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8篇)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

“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车柔、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图示表示:(略)

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3总结本段中心思想。

明确: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4词语:輮、槁暴受就中

三、讲解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请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4词语:浮≈隆假

四、课后作业:

背诵前面学过的几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一、导入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三、研读赏析

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

2、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

3、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仔细揣摩一下:

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讶。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们刚才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吕蒙由不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五、背诵课文

同学们对课文把握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背背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六、课堂练习

请看大屏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七、总结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我们来小结一下。

八、布置作业

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学法设计:

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初读熟读课文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

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1、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

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2、人物形象(研讨法)

孙权:善权,从自身出发。吕蒙:善学,虚心。鲁肃:尊重有学识的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

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一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

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几种句式的朗读:

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

四、字句

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

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

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译一译

1、文中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

①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一级

②但古义:只,仅仅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③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

④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⑤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⑥更gēng古义:重新今义:更改、更正(或gèng更加)

2、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解:“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理解: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理解: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理解:(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理解: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理解:兄长怎么认识事物(或明白事理)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说一说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学”字来展开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并与蒙结友(侧面描写)。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议一议

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孙权劝学》教案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朗读时应体现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口吻,“不可不学”应重读强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揭示学习的目的、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见往事耳”应重读强调。同时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朗读时应注意体现这一点。)

(3)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批评,揭示学习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反问句,对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加以彻底否定。同时,运用对比、反问,“孰若孤”要重读强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谈读书好处意在鼓励吕蒙求学,)

(五)演一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小结】

五、课外延伸,体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型:自读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齐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生答:通过吕蒙于鲁肃的论议。学生齐读二人的.对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鲁肃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同学们要知道,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学生表情朗读鲁肃的话并试背)

B、引导学生体会吕蒙应答时的神态语气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吕蒙颇为自豪自得的神态。

(学生表情朗读吕蒙的话并试背)

C、联系“结友”一句,概括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听劝好学

(六)总结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背诵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赞学,“结友而别”。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并且赢得了鲁肃的夸赞,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答)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几年之后,当我们再见面时,同学们都不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你们的进步一定会让老师刮目相待。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1、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蒙,我懂得。”的句式,谈谈学习了《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感受。

2、教师明确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THE END
1.一品与精品:差异何在?探秘中文汉字之深度区分在中文语境中,一品与精品是两个常被提及的词汇,它们在字面上非常接近,但所蕴含的含义却有所不同。本文将探讨一品与精品的差异,解析其背后所代表的品质和价值。 一、概念解析 一品,通常指的是在某个领域内最高级别、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它往往代表着极致的品质和卓越的体验。而精品则是指经过精心挑选、制作或设http://www.factorylink.tech/qnma/1550101.html
2.汉字Aaa 魏欣怡_ 491 Nike少年感板鞋:Dunk、AJ1怎么选上脚都巨帅但也要注意 樂七颜 52 即将回归最酷Kobe9官图奉上 今天球鞋续命 68 LV这只包包也太米了吧!!! 微醺嘚Kitty 110 绿色的地狱火焰上脚有点帅 SkyLee_US8 44点赞 收藏 评论 打开App看看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65984141
3.国产精产品一品二品究竟有哪些区别?解析中国精良汉字的内涵解析中国精良汉字的内涵### 一、产品概述国产精产品中,一品和二品是消费者常常关注的两种类型。它们主要在质量、工艺、使用体验等方面有所区别。一品通常代表了产品的最高水准,二品则是该类产品中较高质量层次的选择。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者的差异。### 二、产品质量的差异 1http://www.51sdskany.com/zxshoyoux/31291.html
4.一品与精品之别:何为汉字文化中的“上乘之作”?一品与精品在品质上都是极高的,但侧重点略有不同。一品更强调稀有性和级别,而精品则更注重细节和完美度。一品作品往往在某个领域达到了顶尖水平,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收藏意义;而精品则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口碑。一品与精品都是对事物品质的高度评价,但在汉字文化中,“上乘之作”更http://m.jiaobanzhanpeijian.com/txgl/2661114623.html
5.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课本及教学设计1.会认10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 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https://www.meipian.cn/1vv0n75e
6.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卷(精选5篇)10、一批加工服装的任务按4:5分配给甲、乙两个车间,实际甲车间生产了450套,超过分配任务的1/4。这批服装共有多少套? 11、某年七月份雨天是晴天的2/3,阴天是晴天的2/5,这个月晴天有几天? 12、商场有白、蓝、花布一共1380米,白、花布米数的比是5∶6,花布的米数是蓝布的3/2倍,三种布各有多少米? 1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a0acg.html
7.期末试卷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哺育 (bǔ ) 依恋 (niàn) 涨溢(zhàng) 回眸(móu) B、兴许 (xīng) 玫瑰 (guī ) 孔隙 (xī) 卓有成效(zhuó) C、锲而不舍(qì ) 悄无声息(qiǎo) 玉屑银末(xuè) 情不自禁(jìn) D、一幢房(zhuàng) 矿藏(cáng) 给予(jǐ) 提供 (gōnhttp://www.njxzsx.net/wap/view/?id=2003
8.中品名字的含义和寓意十大寓意解析中品的读音为zhōng pǐn 起名建议:我们发现 中品 的同音名字有至少 9 个,其中比 中品 更好的名字有不少,可以点击下方按钮获取。 查看精选名字包 名字中品的五行属性 中字的部首为:丨,品字的部首为:口,五行属木 起名案例一:【中可】(评级:中等),该名字使用了相同的部首和五行,从字面上看,“中”表示https://www.haomingdao.com/zidian/%E4%B8%AD%E5%93%81
9.合读音都打出来.比如:品(pin)森(sen)淼(miao)三个字重复组成的一个字(例如:品)都有哪些?希望有知道的尽量把自合读音都打出来.【比如:品(pin)、森(sen)、淼(miao)】 下载作业帮APP学习辅导没烦恼 答案解析 结果1 举报 骉【biao】一声磊【lei】三声麤【cu】一声晶【jing】一声鑫【xin】一声淼【miao】三声犇【ben】一声众【zhong】四声 三【san】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8f61c6914fb845812cf82c43f5f3c65b.html
10.品字的意思解释读音拼音注音部首总笔画结构笔顺总笔画9画结构品字叠字三叠字 笔顺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统一unicode码54C1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品pǐn(ㄆ一ㄣˇ) ⒈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 ⒉ 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品位。 ⒊ 性质:品质。品行(xíng)。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品。 http://www.apricottree-capital.com/zi/54c1/
11.找3个同样字叠起来的字,品字形结构,以及其读音.例如:品(pǐn) 晶(jīng)至少20个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1、卉(hui)2、众 3、麤(cu)4、赑 (bi)5、垚(yao)6、矗 7、轰 8、磊9、晶 10、鱻(xian)11、劦(xie)12、犇(ben)13、羴(shan)14、虫 15、猋(biao)16、驫(biao)17、毳(cui) 18、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965664c4d147ad1a7c95696b3d98c15.html
12.蚂蚁庄园形堂今日答案蚂蚁庄园最新今日答案10.15:人体冷知识:以下哪一个属于淋巴器官 答案:扁桃体 10.15:“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说的是哪种工艺品 答案:青花瓷 10.14:秋季头发更容易脱落,属于正常现象吗 答案:正常现象 10.14:金融小常识:人们常说的“IPO”指的是 答案:首次公开募股 10.12:小鸡宝宝考考你:我国哪座城市以“剑瓷之都”闻名 https://m.duotegame.com/mgl/35822.html
13.常见“品”字型汉子及读音三个金念鑫(xīn) 三个水念淼(miǎo) 三个火念焱(yàn) 三个土念垚(yáo)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马念骉(biāo) 三个羊念羴(shān) 三个犬念猋(biāo) 三个鹿念麤(cū) 三个鱼念鱻(xiān)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31/09/907678_4453242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