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一“尾”看种业水稻示范片隆平高科优良品种

行走湖南,由“一颗种子”催生的高质量发展故事,比比皆是。

电梯门一开,香气就涌了进来。循着香气,记者走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内,只见4锅米饭热气升腾。晶莹透亮的米粒入口,各有风味,唇齿留香。

“这是玉香两优1958,这是芯香两优1751……都是中心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米质已经能够与优质常规稻相媲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检测中心主任柏斌介绍,随着水稻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升级,杂交水稻如今更绿色、更优质。

走进宁乡市花猪产业文化园,目光立即被憨态可掬的小花猪吸引。

小花猪背后有大产业。近年来,宁乡花猪年出栏近50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7.25亿元。20多年前,在瘦肉型商品猪的冲击下,这一地方特色品种一度濒临灭绝。“无论是保护珍贵种质资源,还是让花猪增肌减肥、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都离不开种业创新。”多年来参与宁乡花猪保护与开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说。

冬日,浏阳河畔,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的豆类农业小试区,豆荚饱满鼓胀,长势喜人。试验田背后,座座楼栋拔地而起。

“片区建成后,可储藏超过80万份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宝库之一。”岳麓山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告诉记者。

近年来,湖南加强重大平台共建共享,通过重大平台整合科研资源,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与功能互补,共同打造种业国家战略核心科技力量。岳麓山实验室应运而生,集聚超过230个团队、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

如果说种业基础研究是高高昂起的“头”,那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就是同样关键的“尾”。湖南立足种业研发,让优质种苗从实验室加快走向田间地头,让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

蔬菜大棚里,辣椒挂满枝丫。这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樟树港辣椒。2023年,樟树港辣椒种植面积达1.18万亩,总产值突破5亿元。

助力好品种变成好产业,湖南农业大学的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做樟树港辣椒新品种的筛选、繁育工作。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文谊新村的航天育种科研培育基地里,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峰正在拾掇新出的辣椒秧苗。“这是‘太空旅行’辣椒种子的第三代。我们探索影响辣椒各个性状的决定性因素,对太空种子做定向筛选,不断培育采摘季更长、抗逆性更好的品种。”刘峰说。

近两年来,湖南汉寿、溆浦、隆回等地的一些生产示范片,粮食亩产超过1吨。从2022年开始,湖南隆平高科联合农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全国开展吨粮田创建,目前主要示范片已扩大到100多个。

“作为种业企业,我们加快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同时,推动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促使种子品质得以快速改良、优质品种得到快速推广。”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介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的2023年杂交水稻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品种中,隆平高科旗下品种占7个。2023年,隆平高科实现营业收入92.2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种业企业前八名。

既攻坚前沿探索,又注重产业应用,湖南种业正迈向更高水平。目前,湖南拥有种子企业400余家,商业化育种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1/3以上;辣椒选育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约1.7亿亩;三倍体鲫鱼优良品种已在多地推广养殖,生产优质苗种60亿尾……

THE END
1.杂交水稻产量农业技术观农汇我国杂交水稻年平均亩产是1000-3000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58%。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 我国杂交水稻年平均亩产是1000-3000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58%。杂交水稻指http://www.gannonghui.com/news/17192.html
2.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皇朝墩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水稻田,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 这一年的这些新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稻米。 一粒稻,从长江边,走到我们的碗里,用了10万年。 总监制:王水明 监制:童俊 黄昕 温浩杰 策划/统筹:徐洁 陈海伟 文案:王曦煜 设计:龚子皓 https://www.ishaanxi.com/c/2025/0101/3328996.shtml
3.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全文)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献。 第二部分(第4—28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https://www.99xueshu.com/w/kmpf2rxgqu20.html
4.发展历程杨焕明、于军、汪建等人就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这一议题,在湖南张家界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孕育了中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未来。 参与/接轨 1998年 - 2006年 1999年9月9日9时9分 华大创立,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 2000年4月 袁隆平、朱立煌、汪建三方共同签署《关于开展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https://www.genomics.cn/history.html
5.袁隆平中国农业科技的光辉名字一、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出生于1920年11月29日,是当代著名作物育种学家,以其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而闻名于世。他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对粮食生产模式,还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从基因到田野——袁隆平科研历程 https://www.lmbfayeskx.cn/shi-shang/719495.html
6.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一直没有成功. 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4年,1973年利用三系法成功制得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并于几年后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又开始了具有更大优势的两系法研究,并在80年代得到关键点的成功突破,两系法育种开始飞速发展.现在已经处于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阶段.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国际https://www.da-quan.net/ti/%E8%A2%81%E9%9A%86%E5%B9%B3%E6%9D%82%E4%BA%A4%E6%B0%B4%E7%A8%BB%E7%9A%84%E8%89%B0%E9%9A%BE%E5%8E%86%E7%A8%8B.html
7.杂交水稻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基51CTO博客杂交水稻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基,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眼含热泪写几句悼念这位永载历史的伟人。“杂交水稻之父”这个称号估计是最被人熟悉的,但这个称号远远不能表明其内在的价值;在授予他的荣誉称号中“改革先锋”是最俗的;“共和国勋章”表明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吃http://gooltsing.blog.51cto.com/2538122/2804575/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4年1月3日,袁隆平团队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尚未用于实践。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14年8月入选世界凝智公园“世界名人馆”。2016年1月,袁隆平辞免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职务。2016年10月3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吕志和奖—持续发展https://www.meipian.cn/26ftiy99
9.中国水稻发展历程手抄报中国手抄报中国水稻发展历程手抄报 中国手抄报 纪念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手抄报图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手抄报图片及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手抄报图片及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手抄报图片及内容 纪念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手抄报图片 好看的水稻之父手抄报模板水稻之父袁隆平手抄报内容怎么写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4220373.html
1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豆瓣)内容简介·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家绘本传记丛书中的一本,该套书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的图书,用图画书的形式展现了古今中外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图画故事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无数次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566752/
11.中国杂交水稻创新发展史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发的《杂交水稻》,系统全面地回顾并解读了杂交水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可作为一部杂交水稻发展简史呈现给读者。文章指出,杂交水稻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朝着应用方法由繁到简、效率越来越高、优势水平由品种间到亚种间,甚至远缘杂种优势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https://36kr.com/p/123515227498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