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抓实秋粮收购工作,让“好收成”变成“好收益”市场信息

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重头戏”,当前我省秋粮收购已进入旺季。

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着力稳价格、稳市场、稳预期,全省秋粮购销形势持续向好、市场流通顺畅有序。据预测,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收购中晚稻1000万吨以上,旺季收购量约850万吨。

压实“责任链”

——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秋粮收购以来,我省各地主动作为、协同联动,统筹做好产购预测、腾仓并库、资金筹措等各项准备,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据预测,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收购中晚稻1000万吨以上,旺季收购量约850万吨。前期,已准备空仓容1753万吨,收购资金353亿元,协调收购企业1804家,完全能够满足中晚稻收购需要。

为优化秋粮收购环境,我省着力发挥“智慧皖粮”“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推广预约收购,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等产后服务,促进减损增收。

在资金保障方面,安徽农发行已安排200亿元信贷规模专项用于秋粮收购,力促粮食“颗粒归仓”。8月上旬该行便对全省参与秋粮收购的客户进行摸底,及早做好收购贷款需求预测工作,同时全行上下联动,前中后台配合,开辟绿色办贷通道,加快推进授信及用信流程,切实做到“钱等粮”。

此外,我省还建立粮食、市场监管、农发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监管机制,依法打击涉粮违法违规问题。今年以来,共作出行政处罚86件,帮助兑付售粮款539万元,有力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当前,正值秋粮收购高峰,我们正在聚焦打白条、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努力维护良好的粮食收购秩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曹越方说。

筑牢“压舱石”

——发挥最低价收购托底作用,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加强粮食质量、价格监测,有针对性做好政策性粮食收储工作,才能发挥政策性收购“压舱石”作用。

据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中晚稻为2024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要求,国标三等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9元和131元。

曹越方表示,从9月底开始,我省就陆续协调安排91个中央和省市县政府储备库点,按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100万吨三等及以上稻谷,有效稳定价格、提振信心、引导预期,目前进度达98%。

“最低收购价粮收购仓容不能满足需要时,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可按有关规定租用社会仓容收储,探索建立长期租仓模式。”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董建锴介绍,今年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将由中储粮直属企业以“自收、自管、自出”为主要方式租仓开展收储。

为统筹考虑农民售粮便利、租仓管理能力、可利用仓容状况和预期收购数量等情况,目前我省已确定四批最低收购价收购库点64个,合计仓容122.6万吨,覆盖13个地市,37个县(市、区)。遵循精准弹性启动原则,已先行在滁州、六安、合肥、马鞍山、蚌埠、阜阳市的13个主产县启动收购库点15个,仓容39.6万吨。

董建锴表示,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将认真履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售粮需求和自身管理能力,分批公布启动库点,做到点开人齐、始终在市收购,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

畅通“主渠道”

——坚持市场化收购为主导,及时充分供应信贷资金

我省充分发挥中晚稻市场化收购“主导作用”,督促各地提升收购能力,做好分类施策,积极引导在皖央企、省属企业以及粮食收储、加工、贸易骨干企业主动入市,多渠道收购农户余粮。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全省全社会收购中晚稻591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488万吨,市场化率达83%。在此过程中,主动引导粮食加工、贸易、转化、饲料养殖等企业参与不达标(四等及以下)粮食收购。目前,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已收购四等及以下粮食230万吨左右。

此外,我省还积极搭建农户、企业购销对接平台,并因地制宜开展粮食产销洽谈活动,促进皖粮外销。先后举办“皖美粮油”武汉、温州两场推介会,现场达成采购意向超20万吨,实现粮源与市场精准高效对接。

市场化收购是今后粮食信贷工作的主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为支持市场化收购,安徽农发行积极支持涉粮央企、省企等重点客户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卫星库点”,布点收购,发挥其对市场收购的引领作用。今年已对17家央企、省企重点客户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30亿元。

“我们积极助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支持其开展产销合作和定向销售业务,鼓励其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今年已对参与市场化收购的64家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贷款83亿元。”安徽农发行副行长项彩霞介绍,同时,该行还积极支持聚焦从事粮食主业的民营企业稳健经营,今年已向73户民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亿元,收购粮食50多万吨。

THE END
1.秋粮收购进入旺季澎湃财讯澎湃新闻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把种粮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入,关键是要做好粮食收购这篇大文章。面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挑战,中储粮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做好政策性收购,助力粮食加快变现,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经济日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26036
2.2022年新疆小麦收购政策解读四、地方政府储备粮食轮换收购中如何执行质量安全检验? 地方政府储备小麦轮换收购属于市场化收购,承储企业在轮换收购中应当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粮食储备质量管理办法》《自治区政府粮食储备仓储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执行,收购的粮食应当符合地方政府储备粮质量标准。直接向农https://www.xjwq.gov.cn/info/1169/43750.htm
3.夏粮收尾秋粮上市两者怎么区分?收购政策又有什么不同?夏粮的品种主要包括小麦、早籼稻,夏粮收购主要就是这两种,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夏季油料作物收购。 秋粮收购品种主要包括中晚稻、玉米、大豆等,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粮食收购分为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农民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条件,自愿选择粮食收购者交售粮食。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9/26/content_dqoaj5s07E.html
4.安徽:打造“种好粮收好粮吃好粮”的粮食流通新体系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粮食收购打破单纯依靠托市收购的依赖,逐步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不断推动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巢湖市为例,截止2018年底,已累计完成秋粮稻谷收购42.52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量39.87万吨,占93.82%;夏粮小麦4.02万吨基本实现市场化收购。籼稻市场化收购价格最高时达1.27元/斤,粳稻(https://news.gmw.cn/2019-01/16/content_32361396.htm
5.我国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中国央视网消息:由于今年小麦品质好,粮食储备企业、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等均积极入市收购,而且市场化收购已经逐渐成为粮食收购市场的主导力量。 在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前来售粮的农民络绎不绝。早在小麦播种时,企业就与农户签订了6万多亩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现在回收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2元。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6/t20210622_13041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