建立直观的印象,进而较为容易地推进文本的阅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随便否定传统教学法的作用,应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考虑其作用。在进行《三字经》教学时,背诵法是一个不可忽视方法,虽然有着枯燥性和缺乏创新性的缺点,但它在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培养语感,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汉语阅读课教学中,必须重新引入与发挥背诵法的作用,将新兴教学方法与背诵法完美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起鞭策学生学习的作用。
3.传统典籍的传播应适合现代社会
尽管《三字经》教学有着很大的可预见性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可以对《三字经》教授给留学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必须作一些相应的修改,首先,古人与今人的认知范围不尽相同,如今天我们中国人熟悉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典故,黄香温席和燕山义教就不是人人皆知了。作为汉语教师必须先通读《三字经》,明确《三字经》中的内容。其次,时代的变迁使得很多传统丧失,这要求教学者在介绍《三字经》内容时就必须联系中国当前社会实际,阐释清楚中国哪些传统保留下来,哪些传统未能保留及留存的原因。第三,《三字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特点,体现在于同一汉字作为代词多变,这对留学生认知和学习有一定困难,因而在教习《三字经》时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复杂结构汉字的学习,而在于同字异义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需结合现代汉语特点对于一字多义进行讲解,对《三字经》的学习有助于突破一字多义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lúwěizhuīzhúshénzhōulínjū
xiāochúróngyìpánxuánnánwàng
cúnyáotóngzuǐ
生头年巴
二、仔细回想一下,给字母排排队。(5分)
HITWQDSJFK
三、照样子开火车,减减加加组成新字并组词。(8分)
例:炉-火+艹=芦(芦苇)
往-彳+=()猫-犭+=()
笔-+=()谁-讠+=()
四、认真思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2分)
()的故事()的羽毛()的发现
()的秋天()的歌曲()的翅膀
一()树叶一()苍鹰一()桌子
一()白霜一()运动会一()野菊
五、读懂题目按要求填表格。(9分)
要查的字音节应查的
大写字母组词
句
命
登
如梭似箭
寒暑移换
我还知道许多有关秋天的成语,有、、
、和。
七、开动脑筋,按课文内容填空。(27分)
1、歌声会走进,看到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的。(6分)
2、《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写的。你会默(mò)写吗试试看。,疑是霜。,
。(7分)
3、,都了一句话:“2008,北京!”(3分)
4、在这学期的课文里我们认识了这几种小动物:我们跟着小鹰学飞行,想到了成语:,;我们又和青蛙一起去看海,当大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时,青蛙想:
;(4分)
《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们最喜欢了,这两个故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我想对它说:
。(3分)
5、蚕吐丝,蜂酿蜜。,。(2分)
这是《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我还知道的《三字经》有,
。,。(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替代)(2分)
八、我会说我会写。(8分)
教师节到了,我打算自己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在贺
卡上我会画上的,画上的,
还会画上。
在贺卡上我会写上祝贺的话:
郜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郜字拼音:gào。郜,为姓氏。笔画数:9部首:阝。这个字常用作姓氏。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关键词】Phonics教学法;歌谣;故事;游戏
一、巧编英语歌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浅显的英语歌谣把正确的语法、语汇与儿童的口语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规范的儿童英语口语,适应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同时歌谣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儿童产生愉悦感,唤起儿童的注意,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phonics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读音标准和语音拼读的意识。“phonics歌谣”主要是针对“音图”进行操练,具有简单易懂、韵律感强、生动有趣和朗朗上口的特点,是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
我在翻阅《英文三字经――林克妈妈的少儿英语学习法》这本书时,发现书中的英文三字经非常有趣,如:
手拿book,一边look,开始cook.
一个driver,掉进river,生命over.
有个boy,玩着toy,心中joy.
我借鉴书中的优秀经验,整合我们的培训教材《phonicskids》,结合每一课所出现的“音图”和单词,自编英文歌谣。如:
1.拿起mop,轻轻hop,跳上top,唱起pop.
2.戴着rank,驾驶tank,开进bank,银行sank.
3.A-m,am.Am,am,am.
H-am,ham.ham,ham,ham.
J-am,jam.jam,jam,jam.
Ilovehamandjam!
4.E-n,en.En,en,en.
H-en,hen.Hen,hen,hen.
T-en,ten.ten,ten,ten.
Tenhensareonthebed.
E-d,ed.Ed,ed,ed.
R-ed,red.Red,red,red.
B-ed,bed.bed,bed,bed.
Tenhensareontheredbed.
通过“phonics歌谣”,让孩子们说说唱唱中培养孩子的phonics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了字母的发音规律,而且扩大了词汇量,增强了自信心。所以,英语歌谣是英语学习的“激发器”,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好助手。
二、巧用故事情境,双倍激趣phonics课堂
Phonics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很抽象、很死板的,不好记,也不容易学,为了培养孩子学习phonics的兴趣,将课堂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易懂,我在平时的教学上,除了常用自编自创的chant,rhyme外,也常常编写有关语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phonics,学会自然拼读,使词汇教学变得有法可循。
我的phonics故事教学理念源自于学习林克妈妈著作《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书中介绍将字母发音编成故事学习,学生通过故事,不仅能快乐巩固自然拼音,扩大词汇量,还锻炼了阅读能力。而我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语音故事能帮我解决了不少的教学设置难题,能让学生在故事教学中尽情地享受语音“趣之味”。
下面举例:有关“o”字母音的故事:Thefoxisinthebox.Thefoxissohot.Thecatisonthetop.Thecatissofat.Thefoxhasapot.Thecathasafan.Thefoxwantstoafan.Thecatwantstoapot.Fanforcat.Potforfox.Hop,hop,hop.Fanforfox.Potforcat.Foxisnothot.Butcatisveryfat.Hahaha……
这个故事结合绘画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讲解教学,胖乎乎的小猫需要pot煮鱼,热乎乎的小狐狸需要fan降温,它们为了各自的需求需要交换彼此手中的物品,但它们之间隔着一条河流,河流上面有稍微浮出水面的石块,每个石块上面有具体的“blendword”:/ox//ot//op//at//or/。在教学中不断借助故事情境,创造各种具有情境的拼读活动,不仅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拼读技能,亦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巧创英语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跟读练习,机械式的模仿,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和保持孩子们学习phonics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此,游戏的开展能使课堂增添“趣味”,适时的游戏是一种无形的“调味剂”和“剂”,能放松儿童紧绷的神经,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和操练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phonics涉及拼读大量单词,我就设置“交通灯,红灯停,绿灯行”游戏,让同学们在“做动作,演单词”的笑声中掌握理解单词意思。
为了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大量音图形似,中文迥异的单词,我在课堂把音图形似的单词设置成棋盘,让学生在“摇骰子、飞棋子”的游戏中掌握词汇。如图:
另外我引用生活中的飞镖游戏,把飞镖游戏经过改良调整运用到我的phonics课堂,如设置飞镖的环里出现不同的单词或短句,并配有相应分值,学生通过投飞镖随机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运用英语拼读法则回答正确了即得相应的分值。在这种“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游戏不仅优化丰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同时学生由于亲身参与的游戏中训练提高了心理素质。
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让自己的课堂永远保鲜,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褪色,这些问题值得我深入思考与探讨。而以“歌谣、故事、游戏”优化Phonics课堂,让Phonics课堂丰满立体起来,课堂就会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学生在津津有味中大步前进、起航、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2]林素娥,谢静惠.PhonicsKids[M].台湾东西图书出版社,2012.
一、学习汉语拼音没有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的定位是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他们识字写字、阅读的基础。
我们曾对几个小学和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过调查,它们现在普遍采用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拼音识字。结果显示,这些毕业生识字回生率高达约29%,学生毕业时,实际上平均掌握1700~1800个汉字。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要求掌握2500个汉字。
几十年来,我们把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来学习的,现实的情况却是这工具并没有提高识字效率,反而大大降低了识字率。
二、汉语拼音抽象和儿童思维形象导致汉语拼音难学
(一)汉语拼音抽象,难读、难记
1.借鉴拉丁文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难读、难记、易混淆。
2.发音部位,如“软腭”“硬腭”“齿龈”等深奥难懂。
3.形近的声母、韵母比较多,难分辨。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等等。
(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
小学生是“直嗓子”,气息调控不灵活,就把握不准声调。而且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粗糙,容易出现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低以及拼读时丢掉介母的情况。
汉语拼音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注音符号,对刚入学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来说,大部分教师、家长、孩子都认为汉语拼音的学习枯燥无味。
三、识字相当数量后,再学拼音效率高
低龄儿童学拼音字母,往往因抽象思维还未形成,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拼音学习的效果就很差,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汉字是象形文字,其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因此汉字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就为加快识字带来极大的便利。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学生多听标准普通话的录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以说得很标准、很流利。
我们的实验小学,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大量集中识字,快速识字,两年内就识字达到三四千。在这之后的年级再学汉语拼音,效率大大提高了,三四周就学得很好,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音调。
因为有了大量识字阅读基础,可以让学生从汉字的读音中反推出拼音的拼音的拼读和读音,并能纠正拼读的错误。同时由于推迟了两年学拼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拼音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如果拼音学习的安排,学习效率很低,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不宜把汉语拼音的学习作为识字的“拐棍”。
四、建议:恢复古代识字教育传统,先大量识字,汉语拼音只作为汉字发音和校正发音的工具
解放后,我国学校教育基本否定了古代教育,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贴近儿童生活,造成低年级识字量锐减。
4.1图形一般用于展示商标
4.2文字可用来配合画面,以增强记忆
歌诀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编成整齐的韵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记诵中学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歌诀辅助识字记形,辨义正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歌诀辅助识字四法如下:
一、用顺口溜化难为易课文中有的生字,多达19画以上,结构复杂,儿童不易掌握。教学这类生字,教师可编几句顺口溜,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把握书写笔画顺序,化难为易。如《一次科技活动》一课中的“攀”字,有19画,是结构复杂的形声字,教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可演示“攀”的运用,让儿童理解字义。再编顺口溜为书写牵线搭桥:“山上小树林,林中长叉藤,大哥伸出手,抓住往上登。”儿童理解歌诀后,边念边写,就能轻轻松松学会“攀”字的形义和写法。
二、用字谜训练儿童思维猜字谜,是一种传统识字法。小时候,父亲教我“破谜儿”识的字,40年后,记忆忧新。“一点一横长,一漂漂南洋,上十对下十,月亮对太阳”(庙的繁体)。在猜字谜的活动中,儿童必须按谜面提供信息,对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笔顺,字音字义的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必须用联想的思维方式将谜面信息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谜面和谜底的内在关系,作出答案。如教《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师采用分步识字法教生字,先初读课文,要求儿童看拼音读准字音,感知字义;细读课文,理解字义,巩固字义,感知字形;总结课文,辨析字形。在理解“影”字前,教师背诵诗谜:“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并边诵边板书边解说,儿童很快揭开谜底:“影子”。这样,儿童懂得了“影”的意思,疏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揭示出寓意,既识了字,又训练了儿童的思维。
三、用儿歌区别形近字所谓形近字,指形体相近的字。由于这类字的形状近似,不容易辨识,给儿童的认读写带来困难。如“本、末、未”三字,都是“木”多一横,儿童分辨较难,识记往往混淆。为有效地区别它们的形体,理解字义,教师可充分发挥儿歌的作用,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儿歌:“本末未木是一家,本是树根末枝梢,未是树干顶天地,万木争荣绿中华。”再按儿歌进行字理分析。教师拿一棵小树,告诉儿童“木”是象形字,写作中,教师将教鞭横在小树的根部,在根部画一横(或圆点),示意这一横(或圆点)表示树根之所在。“本”,就是草木的根。“”,称为指事字。
四、用拗口令纠正方音方音,指地方方言,亦称土语。方音对普通话的学习有负效应,严重影响着识字教学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怎样排除方音的干扰呢?笔者的经验是:首先摸清方音同普通话的差异规律,知己知彼,循标治本;然后运用歌诀予以警示、强化、分辨。进行规范训练。如梁平方言f、h不分,没有翘舌音zh、ch、sh,有的音节出现了近韵转化的情况。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弄清方音的声韵缺失、替代、混用,转化的规律,并列表对照,说明,强化读音规范意识,还编写拗口令让儿童记诵,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标准。如,“识字音读准,f、h要分清,‘学会’非‘学费’,‘鸟飞飞’不是‘鸟灰灰’,以示告诫。又如,为让儿童分辨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字,编“三字经”:“做早操,壮四肢。诵诗书,长才智。振神州,展身手。”以之辅助,收效显著。
关键词:语文教学经典诵读有效教学
一、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作用
另外,经典诵读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教学方法,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及语文教师要注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加强培养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注重课堂、课外、教材、课外读物等全方位的经典诵读教学。
二、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虽然目前我国较注重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提高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教材选择
(二)诵读方法
(三)教师指导
虽然经典诵读主要是由学生完成,但教师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青松》时,首先要保证自身读音的准确性,如“雪”、“青”,以及声韵的感染性,否则学生模仿教师,从而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发音的准确和清晰,语调的起伏和生动性,字词的读音轻重,以及节点的停顿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读物非常熟悉。
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何玲娟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8月
2004学年度第1学期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班
级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也较强,集体荣誉感强。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男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遵守纪律,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二、
教
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CCC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CCC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CCC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CCC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
目
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
措
施
1、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
3、
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
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