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储粮用粮

粮食丰收之后,古人究竟是如何储粮、用粮的呢?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储藏粮食的重要性。先秦时期的著作《管子·治国》明确提出:“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西汉戴圣的《礼记·王制》中也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古代官方的储粮方式跟现代相似,主要是修建大型粮仓,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下仓窖,另一类是地上库房。

隋唐时期的洛阳含嘉仓是古代窖穴储粮的代表。其内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存粮有许多优势,比如贮藏量大、安全,劣势是防潮较为麻烦。通常情况下,窖底防潮要先垫干土,再火烤,然后涂抹用桐油调和的碎炭渣。

地上粮仓始建于北宋时期。北宋初年,宋人修筑了大型的土木结构库房,用来储藏粮食。这些粮仓内多采用铺细沙、夹方砖、垫杉木的方式来防潮。至于驱虫防腐,有些仓房会根据实际需要放置樟木。

古代官仓储备的粮食用处极多。一是可以宏观平抑粮价;二是赈灾安民;三是保障国防。

除了官办粮仓,古代民办粮仓也不少见。隋朝时,洛阳人长孙平在官办粮仓附近建立了民间公共粮仓——义仓。平日里,百姓们或按户,或按宗族,自愿捐纳一些,等到了年成不好时,再用以救荒自助。

THE END
1.历史古人如何管好“大国粮仓”?历史上最早的“原始粮仓”我国粮食储藏的渊源十分久远,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粮食出现了剩余,人类有了长期保存粮食及粮食种子的意识,开始建造储存粮食的设施。我国史前的储粮形式多样,有建于地面上的木舍,也有挖掘于地下的坑穴,还有开凿于壁上的窑洞。经考古发掘,现已发现了一些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11235422490764&wfr=spider&for=pc
2.文博日历丨唐朝大粮仓丰收好储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 也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 千年的小米揭示储粮有一套 △含嘉仓仓窖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总台《探索·发现》节目 经过考古,已发现含嘉仓仓窖300多座 发掘其中的一个仓窖时 发现了仓底板结的粟 (去壳即为小米)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8118072407986548941
3.我国古代粮食仓储减损探析节粮治损篇鉴于粮食仓储损耗发生的两大主因是高温高湿和鼠咬鸟啄虫蛀,在古代粮仓建筑设计中,地下窑穴和地上粮仓都有减损设计,主要是尽量减少仓储损耗。通风防潮粮食在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品质的两大关键因素,高温高湿利于粮食呼吸和有害生物体生长繁育,容易造成粮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TMzODYxOA==&mid=2247520650&idx=1&sn=f54da28135bb748726b5224e1d867d6c&chksm=fb90069fcce78f8985ab84a7ebcf6a27d292f9c18437b2455b51fe7f5ca9447d878b4fb373f0&scene=27
4.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奔腾千里,大运河承载“天下粮仓”储存的粮食不易受潮发霉,能保存九年 南新仓、十四仓、德州仓、兴洛仓、黎阳仓、含嘉仓、回洛仓、广运仓、富义仓……大运河是王朝的命脉,沿岸的重要建筑当属粮仓。 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策展人林留根介绍,大运河沿岸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7683dee4b042462f0e73e3.html
5.《中国古代粮食贮藏的设施与技术》即将出版靳祖训同志撰述的《中国古代粮食贮藏的设施与技术》一书,即将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有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图片二百幅,三万言,包括《前言》,《粮食贮藏探原》,《贮藏粮食的重要作用》,《历代有关粮食贮藏的设施与型制》,《古代粮仓的建筑与贮藏技术》,《历史借鉴》等八章.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通过著者长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SCZ198202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