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中国“湿法”水泥制造工艺发展史华新水泥旧址华美变身文化公园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歆)“黑色是他的过去,灰色是他的眼,安睡在此的水磨石地面,印着他的手纹……”6月底,华新1907文化公园(原华新水泥厂旧址)新装车站台里,华新水泥厂子弟李女士正欣赏着展板上的一首小诗。作为我省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华美”变身,通过恢复性重建,黑灰色的厂房和大型生产设备被完整保留,现代和怀旧交融,时常举办文创市集、书展、诗歌展、气球展等。而立之年的李女士感慨万千:“儿时的美好回忆仿佛再现!”

华新水泥厂原名大冶湖北水泥厂,创建于1907年,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1946年,现址筹建华新水泥厂。新中国成立后,华新水泥厂生产的五羊牌、堡垒牌水泥享誉全国,为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的提供可靠保障。2005年,华新水泥厂1、2、3号湿法回转窑停产,它们和厂区内其他水泥生产、装配、运输设备一起,构成了世界范围内极为少有的湿法水泥生产线设备集群。

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胡雅年介绍,华新水泥厂近60年的发展,浓缩了我国“湿法”水泥制造工艺经历从引进设备、到熟练应用、自主研发、直至技术淘汰的发展历史,主要设备、技术资料和安装图纸保存完整,代表20世纪中叶“湿法”水泥制造工艺和水泥厂规划建造的世界先进水平,为世界水泥发展史有关“湿法”水泥制造工艺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

2013年,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9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为更好地进行活化利用华新水泥厂旧址,近年来,黄石市政府创新模式,由政府主导,城市投融资平台投资运营,在《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总体规划》基础上,制订了《黄石市特色空间规划及华新水泥厂旧址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华新水泥厂旧址改造成“华新1907文化公园”,形成一处集文博、文创、文商多元复合功能的产业转型示范区。

华新1907文化公园运营经理黄菁介绍,工业遗产中的文物部分,如生产设备等,进行陈列和展示,可利用的空间如装车站台可举办文创活动,进行保护性利用,旧址的生活区如灯光球场、露天舞池、澡堂等进行恢复性重建,“我们修旧如旧,尽可能还原当年的场景,期待游客们穿着工装上工,工作结束后打球、甚至泡澡,沉浸式体验火红的工业年代。”

延伸>>

长江之滨,工业遗产见证民族精神

站立于华新水泥厂旧址包装车间内,两边是约半米宽的水泥传送带,厂区内生产的水泥在此地登上汽车或火车。车间旁,一个灰白色的建筑下半部分镂空,上半部分横梁交错,尤为特别。华新水泥厂旧址讲解员刘丽妮热心介绍:这也是传送带。过去水泥通过它穿越黄石大道,到达长江边上的码头,走水运航道,销往全国。

“湖北工业遗产的分布与水陆主要运输通道密不可分,整体上湖北早期工业遗产沿江分布,长江水运航线正是将这类相对独立分布的工业遗产联系起来的主要途径。”7月初,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主任朱祥德说。

2021年12月,我省启动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业遗产(含三线)专项调查,调查阶段历时5个月,是对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中工业遗产的一次全面梳理。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暂认定收录武昌第一纱厂旧址、汉阳铁厂矿砂码头遗址、华新水泥厂旧址、俄商新泰茶厂水塔等湖北工业遗产46处,其中,武汉、黄石分布较为密集,两地分别收录了21处和8处。

在空间分布上,武汉作为长江航运的中心城市和铁路交通的枢纽城市,沿江分布和沿铁路分布是武汉工业遗产分布最显著的特征;黄石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承接了武汉重工业的外溢,多数工业遗产呈现沿汉冶萍铁路线分布,华新水泥厂旧址、汉冶萍卸矿机等则依托水路运输的材料沿江分布。

江水滔滔,岁月悠悠。留存至今的工业遗产,描绘了湖北近代工业史波澜壮阔的图卷。

据介绍,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十九世纪中叶,汉口开埠,俄商开始在蒲圻(今赤壁)、汉口等地设立砖茶厂,始于十七世纪中叶的“万里茶道”率先助推汉口乃至湖北步入工业时代。我国早期建成的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京汉铁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华新水泥厂、历史上第一家钢铁企业——汉阳铁厂、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闸、新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产业——大冶钢厂等均落地湖北,在我国工业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湖北工业遗产是近代社会发展变革、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鲜明缩影,不仅见证了湖北乃至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和中华工业文明的崛起,也体现了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朱祥德说,回望历史的长河,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到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的艰难崛起,从抗战时期悲壮的举国西迁,到新中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从三线时期的“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到改革开放铸就的工业辉煌,湖北工业遗产背后是深切的国家记忆。

THE END
1.水泥行业:探索与机遇全面剖析水泥制造市场前景.pptxAgenda水泥制品制造市场规模竞争对手分析潜在的投资机会新技术和创新趋势水泥制品制造市场前景 01.水泥制品制造市场规模水泥制品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增多推动了水泥制品的需求增长。产能提升水泥制品制造企业不断提高产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新兴市场潜力巨大发展中国家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29/8124115075007013.shtm
2.水泥网百年中国水泥史,那些值得铭记的“第一”——历史篇 APP内打开 27 正文 APP内打开 正文 https://m.ccement.com/news/content/9014378855072905001.html
3.中国水泥发展史CCA数字水泥网中国水泥发展史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掀开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1950~1952年,新中国的水泥工业通过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修复遭受战乱破坏的设备,组织恢复生产等一系列工作。全国总共有18个大中型水泥厂相继恢复生产。1952年水泥产量达到286万吨。https://www.dcement.com/Item/142296_2.aspx
4.《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博库网旗舰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最新《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就上当当博库网旗舰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6232569.html
5.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简介,目录书摘《中国水泥发展史》2版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补充,并且按史书的一般写法和行业特点,对篇章编排做了新的调整。全书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开篇,第一章到第三章; 第二部分 1889—1949年,第四章到第七章; 第三部分 1950—2004年,第八章到第十七章; https://www.jd.com/zxnews/d4cbdd1996fd10ae.html
6.我国水泥发展史上,众多的“第一”在这里诞生水泥人网1889年,我国第一台水泥窑点火,我国第一桶洋灰在这里诞生。 1910年,我国第一个水泥机械修理厂诞生。 1912年,1万余桶水泥出口到美国旧金山,实现了我国建材产品首次出口欧美的历史。 1932年,我国水泥机械史上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大型水泥生产旋窑开始运转,每天可产水泥800桶。 …… 在我国水泥发展史上,众多的“第一”http://www.cementren.com/2019/1021/60847.html
7.中国建筑水泥行业运行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中国建筑水泥行业运行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0年http://www.cyjjyjy.com/report/528097.html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三线建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改善了工业布局,在尖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效率之高、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1970年,我国政府强调大力发展地方“五小工业”,决定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80亿元给予支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自己的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机械厂,形成为农业服务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625/10505627.shtml
9.中国商业史学会其次,在产品的销售上,也离不开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当时中国水泥工业刚刚起步,其它配套环节还没有跟上发展步伐,比如对水泥产品质量的鉴定就没有一个权威的化验机构,但销售产品时必须出具权威机构的化验证明,而只有外国实验室具备这样的资质,这时,外国技师与外国实验室在工作交流上就更加便利。 http://sys.cufe.edu.cn/content.jsp?wbtreeid=1023&wbnewsid=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