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桌的都没人打包,我一个大男人也不太好意思。”当记者问到最后一位离席的吴先生时,他坦言道,有时候也想过把一些没吃完的菜打包,但碍于有熟人在场或情面,怕别人觉得自己是贪便宜,就算了。
随后,记者来到就餐大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客人们也开始陆续离席。记者留意到,与宴请时的热闹场面相比,宴席上的菜品却往往遭遇“冷场”,不太受欢迎,面对一大桌美食,客人们往往是浅尝辄止。桌子上大大小小装菜的盘子在玻璃转盘上层层叠叠地堆着,不少盘子里有菜品剩余。
看到客人们尽数离席,服务员便推着泔水桶,挨桌收拾“残局”。“看着这些都没怎么动的鸡鸭鱼肉,我们也很可惜,但客人不打包,只有都倒进泔水桶了。”收拾餐桌的服务员无奈地告诉记者。
8月17日中午,记者又来到高笋塘一大型酒楼,同样看到了浪费现象。其中,一桌饭菜中,辣子鸡块肉剩了大半,凉面也只动了几筷子,海带排骨汤更是还剩满满一碗,几块没吃完的西瓜也留在盘中。
“毕竟是请客嘛,肯定是要让大家吃好喝完,要是每盘菜都吃得干干净净的,客人肯定会觉得我抠门,脸上也挂不住啊。”看着一盘盘菜肴被剩下,作为请客的主人家虽然也觉得有些可惜,但他更觉得一桌分量满满的菜品才是热情待客之道。
镜头2
碍于面子拒绝打包
8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五桥上海大道一大型酒楼,正值饭点,就餐大厅内人声鼎沸,在服务员来回走动中,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纷纷上桌,大鱼大肉等“硬菜”占比超过一半。其间,客人们推杯换盏、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30多分钟后,客人们酒足饭饱,陆续离席。记者看到,有的餐桌上有不少菜品没吃完也没打包,尤其是很多“硬菜”剩得较多。
“妈,算了,不打包。我们等会还想出去转一转,提着这些油腻腻的剩菜剩饭走在街上好笑人嘛。”“就是啊,等会还有朋友要来找我,看到了好丢面子哦。”……看着眼前剩下的大半桌子菜,刘阿姨觉得倒掉可惜,本来找餐厅要了打包盒和袋子,无奈子女们不同意,只得作罢,默默去前台还了打包用的东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这样碍于面子不打包的顾客不在少数。
看客人们走得差不多后,服务员两个一组推着泔水桶开始挨桌收拾残羹剩菜。“好好的食物变成泔水,可惜了啊。”服务员边收拾边告诉记者,每次婚丧嫁娶大型宴席过后,都会剩很多菜,一般10桌能收一桶12升的泔水,像今天这样五十多桌的宴席,要收五六桶泔水。
现象
无视标语浪费较普遍
连日来,记者在多家大型酒楼走访后发现,部分大型酒楼门口及就餐区域都张贴着“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文明标语,以提醒客人不要浪费。在宴席结束过后,服务员也会主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打包,并主动提供打包盒、塑料袋。
“虽然张贴着文明标语,但一些人还是不予理会,碍于面子拒绝打包,剩菜、剩酒水,有些夹在碗里的肉吃了一口就被剩下了,好好的食物就这样浪费了,我们也很无奈。”采访中,不少餐厅服务员都有这样的感慨。
记者在走访中也留意到,至少20道菜是一桌婚丧嫁娶宴席的“标配”,其中包括4至6道凉菜,10多道热菜,1至2道汤,以及点心、水果等。
声音
“光盘行动”不只是喊口号
面对大肆的浪费,作为餐饮企业也深感无奈。“对一些客人来讲,吃宴席打包,会有点不好意思,因此宴会上打包的实际效果并不算理想。”城区一大型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眼看着从厨房端出来的热腾腾的食物,转眼被倒进了泔水桶,他们也感觉很心疼。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宴席上的浪费现象,改变消费氛围是关键,“‘节约’‘光盘’等理念仍需长期倡导才能深植人心。”
同时,餐饮企业也应主动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同时完善烹饪量化标准,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式,提升餐饮供给质量。
“光盘行动”任重而道远,只有人人参与,才能确保“光盘行动”不变成空喊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