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的措施范例6篇

Abstract:Themoonandsunappearslargernearthehorizonthanitdoeswhilehigherupinthesky,itiscalled

"moonillusion".Whenweobservedtheskynearthehorizon,wethinkthatthevisualspaceextendto

thedistancealongthedirectionofthegroundorthegroundparallellines;yetwelookingupattheskyoverhead,wethinkthatthevisualspaceextendfromeyetothedistancealongthelineofsightextension.Weobservedskyandsunnearthehorizon,itsimilarthatobservedtheroadsurfaceinsomeperspective:whenweobservedtheroadsurfaceinsomeperspective,thevisualwidthoftheroadnarrowingsmallerwiththeincreaseindistance,sothemoonandsunappearslargernearthehorizon.Whenweobserved

thesunhighinsky,itissimilarthatobservedtheroadsurfacewhentheattentionofdirectioncoincides

withthedirectionoftheroad:whenthesighthavethesamedirectionwiththeroad,thevisualwidthof

theroadnarrowinglargerwiththeincreaseindistance,sothesunandthemoonhighinskyappearssmaller.

Keywords:moonillusion;Ponzoillusion;apparentdistancetheory;visualcomputing

1.引言

地平线上的月亮和太阳看起来总是比头顶天空中的月亮和太阳大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月亮错觉(mooillusion)。地平线附近的彩虹、星座等看起来也会比头顶天空的彩虹、星座等大一些,因此,也有人将月亮错觉现象叫天体错觉[1]。

公元前七世纪前,古中国和古希腊就有过关于月亮错觉的记载[2],比如《列子》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2000多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各种关于月亮错觉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被承认的统一观点。产生月亮错觉现象的原因,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傍晚和中午阳光投射到大气层表面的面积大小不同引起的。如果傍晚地平线上太阳看起来比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傍晚阳光斜射大气层表面而具有较大的照射面积所引起,傍晚地平线上太阳应该比中午头顶天空太有更大的视角。可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傍晚地平线附近太阳投射到眼里的视网膜小像和中午头顶天空中太阳投射到眼里的视网膜小像基本上是相等的,傍晚地平线上太阳的视觉直径却是头顶天空中太阳视觉直径的1.5~2倍左右[3]。下表是作者和一些朋友于99年7月份测得的早午晚天空中太阳视角(表1),以及太阳视觉直径大小的评估(表2)。表中可以看出,早午晚太阳视角基本上是一样大的,均为34′~36′左右,早晚太阳视觉直径和傍晚太阳视觉直径之比在1.6~1.8倍之间。

测量方法:在一把2m长木尺上的0刻度点,固定一个直径11mm的圆环,单眼沿着木尺方向透过圆环观察不同位置的太阳。移动环——眼之间距离,使得眼看到的太阳外径圆周刚好和圆环内径圆周相吻合,此时记录下环——眼之间的距离,我们就可以根据圆环直径和环——眼间距计算出不同位置的太阳视角大小。

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天空各个位置的太阳所成视角基本上是一样的,均为35′左右。

评估方法:准备各种直径的圆环,圆环直径分别从5cm~45cm每间隔2cm一个圆环,共20个圆环备用。

然后测试者分别观察中午12:00的太阳和傍晚19:00的太阳(注意观察太阳时佩戴深色眼镜),并用双手放在眼前30cm距离左右的地方,比量出感觉印象中太阳直径面积大小。然后,另一个人在准备好的圆环中试探找出和双手直径接近的圆环,这样,就能够测得每个观察者印象中中午和傍晚太阳知觉直径大小。

目前较为流行的关于月亮错觉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是一种叫做视距离理论(apparent

我们还可以想象出很多种引起月亮错觉现象的原因,比如太阳明暗度不同的原因;地面上树木建筑等远处参照物存在的原因;铁轨错觉的原因;地面遮挡导致的地平线附近天空背景不够开阔的原因等,或许这些解释都是部分正确的,可对于上述每一种解释,我们都可以找出这些解释原因之外的情况下仍具有月亮错觉现象的视觉案例。

人们无法完全揭示月亮错觉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物体视觉大小形成的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空间视觉大小的获得存在着一种更普遍的计算机制,这种普遍性的视觉计算机制可以在不同视场情况下产生各种错觉,月亮错觉现象也是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利用这种普遍的视觉计算机制计算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以最新的视觉计算理论为基础,尝试给出月亮错觉现象的全新解释。这些解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简述

2.2物体视觉大小获得的普遍规律

2.3不同视线角度直尺远近端相对视觉宽度计算

2.4物体知觉距离的获得方式和计算方法

2.5天空视觉距离的获得方式和计算方法

2.6物体知觉大小的恒常性和铁轨错觉

2.月亮错觉现象的最新解释

经过最新的视觉理论分析和多方面求证结果表明,现实世界的各种视觉现象中,最接近月亮错觉现象的例子是视线以不同角度观察公路路面的情况:视线与路面处于同一个视线平面上时,路面视觉宽度随视距增加而变窄的程度较大,远处路面视觉宽度相对眼前路面视觉宽度就会显得较小,这与观察头顶天空太阳的情况类似;视线方向与路面成一定角度时,路面视觉宽度随视距增加而变窄的程度较小,远处路面相对脚下路面视觉宽度就会显得较大,这与观察地平线附近天空和太阳的情况类似。

我们观察地平线尽头附近天空和地平线上的太阳时,视野中心在看到地平线尽头附近天空和太阳的同时,下半侧视野也观察到由近及远地平面的情况,我们视觉上会认为由近及远的空间是按照地面或地面平行线方向延伸的,因此,观察地平线尽头附近天空和太阳时,类似于视线与地面成一定角度观察公路远近路面的情况:视线以一定角度观察路面时,路面视觉宽度随视距增加而变窄的程度较小,因而地平线尽头附近的太阳看起来就会相对较大;而仰望头顶天空时,以视轴为中心的周边视野空间是对称分布的,看不到一个由近及远延伸到天边的地面存在,这样,仰望天空时,视觉上会认为由近及远的空间,是按照以眼为中心的视线方向延伸到远处的,因此,我们观察头顶天空和天空中太阳时,类似于视线与路面方向重合时观察公路远近路面的情况,视线与路面方向重合时看到的路面视觉宽度随视距增加而变窄的程度较大,因而,头顶天空中太阳看起来就会显得较小。

下面是作者和一些朋友共5人,在不同视线角度情况下观察到的200m远公路尽头一个

小房子的视觉效果图。图1为眼贴在地面上视线方向与路面方向重合时观察到的路面及

200m外小房子的视觉效果图,图2是人直立着视线与路面成一定角度时观察到的路面及

200m外小房子视觉效果图。图1显示出视线与路面方向重合时,路面视觉宽度随视距增加而变小的程度较大,200m外的小房子看起来也相对较小,房子的距离看起来也显得较近。

图2显示出视线与路面成一定角度时,路面视觉宽度随视距增加而变窄的程度较小,200m处小房子看起来也就相对较大,房子的视觉距离较远。5人观察的结果表明,图1和图2的视觉效果符合每个人的观察结果。

我们也可以用一把长30cm、宽6cm的直尺,仿效不同视线角度观察公路路面的视觉效果:a、让我们保持直尺近端与眼的距离10cm左右,然后调节手中直尺的方向使得直尺平面方向与视线方向重合,此时观察者会发现视线与直尺方向重合时,直尺远端视觉宽度看起

图1眼贴在地面上看到的200m远路面尽头的房子和路面视觉效果图

图2直立时视线/地面成一定角度看到的200m远路面尽头房子和路面视觉效果图来比直尺近端视觉宽度小许多,直尺视觉长度也会显得较短;b、我们仍保持直尺近端与眼

的距离为10cm左右,然后调节手中直尺方向,使得直尺平面方向与视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当视线方向与直尺方向成一定角度时,直尺远端视宽度和直尺近端视觉宽度看起来差不多一样大小,直尺视觉长度也会显得较长。可见,我们以一定视线角度观察直尺时,直尺远端视觉宽度相对近端视觉宽度变窄的程度,要比视线与直尺方向重合时直尺远近端相对视觉宽度变窄的程度小很多。由于a和b种视觉情况下,直尺近端与眼的距离是相同的,a和b种视

觉情况下的直尺近端视觉宽度也是完全相等的。可是,a种视觉情况下直尺远端视觉宽度较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要坚守在阵地和敌人做生死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头的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一双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怜。而我们如果浪费粮食的话,最终也会造成吃不上饭的后果,所以号召大家节约粮食迫在眉睫。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珍惜粮食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学习。

在学校有的小学生,餐盘里总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饭菜扔掉。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丰收时,农民伯伯想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他们种的粮食该有多么高兴,可如果看到我们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扔到垃圾箱内,又会多么伤心失望啊。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粮食,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它吧。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应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为此,广汉市粮食局、广汉市农业局、共青团广汉市委和广汉市妇女联合会共同向全市各行各业以及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广大市民要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加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努力营造文明用餐、理性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全市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要大力开展节约一粒粮活动和创建爱粮节粮示范单位、示范家庭活动,从食堂就餐和家庭用餐做起,率先垂范地坚持厉行节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三、各餐饮企业强化自律意识,按照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原则,自觉抵制过度消费陋习,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为文明用餐、节俭消费提供便利,营造良好餐饮文化环境,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争粮节粮的践行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合理消费。外出就餐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打包剩余饭菜,争粮节粮的表率和模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让我们同心协力,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活动中来,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爱粮节粮倡议书

建国以来,我们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也是除印度外世界排名第2位的粮食浪费重灾区。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浪费粮食是对劳动的践踏,是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背弃。适值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来临,为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以下倡议:

一、争粮节粮的倡导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浪费粮食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浪费冲击的是思想的大堤,社会伦理的防线。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

二、争粮节粮的践行者。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粮食行业在收购、储藏、运输、加工各环节提升职业道德,厉行节约、科学储粮。每个公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费;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坚持餐餐不余、年年有余,争粮节粮的表率和楷模。

三、争粮节粮的宣传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全球每天约8.7亿人挨饿的同时,每年食物总产量中的1/3,约13亿吨被浪费。浪费食物令全球经济每年损失约7500亿美元。省下一颗粮食,或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人人争做节粮爱粮宣传者,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来,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7%和占世界水资源6%的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伟大的勤劳的8亿农民的功绩。因此,勤俭节约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也是对于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

长期以来,从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看,我国粮食资源浪费和损耗十分惊人。这其中既有技术性损耗,也有人为浪费,还有政策性损失。

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以及食用农产品,其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陈旧、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粮食撒失、霉变、虫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粗略估算,这类粮食损失,全国年均三四千万吨左右,足以养活1.5亿到2亿人口。

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餐饮行业,一些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基本没有“社会财富”的概念,浪费粮食现象普遍,数量较大。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剩下10%,全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以蛋白质含量概算,如果避免部分浪费,我国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集体食堂和家庭中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单位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一名校的一个餐厅门口,立着4口大缸,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面条和菜肴,一天下来至少有七八百斤食物被浪费掉。同时,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轻估,而且这种浪费“细水长流”,不易觉察。例如,农民用原粮喂鸡鸭、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以及餐饮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据中国农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每年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的损失与浪费数量分别为粮食6192.0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如此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弃作垃圾处理,令人痛心。

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吞噬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简单进行换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折合成标准粮约为8228.5万吨,比黑龙江和河南两个产粮大省年产量高600万吨以上,相当于产粮大省四川省粮食产量的1.88倍,湖北省的2.59倍以上。据折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换句话说,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这个数字仅比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小一些,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惊人的事实,惊心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俭德辟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尚德节粮,保粮安全。

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责任感,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品格,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把节约粮食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国内有不少人对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等。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我国在未来应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采取科学食物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促进低碳农业、粮食产业发展。

从改变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二是自主选择,食量自取,能够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四是程序较少,费用降低,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因此,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为关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国农村广阔、条件复杂,需要从不同地区情况出发,采用有差别的储粮方式,以有效减少农村粮食储存损耗。对于农户分散、交通闭塞的丘陵和山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现代物流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偏低,既不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节约粮食。因此,适度地、可控地稳步提高粮食价格,使粮食价格与价值基本相符,增强其珍贵性。此外,要加快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尽快把粮食储存、运输、加工、供应各环节连结成“无缝”系统,同时大规模推广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损耗低的散存、散装、散卸、散运等“四散”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损失。

我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农耕文明中,粮食文化是其重要渊源。历史上关于“俭以养德”的粮食文化的名言有很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君子以俭德辟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等等。重温这些名言使人深刻认识到,勤俭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们理应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弘扬我国的粮食文化,其重点在于弘扬其蕴含于内的勤俭风尚和节约精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目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务必开源节流并举:既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又抓紧粮食节约不放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节约粮食,等于开垦“无形粮田”,这对于要素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战略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因此,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在全社会大兴节约粮食资源的优良风尚。

粮食损失浪费的表现与危害

我国以人均占世界耕地40%和人均占世界水资源25%的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量多年来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值得好好珍惜。然而,由于受盲目追求高消费及挥霍浪费歪风的影响,我国浪费粮食资源的现象还很严重。

目前在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中,浪费与损失是多种多样的:从损耗的形态看,可把其划分为物理性损失和生物性损失。前者是指粮食等食物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以物理性减少或耗损而形成的损失;后者是指在生产、加工、消费各种过程中因发生霉变、腐烂、变质、污染而丢弃食物的损失。从损耗的原因看,可将其划分为技术性损失、人为性损失和政策性损失。从损耗发生的过程看,可分为产前损失、产中损失、产后损失。概括起来,我国粮食严重损失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是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储粮技术设施水平先进,采用“四合一”绿色储粮新技术、新工艺,既大幅度降低了储粮损失率,又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受到国际粮食机构的赞扬。但问题在于,由于我国农村粮食和食用农产品流通、储运及加工科技陈旧与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造成的撒失、霉变、虫害、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据估算,每年约高达三、四千万吨,足以养活1.5亿到2.0亿人口。

二是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宾馆、酒店、小餐馆的餐饮行业,粮食等食物浪费数量大、很普遍。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全国餐饮业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

三是过度的人情消费也成为浪费之源。首先要肯定,我国是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仪。然而,那种人情消费泛滥、讲排场摆阔气、豪华盛宴剩余大半、制造大量“高级垃圾”、空耗社会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做法和行为,是必须纠正的。此外,集体食堂和家庭中粮食和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大学、中学食堂,以及其他集体伙食单位,抛撒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相当严重。还有个人和家庭不易觉察的、“细水长流”型浪费也不可忽视。例如,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这些浪费不可小视。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加工、销售,以及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白白抛弃作为垃圾处理,令人痛心,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浪费大量粮食和优质食物,损害粮食安全。概算起来,仅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高达8228.5万吨左右。其次,耗费巨量耕地和淡水,损失稀缺资源。无谓的损失和浪费,实际上也相当于吞噬了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据估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至少需要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再次,宝贵财富化为垃圾,恶化城市环境。主要由米、面、淀粉类,骨、肉、油、皮等构成的餐饮垃圾,所含的各种有机物质极易腐烂,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污染;在垃圾填埋场所渗滤液又成为污染源,还是大气污染和蚊蝇孳生的重要场地。更有甚者,由餐饮垃圾喂养的猪,成为“垃圾猪”,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利用生活垃圾炼出的“地沟油”也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祸害。

深挖节粮潜力还需多策并举

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深挖节约粮食和减少粮食损耗的潜力。

其一,针对节粮意识淡薄的问题,要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大力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大兴粮食文化,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弘扬文明生活风尚,树立“节粮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把节约粮食资源和减少粮食损耗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其二,针对存在大量“营养盲”的情况,要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人们对于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植物油吃多少也没有害处等。因此,要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树立科学食物消费观,倡导“健康膳食”方式。所谓“健康膳食”,是以现代营养学原理为指导,以增强人体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人体营养平衡为核心,采取对食物的文明消费方式方法。我国在未来应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这样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

其三,针对集体伙食单位粮食浪费严重的现象,要从改变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化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具有如下几条明显的好处: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如商务会谈、亲友聚会、小型娱乐等,都很方便;二是自助选择、适量自取,顾客从品种到数量有更多的选择:喜欢吃什么就选择什么,能吃多少就取多少,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保障其全面的营养需求;四是程序减少,用工量小,费用减低,价格低廉、用餐简便,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这些优点表明,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节能领跑绿色发展倡议书

县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

2016年6月12日至18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4日为全国低碳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关于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培养节能低碳生活习惯,进一步增强公共机构的节能意识,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切实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结合节能领跑,绿色发展宣传主题,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强化节能责任,养成节能习惯。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的责任感,率先垂范,争做勤俭节约的示范者和推动者,争做节约资源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带头遵守勤俭节约规定,落实各项节约节能措施,反对铺张浪费。积极投入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中,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规范节约行为,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

二、节水节电节油,降低办公费用。

自觉养成良好办公习惯,做到爱水、惜水、节水,加强供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提倡一水多用和使用再生水。充分采用自然光照明,办公室用电要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电源,减少待机能耗,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提倡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上下班。

三、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节约粮食、合理健康饮食,在公务接待和自行就餐时做到按需定量不浪费,提倡光盘行为,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倡导绿色消费,循环利用资源。

积极倡导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垃圾分类处理,便于资源回收利用。

五、践行低碳,维护可持续家园。

根据全市统一安排,2017年6月11日至17日,我办将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培养节能低碳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公共机构的节能意识,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结合“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主题,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强化节能责任,养成节能习惯

二、节水节电节油,降低办公费用

自觉养成良好办公习惯,做到爱水、惜水、节水,加强供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提倡一水多用。充分采用自然光照明,办公室用电要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用电设备电源,减少待机能耗,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尽量减少开汽车次数,提倡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上下班。

三、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节约粮食、合理健康饮食,在公务接待和自行就餐时做到按需定量不浪费,提倡“光盘”行为,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倡导绿色消费,循环利用资源

积极倡导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垃圾分类处理,便于资源回收利用。

五、践行低碳,维护可持续家园

6月13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各科(局)要同步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减少待机能耗,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体验活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支持节能减排。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公共机构每个干部职工应尽的义务,要争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努力成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表率。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机关作出应有的贡献!

THE END
1.节约粮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今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储运、加工,全链条多环节节粮减损形成共识,一项项政策措施化为坚定行动。 耕好“无形良田”,全链条节粮减损 https://jtj.lsz.gov.cn/zwdt/jtyw/zfxx/202412/t20241230_2775362.html
2.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倡议书(精选13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节约观应从孩子做起。我园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做到以勤养志、以信养德,强化广大师幼勤俭意识,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向全园教师及小朋友中发出“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倡议。在倡议书中,将我国目前现状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性给幼儿做了说明并提出要求。这一做法得到教职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c6g5y77.html
3.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③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从消费领域着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1160
4.秸秆焚烧与综合利用9篇(全文)1.1.1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农业、财政、环保等多部门联手协作,共同推进。为此,广德县政府就此专门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会议并下发文件明确目标和责任,并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督察;广德县种植业管理局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vpxs6pe.html
5.整治吃喝风(6篇)3.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吃喝风问题的行为界定和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4.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吃喝风问题的监测体系,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5.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行粮食和食品的节约利用措施,例如建立食堂减量制度、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等。 https://www.agnbn.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64937.html
6.IIGF观点我国绿色餐饮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三者共同构成了绿色餐饮,通过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实践,可以减少餐饮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餐饮的政策与实践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绿色餐饮的发展展望。 一、绿色餐饮的相关政策与标准 目前,国家已初步就绿色餐饮出台了部分政策标准,鼓励餐饮业向绿色化发展。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