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水稻确认起源于上饶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来自中国农业领域研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9日在江西万年县发布《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科学家建议》认为,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10000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

当日,“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在此间召开,来自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考古界、农业历史界等百余名专家参加,活动旨在集中研讨中国稻作起源,交流中国稻作起源研究最新进展,展示中国稻作起源地考古成果,梳理水稻在中国的驯化与发展脉络。

人工驯化野生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以此,逐步演化形成水稻生产、食用及储藏加工等。以稻作为标志性特征的长江中下游远古农耕文明,传播到了亚洲广大地区,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古老文明之一。这是得到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考古界、农业历史界公认的研究成果。

专家认为,从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丁颖开始,一代又一代中国水稻研究人员,致力于论证中国的栽培稻起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等遗址发现了10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有力印证了丁颖的“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由此,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10000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野稻驯化、万年之源”,这一结论可在国内外宣传、交流上广泛使用。

未能到会出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向会议发来贺信,他在信中称,“一万年前,人类成功驯化出了栽培稻,这是人类稻作文化乃至人类农业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端。作为水稻研究人员,要感谢万年保存、保护了这么一个神奇的仙人洞遗址。”

万年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南岸,被誉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中国贡米之乡。该县境内大源仙人洞、吊桶环古文化遗址是现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和陶器发祥地之一。

THE END
1.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到了约 1.1 万年前,水稻中特定植硅体的比例超过了 40%。这说明,在当时,这些野生稻已被驯化。而从驯化时间来看(在曾被认为是水稻起源地的印度,目前发现的水稻遗存的历史大多不超过 4000 年),中国很可能就是水稻的起源。 好奇汪听后点点头。问题终于得到解答,他又可以专心吃饭了!http://www.ihaoqihao.com/science/wz611.html
2.水稻的起源和历史《水稻起源》 水稻的起源地在中国,距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是一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茎秆直立生长,生长高度在50-150厘米之间,其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水方便、无盐碱的地块种植。水稻的由来 水稻的起源地在中国,考古学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的新..https://hr.gan-ren.com/hc/rexhxrxrecxmfencnxs.htm
3.世界稻作历史水稻的起源与传播非洲栽培稻(亦称光身稻)起源与非洲,源于长药野生稻,目前主要分布于西非的低湿地区,由于高杆、少蘖、低产等原因,种植面积不大,但具有耐热、耐瘠、耐酸性土壤等优点。非洲栽培稻对短光周期敏感,无籼、粳之别,只有深水稻、浅水稻和旱稻的差异,籽粒通常为浅红色。非洲栽培稻具有对旱气候及酸性土壤的特殊适应性和对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4
4.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证实水稻是多次起源的产物尽管迄今针对水稻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水稻起源/驯化的历史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存在各种推论和观点。目前存在两种主流假说——一次起源(single-origin)假说和多次起源(multiple-origin)假说。前者推测水稻单次起源于中国的普通野生种(O. rufipogon),而后者认为水稻不同亚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即粳稻起源于中国的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68529&moduleid=21
5.水稻的起源和细胞遗传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 作者:顾铭洪 ISBN:978703063963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 稻米细胞遗传与育种 作者:胡兆华 ISBN:7534105358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4 体细胞遗传学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集 作者:凌定厚等 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出版年:1991 水稻遗传和品种改良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e6655e4cdb894631100f0866c35b2258
6.水稻的起源与驯化——来自基因组学的证据本文综述了水稻起源和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基因组学方面的证据,认为水稻 2 个亚 种独立起源于野生祖先种内很早就分化的不同类群,但一些驯化基因——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可能首先在一个亚种中被 驯化,然后通过基因渐渗,扩散到另一个亚种中.因此,水稻驯化的关键是研究驯化基因的起源和扩散方式.随着http://www.kjdb.org/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2956
7.杂交水稻理论的起源,成熟与推广草稿借着这次交结课作业的机会,把写的作业记录在简书上吧。因眼界,能力所限,朋友们尽量当成科普来看,如有不合理之处,尽情之处,在此谢过。在此多嘴一句,袁隆平院士就是在我的家乡研究出的籼型杂交水稻,他是一位和蔼的老爷爷,很乐于反哺这个接待他的地方,有幸因为父亲生意和一些活动和他有过两次见面之缘。 https://www.jianshu.com/p/012f3101a6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