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浙江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耗情况
(一)煤、油等一次能源匮乏,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而浙江省"无油、缺煤、少电",资源十分匮乏,基本95%以上消耗的能源需从省外调入。以2008年为例,全省一次能源全年生产总量为1229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其中,原煤产量13万吨,水电、风电和核电发电量386亿千瓦时。相对于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自产量仅占3.5%(当量值),其余主要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2008年,共从外省调入能源10874万吨标准煤,进口能源2871万吨标准煤。其中,调入和进口煤炭13114万吨,进口和调入原油2297万吨,调入天然气17.7亿立方米。
随着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全省能源消费也随之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亦趋凸现。
(二)能耗强度有所下降,但总能耗逐年攀升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全省能耗强度--单位GDP能耗有了大幅度降低,但是全省总能耗和总CO2排放仍逐年攀升。如表1所示,我省能源消费总量由1998年的4912万吨标煤上升至2008年的15117万吨,增长了2倍有余。其中,煤炭的消费总量增至13028万吨,石油制品消费2066万吨,分别是1998年的2.8倍和2.42倍。
(三)我省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1.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
多年来,我省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其占我省能源消费初始结构的60%以上;其次是石油,而天然气与电力在我省能源消费初始结构中的比例很低,不到10%。近年来,在我省能源的终端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例下降较快,由1995年的52.2%下降到16.7%。但总的来说,煤炭仍然是我省当前绝对的主要消费能源,其次是石油。
2.我省三大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费情况
三、发展浙江低碳经济的思路
(一)增加清洁能源比重
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在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碳含量的60%,其他形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改善生态环境等常规能源所无法取代的优势。
我省海岸线总长约6500公里,全省大多数海岛平均风速在5米/秒以上,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约6000小时以上。少数沿海地区高山顶上的有效风速时数也在6000小时以上,近大陆或面积较大岛屿有效风速时数,约占全年时数的50%~60%。全省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64万千瓦。另外,我省属日照量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小时。可见,我省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前景,对促进全省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另外,我省的生物质能、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强化其工业性应用。
(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十五"以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虽然近年来全省能耗强度有了大幅度降低,但能源总消费也随之快速增长。从产业用能情况看,工业用能的比例虽在下降,但仍然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另外,交通和建筑物用能则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部门。因此,这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1.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能源效率,等同于同样的产出却减少了能源消费,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而技术进步则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建议政府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节能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如发展从事企业能源审计、检测及清洁生产审核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开展灵活务实的国际合作,提高全省企业和政府各部门的节能技术水平等。尽管目前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手段尚有不同看法,但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则是全球各国基本共识。
2.节约交通能耗
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省客货运输量大幅增长,交通运输业能耗逐年上升。2000年我省旅客周转量606.73亿人公里,2008年增至1071.33亿人公里,年均增速7.37%;与客运相比,货运发展势头更为迅猛,2008年货物运输量达到4883.46亿吨公里。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购车比例逐年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个人汽车拥有量达到2601279辆。
节约交通能源,首先要提高道路机动交通工具的出行效率和控制汽车的尾气排放。由于交通堵塞,机动车燃油消耗比正常使用高出12%;车速越慢,耗油越高,污染越严重。另外,我国汽车的平均每百公里油耗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再加上一些车况差、油耗高的各类应报废汽车仍在使用,使我国单车排放的污染物是发达国家的5~10倍。随着全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省内各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将显著增长。交通节能,就要把降低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首要目标。其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方便居民出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耗能,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是小汽车的3.4%~4%,地铁为小汽车的5%。推进城市交通节能,在加快研发推广低能耗汽车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3.节约建筑物能耗
建筑物耗能主要是指建筑物在采暖(制冷)、照明及使用其他电器时的耗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上升,使近年来我省建筑物(包括商用和民用)耗能上升很快。
4.全民参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低碳生活方式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便利消费"、"面子消费",这些消费往往都是以多耗能源,多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如:城市里的超市为了便利顾客选购冷冻、冷藏食品,大多数冰柜都是敞开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人们都依靠机动车和电梯来代替……等等。
低碳生活方式是倡导一种社会责任理念。如杭州市政府推行的自行车租赁,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行路难,同时也是在市民身边的减碳措施,有助于强化居民的社会责任理念。浙江要发展低碳经济,各级政府就应该积极提倡社会责任理念,并动员居民去实践低碳生活,随时随处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5.加强政府管理,法制节能
建议全省通过政府管理、行业指导、行政立法等手段制约企业和市场消费行为,推动全省各地低碳经济发展。比如,实施新建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等从严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严把新上项目用能关;对年耗能巨大的新建项目,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和评估制度;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及差别电价、银行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快淘汰已有企业中高耗能落后产能的企业,重点做好冶金、建材、石化、电力、轻纺、造纸等全省重点用能行业的产值能耗监测审计工作;继续推进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抓紧《浙江省实施<节能法>办法》的修订,加快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各领域节能政策的研究与制订。近年来,国际上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征收温室气体排放税,我省在时机成熟时也可予以参考计算。
(三)发展碳交易市场
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进一步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较低,减排温室气体的空间大,成本也较低。这样,就造成了不同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不同,碳交易市场也就由此产生。通过碳交易机制,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可以低成本完成在本国原来需要高成本才能完成的减排温室气体任务,同时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而言还能同样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可见,这是一项各方多赢的活动。
四、结束语
工业革命以来,矿物化石炼制在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转轨到"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上去,率先创建低碳大省,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和方向。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