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近现代,水稻的改良与培育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知道袁隆平对水稻进行了重要的改良,但袁隆平之前杂交水稻就已经被美国人培育出来了。袁隆平虽然不是杂交水稻的发明者,但是袁隆平因为找到了合适的野生雄性不育株,使他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改良者。袁隆平之后,水稻的研究和培育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中,水稻的品种也经历了几次的更新换代。如今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东北的长粒香、泰国的香米等各种不同品种的米。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巨型水稻已经培养成功。后来发现这已经是旧消息,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2017年巨型水稻在长沙县就已经研究成功。这种巨型水稻,株高可达2米多、稻干直径1-2厘米,亩产在800公斤以上。
芒果TV:巨型水稻首次亮相:“个头”接近1.9米禾下乘凉不是梦
水稻的品种虽然多了,但是很多改良后的水稻,口味确实不怎么样。以我个人的喜好来说,首选东北大米。现在市面上口碑最好的也是东北的大米,尤其是五常大米最出名。但也有不少朋友认为湖南洞庭湖地区的大米最好,我想这都是不同地区饮食习惯造成的口味差异。但百姓告别了以往单一品种而有不同口味大米选择,这既是水稻的培育与改良成果走向生活的表现,同时也是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参考文献
刘许生整理《史上最早水稻发掘日记》,《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第5期。
公婷婷《中国水稻起源、驯化及传播研究》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