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有你有我”——肿瘤患儿成长支持小组

今天是2025年01月10日星期五,欢迎您访问湖南省儿童医院官方网站

一、小组背景

(一)患儿情况:肿瘤患儿因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患儿在治疗期间限制在科室活动,缺少同龄人的娱乐活动和学习环境,他们年龄集中在4-8岁之间,大多因为治疗,有较多的负面情绪;同时,患儿在院治疗期间缺乏完善的教育条件与环境,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我需求。往往表现在用哭闹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玩具;不经他人允许,随意拿取病友的物品;无限制刷手机视频等,大多患儿行为上多为满足自我需求为主,不服从家属的管教。

(二)家属情况:大多长期一人在病房陪护患儿,他们有年轻的父母,或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部分家属不知道如何回应患儿的需求,也缺乏正向的管教方法。有些家属用恐吓、责备的方式让患儿停止哭泣;或是无条件满足患儿需求,使其配合治疗;或是面对患儿无休止玩手机的问题束手无策等等。

二、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的:提供给肿瘤患儿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娱乐活动、同伴支持和成长教育支持等,促进患儿改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提升患儿家属正面管教能力。

(二)服务目标:

1.70%参与小组活动的患儿能根据社工在活动中展现的环节完成任务,情绪和行为问题得到改善。

2.70%参与小组活动的家属能掌握关于患儿游戏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的1-2个技巧。

3.在小组活动意见反馈表中,80%参与小组活动的患儿和家庭表示对小组活动开展满意。

三、理论基础

(一)激活心灵的游戏治疗:指在游戏过程中提供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以患儿作为对象,通过游戏作为媒介,以此深入患儿内心对其个人人格及行为的改变进行协助的一种治疗方式。游戏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游戏作为媒介营造轻松的氛围,患儿通过认真参与,体验竞争与合作,放下戒备心,融入团队。社工的主要任务是在患儿自由游戏时,耐心、仔细地观察患儿游戏的表现并做好记录,让患儿尽情地、充分地宣泄内心体验,操控者观察其行为上暴露的问题并运用康复训练中的行为训练来进行矫正。患儿若能在游戏中自由地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就会随之减轻。

(二)支持性、活动取向的音乐疗法:在这个层次中治疗目标一般是通过各种治疗性的音乐活动,不是通过内省或对心理的分析来达到的。社工集中在对“此时此地”的体验和可观察的行为上,目标是增强患儿正常心理防御机制,促进正确的行为控制能力。

(三)心理艺术之一的绘画疗法: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社工可以通过绘画引导家属解读其患儿的心灵密码,理解患儿的内心想法和行为。

四、服务实施

第一节:开启守护心灵之旅

(一)本节目标

1.社工与组员,组员之间相互认识;

2.初步感受游戏、音乐、绘画疗法的过程;

3.社工引导组员确立小组目标、初步订立小组规范、建立小组关系。

(二)主要内容

小组环节

具体内容

开场介绍

社工自我介绍、本节活动任务及大概流程

破冰游戏:“音乐传花”

游戏规则: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音乐停止时花球在手里的家长和患儿自我介绍,并鼓励患儿表演节目;达到让组员放松,互相认识,也能促进规范患儿的行为。

“房树人”绘画

讲解绘画元素“房树人”内容后让患儿自行绘画;社工逐个分析绘画内容,引导家长多从孩子的心灵世界出发,理解孩子的行为。

制定小组契约

社工引导亲子表达在小组中应该遵守的规定;

制作小组海报

并写下在小组所想要达到的目标,签下名字然后合照留念。

(三)过程总结

1.社工与患儿接触时,可以用亲切,温柔的语调介绍;

2.在参与传花球环节中,患儿可能无法根据社工指令做出动作时,鼓励家长进行引导和传递;

3.在制定小组契约环节,鼓励患儿遵守小组约定,比如每节小组准时参与、小组中要尊重他人发言、文明用语等,以此增强组员的投入和认同。

图1:亲子制作房树人绘画

第二节心情有颜色

1.增强组员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

2.通过游戏疗法,引导组员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

3.通过绘画疗法,引导组员将感受用颜色和绘画表达、宣泄出来。

社工引导组员回顾上节小组内容,并预告本节小组目标及大概流程。

桌游“情绪小怪兽”

(1)介绍情绪代表的颜色纸牌:我们内心里主要住着7只情绪小怪兽.

开心的黄色-“啦啦”,生气的橙色-“嘟嘟”,惊讶的红色-“喔喔”,讨厌的紫色-“咘咘”,害怕的黑色-“吖吖”,伤心的蓝色-“呜呜”,以及轻松的青色-“嗯哼”。随着年龄的增加,心里的小怪兽会越来越多;

(2)介绍桌游玩法:将地图摊开,平铺在桌面,两组亲子,每人拿一个小怪兽木头棋子,放在起点的位置。把7种牌分开放置。轮流丢骰子,开始游戏。

(3)地图格子的颜色,对应着牌的颜色。踩到格子,按颜色抽牌。抽到牌需要按牌的提示回答情绪小问题,或者做出情绪代表的表情;

(4)如果回答不出来,或者不想回答。下一轮就休息一轮。通过游戏让患儿放松,并在游戏中练习表达情绪。

填色涂鸦袋

(1)为患儿准备涂鸦袋,讲解涂鸦内容和范围后,利用游戏中颜色代表的情绪,来让患儿涂鸦;

(2)家长指导,患儿绘画,在绘画过程中让家长观察患儿使用的颜色,并引导患儿说出颜色带来的感受以及家长照顾过程中不满意的情绪。

(3)社工引导家长和患儿形成正面的管教方式。

总结

(2)为参与患儿家庭赠送小彩笔和绘画纸,鼓励家长与患儿日常绘画,促进亲子沟通以及疏导情绪。

1.与家长交流时注意引导他们去思考培养患儿情绪管理的四个方面:认知,共情,设限,调节。只有认识情绪,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仅需要读懂自己的情绪,也需要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不良情绪,只有情绪带来的不良行为;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划定限制,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调整情绪,调整心情,再影响行为问题的改变;

2.在情绪小怪兽桌游环节中,尽量帮助患儿淡化胜负的观念,以共同参与、认真投入的理念取代,鼓励患儿注重游戏参与过程;

3.在日常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绘画,学会用色彩来引导患儿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以及产生情绪的原因,以了解患儿需求、理解患儿行为,形成良好的正面管教思维;

4.在小组过程中,由协助社工观察患儿的行为表现,当患儿表现出不良行为,通过提醒来纠正,同时主导社工应向大家强调纪律,让家长学会与孩子制定契约,尽可能地遵守规则。

图2:情绪小怪兽桌游

第三节:音乐治愈心灵

1.建立小组关系,再次熟悉小组规则;

2.通过音乐与游戏的结合,让组员感受集团合作的快乐;

3.通过亲子合作使用敲敲琴来宣泄情绪以及促进行为规范。

主要内容

社工回顾上节小组内容,并说明本节小组任务及大概流程。

回顾小组规则

(1)社工播放轻松的音乐背景,并开始引导组员回想在小组建立的第一节制定的规则,回答正确的社工适当奖励。

雨点变奏曲

(1)介绍游戏规则,并带领组员反复熟悉手势。

“微风”—手掌摩擦;“小雨”—手掌相互敲击

“中雨”一两手轮拍大腿;“大雨”—大力鼓掌

“暴雨”—鼓掌+跺脚;“暴风雨”—呼+鼓掌+跺脚;

(2)社工为组员讲述天气变化场景,让组员听到上述词语做出相应动作。

心情敲敲琴

(1)向每组家庭分发敲敲琴,先让组员感受敲敲琴的音乐;

(2)社工为大家表演弹奏《一闪一闪亮晶晶》;

(3)向家长分发弹奏谱,并教家长如何弹奏;

(4)为组员布置家庭作业,家长带领患儿学会弹奏《一闪一闪亮晶晶》。

(2)为参与患儿家庭发放敲敲琴进行练习,鼓励家长与患儿日常弹奏,促进疏导情绪及行为规范。

1.在回顾小组规则的环节中,社工强调父母要重视与患儿建立契约或规则,并互相遵守,有利于患儿规范行为;

2.在雨点变奏曲过程中,引导患儿注意节奏,针对不配合演出节奏的患儿,社工适当提醒,经过提醒患儿配合演奏,社工适当赞扬,并让家长观察学习社工的引导方式;

3.在敲敲琴日常练习中,引导家长了解“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孩子总是想要玩手机”等想法背后的真正需求,也许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有效”与高质量的陪伴。

图3:敲敲琴练习

第四节:心灵的绘画

1.回顾上节小组中布置的家庭作业;

2.通过游戏来引导患儿注重遵守规则,规范行为;

3.通过绘画自画像来促进亲子交流。

敲敲琴演奏

(1)社工引导亲子表演敲敲琴,对于主动表演的组员及时肯定;

(2)在亲子表演中让大家倾听,无论表演是否成功,只要亲子共同弹奏,社工表示肯定并引导大家鼓掌肯定。

思维锻炼:串珠子游戏

(1)社工讲清游戏规则,并开始游戏;

(2)游戏第一轮不强调规则,组员比一比谁串得最多;

(3)第二轮在串的过程不能同颜色的串在一起,强调新一轮的游戏规则;

(4)第三轮按照社工在第二节的情绪颜色来串不同颜色的珠子,社工带组员回顾情绪颜色,当社工说出情绪时,组员反应出是什么颜色,并串出对应的珠子,串错则需重新调整。

我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

(1)社工先告知家长和患儿,组员分别画出患儿在自己心里的样子,并错开座位,孩子坐一组,家长坐一组;

(2)随后将白纸和画笔分发给组员,并告知组员如何绘画,以及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在串珠子游戏环节,既注重患儿体验感,对患儿的串珠干预不进行过多干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地引导患儿注意游戏规则,以游戏规则为切入点,引导患儿遵守小组约定及生活中的行为规则;

2.社工在展示组员画像前,应强调说明每个人心里的一面并不仅仅是组员目前看到的样子,因此,不要取笑他人的画作,日常生活中也不要去指责或伤害别人;

3.患儿家长表达对患儿的爱与期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情绪而哭泣的家长,社工应该准备好纸巾,并给予家长安抚与鼓励。

图4:患儿绘制的自画像

第五节:回望成长的一小步

2.与组员告别本次小组活动,展开新的期待;

3.引导组员完成小组活动参加者意见反馈表。

(1)社工开场前循环播放音乐让组员熟悉;

(2)社工分别向家长和患儿示范打节拍的动作;

(3)社工播放音乐,家长和患儿根据节奏,分别训练,熟悉节拍动作;亲子为一组,跟随音乐打节拍。

小组温馨回顾

(1)社工播放往期小组开展照片、视频,以及PPT回顾在小组活动中的温馨场景以及组员学习的内容;

告别和期待

(1)告诉组员小组结束,并完成小组活动意见反馈表

(2)组员填写心愿便利贴,贴在小小心愿树上,将心愿和期待留下来,合照留念。

1.暖场游戏先引导个体熟悉节奏,再引导群体配合,节拍跟随音乐背景拍打,能让参与组员享受到音乐的快乐,以及个体融入集体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三)过程总结

图5:小组大合照

五、小组评估与成效

(一)问卷调查法评估

本次小组中,患儿家庭共参与8组,共16人,社工设计了小组参加者意见反馈表,在小组结束后发放,回收率达100%,满意度达89%,从问卷调查得出,小组满意度较高且服务目标达成。

1.意见反馈表结果

满意度调查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度

0

1

6

87.5%

小组场地安排

2

5

社工工作表现

7

100%

小组内容呈现

8

目标达成情况调查

不同意

不确定

同意

结果

参与小组活动的孩子能根据社工在活动中展现的环节完成任务,行为和情绪上得到了改善。

75%

参与小组活动的家属能掌握关于患儿游戏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的1-2个技巧。

“我”还会来参加社工举行的类似活动或服务。

(1)多开一些有关教育类的小组活动,多做一些训练思维的游戏。

(2)针对奖励的措施可以发放好玩、实用的玩具。

(3)希望所有组员遵守纪律,尽量不迟到。

(二)观察与访谈法评估

1.社工从家长对小组的内容、个人表现及改变情况等进行评估。

2.社工从患儿对小组的内容、个人的表现及改变情况等进行评估。

自我约束能力欠缺的患儿,通过授课社工的“教训”和引导、鼓励,患儿在小组投入度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增强,在小组过程中能够遵守小组约定。

整体而言,不同形式的互动,特别是体验游戏和绘画、音乐比较契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服务对象的参与热情高,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六、社工总结

医务社工在服务中扮演多种角色,肿瘤儿童家庭之间具有相似的患病经历,他们在生活实践、社会和情感方面相互支持,更容易理解和互相帮助,也能完善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因此,医务社工作为服务组织者和提供者,开展肿瘤儿童成长支持小组,让肿瘤儿童家庭互帮互助,形成同路人支持系统。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医务社工还需提供个案介入,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确保患儿所需,让救助更及时,让医疗更温暖。

THE END
1.问卷调查报告总结范文20241222.docx问卷调查报告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调查问卷这种收集信息的方式越来越重视。问卷调查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数据收集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报告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二、问卷设计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一份包含20道题目的调查问卷,涵盖了受访者的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2657393.html
2.方式的变迁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2)理论思考与思想感悟: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从与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并且参加工作的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中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改革开放前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满意度的信息,从而进行了一些思考。 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巨变以及人们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反映出了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一项伟大决策。 https://marxism.xisu.edu.cn/info/1262/3801.htm
3.调研心得体会万能(汇总14篇)区纪委两名副书记带队,实行督查制,每个副书记、每周一、三、五到各单位进行检查督办,通过定期不定期听(工作汇报)、看(现场)、问(问卷调查、座谈)、访(走访群众)、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迟缓、进度慢的单位,及时提醒帮助;对工作缺乏力度,无起色的单位,及时找主要负责人谈话,提出口头警告。https://www.newsipay.com/xindetihui/136591.html
4.改革开放的变化实践报告调查心得体会(27页)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组分工和合作明确所以活动调查,执行起来显得容易很多。但一些细节还是有问题的比如发问卷的时候的态度,有时候打扰别人人家就显得烦,而且调查的范围不够大,调查的群众的年龄不够分布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提高和改进。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怎样分工,怎样合作!我们懂得中国三十年的改革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717/51201021020023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