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新茶饮”能否成为中国茶的新表达?

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从身边的现象和变化出发,洞悉行业和经济的脉动;从行业的新闻和看点开始,洞悉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本期对话:拥有二十多年从业经历的资深茶饮研发总监陈倩雯、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恰逢5月21日“国际茶日”,一起聊聊越来越火的“新茶饮”……品牌、口味越来越多,是迭代还是“内卷”?入选联合国非遗之后,中国茶如何“破圈”?“新中式茶饮”(以下简称“新茶饮”)能否从带团“出海”,成为中国茶的新表达?

“新茶饮”的“配方老底”是什么?

什么是“新茶饮”?好像很难概括。只要不是传统方式的茶叶泡热水,无论是现制现喝,还是制成品上架出售,只要是和茶有关的饮品、饮料都算新茶饮。

喝过那么多杯“新茶饮”,您是否也好奇过,如今热卖的各种“新茶饮”里到底有些什么?含多少“茶”?

陈倩雯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的茶饮从业经历的研发总监。她介绍,“一杯新茶饮中的茶叶肯定不会像纯茶占比那么高,根据茶叶的品种不同,500毫升的茶饮中大概含有5到8克茶叶。比如红茶比较浓,茶叶的占比就不用那么高,类似这样的比例先做调配,期间还会添加牛奶或者水果调味,最终呈现的茶饮就是要让人觉得好喝、舒服,甚至解渴。”市面上的“新茶饮”中,红茶加奶偏传统,以绿茶为茶底的“奶绿”更为清爽,乌龙茶甚至白茶搭配的果茶产品也越来越多。

“拼配”是茶饮研发的重要工序,一款茶饮是否好喝基本由它来决定。“大家都会喝奶茶,可为什么有些消费者就是喜欢喝某一家的奶茶?其实‘机密’就是茶叶。”陈倩雯说,茶叶的拼配决定了茶饮的风味,“十年前的茶饮,可能就是单纯用国外的阿萨姆做泡饮,然后再加奶茶。现在就不一样了,很多人会用滇红打底,口感更沉稳,然后拼配小叶种的红茶,它的香更高扬,让奶茶的‘前香后韵’都可以呈现”。研发人员通过这些细节打造出每个品牌自己的“拳头产品”。可以说,茶叶拼配的秘密里藏着茶饮产品的核心商业价值。

“茶饮行业进入百花齐放的‘战国’时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040亿元,约48.6万家新茶饮门店在业,新茶饮成为发展增速最快的现制饮品。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十分看好“新茶饮”行业。“中国新中式茶饮行业于2017年起始,经过之后的成长和不断培育,2023年的春节档及‘五一’档都有了一个新的爆量。”朱丹蓬认为,经过“导入期”和“成长期”,中国新中式茶饮的品类周期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扩容的发展成熟期。

“新茶饮”本就不是高门槛行业,配方易被模仿,经营模式也不难复制,这就使得行业发展愈发同质化。与早期流行追赶“爆款”茶饮相比,近两年新茶饮的品类演变呈现出“聚焦”的新特点。陈倩雯觉得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好趋势:当品项减少后,品牌可以对产品品质和溯源做出更精确的管控,“大家会去钻研一些更细节的东西,让细节美呈现出来。好喝的东西需要多研究,而不是像以前‘要这个再要那个’就好。”

新中式茶饮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也步入一个相对“内卷”的节点。对各个品牌来说,“差异化”逐渐成为当下新中式茶饮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朱丹蓬提到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喜新厌旧是其一大特点,而消费端对‘尝鲜’的追求,也在倒逼产业端不断开发出差异化、个性化,甚至功能化的产品。比如最近很火的‘生椰’,还有某些品牌在秋冬季节推出的‘红枣桂圆’”。各品牌可以根据供应链的优势、自身消费的档次与定位,以及季节性原材料的优劣势等诸多因素出发,研发出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差异化茶饮产品。

“新茶饮”产业链贯通了第一、二、三产业,为经济全面增长注入活力,同时也带火不少小众茶种。朱丹蓬和陈倩雯都提到,“近两年流行起来的乌龙茶品种‘鸭屎香’,就是先以新茶饮的身份进入大家的视野,然后慢慢开始被人们熟知、冲泡”。朱丹蓬认为,未来茶饮行业不再以“爆款”论英雄。用他的话来说,整体看来“茶饮行业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战国时代’”。

让世界爱上中国“新茶饮”

近几年已有不少中国茶饮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案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新茶饮”企业如何顺利“出海”?

首先,供应链是企业出海竞争的核心。不少茶饮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链布局,朱丹蓬介绍,“有的企业在越南有水果基地,在云南、印尼、南美有咖啡基地……产业链的成熟度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食品安全问题在新茶饮行业频频暴雷,而国外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有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也对出海品牌提出更高要求。

了解当地饮食文化、因地制宜也是茶饮发展海外市场的关键。不过海外消费者对茶饮的消费习惯还停留在国内的四五年前,咀嚼型的小料现在依然受欢迎。陈倩雯对此调侃道,“不用担心市场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他们对珍珠奶茶就已经很喜欢了”。东方茶文化的神秘感,加上新中式茶饮的“稀奇古怪”式创新,使得海外市场对这种饮品有非常高的接受度,在部分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甚至高于咖啡。

新中式茶饮、碳酸饮料和咖啡分列“成瘾性饮品”的三条细分赛道,正匹配了新生代的核心消费需求,有着不容小觑的市场前景。存在于中国上千年的饮茶习惯和茶文化,为“新茶饮”提供了更多本土发展潜力与空间,这也增添了其走向国际化市场、让世界爱上“新茶饮”、爱上中国茶的文化底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本期对话:拥有二十多年从业经历的资深茶饮研发总监陈倩雯、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只要不是传统方式的茶叶泡热水,无论是现制现喝,还是制成品上架出售,只要是和茶有关的饮品、饮料都算新茶饮。”陈倩雯说,茶叶的拼配决定了茶饮的风味,“十年前的茶饮,可能就是单纯用国外的阿萨姆做泡饮,然后再加奶茶。朱丹蓬进一步解释,“新中式茶饮火爆之后,中国茶叶的应用场景进入一个全方位、多维化的节点。

THE END
1.消费调查增长超350%“熬”出头的中式养生水冬日爆火继无糖气泡水、无糖茶饮料在市场上掀起热潮后,具有中国传统养生特色的红豆薏米水、桂圆水、玉米须水等中式养生水开始崭露头角,凭借传统养生文化底蕴和健康理念,中式养生水等植物即饮型饮料正逐步赢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新热点,悄然改变着饮料市场的格局。 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81235.html
2.村上安茶饮加盟要多少钱?茶饮行业竞争激烈,村上安茶饮需要不断创新,保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行业的规范化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为注重品质和健康的村上安茶饮提供了正面的市场机遇。 6. 经济与政策环境: 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村上安茶饮等茶饮品牌的发展。 https://m.jiamengfei.com/news/953462
3.2019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pdf搅动了向来不温不火的中国茶饮市场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 以及对健康追求的提升 以粉末冲调的初代奶茶逐渐 被市场淘汰 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数据显示 2017年全国综合饮品销 售额达472亿元 同比增长14 29 预计2019年 综合饮品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 元 据推算 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 500亿元 前前 言言 https://www.renrendoc.com/p-57230765.html
4.记者调查过度包装现象突出,“有品类无品牌”困扰茶产业发展,A股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茶叶年产量已超300万吨,茶叶消费市场已进入供大于求阶段,而资源型品牌与消费型品牌对比,在与新消费人群沟通上缺乏优势,传统消费人群集中度较低,难以满足资本市场的增扩需求。 另一方面,如霸王茶姬、喜茶、奈雪的茶等新中式茶饮品牌强势来袭,对传统茶企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觑。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4192697710852.html
5.《新中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SWOT分析》.doc《新中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SWOT分析》.doc 3页VIP内容提供方:02127123006 大小:166 KB 字数:约1.59千字 发布时间:2022-10-08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201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2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新中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SWOT分析》.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001/8117124133004143.shtm
6.2024年现制养生茶饮行业分析报告及发展趋势随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现制养生茶饮行业在近年来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这一趋势在2024年尤为显著,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以中药奶茶、中药咖啡等为代表的养生类茶咖饮品,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现制养生茶饮门店数已超过六千家,比2023年底翻了一倍。同时,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也大幅https://m.huashandao.com/h-nd-7169.html
7.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新茶饮”能否成为中国茶的新表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040亿元,约48.6万家新茶饮门店在业,新茶饮成为发展增速最快的现制饮品。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十分看好“新茶饮”行业。“中国新中式茶饮行业于2017年起始,经过之后两年的成长和疫情三年间的不断培育,2023年的春节档及五一档都上了一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1699412605507734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