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铸就中华民族伟大荣光——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影)

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一座普通的石库门房子里,在碧波荡漾的南湖一只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征程。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缔造新中国:开天辟地,重塑中华民族魂

2021年6月3日,党员在全新开馆的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里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刘颖摄影)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的神州大地,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各族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最终归于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古老的中国,终于有了能够代表人民利益、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成千上万的各民族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伟大的革命洪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以井冈山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逢“七一”来临之际,前来江西井冈山祭奠革命先烈的党员络绎不绝。(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影)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融入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广西的右江革命根据地7000多红军战士中,壮族子弟占一半。在东北,有许多朝鲜、满、蒙古、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战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琼崖纵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战23年,到海南解放时,每5个队员当中就有1名少数民族战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共同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

红军过贵州省台江县平兆地区时留下不少标语。图为1964年平兆公社平兆大队支部书记在向年轻社员讲述红军的故事。(程明贵摄影)

1965年,西藏的各族群众参观红军所写的藏文布告等革命文物。(苏俊慧摄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携手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图为20世纪60年代初,意气风发地走过金水桥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民族画报资料)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与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不仅确保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成为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列来拉杜摄影)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在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党中央就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关系作出决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更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

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中央民族大学源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图为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陈立民摄影)

建设新世界: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

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新华社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51年10月,拉萨群众高举五星红旗,欢庆西藏和平解放。(民族画报资料)

1964年10月16日15时,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民族画报资料)

我们党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委前身)正式宣布成立。此后,人大、政协等系统都建立了相应的民族工作机构。党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新中国的民族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中央先后“派下去”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内蒙古4个访问团,中央和地方都派出大批工作队、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做好事,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把各民族的代表人物“请上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到内地参观。这些举措,增进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了解,密切了民族地区同中央的联系,扩大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矗立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纪念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是生动的写照。

1957年10月1日,参加国庆观礼的各族群众在天安门观礼台热烈欢呼。(李仲魁摄影)

党把改善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专门派出民族卫生工作大队,到民族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图为1957年,医务人员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姆登合作社给社员接种伤寒疫苗。(王耀知摄影)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1950年9月,宁洱县26个少数民族的部分代表参加了国庆典礼,他们从北京返回宁洱后,召开了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以剽牛、喝咒水盟誓: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民族画报资料)

为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真正享有民族平等权利,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党和政府通过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等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消除民族歧视的一切有形痕迹;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开展民族成份识别及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大调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举措,推动民族平等政策落实。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中国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少数民族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千百年来当家作主的夙愿。

我们党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从民族地区多种经济社会形态并存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慎重稳进”的方针和“稳、宽、长”的政策,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方式,完成了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各民族携手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跨越。10多个“直过民族”实现了“一步跨千年”,这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1952年,西北各族人民庆祝天兰铁路通车,第一列彩车开进兰州车站。(茹遂初倪翰章黄修一摄影)

1954年9月20日,群众在北京鼓楼大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民族画报资料)

党和国家推行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随着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项目落成投产,结束了民族地区没有现代工业、甚至“手无寸铁”的历史。兰新、成昆、湘黔等铁路和青藏、川藏等公路建成通车,许多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内蒙古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在民族地区建立起来,当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得到培养。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齐心协力建包钢”,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抒写了“三千孤儿入内蒙”“毛主席接见库尔班”等无数佳话,绘就了“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的美好画卷。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爱国主义和国家意识植根心中,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库尔班大叔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为地主做季节工。在1952年土地改革时,库尔班获得了土地和财产,过上了好日子。为了报答共产党,他曾经骑着毛驴去乌鲁木齐慰问解放军,他还想骑着毛驴上北京感谢毛主席。1958年6月,库尔班大叔作为新疆的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从北京回来后,库尔班大叔高兴地向乡亲们讲述他在北京见到毛主席的情景。(苏俊慧摄影)

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出,大幕一拉开就是政治,就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具体体现。”图为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初期的合唱团。(民族画报资料)

拼搏新时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圳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做出努力和奋斗。(和勇摄影)

1978年12月18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图为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各族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韩守智摄影)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正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我们党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我国民族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打开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随着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民族关系问题的正本清源,我们党实现了民族工作重心的转移,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

随着民族工作走上正轨,我们党不断健全、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工作制度化、法制化。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2001年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订,2005年颁布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目前,我国共设立155个民族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建立了近1000个民族乡(镇),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

面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根据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先后召开了3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先后召开了5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法定活动。这一时期还召开了5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1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3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推动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在兴边富民行动的推动下,吉林省边境地区呈现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刘载学摄影)

“中国力量”催生崭新玉树。北京市10多年来积极参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各项建设,为玉树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图为玉树州府结古镇。(滕俊摄影)

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宁夏党委宣传部供图)

同心掬得满庭芳。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迈向新时代,我们党引领各族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

为支持西藏和新疆的教育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中东部地区开办西藏班(学校)、新疆高中班和西藏、新疆中职班。这已成为西藏和新疆教育的重要补充,让民族地区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图为成立于1991年的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唐宜芝摄影)

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中的民族团结方阵。(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影)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考验、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许。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又一个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无数伟大奇迹的时代开始了。

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的步伐持续加快。图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西藏展览中心供图)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图为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影)

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民族地区的发展,“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对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0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在白山脚下、黑水之滨,多次同各族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体察各族群众冷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各族群众回信,多次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同各族干部群众欢度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832个贫困县中,有420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区三州”都是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的苗寨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党和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等,集中力量脱贫攻坚。特别是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4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以促进新疆、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发陈思汗摄影)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逐渐从地方小吃发展成大产业。目前,袋装螺蛳粉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带火了酸笋、酸豆角、腐竹等产业链。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家螺蛳粉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分装螺蛳粉产品。(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影)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关璋村为易地搬迁学生建立的关璋幸福小学。(民族画报资料)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华各民族手拉手、肩并肩,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新乐章。

彩色水稻画书写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光东村农民不忘初心,全力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的心声和决心。(史兴存供图)

迈向新征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开创复兴伟业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图为闭幕会结束后,各族代表带着选票夹走出人民大会堂。(滕俊摄影)

1852年,革命导师马克思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胸怀世界,世界眺望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今日之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引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今日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文明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议,持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南湖一艘小小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旗—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画报资料)

2017年1月1日,沪昆高铁上的列车沐浴着新年的阳光飞驰在云贵高原上。(邓刚摄影)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图为各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场景。(民族画报资料)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干部职工与近百位村民参加包粽子比赛活动。(民族画报资料)

回首百年峥嵘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我国各族群众展示体育文化、增进团结友谊的民族盛会。图为2019年9月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陈涛摄影)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14亿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历史照耀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图为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影)

THE END
1.新中国科技发展史第三篇科教兴国科技发展史科普学苑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水稻为基本材料培育的这种水稻在夏季,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这时所有正常品种都能与其生育,生产杂交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两系杂交水稻的种子。 9、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http://www.admin.gspst.com/kpxy/kjfzs/content_116065
2.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随着杂交水稻的应用推广,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并减少用种量,那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杂交水稻的历史时期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https://m.tuliu.com/jxwd/detail-29823.html
3.《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最新章节袁隆平著版权信息免费 上篇 国内杂交水稻发展 免费 第1章 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 免费 第1节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端 免费 第2节 三系配套的基本原理 免费 第3节 籼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 免费 第4节 籼稻三系恢复系的创制 免费 第5节 杂交粳稻育种 免费 第6节 三系法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与栽培技术 免费 第2章 两系法杂交水https://m.zhangyue.com/chapter/12538436
4.稻史中国的文明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稻的扩增史“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口增殖史以及文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稻扩张及增殖的历史。” 文/惠富平 我们知道,古文明的基础是特定自然条件下的农业经济,所以有人按照作物种植情况,将世界古文明分为“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小麦文明”、“中国的粟作文明”和“美洲的玉米文明”等。不过,这些粮食作物支撑的都是旱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6/21/7442640_685094632.shtml
5.中国杂交水稻发展之路中国杂交水稻发展之路 书生襟抱本无垠 1964年,袁隆平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开创了我国籼型杂交稻的研究。 经历了6年的探索,袁隆平提出了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该设想的指导下,他和助手于1970年11月在海南发现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http://www.hprc.org.cn/gsgl/gsys/201012/t20101231_4000817.html
6.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 http://www.zzszfw.com/dw/jyzd/202108/t20210804_1255997.html
7.特区40年轮丨1995:打开通道,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积蓄发展势能随着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加快,“八五”时期,汕头全市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行列,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成为汕头经济发展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1995年,汕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61.78元,是1990年的2.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73元,是1990年的2.4倍。“八五”期间汕头http://pc.nfapp.southcn.com/87/3953338.html
8.嘉院荣耀时刻·2021年度大事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嘉兴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坚定不移做“两个确https://xcb.zjxu.edu.cn/info/1022/1575.htm
9.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啟 ([﨎盛%姢hQ%R -{眢Z摅=?傧g颷[ ;隴|"隟fVVON蟺劅壚LUT~墝垖垖埣捶軣z友令鍗[{ 羻返截檒_摒7捍W尪 b恪 <鷖i縓幖褶h (枟7帠; ,袪F 鍗霌馄醠拒鹌硟eq@_輼l/ .o '恽峡艏闪d9M麐駂Z\縤5创 3涳彇 bY寳撡佉 噞硟怛连  蓴~j殝存鰱嗣~褓I跛燁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2822ct7941n20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