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文题,标题就是论点。如果题目为一句话,并且是肯定的判断,则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如果题目由偏正短语、并列短语构成,则要到文中寻找中心论点。
方式:
偏正短语,如“成功的秘诀”,则在题目上加“是什么”,论点是文中回答的句子;
并列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点则是二者的关系:“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④在文中,在初步展开议论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二、补写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公式:某人+某事+结果(要注意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侧重点)
答题要点:
①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②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三、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问题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讲……道理证明……观点,是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科学的道理或引用名言、格言、警句等)证明……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或者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证明……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答题思路:
先通过……引出论点,再用例子(或名言、或者从某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1
五、议论文题目分析:
①作用分析
1、点明论点,
2、交待论题,
3、点明议论由头
方法:⑴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⑵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⑶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六、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②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④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⑤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七、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八、议论文语言特点
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常见题型:某句话中某个词删去(或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
A.动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准确(或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去掉,就……
B.形容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去掉就……
C.副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强调了(或突出了;或从范围上限定了)……;如果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或根据语境分析)。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经常被考查到的几个副词:都,往往,非常、只有等。
(1)前后两段的位置关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两种答题技巧:
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一一对应关系
(2)删去文中的某段话(或某个词语)可以吗?为什么?
答题技巧:
公式:段意(或这个段落和词语的作用)+(如果删去,会使论证不严密。)
九、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开头引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
内容上:论证了作者的……论点,体现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十、拓展延伸
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者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