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茶饮潮流之下暗涌涌动!探索行业现状趋势与破局之道

在当今饮料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无糖茶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消费者的目光。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无糖茶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激烈的竞争、价格战的硝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无糖茶市场的现状、趋势和未来走向。

一、产业现状:数据说话

无糖即饮茶类目在今年夏季持续火热,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根据马上赢品牌CT的数据,2024年6-7月,无糖即饮茶类目销售额同比2023年6-7月维持了10%以上的增长幅度,销售额、销售件数均呈现双位数同比增长,不过环比4-5月,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售件数的增长都有一定的放缓迹象。

在头部集团份额方面,集中度轻微提升,市场份额向领头阵营汇集。农夫山泉、三得利等集团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排名靠后的集团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新品方面,2024年4-7月无糖茶新品数量呈指数级下降,7月仅有3款新品上市。这或许表明企业对这一类目未来的发展增量以及新品生存状况不太乐观。

二、“搞事情”的无糖茶

2024年,无糖茶赛道的竞争态势可谓是波澜壮阔,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搞事情”。其中,果子熟了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从年初高调签约人气明星杨紫作为形象代言人,为品牌注入强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到在短短一个月内果敢推出七款无糖茶新品,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再到近期成功挖来统一高管林德明担任顾问,进一步彰显了其拓展市场、提升管理水平的坚定决心和宏伟抱负。

与元气森林等率先入局的品牌有所不同,果子熟了独辟蹊径,选择从线下CVS渠道作为切入点,逐步开拓市场。其独具匠心的方扁瓶设计,宛如一股清流,瞬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这种差异化的包装策略不仅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市场份额,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行业的包装潮流。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果子熟了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在渠道拓展和业务人员专业素养方面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渠道拓展为例,虽然果子熟了在CVS渠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向其他传统渠道如大卖场、超市等拓展时,却遭遇了重重困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果子熟了在CVS渠道的销售额占比高达65%,而在大卖场和超市渠道的销售额占比仅分别为12%和18%。此外,部分业务人员在与终端客户沟通时表现出的专业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市场拓展和形象塑造。

三、一种很新的价格战

2024年的夏天,无糖茶市场中关于价格战的讨论愈发激烈,硝烟弥漫。在全业态均价方面,各大品牌纷纷采取降低单价、提高性价比以及增加产品容量的策略,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具体来看,件均价方面,虽然基本保持稳定,但仍有细微波动。以农夫山泉东方树叶500ml产品为例,其件均价从2023年6-7月的45元,略微下降至2024年同期的43.5元。然而,百毫升均价的下降趋势则更为显著。自2024年2月起,无糖即饮茶类目中的百毫升均价便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且每月降幅约为2%。例如,三得利乌龙茶500ml产品的百毫升均价,从2月份的1.8元,一路下滑至7月份的1.5元。

店均卖力方面,情况同样复杂多变。除了大卖场业态的店均卖力在2024年7月相较于2023年8月实现了超过20%的大幅增长外,其他渠道如大超市、小超市和食杂店的增长则相对较为平缓,分别为8%、5%和3%。而便利店作为无糖即饮茶类目中的“必争之地”,其店均卖力在2024年7月与2023年8月相比,几乎没有增长,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综合以上数据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无糖茶市场似乎已经悄然迈入了以价换量的增长阶段。通过降低百毫升均价和增加产品规格来推动整体消费量的上升,已成为众多品牌的主要竞争策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大卖场业态外,其他大多数渠道的店均卖力产出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这一类目消费能力的进一步增长空间尚不明确,市场的未来走向仍充满变数。

四、典型明星产品

在无糖茶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一些典型的明星产品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策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首先,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500ml与900ml两个规格的产品组合,成功占据了类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堪称行业霸主。500ml产品凭借其广泛的市场铺货和较高的消费者认知度,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树叶的销售主力。然而,在2024年期间,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产品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产品均价略有下滑,幅度约为5%,导致其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其900ml产品则凭借大容量和高性价比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8%跃升至今年的25%,铺市率提升了12%,店均卖力增长了18%,成为东方树叶新的增长引擎。

三得利作为无糖茶领域的老牌劲旅,其传统大单品乌龙茶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市场表现。该产品的均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展现出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然而,由于自家品牌900ml及1250ml大规格产品的推出,其500ml产品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份额下降了约8%。但值得一提的是,其900ml+1250ml产品组成的SPU表现出色。其中,900ml产品在2024年6-7月期间,均价虽因新品上市有所波动,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带来了店均卖力的显著提升,幅度达到了15%。市场份额和铺市率也分别增长了10%和8%,整体表现稳健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元气森林的燃茶系列在无糖茶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与农夫山泉500ml产品面临的情况相似,燃茶的500ml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和自身价格策略的调整,铺市率虽然保持稳定,但均价出现了约7%的下滑,市场份额也相应出让了5%。然而,其900ml的SPU自今年上市以来快速成长,铺市率提升了10%,店均卖力和市场份额均实现了超过20%的显著提升,成为元气森林在无糖茶领域的新亮点。

在全力铺货组中,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和东鹏等品牌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康师傅通过不断推新和产品升级,其无糖茶产品的均价从2023年6-7月的38元提升至2024年同期的42元,店均卖力增长了18%,市场份额从8%提升至12%,铺市率也提高了10%。统一同样凭借大力铺货和产品迭代,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增长至今年的9%,店均卖力提升了12%,铺市率增加了8%。娃哈哈的无糖茶产品在今年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市场份额从3%迅速提升至6%,店均卖力在3月份达到高峰,增长了25%,铺市率也实现了翻倍增长。东鹏的鹏友上茶系列虽然参与较晚,但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能力和执行力,铺市率从2023年8月的5%迅速增长至2024年7月的15%,市场份额和店均卖力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茶饮新势力组中,果子熟了、茶小开和让茶等品牌凭借创新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果子熟了的500ml产品在均价稳定的情况下,店均卖力、铺市情况以及市场份额在2024年均实现了跨越式的上升,其中店均卖力增长了30%,市场份额提升了15%。其大瓶产品在2024年2月的店均卖力高峰后,市场份额和铺市率持续快速增长。茶小开作为后起之秀,其500ml产品的铺市率稳步上升,全渠道均价和便利店系统均价保持稳定,大包装产品在上市后也迅速成长。让茶主打“高山”概念,店均卖力在2024年上半年走出了一波显著的提升,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在悠然自得组中,维他奶和可口可乐的无糖茶产品虽然并非其核心业务,但也在稳定发展。维他奶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线和品牌升级,均价和店均卖力量价齐升,铺货稳定。可口可乐的淳茶舍品牌在铺货和渠道运营上持续努力,SPU的数值铺市率与加权铺市率均持续提升。

五、细分赛道的商机

无糖茶赛道因其独特的属性,成功集合了社会环境、情绪诉求和功能诉求等多重要素于一身,从而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商业潜力。

在新品开发的策略层面,可以巧妙地从新口味、大包装、健康天然以及水替咖啡替等多个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角度切入,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偏好。

针对消费者在缓解失眠焦虑和追求悦己满足方面的需求,无糖茶饮可以通过创新成分、口味和功效,打造“咖啡替”和“水替”的独特沟通场景,从而吸引更多跨品类的消费者。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消费者常常面临失眠焦虑等问题,对于提神醒脑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过度依赖咖啡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而传统的白开水又无法满足口味需求。无糖茶饮凭借其多样的口味、健康的属性以及良好的提神效果,成为了理想的替代品。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无糖茶饮产品,能够有效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六、尾声

无糖茶市场在竞争与机遇中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充满变数。企业需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相信无糖茶市场将迎来更加精彩的篇章。

THE END
1.中国茶饮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茶饮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茶饮源远流长,以早斋茶膳为典范的南方、以祭祀茶香为特色的西部,以商业茶饮的大盛为开端的北方,都给今天的中国茶饮行业注入了无形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茶饮已经成为中国渴望满足的必需品之一。随着全球茶饮的发展,中国茶饮市场也逐渐建立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市场结构,开始为更多消费https://www.sgpjbg.com/info/4db411f1f1207e476b0fc08cd669c6f5.html
2.新中式中药茶饮加盟需要多少钱?加盟要投资多少?新中式中药茶饮的营销策略也非常重要。茶饮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品尝茶饮。 新中式中药茶饮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1、发展前景好 伴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各种新式茶饮品牌先后涌现,不但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欢,而且也得到了资本的追捧和媒体的聚焦。新https://m.jiamengfei.com/news/958391
3.解读我国中药茶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立项申请报报告另有《中国中药茶饮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与战略投资分析研究报告》可供参考当前市场新动态,详细目录电话微信联系索取。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 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https://www.china-gczx.com/guandian/49740.html
4.奶茶市场前景分析报告(精选8篇)篇1:奶茶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一、前言 固态冲泡奶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休闲食品品类,最早是来自台湾风味的奶茶店现泡奶茶。其中香飘飘是最早在国内推出杯装冲泡奶茶,让这一产品真正成为了走上货架的商品。随后广东的果冻大王喜之郎、浙江的瓜子大王大好大和河北的果乳大王小洋人跟进,相继推出优乐美奶茶、香约奶茶和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y3e06j0.html
5.中医养生奶茶:品牌设计细分新赛道的崛起与未来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奶茶在新赛道上的品牌设计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只要企业能够不断创新,加强奶茶品牌设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守行业规范,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http://szarts.com/news/20241012153433.html
6.转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关于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创新长效服务机制,推行市场需求导向、标准建设引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促动,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绿色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强的茶叶企业,创响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特色突出的茶叶品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构建茶业新发展格局http://www.anhua.gov.cn/257/472/479/content_1780859.html
7.CCFA王洪涛解析新式茶饮:巩固市场地位需要构建“护城河”Q:奶茶市场是否出现了新的细分市场?下沉市场发展现状如何? 王洪涛:从新式茶饮这个行业进入消费者视线的这一刻起,就已经做了细分。最早的新式茶饮品牌都有各自的定位,有做奶茶的、柠檬茶的、果茶的,也有主打健康类的,比如烧仙草。通过品牌的名称,基本上就能体会到明显的辨识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一些品牌的产品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40923/e101a51969a14dc5a6c07b6d1763b4ed/c.html
8.茶饮店市场前景预测与基于财务视角下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调研8 2022 年茶饮市场规模仅增长 %8 茶饮品类最受欢迎的产品 https://doc.mbalib.com/view/50c2b0245efe7ba4b342f16a49675413.html
9.新茶饮用茶基行业总规模与趋势分析睿略咨询据新茶饮用茶基行业调研报告统计与预测:全球新茶饮用茶基市场规模2024年达 亿元(人民币),预计至2030年全球新茶饮用茶基市场规模将达到 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我国新茶饮用茶基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了 亿元。 新茶饮用茶基行业报告研究的龙头企业包括Nestlé, 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 Limited,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4029542.html
10.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接棒含糖饮料,无糖茶饮驶入爆发期「图茶类饮料中,如果不添加蔗糖的话,是不含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随时饮用。健康消费开始普及后,低糖/无糖茶饮市场快速起量,2013年至2022年低糖/无糖茶饮销量由6.12亿升不断增至8.74亿升。低糖/无糖茶在2017-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而含糖茶饮销售额逐渐下滑。https://m.huaon.com/detail/964638.html
11.奶茶店发展现状:2022年奶茶店发展现状快速增长层出不穷的茶饮店,其实恰巧说明了茶饮市场的广阔前景。现制茶饮依旧处于黄金增长期,整体规模突破千亿元,门店数量突破50万家。同时,在品牌效应逐步强化、资本不断注入的背景下,未来五年增长率维持在20%以上。 奶茶店行业是属于稳妥小投资市场,2022年整个国内奶茶店市场经营前景逐渐看好。目前国内奶茶店https://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8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