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程建立联系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专题网站

关于校园垃圾分类、减排、再生利用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开展校园垃圾分类、减排、再生利用的研究:

①“懂你”:通过文献及网络学习等形式,了解垃圾分类的缘由及发展历程,激发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与规范,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本项目坚持分类、减排、再生利用整体性、渐进性研究原则,注重文献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分类减排理论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校园行动与校外考察、志愿服务相结合等的三个相结合原则,力求研究彰显同学们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五、研究活动过程:

(一)组建团队,建章立制

附:课题研究组织及成员分工基本情况

关于校园垃圾分类、减排、

再生利用的研究

性别

年龄

职务

教授学科

翟丽群

辅导员

政治

统筹安排,课题指导

历史

课题研究过程指导

课题组长

特长与爱好

顾玉洁

中队长

组织能力

拟定方案,组织实施,

撰写研究报告

刘云

队员

绘画设计

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倪晓倩

组织协调

陆熙敏

小队长

演讲写作

材料搜集,原因研究

黄鑫宇

分析能力

周其源

搜集材料能力

行动推进,形成措施

谭旭才

绘画

龚小容

写作

汇总成果,成果展示

章韵

演讲

为保障项目研究有序、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任务责任制、定期学习研讨制、成果负责制、考核评价制等一系列研究制度来明确研究职责、规范研究行为,并编印了《个人研修手册》,加强过程管理与成果收集整理。

附:课题组成员个人研修手册

(二)研制方案,拟定计划

洛阳初中研学社“关于校园垃圾分类、减排、再生利用的研究”实施方案

项目

活动名称

目标

活动形式

参与人

活动准备

垃圾

节约纸张

减少废纸的产生

废纸换盆栽活动

研学社组织

全校师生

光盘行动

节约粮食,减少餐厨垃圾

文明餐桌评比活动

研学社倡议全校学生

循环笔芯

减少使用一次性笔芯

用旧笔芯换取新笔芯

研学社组织全体老师

研学社配合学校负责为老师分发替换笔芯

长期

弘扬节约资源,乐于助人的风尚

研学社申领

联系常州市义工联盟

与再生利用

学校活动

增强师生环保意识、分类意识,倡议师生争当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传播者

国旗下讲话

研学社同学

研学社刘云准备倡议书、研学社准备横幅

主题班会

初三

手抄报

初一学生

开展评比、展示活动

垃圾分类海报

初二学生

垃圾分类讲座

研学社联系镇爱卫办

环保普法进课堂

聘常州大学法学院环保法学生为校外辅导员

垃圾回收改造比赛

校外辅导员指导、

联系媒体

垃圾分类投放

学科研究

增强师生垃圾分类的意识,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推动学校垃圾分类的步伐

关于农村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研学社

开展研学活动,

半年完成

社会参与

增强师生环保意识、分类意识,倡议师生争当垃圾分类的引领者、践行者

社区宣传

准备宣传册

社会实践

联系常州光大环保能源(常州)垃圾焚烧发电厂

巡河活动

联系周边河长

(三)加强学习,开展调查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国外对于垃圾的分类:

从国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日本:分类精细,回收及时。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可燃类,简单讲就是可以燃烧的;资源类,指报纸,书籍,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不可燃类,包括废旧小家电(电水壶,收录音机)衣物,玩具,陶瓷制品,铁质容器;粗大类,指的是大的家具,大型电器(电视机,空调),自行车;有害类,则是电池、医用垃圾、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

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等。

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

减少污染: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垃圾道:垃圾道成为百姓的苦恼。北京如今高楼林立,垃圾道成为许多地方的卫生死角,脏乱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蝇十分张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乱翻找,使得居民们每当走过时必捂鼻而过,底层的住户可就无法逃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敢打开门户。老百姓期待新型垃圾回收办法的实施。

不懂垃圾分类:北京一些街边虽然采用了分类垃圾桶,但许多人不知如何进行分类投放,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在一些社区,由于民间环保组织的倡导,也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尝试,但环卫局的垃圾车又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到一起运走了,严重挫伤了百姓的环保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销售、加工、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能是劳民伤财的空忙。

综合上述调查,我们认为:我校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环保意识总体不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不完善,还一定程度存在学习用品、食品的浪费现象。具体表现在: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垃圾难以分类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宣传力度不够;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第三,政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第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中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的现象,我们的建议是:

(四)扎实行动,活动推进

助力学校开展最美餐桌活动,减少餐厨垃圾,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我们研究小组还联系校园周边河流的河长,一起参与巡河活动,定期开展清理河边垃圾的活动。

六、研究的结论:

通过为期大半年的学习和研究,同学们得出了如下认识与结论:

1.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消费的增加,社会上垃圾的产生量也同步增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垃圾处置体量加大,也加重了国家和政府的经济负担。校园是社会的缩影,由于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日常学习、生活消费总量提增,再加上部分学生节俭意识欠缺、消费习惯不良,导致校内各种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不仅影响着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也有损校园良好环境与学校形象。

3.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现正呈制度化、法治化、全面化推进态势。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垃圾分类必须始于制度设计,强化责任意识与过程管理。首先,要理顺垃圾分类工作的环节及相互关系,做到分工细致、流程简化、条理缜密、管理有序。其次,要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自治内容,明确主体职责,充分调动公众和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垃圾分类行为主体的公众,在享有排放权力的同时,应承担源头减量、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缴纳排放费等责任与义务,履行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的监督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与合适排放垃圾的生产生活习惯。第三,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执法监督计划。第四,通过强化垃圾的物质利用促进垃圾分类。第五,合理利用经济激励手段,树立垃圾排放成本意识。最后,应加强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监管。

4.校园垃圾分类、减排、再生利用,要“重宣传、抓落实、促长效”,宣传教育是先导,培训指导是基础,设施设备是保障,师生员工是主体,考核监督是手段,活动评比是抓手,持之以恒是关键。为加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推进学校垃圾分类进程,学校可以采取如下路径和举措:

(5)依托课题开展专项研究体验活动。通过采访、问卷调查、实地参观等调查研究,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宣传垃圾分类意义、社会参与等系列活动。

(6)开展各项主题竞赛体验活动,征文、板报、手抄报、海报比赛,并将优秀成果进行展出。

(7)服务社会垃圾分类宣传体验活动。组织宣传队走进社区分发宣传资料,并且开展自创垃圾分类的歌曲,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借助自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号召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七、研究的反思:

通过围绕着“关于校园垃圾分类、减排、再生利用的研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课题组各成员了解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基本流程与规范,强化了垃圾分类、减排意识,提升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在收获良多的同时,也深化了同学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本次研究活动,课题组基本完成了预设研究内容,总体达成了预期研究目标。反思研究过程与成效,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深化。比如,校园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确立、师生减排习惯、路径的规约、再生利用的高位、可持续前行等方面,值得后续加大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深切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任重而道远,集中体现在:

2.课程管理有待改善。在学校层面,研究性学习喊得很响,说得很重要,但事实上,缺乏统一的课程管理,缺乏相应的有效指导,这造成学校广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困难。本课题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遇到很多方法上的疑惑,活动协调上的困难,使得研究过程比较曲折,研究效果没有实现最优化。

THE END
1.节约粮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今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储运、加工,全链条多环节节粮减损形成共识,一项项政策措施化为坚定行动。 耕好“无形良田”,全链条节粮减损 https://jtj.lsz.gov.cn/zwdt/jtyw/zfxx/202412/t20241230_2775362.html
2.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倡议书(精选13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节约观应从孩子做起。我园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做到以勤养志、以信养德,强化广大师幼勤俭意识,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向全园教师及小朋友中发出“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倡议。在倡议书中,将我国目前现状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性给幼儿做了说明并提出要求。这一做法得到教职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c6g5y77.html
3.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③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从消费领域着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1160
4.秸秆焚烧与综合利用9篇(全文)1.1.1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农业、财政、环保等多部门联手协作,共同推进。为此,广德县政府就此专门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会议并下发文件明确目标和责任,并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督察;广德县种植业管理局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vpxs6pe.html
5.整治吃喝风(6篇)3.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吃喝风问题的行为界定和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4.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吃喝风问题的监测体系,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5.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行粮食和食品的节约利用措施,例如建立食堂减量制度、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等。 https://www.agnbn.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64937.html
6.IIGF观点我国绿色餐饮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三者共同构成了绿色餐饮,通过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实践,可以减少餐饮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餐饮的政策与实践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绿色餐饮的发展展望。 一、绿色餐饮的相关政策与标准 目前,国家已初步就绿色餐饮出台了部分政策标准,鼓励餐饮业向绿色化发展。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