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根据语言差异分为三大方言,分别为苗语东部方言(亦称湘西方言)、苗语中部方言(亦称黔东南方言)和苗语西部方言。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西部方言苗族自称为hmongb(蒙),有意为“人”等词义。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吃油茶、踩脚、吃年、拔雉毛、住吊脚楼等。

吃油茶简介: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住吊脚楼简介:洪崖洞的吊脚楼,就是老重庆“码头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洪崖洞曾经是“下力人”的聚居地,他们住的是吊脚楼、穿的是布衣,干的是力气活。如今的洪崖洞已是山城重庆着力打造的一张旅游名片。那一幢幢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谁见了都会眼前一亮。

苗族的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物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苗族的特色美食

小黑药炖鸡

在丘北县境内的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香喷喷的小黑药鸡让客人品尝。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

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其根、茎、叶皆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等特殊功效。

据丘北苗族村寨的老人介绍,小黑药炖鸡在苗族民间沿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原来只是当地苗族妇女产后的滋补品,听说苗族妇女产后吃一只小黑药炖鸡,产后三天后就可投入正常的生产劳动。由于小黑药炖鸡营养丰富、药效神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苗家待客的乡土美食。随着丘北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小黑药炖鸡成了丘北菜肴一个颇具特色的亮点,备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

苗族的服饰特点

服饰特色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苗绣已同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来源:视频综合)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的论文。 研究告诉我们,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这条证据链,在长江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找到了。这粒米,走过了漫长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京族的来历是什么?京族由来简介京族的来历是什么?京族由来简介 作者:姜和 京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其先祖曾居住在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北部地区,大约在我国明代正德年间至19世纪末,陆续由原居地迁入我国广西的东兴地区,即现在的京族地区。很多人对于京族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都有个疑问。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京族文化,了解京族是怎么来的?https://ms.httpcn.com/info/html/2016127/PWPWKOCQTBPW.shtml
3.真相探索网,武汉律师网,武汉律师,律师网,人民,法律,律师机构简介 落星墩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原名为“江西省鄱阳湖候鸟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并更名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职能是保护鄱阳湖以白鹤为代表的珍稀候鸟和湿地生态环境,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科学地、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 鄱阳湖保护区隶属于江西省林业厅,为http://www.artsunlang.com/NewDetail.asp?id=98800
4.八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9篇(全文)2、作者简介: 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10ffwjr.html
5.回民的文化清真简介 你知道什么叫“清真”吗? 伊斯兰教在我国古称“清真教”,回族穆斯林,也被称为“清真回回”,伊斯兰教主命五功的“念”,叫念“清真言”,礼拜场所叫“清真寺”,穆斯林制做的食品叫“清真食品”等等。“清真”二字已广为沿用,且为社会所公认。现对“清真”二字的含义,作如下浅探。 信仰的清真 真主赋予https://www.360docs.net/doc/3e1473794.html
6.天贶节简介天贶节习俗→MAIGOO百科起源 简介 汉族习俗 回娘家 晒书 求平安 大别山天贶文化节 请姑姑 少数民族习俗 苗族“赶歌节” 瑶族“半年” 藏族“响浪节” 布依族“六月六” 瑶族“晒衣节” 土族“花儿会” 详细介绍 PROFILE + 起源 “六月初六”,宋代称天贶节,贶,意同赐,传说是大禹的生日,应为附会,因上古不庆生,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1547.html
7.高二历史上册教案5篇_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_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_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http://www.jiaoyubaba.com/gaozhong/23404.html
8.应城名称 简介 图片 文峰塔 文峰塔亦名凌云塔、文笔峰,俗称文峰楼,位于应城市区南3公里,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塔高34米,砖石结构,六面七层,每层以螺旋式石阶相连接,游人可循阶而上,每层均有休息平台和青石为栏的半圆拱门,塔顶有铸铜铸造的宝葫芦壮顶,塔西南向辟一门,门楣镌"青云直上"四字,塔基石砌,https://baike.sogou.com/v94810.htm
9.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精选8篇)7、这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从( ),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 )季节,从( 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 8、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90z49zk.html
10.杂交水稻的来历杂交水稻简单介绍1、杂交水稻是美国人HenryBeache在1963年发明的。2、1973年,以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3、1976年,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https://edu.iask.sina.com.cn/jy/jTtgqvk2kx.html
11.“旧宫”的来历周末闲来无事就到旧宫公园走路,一圈下来先生说缺少旧宫的简介,应该让后来的人了解“旧宫”的来历。希望后续建设中多展示一些当地人文和历史常识。暂时借助大众点评这个平台简述一下“旧宫”吧:它是因“旧衙门行宫”而得名。旧衙门行宫是明代修建,为海子提督衙署,是清帝射猎避暑临憩的行宫。民国年间被奉军拆毁,剩下的https://m.dianping.com/review/854762020
12.水稻田发现“外星生物”84岁庄稼汉说不出来历原来,大怪物“三眼恐龙虾”是佳朋鲎虫,小怪物“仙女虾”则是枝额虫,二者均是2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远古生物,被誉为“活化石”。它们的卵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保存多年,直至环境适合时才孵化。网民惊叹其顽强的生命力,纷纷称之为“虾坚强”。 “三眼恐龙虾” https://www.jnnews.tv/news/2011-06/28/cms194254artic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