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它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产区遍及全国各地。
普通栽培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粒形细长,长度是宽度的三倍以上,扁平,茸毛短而稀,一般无芒,即使有芒也很短,稻壳较薄,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加工时容易出碎米,出米率较低,米质胀性较大而粘性较弱。粳稻则粒形短切,长度是宽度的1.4-2.9倍,茸毛长而密,芒较长,稻壳较厚,腹白小或没有,硬质粒多,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质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强。
此外,根据栽种地区土壤水分的不同,又分为水稻和陆稻(早稻)。水稻种植于水田中,需水量多,产量高,品质较好;陆稻则种植于旱地,耐旱性强,成熟早,产量低,谷壳及糠层较厚,米粒组织疏松,硬度低,出米率低,大米的色泽和口味也较差。
它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产区遍及全国各地。
稻谷
无论籼稻或粳稻,根据大米淀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粘稻与糯稻两类。粘稻米淀粉中含直链淀粉10-30%,其余为支链淀粉,米质粘性小而胀性大,其中粳稻米的粘性又大于籼稻米。糯稻米淀粉则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米质胀性小而粘性大,其中粳糯米粘性最大。此外,粘稻米和糯稻米的色泽不同,粘米胚乳呈半透明状(腹白除外),米质硬而脆,糯米胚乳则是蜡白色不透明(但阴糯半透明状),米质疏松。籼稻或粳稻,根据其生长期长短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早稻的生长期90-125天,中稻的生长期为125-150天,晚稻的生长期为150-180天。由于生长期长短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稻谷的品质也表现出一些差别:早稻米一般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米质疏松,品质较差,而晚稻米则反之,品质较好。
在中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第二类:粳稻谷,即粳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粳稻谷和晚粳稻谷。
第三类:糯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两类。
稻谷经砻谷机脱去颖壳后即可得到糙米。
糙米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乳及胚所组成。果皮包括外果皮、中果皮、横列细胞和管状细胞,总厚度约10微米。种皮极薄,厚度约为2微米,结构不明显,有的糙米种皮内含有色素而呈现颜色。外胚乳是粘连在种皮下的簿膜状组织,厚度l、2微米,与种皮很难区分开来。胚乳是米粒的最大部分,包括糊粉层和淀粉细胞。糊粉层细胞中充满了微小的糊粉粒,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不含淀粉。淀粉细胞中充满了淀粉粒。胚位于米粒腹面的基部,呈椭圆形,由胚芽、胚茎、胚根和盾片组成,盾片与胚乳相连接,种子发芽时分泌酶,分解胚乳中的物质供给胚以养分。
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皮层和胚,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
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内外颖,使易于变质的胚乳部分受到到保护,对虫、霉、湿、热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并且稻谷内外颖水分较米粒低。这些特点,使得稻谷相对易于储藏。但稻谷也具有后熟期短、易沤黄、不耐高温并易产生根面结露等不利于安全储藏的特性。
1.后熟期短一般籼稻谷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谷的后熟期也只有四周左右,同时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低(一般含水量23-25%即能发芽)。因此,无后熟期的稻谷,在收获期如遇连绵阴雨,不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在田间、场头即可生芽;新稻谷入库后,如受潮、淋雨,也易生芽,并容易霉烂。
3.不耐高温稻谷在烈日,下曝晒或较高温度下烘干,容易爆腰,这种稻谷加工大米,碎米率高,出米率低。稻谷经过夏季高温,往往粘度降低,发芽率降低,脂肪酸值增高,呈现明显的陈化现象。稻谷中以籼稻谷最稳定,粳稻谷次之,糯稻谷最易陈化。
1.保证入库粮质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首要关键。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l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则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做好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
3.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以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度夏。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
①主要病害的防治
白叶枯病: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于发病初期每亩用叶枯唑30g~40g加水50kg喷雾防治;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之后,水稻叶片受到损伤,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病情暴发。
稻曲病:在孕穗中、后期每亩用井岗霉素10g~12.5g兑水50kg对穗部进行喷雾。
②主要虫害的防治
三化螟: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亩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
蒸谷米(parboiledrice),国际市场俗称“半熟米”,是以稻谷为原料,经清
1、营养价值高。稻谷经水热处理后,皮层内的维生素、无机盐类等水溶性营养物质扩散到胚乳内部,增加了蒸谷米的营养价值。
2、出饭率高。在米饭干烂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出饭率比同等质量的白米高出37-76%。
蒸谷米生产工艺中的浸泡、蒸煮、干燥过程使大米内部淀粉结构发生变化,可以消除米粒内部裂痕,增强大米硬度,有利于降低碾米过程中产生的碎米,提高大米的出成率和整精米率。一般大米的碎米率在15%以上,而蒸谷米可以控制在5%以下。
关于中国蒸谷米的起源,目前引用最多的说法,是指起源于公元前400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越时代,该说法在太湖地区流传甚广。据《杭州市市制》“民俗风情”篇记:吴越相争时,吴国要越国进献良种,越国大臣文种献计,将种子蒸熟后再送给吴国。结果吴国人种了,都长不出苗,造成大荒年,民心大乱,越国乘机灭吴。越国臣民大喜,将余下的蒸谷碾米造饭以表庆祝,于是沿袭下蒸谷米的食用习俗。而据《中国农业科技史》记载,我国蒸谷米加工技术最早出现在宋代。公元1101年川采用“先蒸而后炒”的稻米加工方法,是中国蒸谷米加工技术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