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稻草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肤、怠、穗、憋、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积累“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
3、理解稻草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拼读生字词,老师检查并指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稻草人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文中老太太的同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指名读第一单元《导读》),你能说一说《导读》告诉我们什么了吗谁能说一说,咱们都学过哪些童话故事(生:《神笔马良》、《小红帽》、《白雪公主》……)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稻草人》。
二、新授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指定三位学生朗读课文。播放wav音频朗读。比较学生朗读和wav音频的不同之处,同时指导朗读方法。
注意以下生字词语,尤其是画线的字。(幻灯片展示)
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
在练习本上边读边写一写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2、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四)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1、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五)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1、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哪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什么的感情(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3、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4、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三、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ròupífūdàosuìmiǎnqiǎng
()()()()
báihóugēngzhònghèsè
()()()
wǎnjiùhuòshìchéndiàndiàn
(二)改写句子。
她以前哪里笑过啊(改为陈述句)
课后小结
活动目标:
1.知道稻草人的用处,产生爱护农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2.感受故事中稻草人的情感。
3.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学习合作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稻草人一个,制作稻草人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谈话引出课题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2.谈话:秋天到了,看着成熟的稻谷,农民伯伯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来了好多的小鸟吃谷子,农民伯伯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农民伯伯赶走小鸟,保护粮食呢?为什么要请稻草人呢?
二、结合课件,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稻草人的朋友》
1.出示图片一,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欣赏课件
2.稻草人没有朋友,它感到怎么样?
3.稻草人先请谁帮忙?兔子帮忙了吗?它是怎么说的?稻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4.后来稻草人又请谁帮忙?小狗帮忙了吗?稻草人满意吗?
5.正当稻草人歪着身子难受的时候,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
6.谁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么办法使稻草人快活起来的?
7.你们喜欢稻草人和小猴吗?为什么?
三、扎稻草人,体验合作的快乐
1.平时,稻草人都是一个人在农田里看护,好孤单,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它找个好伙伴,你们看,金老师也做了个稻草人,让他们做个伴,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几个去陪伴它?
2.小组合作制作稻草人。
要求;
(1)先和小组里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谁负责做稻草人的头、手、身体、脚。
(2)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
(3)装扮稻草人。
3.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四、幼儿作品展示
教师:小朋友做的这些稻草人真漂亮,下次我们一起把这些稻草人插到稻田里,这样,他们不仅不会觉得孤单,而且还能保护更多的庄稼。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很注重幼儿的朗读训练,运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幼儿喜欢朗读,这也是我们学前班老师要训练的目标。通过看图,朗读诗歌了解稻草人的作用,再通过制作稻草人加深了小朋友对它的印象。稻草人制作环节适合学前班儿童的心理年龄,在学中玩,玩中学知识,直观面对稻草人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庄稼果实都成熟了,农村的孩子对于稻子也并不陌生,秋天稻田里金黄一片,美丽极了!但对于稻草的认识和了解幼儿还不是很深刻,我从这一教学动机出发,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园的课题活动《乡土资源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中的运用与实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主体性,并运用多种手段:出示稻草、稻草制品、课件等调动幼儿积极的兴趣,旨在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做做中感受操作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这一大班美术活动《稻草人》。
1、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能够说出秋天里的各种庄稼水果等。
2、学会用捆、扎、贴、画等技能装扮制作稻草人,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
3、初步了解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增强环保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会用捆、扎、画等技能装扮稻草人,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
尝试自己独立完成稻草人的装扮,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捆剪齐的稻草、丝带、剪刀、白纸、蜡笔、双面胶。
一、律动进场
幼儿随老师一起手拿稻草做不同的动作(挥手、开汽车、骑马等)
二、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现在是秋天,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庄稼果树都成熟了,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高粱、水稻、棉花、红薯、石榴、苹果、梨、柿子等等)
2.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棒,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水稻也成熟了,你们认识水稻吗
三、出示水稻,认识水稻
1、教师出示水稻,请幼儿观察。
请幼儿来说说水稻的样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下面的部分呢请幼儿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上面的金黄色的颗粒是水稻的果实,把黄色的外壳剥去,里面就是爸爸胖胖的米娃娃,把这些米娃娃煮熟呢就是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下面的部分,把它晒干了就成了稻草。
2、稻草变变乐
师:如果把稻草扔了那多可惜啊,我们要把稻草变废为宝,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稻草可以做成什么
老师这边也有一些用稻草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教师出示PPT)出示一些稻草制品:草帽、草鞋子、
请幼儿看看都有些什么
四、出示稻草人
师:今天啊,稻草人也来到了我们教室,(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稻草人)模仿稻草人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稻草人呢”幼儿观察稻草人
说一说稻草人有些什么
师:请你们来看看稻草人是怎样的它有几只手,几只脚
引导幼儿小结:稻草人有两只手、两只脚、还有一个圆脑袋
尝试制作稻草人
请小朋友们想不想做稻草人需要哪些工具
(剪刀、蜡笔、纸、扎稻草的绳等)
师:做稻草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请你们交流讨论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儿观看ppt、教师作解说
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捆稻草,先把稻草分成四分,做稻草人的两只手和两只脚,每一份啊有三到四根稻草,把这稻草捆在一起,用绳子扎紧,做好它的手和脚,还缺什么脑袋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说出先在纸上画上稻草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剪成圆形贴在稻草人上,对啊,这样啊稻草人就做好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五、幼儿制作稻草人
1.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在系、扎等环节可以两两合作互相帮助完成,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新。
2.和稻草人一起玩一玩
教师带领幼儿去操场做稻草人的游戏变靴筒到靴面到鞋跟。教师在每个环节的讲解比较紧凑,使幼儿的想象空间缩小。
一、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板书:
1、稻草人
稻草人——老妇人
(善良)
焦急
担心愤恨
悲伤
(可怜)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了解稻草人的作用。产生爱护农作物及稻草的情感,
体验利用稻草进行游戏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稻草娃娃一个,故事图片四幅。
稻草一把,稻草绳、草鞋、草包、稻草锅垫、稻草门帘等实物编织品或图片若干。
幼儿操作用的稻草、树叶、胶带、及时贴、毛线、碎布、剪刀、画笔等。
活动目标
了解稻草的用途,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初步学习制作稻草人,体验利用稻草进行游戏的乐趣。
通过学习故事,了解稻草人的作用。产生爱护农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出示稻草娃娃,引出课题
1.请幼儿说说它是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用处。
2、这可爱的稻草娃娃今天要来给小朋友说说他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二、结合图片,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稻草人的朋友》
(附后)并提问:
1.稻草人没有朋友,它感到怎么样?
2.稻草人为什么会倒在稻田里?
3.稻草人先请谁帮忙?兔子帮忙了吗?稻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4.后来稻草人又请谁帮忙?小狗帮忙了吗?稻草人满足吗?
6.谁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么办法使稻草人快乐起来的?
7.那稻草人为什么总要站在田里呢?
三、认识稻草
1.熟悉稻草的作用:
(出示一把稻草)这就是用来制作稻草人的原料——稻草,请你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稻草颜色是枯黄的,摸上去是干干的,有点软)你知道稻草除了可以做稻草人,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做草绳、草鞋等。)
2.出示一些稻草手工编织品,请幼儿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如装饭锅的草编容器可以保暖,草鞋既透气又防滑等。)
3.其实稻草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呢。出示图片,进一步探讨稻草在生活中的用处。
(1)、抗洪救灾时,解放军叔叔用稻草编织成袋子装泥土、黄沙去堵洪水的
(2)、玻璃在运输过程中要用稻草包一包可以防止被震坏?
(3)、养鸡场、养鸭场为小鸡、小鸭搭草房子用来取暖
(4)、冬天用稻草盖青菜、萝卜,青菜、萝卜就不会被冻坏。
(5)、在活动室寻找稻草做成的工艺品。(草绳、稻草人、稻草树、草鞋、稻草鸟窝、草龙等)
三、尝试进行制作稻草人
1、师:瞧!原来稻草的作用这么大,以后再也不能小看它了。今天稻草娃娃想拜托你们帮它找点稻草人朋友,你们愿意吗?
2、幼儿观察稻草人,教师示范制作,讲解制作步骤和要点。
3、幼儿分成若干组,四人合扎一个稻草人,教师重点指导打结的步骤,要求要扎得紧。
要求:①先和小组里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谁负责做稻草人的头、手、身体、脚。
②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
③装扮稻草人。
4、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做的这些稻草人真漂亮,有了这么多的稻草人,它们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我们一起把这些稻草人去送给我们的农民伯伯,让它们来保护我们的庄稼吧!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持续利用稻草进行小制作活动,并将“作品”用于游戏。
附: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片断。
稻草人的朋友(故事)秋天到了,稻谷黄了,许多麻雀飞来,偷吃稻谷。农民伯伯见了十分心疼,他扎了个稻草人,让它来驱赶麻雀。
1、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及他的一些童话作品。
2、在有感情地朗读这篇童话作品时,了解稻草人在田里所看到的几件事,感受稻草人急别人所急,但又无能为力的思想。
3、能简要复述稻草人看到的几件事。
一、借助插图,简介叶圣陶及他的童话作品。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稻草人
2、出示稻草人插图,让学生感知稻草人的外貌。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到稻草人看到了三件事,是哪三件事呢?简要说说这三件事的内容。
四、重点讲解第一个故事:
1、当稻草人看到饱满的稻穗时,它想到了什么?
2、自读稻草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当小蛾来到田里时,思考:稻草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4、交流:当老妇人离开稻田时,稻草人又是怎样想的呢?
5、小结第一个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稻草人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稻草人做事非常尽职尽则。
6、简要说说第一个故事的内容。
五、以第一个故事为标准,略讲第二、第三个故事
思考,交流稻草人看到的事情及想到的内容。让同学们读一读。
六、概括出稻草人的特点及品质。
拓展:现实生活中,有哪一类人象稻草人?
作业:续写稻草人的故事。(抓住稻草人的特点,它所看到的、想到的去写)
制作意图:我制作的稻草人既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操作,装饰环境。
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同时让幼儿学会认识各种昆虫,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选用材料:废旧纸盒、废旧卫生纸卷芯、彩色卡纸、泡沫垫、塑料小棍、及时贴、昆虫卡若干、太阳卡、花卡、塑料吸管。
1、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制作方法:
1、讲泡沫垫剪成圆形、中心掏空,作为底托;
2、将卫生纸卷芯两个连接在一起,用及时贴包好,插在底托中心;
3、将废旧纸盒剪成稻草人形状,用彩色卡纸加以装饰,把做好的`稻草人固定在卫生纸卷上;
4、制作一些昆虫卡片和太阳卡片一张,花卡一张;
5、把塑料小棍和卡片粘在一起;
6、用塑料吸管剪成段,固定在稻草人背后,把制作好的卡片插在吸管里;
适宜年龄和地点:适合于4-6岁幼儿使用。既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教具,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操作。
教育功能:主要用于幼儿语言区域活动,进行故事创遍和讲述。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从6月26日秧苗的移栽到10月8日秧苗的抽穗,我们种植水稻的活动已经持续了3个月有余。孩子们总喜欢去看看,因为秋天里稻穗一天天都在变化着,颜色由青色渐渐转为黄色,稻谷越来越粒粒饱满,一天天走向成熟,五块“稻田”黄澄澄的,仿佛是五块黄地毯,空气里散发着稻花香味。10月9日,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种植园,细心的桐桐发现:一根稻穗上的稻谷少了几颗,稻谷怎么少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询问着。是不是掉到地上了?是不是虫子吃了?是不是鸟儿吃了?面对眼前稻穗的惨景,孩子们可伤心了。经过大家的蹲守观察,发现是麻雀偷吃了稻穗,我们结合《指南》精神,把保护水稻的自主权教给孩子,通过大家的讨论统计,统计结果是做稻草人保护水稻的小朋友最多,于是我们就生成设计了这节大班美术活动《稻草人》。活动我们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主体性,旨在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做做中感受操作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1.看步骤图、学会用捆、扎、贴、画等技能制作装扮稻草人,增强动手能力。
2.能与同伴商讨分工制作任务,体验分工制作的`快乐。
干稻草若干、装扮材料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一、出示稻草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稻草来做稻草人吧!
二、介绍做稻草人的材料。
三、了解做稻草人的简单步骤图。
师:那稻草人怎么做呢?
你哪一步看不懂,谁来帮他解答一下?(出示:做稻草人的步骤图)
第一步:将稻草分成两份,一份多一点、一份少一点。选多一点的稻草对折,在对折上的地方用扭扭棒固定,分出头与身体。
第二步:选少一点的稻草对折两次,做稻草人的手臂。
第三步:分开身体,将做好的手臂夹在身体中间,再用扭扭棒把手臂固定在身体里。
四、出示范例作品,拓展幼儿的创意思路。
师:稻草人扎好了,这样好看吗?现在就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装饰稻草人。
五、小组分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小组,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五、欣赏点评小组的作品。
六、整理材料,活动结束。
教材简介: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稻草人的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合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教案设计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教学内容:讲授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
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板书设计:
稻草人飞蛾下子老妇人
(善良)焦急、担心、愤恨、悲伤(可怜)
作业设计
一、
1、辨字组词
带戴
穿衣()帽一衣()水领()拥()
竭褐渴喝
()色()力()望()彩()水口()
2、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安安静静
3、认真读课文,再回答问题
1)什么情况下稻草人替他的主人高兴?
2)什么情况下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课文重点第15至1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16、17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
教学重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3、了解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准备1、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稻草人的图片。
3、课件。
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叶圣陶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叶圣陶:补充叶圣陶的资料
3、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需要指导书写的字是: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讲点拨:
一、抓对比→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二)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二、抓飞蛾→突出善良
感情朗读第3-5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一)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二)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三)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抓祸事→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一)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
(二)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抓肉虫→突出悲惨朗读第9自然段,思考:
(一)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
(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抓变化→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一)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2、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模仿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中心句。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读出节奏和情感。
2、了解稻草人的作用。
3、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享受创造的快乐。
4、结合儿歌,讲解制作稻草人的步骤和方法。
5、理解儿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6、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学习儿歌《稻草人》。
难点:朗读儿歌《稻草人》,感受作品拟人化描写的生动、有趣,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幼儿用书、挂图、稻草、录音带等。
一、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乡村,了解了乡村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乡村、走进田野去感受农村的大好风光。
二、出示挂图,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你在大图中发现了什么?(田野、稻草人)由“稻草人”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呀?稻草人是长在哪里?它“长”什么样?它会“走路”吗?为什么稻草人要站在田间呢?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自由大胆地说出来。)
三、欣赏诗歌:
(1)听录音2-3遍。
(2)诗歌里面说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3)稻草人在那里用什么用呢?
四、朗诵诗歌:
(1)分句学习诗歌。
(2)跟着录音带整体朗读诗歌。
(3)开小火车的形式朗诵诗歌。
(4)集体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
五、活动延伸:制作稻草人
(1)观察稻草人,讨论稻草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讲解制作的步骤和要点。
①把一束稻草的一头扎好,用两根竹子穿起来固定住。
②再用一些稻草编织成稻草人的帽子。
③给稻草人穿上衣服。
(3)让幼儿做表演结束。
附:表演内容(部分幼儿扮演秧苗,二到三位幼儿扮演稻草人,二到三位幼儿扮演麻雀。秧苗在田里迎风摇,稻草人看护着秧苗。麻雀出现在了,他们想去偷吃秧苗。当麻雀飞近田的时候看到了稻草人,想小心地靠近。突然一阵风吹过,稻草人摇动了起来,麻雀吓得赶紧逃跑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很注重幼儿的朗读训练,运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幼儿喜欢朗读,这也是我们学前班老师要训练的目标。通过看图,朗读诗歌了解稻草人的作用,再通过制作稻草人加深了小朋友对它的印象。稻草人制作环节适合学前班儿童的心理年龄,在学中玩,玩中学知识,直观面对稻草人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多注重情境的创设,可能让幼儿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小百科:稻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稻的茎叶。稻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糯稻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
1、通过看看讲讲,知道小熊学做稻草人后遇到的各种困难,理解稻草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环境创设:
绘本大书,每人一本小书。
重点与难点:
一、集体阅读
——第一幅:说说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熊?
——第二幅:看看小熊在干什么,猜猜站在一边的熊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听听熊妈妈是怎么说的,讲讲对稻草人的了解。
——熊妈妈说了什么?
——为什么熊妈妈让小熊学学稻草人?
二、阅读理解
——幼儿独立阅读小书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小熊学做稻草人遇到了什么麻烦?
——想象小动物们看到小熊有趣的模样会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找找哪副图片讲了熊妈妈知道了小熊学做稻草人的事。
——想想熊妈妈会怎样劝说小熊。
——完整欣赏故事,说说自己觉得哪段故事最有趣。
三、角色表演
——幼儿自由结伴,分角色扮演
——欣赏同伴的表演,并说说哪一组演的最好。
四、讨论熊妈妈的话
——你觉得熊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小熊应该怎样学做稻草人?
一、活动背景
孩子在参观农村的过程中,发现了稻田中的稻草人,都很好奇,用手去摸摸,并问这是谁做的?有什么用?我就给孩子讲了有关稻草人的故事,给孩子看了有关稻草人的flash。并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对稻草人的作用有更多的了解,从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会跳双圈扇子舞,能用肢体语言表现稻草人的动作。
2、练习在音乐的间奏处交换舞伴,尝试在间奏终止处做不同的稻草人造型。
3、感受音乐活泼的情趣,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人手2把扇子。
2、人手一朵手花。
3、《稻草人》的音乐、《秋天多么美》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进入活动场地。
2、用谈话引出课题、秋天到了,看着成熟的稻谷,农民伯伯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来了好多的小鸟吃谷子,农民伯伯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农民伯伯赶走小鸟,保护粮食呢?为什么要请稻草人呢?
4、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a)幼儿自由创编稻草人的动作。
(b)引导幼儿创编赶小鸟的动作。
(c)请幼儿坐成一个圆圈,说说自己创编的动作。
(d)教师用故事小结孩子创编的'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d)老师:稻草人赶走了身边的小鸟,发现其他地方还有小鸟,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动作,并提示孩子在音乐的终止处做出不同的造型。
5、幼儿学习舞蹈,学习交换舞伴。
a)幼儿自由找空地方和老师一起跳舞2次。
过渡:变换对行成双圈,面对面站好,引导里圈的幼儿。
在听到间奏音乐的时候要移动位置到下一个小朋友的位置并摆出一个造型,然后再和新的朋友一起跳舞。
b)幼儿在圆圈上跳2遍,重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变对形。
6、听着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
a)要求:注意动作的顺序和方向,能有表情的跳。
b)跳2遍后结束。
老师小结:今天你们帮了农民伯伯的忙,农民伯伯可高兴了,要给你们奖励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礼物吧?(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1、自己制作稻草人。
2、玩稻草人捉小鸟的游戏。
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做过编辑。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等。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1)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反问)
这种行为很好,老师怎么会不支持呢?
(2)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比喻)
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像个大玉盘。
假如稻草人会说话,故事又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想一想,续写本课。
《稻草人》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因而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内容贴近现实。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本书收录了叶圣陶中短篇童话作品三十余篇,并附有丰子恺先生为《古代英雄的石像》所撰写的文笔生动的读后感言。
稻草人的由来三国时期,诸葛亮施用巧计,演出了一幕“草船借箭”的妙剧。就在这天早晨,大雾渐渐散去,有一位在长江里放鱼钩的渔翁,正巧捕鱼到此。钩绳摇动,铜铃响亮,传来有鱼上钩的信号,渔翁急忙收钩,手头感到沉重,心想:定是一条大鱼。渔翁喜出望外地做好了捕大鱼的准备。浮标渐渐收近,大雾也已散尽,渔翁定睛一看,不想钩挂到一个漂浮的死人。渔翁感到忌讳,他的欢喜劲儿荡然无存,硬着头皮收到船边,再仔细一看,不是死人,而是一个十分精致的.草人,头戴皮盔,身穿皮甲,如同真的一般,真是逗人喜爱。渔翁把草人拖到船舱,发现草人身上还钉着二十余支狼牙箭,渔翁将草人收好,十分珍惜地藏进小船暗舱里。
这位渔翁是荆州的农民,他冬闲捕鱼,农忙种地。到了农忙季节,他就回到家中,把那个喜爱的草人也带到家里,全家人看了又惊奇又喜欢。
从草人第一天到渔翁家里,奇事就发生了。原来渔翁家里有很多老鼠,平常连猫都不怕,白天都有鼠跑,闹得不安宁。可是这夜,老鼠绝了踪影,全家人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家里人又惊喜又感叹,都猜想定是这草人的威力。到了清明、谷雨的落种季节,下到田里的谷种,田鼠要来吃,麻雀要来啄,渔翁感到无法,突然想到了草人,便把草人搬到育种地。灵得很!草人往田里一站,田鼠不来了,鸟雀飞走了,种苗长得整齐茁壮。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农村,农民们都依照着在田间扎上草人。后来发展到收获季节,为防鼠防鸟也扎上草人,此办法真有很好的效验,所以流传至今。
2、战士资料,介绍作者。
3、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读一读。
2、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明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仪进行再强调。
(3)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稻草人看到一只飞蛾飞到主人的稻田里,并产下了子儿。稻草人很着急,想把情况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他为主人感到很悲伤。)
4、指名反馈:文中的稻草人长得什么样呢?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第一自然段)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
6、指名反馈。(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
7、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加深感知。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教师:课文主要给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稻草人,一个就是稻草人的主人——老妇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和老妇人形象呢?
2、指名反馈:再读课文后,稻草人和老妇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的稻草人;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4、集体反馈。
5、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语句,学生一起读一读。
(2)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教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老妇人啊!所以善良的稻草人很想帮助老妇人,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有多着急呀!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稻草人焦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教师: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四、课堂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