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的历次“粮食危机”,发生了什么?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李兴彪、王聪颖《21世纪历史“粮食危机”探讨与展望》

21世纪以来,全球总共经历过三次“粮食危机”。三次“粮食危机”分别发生在2006-2008年,2010-2011年,2020年至今。本文主要梳理世界上历次“粮食危机”发生的表现以及其原因。

(一)2006年-2008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06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产生原因和背景:

极端天气影响产量。2005—2008年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受到卡特里娜咫风的袭击和中部南部热浪的影响,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频繁出现下降;欧盟受到洪涝灾害和温带风暴影响,2006和2007年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印度2005、2006和2008年均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能源价格上涨通过两种途径拉动粮价上涨。

以原油为例,第一种途径是替代效应。原油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如生物柴油,燃料乙醇,PTA和合成橡胶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替代品的原料—菜籽油、豆油,棕桐油,玉米,甘蔗,棉花,橡胶—需求随之上升,拉动经济作物价格上涨,挤占粮食作物耕地,进而拉动粮价上涨。

第二种途径是成本效应。原油价格上涨促使以原油为原料的柴油、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粮食作物价格上涨。

各国农业贸易政策变化和市场投机拉高粮价。一些国家为应对预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维护本国粮食安全,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进口。阿根廷政府于2007年11月将大豆出口税从27.5%提高到35%,小麦出口税从20%提高到28%。

这一政策对出口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2008年,2008年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从1384万吨下降到559万吨,同比下降60%,出口量增幅从2007年的45%转为-60%,由正转负。小麦出口量从965万吨下降到877万吨,同比下降9%。

(二)2010年—2012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10年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再次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产生原因:

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美国2011年遭受暴风雪,龙卷风和干旱,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均下降;欧洲2010年遭遇风暴辛加袭击,小麦产量同比下降2%,玉米产量同比下降1%;印度2012年遭受高温干旱,大米产量增幅从2011年的9.7%下降到2012年的-0.1%,产量增幅由正转负。

贸易保护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量不足,拉高粮价。

2010年8月,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受其影响,当年小麦出口量从1856万吨降到398万吨,同比下降79%。乌克兰政府从2010年10月开始实行粮食出口配额制,一直延长到2011年6月,2012年11月15日起全面禁止小麦出口,2010年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从去年的934万吨下降到350万吨,同比减少63%,一直到2013年才恢复到2010年之前9.5万吨左右。

地区冲突导致粮食减产。该时期的冲突以叙利亚内战为主,叙利亚是西亚的粮食生产大国。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农业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量,带动粮食价格上涨。

本次“粮食危机”的表现、原因、粮价的未来展望和中国受到的影响:

1.“粮食危机”的表现

全球食品价格持续走高,小麦价格一骑绝尘。以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为基准,CRB食品现货指数在2022年5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75%,CBOT玉米价格在2022年4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109%,CBOT小麦价格在2022年3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134%,CBOT稻谷价格在2020年2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71%。小麦价格涨幅显著高于食品整体及玉米、稻谷价格涨幅。

全球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小麦期末库存和库销比都处于三年来最低点。

2.本轮全球“粮食危机”产生原因

(1)极端天气: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小麦因正处在生长季节受影响较大

长期持续的拉尼娜现象导致重要小麦产区频繁出现干旱。通常以厄尔尼诺指数衡量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与否。当厄尔尼诺指数大于等于+0.5并且持续超过5个月,即可认定“厄尔尼诺事件出现”;当厄尔尼诺指数小于等于-0.5,即可认定“拉尼娜现象出现”。

干旱导致美国小麦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美国面临十年来最大干旱,小麦产量受到威胁。USDA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美国约69%的作物生长区都遭遇旱灾。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美麦产量减少影响国际粮食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2021年,美国小麦产量占全球的5.8%,出口占到全球小麦总出口量的10.9%。虽然USDA预测2022/2023年美国小麦产量上升,但不利天气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可能高于预期,导致产量减少,影响出口量,小麦供应不足,驱动粮价上行。

热浪袭击印度,威胁小麦生产。印度迎接122年来最大热浪。自2022年3月起,印度遭遇持续高温。

印度小麦主产区受高温影响,小麦产量下调。印度政府预计今年小麦产量1亿吨,较去年的1.1亿吨下降10%,可能对出口量形成一定削弱。

除此之外,极端天气促使非洲、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欧亚大陆部分国家(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叙利亚)的粮食产量下降,进口需求上升,进而驱动国际市场粮价上涨。

(2)地区冲突:俄乌问题拉大粮食供应缺口,驱动粮价上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供应中发挥巨大作用。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产量总计1.08亿吨,占全球5.7%,产量占全球比重呈抬升趋势;出口量5300万吨,占全球26.1%。俄乌以全球4.4%的玉米产量承担着18.7%的进口量,在国际玉米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俄乌局势变化对全球粮食供需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粮价。

俄乌问题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粮食价格。一是影响农业生产进程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和出口量;二是通过拉高化肥价格影响粮食生产成本进而抬升粮食价格;三是通过影响粮食供应链拉升粮食价格。

俄乌问题严重影响当事国家农业生产进程。俄乌问题爆发正值春耕季节,劳动力短缺和耕地破坏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进而影响出口量。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缺口加大,粮价抬升。

俄乌问题通过拉高化肥价格拉动小麦成本上升。俄乌问题对小麦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俄乌禁止进口化肥政策和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导致的世界能源及化肥供应减少。俄乌化肥禁运政策和欧美国家制裁共同导致化肥和能源供应减少,化肥价格走强,拉动小麦成本上升。

化肥成本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肥价格上涨将拉升粮食生产成本,进而带动粮价上升。

俄乌问题导致粮食供应链受阻。俄乌问题以来,乌克兰出台政策禁止包括小麦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出口,影响世界市场的小麦供应量,物流方面同样不容乐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俄乌问题将导致63亿美元左右的潜在农业供应链损失。

(3)经济冲击:民众失业率增加,经济恢复不均衡和供应量受阻共同推高粮价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高企,失业率升高带来的收入减少导致部分人口无法获取食物。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新冠疫情限制导致大面积失业,进而使获取食物难度增加。这一局面在南非尤为突出。货币贬值,贸易中断和进口谷物的价格高位导致整个地区食品价格上涨。

全球经济恢复不均衡和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也是粮食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率先走出困境的国家地区恢复生产,对粮食需求开始增长。疫情带来隔离检测需求导致粮食运输受阻,粮食供给减少。供需此消彼长导致粮价上涨。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导致区域性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更加频繁出现,推动粮价上升。

(4)能源价格: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粮价上涨

2021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能源价格上涨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驱动粮价上涨。

3.国际粮价未来走势展望:短期供需矛盾严重

逆全球化趋势加重,各国贸易政策影响出口,加剧供需矛盾。同前两次“粮食危机”情况相似,在预期到粮食价格长期走向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出口鼓励进口,维护本国粮食安全。

(二)全球粮价上升对我国的影响:粮价上涨但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

中国粮食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俄乌问题前后,中国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均远低于国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而中国玉米在俄乌问题后的上涨幅度甚至低于俄乌问题前上涨幅度,受国际玉米价格影响较小。

低进口依赖度助力粮价稳定。我国小麦进口依赖度一直处于低位。2021一2022年,我国小麦进口依赖度连年下降;玉米进口依赖度低,疫情以来有所上升,2021年进口依赖度达到9.4%。国际粮食供需总体而言对我国粮价影响较小。

(三)我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出台多项政策维护粮食安全

1.保障化肥供给,发放农资补贴

2021年来,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粮食价格。磷肥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一系列政策保障粮食生产缺口主要表现在钾肥方面。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氮肥和,我国推出从供给端来看,投放储备化肥保障化肥供应。从需求端来看,研发力度发放农资补贴来提高农民施用化肥的积极性。从技术端来看,加大技术争取做到施肥量少而效果好。

2.建设全面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已久,制度较为完善,三道防线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第一道防线是我国充足的粮食储备。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二是关键地区应急粮食储备体系逐步健全。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THE END
1.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我国三大粮食作物 内容摘要:1、玉米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被叫做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珍珠粒、薏米仁、粟米、番麦。2、小麦是禾本科的植物,是三大谷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人类的主食之一就是小麦的颖果,小麦的颖果在处理好之后可以制作成面包、http://field.10jqka.com.cn/20230106/c644093670.shtml
2.粮食之源世界各地的主要粮作物探秘在《粮油作物百科》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的粮食作物,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特点。 小麦 小麦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和消费的人类主食之一。它不仅用于面包、面条等加工食品,还被用来制作各种传统饼干和糕点。在《粮油作物百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542344.html
3.世界大国之第一:1.水稻产量第一>来自超短仙掌柜世界大国之“第一”:?1. 水稻产量第一———>中国 2. 土豆产量第一———>中国 3. 出口量第一———>中国 4. 铁矿储量第一———>俄罗斯 5. 国土面积第一———>俄罗斯 6. 人口数量第一———>印度 7. 橡胶产量第一———>泰国 8. 科技https://weibo.com/2541402137/P7UXitWM8
4.新闻报道大豆:无声的农业巨头,如何改变全球粮食格局### 结语 大豆作为全球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农业生产模式。面对环境挑战和市场变化,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我们期待看到大豆在全球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对大豆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作物的http://www.sushb.com/tcgx=70124625
5.创意大豆:无声的农业巨头,如何改变全球粮食格局社会新闻### 结语 大豆作为全球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农业生产模式。面对环境挑战和市场变化,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我们期待看到大豆在全球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对大豆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作物的http://www.shsgtc.com/tcgx=31705906
6.热销大豆:无声的农业巨头,如何改变全球粮食格局社会新闻### 结语 大豆作为全球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农业生产模式。面对环境挑战和市场变化,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我们期待看到大豆在全球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对大豆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作物的http://www.songhuavip.com/nmbdbl=99343392
7.小麦VS玉米,谁才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世界上种植量最多的农作物,不是小麦,不是水稻,是玉米。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量最大的农作物,同时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都把玉米作为主要食粮,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排名前两位的玉米产销国。(记者:栗鑫、田颖、葛松松、牛雯 编辑:蒋黎明 监制:夏继锋、摆向光、杜青林、狄晓晶)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video.html?item_id=14582288453923408464
8.小麦VS玉米,谁才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央视新闻http://ysxw.cctv.cn/video.html?item_id=14582288453923408464
9.小麦VS玉米,谁才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丨青听小麦VS玉米,谁才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丨青听 世界上种植量最多的农作物,不是小麦,不是水稻,是玉米。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量最大的农作物,同时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都把玉米作为主要食粮,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排名前两位的玉米产销国。https://www.hntv.tv/rhh-9595287552/article/1/1714929379436351489
10.世界十大最顶尖的农业(农产品)强国美国是全球公认的科技强国,拥有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等都是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除了跨国科技巨头之外,美国也是公认的农业强国,美国拥有超过200万个农场,美国在执行休产休耕的情况下,累计粮食产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5,是全球第一大农作物产品出口国,美国每年向供应约1.5亿吨的粮食出口数量。其中,大豆出口曾占全世界出口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12/20/37266156_1026203664.shtml
11.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等:新时期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一是“粮经饲”结构优化。20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密集型的粮食等作物播种面积调减,果蔬、水产、茶叶、药材等劳动密集型农作物播种面积调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粮食作物(这里仅指小麦、稻谷)播种面积8.0亿亩,较2000年下降5.6%;播种面积占比32.2%,较2000年下降4个百分点。饲料作物(玉米和豆类)面积达7.9亿亩,http://www.timeagr.com/news/276.html
12.制种行业:植根沃土,继往开来展新篇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规模整体趋稳: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据《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数据,2019年我国制种行业规模1,188亿人民币,2011~2019年CAGR+2.3%。从发展阶段历程看,我们认为我国制种行业经历“四自一辅”、“四化一供”、种子产业化、种子现代化四个阶段,核心差别在于育种主体的变化: https://research.cicc.com/frontend/recommend/detail?id=1807
13.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第一年科技加持“黑土粮仓”又迎丰收年公司今年是《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实施的第一年,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将担负起更多的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重任。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今年6月的持续低温多雨和频发的强对流天气一度令农业生产面临“大考”,但得益于全面落实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https://www.p5w.net/roll/company/202410/t20241008_6199230.htm
14.2024年大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大米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加工和消费市场极为庞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稻谷品种改良、种植技术优化以及机械化收割水平不断提高,大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目前,全球范围内优质大米品种繁多,包括粳米、籼米、糯米等,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意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12/DaMi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