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通用10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16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1)读书,纠音。

(2)质疑解疑。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教学要求: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教学目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文,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一个奇迹却少有人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大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为此,国家重奖了他。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住中心句阅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师就给以鼓励。对于说得特别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4?你们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教师提示学生,小标题要能反映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且尽量简洁明了。

(2)学生自己练习。

在学生练习加小标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一次一次比较,在反复的练习和比较中逐渐懂得加小标题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让有困难的学生以缩句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创设情境,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录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和可亲可敬。

播放袁爷爷领奖的现场录像,展示当时新闻和媒体对袁爷爷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随后话锋一转:“有人说袁隆平不过是种出了几株水稻,不配受到这么高的赞誉,对此你怎么看?”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有意让学生联系我国60年代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袁隆平培植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的伟大。

6、回顾全文,指导朗读。

袁隆平爷爷多么伟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着对他深深的敬仰与钦佩,请大家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练习

学了本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五、回顾全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附: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大科学家

追求农业高产

改良水稻品种

可亲可敬的长者

爱好广泛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为拟小标题做准备。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全文是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展开。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拟小标题

(1)启发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搞清几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文中画出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句子或词语。

(3)摘取或自拟小标题。

(4)交流点评,取长补短。

5、了解一个多样化的袁隆平。

一丝不苟地工作

生活中的袁隆平

板书设计:

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标题。

【教学准备】

2、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出示生字词课件:

(指读生字词)

2﹑解题,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地掌握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袁隆平

老师总结:这是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所知道的内容。

(2)谁能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情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现了什么?(5分钟)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

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如果学生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学生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3﹑请你按照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二﹑三﹑四部分。

4﹑展示两组同学的.段意,然后学生审视、修改自己写出的段意。

(二)引导学生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1、拟定小标题和写段意即有一致性又是有区别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

(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2、我们怎样根据刚才的段意来概括小标题呢?(出示课件:指导第一段小标题的两种列法)

3、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方法根据段意列出各段小标题。

4、展示一、二组较好的小标题。结合你们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学生归纳,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课件:列小标题的要求:

A、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

B、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列小标题的方法:

A、摘法

B、拟法

5、指导列小标题尽量做到角度一致。

展示标题角度一致的师生写的作文提纲。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艰难——培育成功(因课题中有“杂交水稻”字样,标题中可以简练不写)

6、小结归纳学法: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说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列小标题、解题、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出自中国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深深地为他的爱国热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动。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课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引导学生认识袁试验的目的是伟大的;实验设想的创新——智慧超人;实验中的艰苦付出——拼搏钻研劲儿超人;丰富的知识等。

2、刚才同学都是从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来说的,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引导学生抓住巨大贡献和所获得的荣誉来说。

3、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你现在明白了吧。你能用这个句式回答吗?

出示课件:因为袁隆平,所以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五、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长文的学法——通过浏览快速准确提取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2﹑现在,你理解作者为什么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命题吗?

(含有赞叹的意思。)

六、作业

本课成语比较多,课下希望大家归类摘抄,积累成语。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

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活动

一、导入课文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师: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就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三、略读训练

1.给学生讲授略读技巧(见参考资料)。

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

精神和卓越贡献。

板书设计

1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xx”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重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运用数据的作用;(难点)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知识链接】

(一)人物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二)文体知识:通讯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新闻文体,但比消息长,内容更为丰富。可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人物和事件。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写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字词正音。

籼()型祖籍()黔()阳大相径()庭

鉴()于兵不解()甲矢()志不移甲钵()雌蕊()夜不能寐()劫()后余生丰硕()

2、词语解惑。

鉴于: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功成名就:

【合作与探究】

二、用略读的方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3、(1)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2)作者选取了这些典型事例来写袁隆平,有什么作用?

4、(1)用课文中的数字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想一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拓展延伸】

读过课文后,你认为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他哪种精神对你启发很大?

【课堂小测】

1、选词填空

(1)与会人员对袁隆平()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A.精彩B.精湛C.优美D.严谨

(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A.迅猛B.迅速C.凶猛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2)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3)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4)神异的光辉。()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2、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饭”图片;“旧中国饥荒”组图;“袁爷爷”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组图;“珍惜粮食”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由来。

——看看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1、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幼儿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

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常常挨饿。

2、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播放动画视频及组图《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1、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不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种植水稻、收获大米也非常辛苦。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2、出示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由来。

——种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等过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收割、干燥、去壳才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苦,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看看图片上农民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插秧/打农药/收麦子的呢?(双脚泡在冷水中,弯着腰;背着重重的农药箱;顶着太阳弯腰割麦子)

小结:水稻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变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农民们一百多天的辛苦劳动。大米来之不易,每一粒都是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

出示组图“珍惜粮食”,引导幼儿了解珍惜粮食的方法。

1、鼓励幼儿讨论纪念袁爷爷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怎样珍惜他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组图“珍惜粮食”,讨论图中的现象。

——这些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去饭店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1、教师在用餐环节提醒幼儿不随意倒饭菜,珍惜食物。

2在过渡环节可适当播放“宝宝巴士APP”中的“古诗国学”第一集《悯农》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树立榜样,倡导“光盘行动”,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峻(jùn)僻(pì)挫(cuò)

穗(suì)杆(gǎn)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17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zuò)穗(huìsuì)摄(shè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创新-----()

第二课时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c.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THE END
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82618_926426637.html
2.项羽文言文以及参考答案9篇(全文)由项羽这句话变化而来的一个成语 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面临国难民忧,曾写过一首政治抒情诗,借项羽当时的心态,抒发自己的情志,这首诗的全文是, 。 参考答案: 4.无颜见江东父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7.翻译下列句子: (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 。 (2).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7vsq9oi.html
3.休闲以下哪一个是太阳系最大最重的行星,被称为“行星之王”解析:“立冬一日,水冷三分”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立冬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的特点。虽然字面上指的是水温下降,但实际上反映的是空气温度的降低对水温的影响,进而体现了立冬节气气候变化的本质——快速降温。 更新于2024.11.6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 A、哈萨克斯坦 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4.《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精选6篇)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住中心句阅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请用笔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教师出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wrq6125.html
5.蚂蚁庄园的今天正确答题蚂蚁庄园答案合集2024这句话来在苏轼的《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6.12:人们常说的北豆腐和南豆腐主要区别在于点豆腐的 答案:材料不同 解析:北豆腐又称卤水豆腐,也叫老豆腐,是用卤水点成,质地比较硬,表面有很多小孔,目前提倡用的是葡萄糖点豆腐,弹性小,含水量小,颜色偏黄,北https://www.duotegame.com/mgl/44691.html
6.学习强国挑战答题带选项答案完整题库(上)46、稻、黍、稷、麦、菽均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其中的“菽”是指___。(出题: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荐:江苏学习平台) A、叶菜类 B、薯类 C、豆类 D、高粱 答案:C 47、请选择正确的词语补全诗句:“中华___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出题:南开大学文学院) A、巾帼 B、女儿 C、儿女 D、女子https://www.mkaq.org/html/2020/05/14/520342.shtml
7.比赛星(1)为淘汰赛,题型设置为选择题和问答赛,各个队伍以3人为一组进行问答,最后算取总分,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前四名晋级。 (2)其中选择题共40题,在比赛过程中,待主持人读完题目后5秒内作答,作答方式是举答案牌示意答案,超过时间判为无效。(每题2分) http://bisaixing.com/article/content/id/67
8.2024届高三第二次八省联考T8真题试卷及答案T8联考是为了让考生适应新高考的考试题型、考试方式及赋分方式,特别是对于即将采用“3+1+2”模式的新高考制度的省份来说,这次联考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关于2024届高三第二次八省联考T8真题试卷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https://www.hunwen.com/xuexiff/gaosanyuwen/54/5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