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答:在现代人的餐桌上,“黍”已经十分稀罕,但在古代各类典籍甚至诗词里,“黍”却曾是标准的“熟脸”。唐人孟浩然那一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叫多少后人暖心了上千年。而在诞生于周代的《诗经》里,总共只有百次提到农业作物,“黍”竟出现了21次。在三千年前中国人的“食谱”里,标准的重量级地位。

“黍”,又称黄米,在中国本土的农作物里,它是响当当的“老资格”。比如中国境内东至黑龙江西至新疆的各类石器时代遗址里,都能发现“种黍”的遗迹。其在中国本土的栽培史,保守估计八千年以上。中国传统的农业“五谷”里,“黍”曾长期位居第一位,商周时代的餐桌甚至宴会上,“黍”更是主角,不止用来做主食,还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诗经》里的名句“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足以见证其在农作物里的“一哥”地位。

也同样是在“黍”失去“一哥地位”的春秋战国年间,虽然中国农作物里的“一哥”变成了粟,但另一位农作物里的“年轻人”也正后来居上——小麦。虽然在距今3800年的新疆孔雀河古墓沟遗址里,就发现了小麦的遗迹。但中国人种小麦的历史,还是要比西亚国家短得多。小麦起初被称为“来”。直到战国年间,小麦还只是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以及河北东南部等地,就连“种粮大户”关中平原,直到汉武帝时还“关中俗不好种麦”。

也同样得益于古代中国强大的耕作技术,“年轻”且“外来”的小麦,也不停克服着水土不服的毛病:中国北方各类先进的灌溉工程,各新型麦种不断涌现,“耧车”“铁犁”等新农具的应用,以及“区田法”等先进耕作的推广,都给小麦产量打了强心针。汉代时,中国小麦的亩产量已经突破了120市斤,是13世纪英国小麦亩产量的近三倍,更高于汉代农作物“一哥”粟。“俗不好种麦”的关中等地区,到魏晋南北朝时已大量种麦。

但“水土不服”的难题都解决了,这些难事还是事儿?也正是从唐朝年间起,中国小麦的收割技术和加工储藏技术,也是高速发展。唐代时就有了长镰刀“麦钐”,一把麦钐的收割效率“功过累倍”,宋元年间又出现了“麦绰”“麦笼”,收割效率更比唐朝以前提高了十倍。直接解决了“大规模种植”的瓶颈。“水磨”“石磨”等新型粮食加工器械的普及,叫“小麦变面粉”速度加快,“伏天曝晒”“药物防虫”等新方法,也大量应用。

如此一来,从唐朝中后期起,中国小麦的种植,那是彻底解了锁。宋代的小麦种植不但遍及北方,还在南方大规模推广。就连公认先前不适合种麦的广东,都获得了小麦丰收。湖广四川淮南等地都是大面积种麦。到了明清年间,小麦的种植更遍及了南北各省,以《天工开物》的总结说,当时老百姓的饮食已是“小麦居半”。曾经“粟”“黍”身后低调的小麦,这时已华丽转身,成为中国人的主粮。

看过这样的突破,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时代,会是中国人口增长的又一高峰。为什么棉花甘蔗桐树漆树茶叶桑麻等昔日昂贵的经济作物,会在明清年间大量普及种植。正是这高速增长的农业产量,给经济作物的增收提供了空间,更给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搭起了平台。那如“银泵”般一度赚世界钱的繁荣产业,背后的“无名英雄”,正是小麦等农作物。

甚至何止是明清,如果纵观从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年历史,就知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岁月,也同样是小麦的“逆袭一哥”史。中国历史上的多少“盛世”“中兴”,也正是小麦等农作物在助力。看懂小麦,也就看懂了中华民族开阔学习的眼界胸襟,以及孜孜进取的力量。一株小麦背后,恰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

参考资料: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农业科技史话》、张显清《明代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芦宁《先秦两汉黄河流域粟与小麦地位变化研究》、夏奇梅《麦类作物的起源及在南北朝之前的栽培》、曾雄生《论小麦在古代中国的扩张》

原标题:《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THE END
1.水稻和小麦哪个产量高水稻和小麦哪个产量高 批八字六道轮回八字精批五行盈缺 1、水稻和小麦是世界上两大主粮,水稻是生产米的必备原料,而小麦是生产面的重要原料。 2、南方地区一般都是种植杂交水稻,现在国家研发了很多超级稻品种,亩产都在800公斤以上。 3、北方地区以种植小麦为主,亩产500到600公斤,最高亩产764公斤,是北方人的主食。http://m.lhl4.com/zx-831635/
2.2017年常熟粮食生产情况简析统计分析统计显示,全市全年粮食综合亩产为443.7公斤,比上年减少5公斤,降1.1%。其中,夏粮亩产286公斤,比上年增加2.8公斤,增长近1%,小麦亩产286.4公斤,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1%;秋粮亩产594.7公斤,比上年减少13.7公斤,下降2.3%,水稻亩产606.4公斤,比上年减少15.1公斤,减2.4%。 http://www.changshu.gov.cn/zgcs/c100360/201801/83645d863857474c86ed34db917da279.shtml
3.水稻:亩产量最高1000公斤;小麦:亩产量最高800公斤;土豆像土豆、红薯等这些农作物人类需求量没有那么高,但它们的产量却非常高,当然红薯和土豆在大米以及小麦紧缺的时候,也是可以做为粮食替补的。 还有一种农作物产量也很高,那就是生姜,亩产可到5000公斤,是水稻和小麦的五倍以上,生姜不是主粮,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需求量非常少,如果生姜的产量和水稻、小麦互换,那么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19/20/1104586296_1104586296.shtml
4.公民科学素质科学家想测试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新药是否有疗效,采取的测试方法一般为:给一定数量的高血压病人服用这种药,另外给相同数量的高血压病人服用无效无害、外形相同的安慰剂,然后观察这两组病人中各有多少人的血压有所下降。这就是科学上进行临床测试新药的方法。 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5.小麦和水稻哪个营养价值高专家文章小麦和水稻不存在哪个营养价值更高的说法,小麦和水稻通常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小麦、水稻中含有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适量吃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营养物质。小麦有改善体虚、盗汗等不适症状的作用;水稻有促进消化、提高代谢的作用。小麦、水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身体各机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0oph5o2rk3uu84d.html
6.小麦和水稻哪个营养价值高通常情况下,小麦和水稻都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小麦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热量以及蛋白质,并且小麦能够改善身体虚热、自汗、盗汗等症状。水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物质,能够增强身体体质,并且水稻中含有可溶性糖,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食物https://www.xywy.com/arc/59052.html
7.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专家品种简介特征特性:晚熟,旱肥类型。生育期95天。前期发育较慢。抗旱性突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株高95-100厘米,秆强抗倒伏。穗层整齐,抗多种病害。灌浆速度快,后期熟期好,籽粒饱满。产量水平较高,具有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潜力。品质优良,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https://www.haas.cn/info/1051/80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