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

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

1

原始社会至西周

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菽(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粮食品种有黍、稷、稻、小麦、大麦、菽、麻等七种。主要的粮食品种是黍、稷。直至明代以前,中国的粮食品种大致如此。在《诗经.小雅》中,农作物的排列顺序是:黍、稷、稻。当时人们很迷信自然,称社为地神,稷为谷神,故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称为社稷。因而社稷即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2

春秋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灌溉的发展,人们才有条件种植对水土要求较高的菽和粟。虽然粮食作物品种变化不大,但是,作物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变化的特点是菽(大豆)的地位上升,并和粟一起列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从战国到唐代,粟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粮食。西周以前,中国粮食品种以黍、稷为主,其他粮食品种不占主要地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五谷的概念,表明当时粮食作物的品种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粮食品种有:粟(禾、稷)、菽(大豆)、黍、稻、小麦、大麦、麻七种。

3

魏晋至明清

魏晋南北朝粮食品种的顺序是:谷(稷、粟)、黍、粱、大豆、小豆、大麻、大麦、小麦、水稻、早稻。

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粮食品种的顺序是:稻、粟、麦。

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代以后,水稻更加发展,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同时,玉米、甘薯、土豆从国外引进,更加丰富了粮食品种。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谷子、玉米、豆类。

4

1950年以后

到1950年,粮食品种是指小麦、大米、大豆、小米、玉米、高粱和杂粮七大品类。

1952年,粮食减为四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和薯类。

1957年,粮食增为五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杂粮和薯类。

1971年又把杂粮类改为“玉米”等,粮食为新五大品类:小麦、大米、大豆、玉米、薯类。

1979年后《辞海》对粮食的解释是各种主要食料的总称,如小麦、高粱、玉米、薯类等。

1996年根据种植面积及产量排列为: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谷子、高粱、其他杂粮。

其中,1990年,国家粮食定购的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

THE END
1.粮食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作为主食的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有基本是属于禾本科植物,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粗粮和稻谷类三大类。 http://www.fjcbl.com/show.aspx?ctlgid=135646&Id=4671
2.区粮储中心:何为粮食作物?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https://www.scey.gov.cn/xwzx/bmxx/10945641.html
3.概述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及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茎部。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淀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大类谷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中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145555b54278ac0018dd
4.粮食的解释及意思汉语词典粮食(grain)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https://www.9527217.com/cidian/ci/%E7%B2%AE%E9%A3%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