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 桥:话说肇州人在旅途

另外,肇州境内的一些古迹遗址,将肇州历史又向前推进了几千年。在今肇源县境内发现的“小拉哈遗址”“白金宝遗址”,也都记载了祖先在这里活动的踪迹,证明肇州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应该有四、五千年。

关于古肇州城的城址,史学界也有争议,尤其是金代时期争议更大。一种说法是,肇州城在今肇源县境内,即吐什吐三家子古城;二是肇东市八里城境内;三是吉林松原市塔虎城,还有其他版本。尽管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争议,但是肇州建制在历史上的存在,确为各方学者的共识。

从肇州历史版图的变迁可以看出,其历史之久远、变化之多端。金代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县四级,金代肇州隶属于会宁府,为州级单位,下辖始兴县。肇州以西的泰州,位于现在的泰来县塔子城,统辖松花江嫩江以西、以南大片地区。在不同朝代,肇州设置地方政权的目的和功效各有侧重,有的是为了固守领地,服务于巩固政权之目的;有的是为了“纳贡”,便于统治者剥削人民利益,也有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肇州的定位,可称为是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战略要冲、经济重地。

物产丰富地肥水美

肇州地处松嫩平原,诗人红雪在《湖泊遍地》一诗中,这样描绘肇州风物:

铺展的饭桌

一碗又一碗的甘醇

暗藏高粱的火

妩媚稻谷的香

涂抹黄瓜的翠绿

舒展豌豆狂野

弥漫土豆花的洁白

如初恋

......

漫过披毛犀的脚印

黄羊的惊慌

一枚散发油味的月亮

牢牢挂在天上

丰饶的物产、优美的风光,在诗人妙笔之下,有声有色,跃然纸上。肇州位于北温带,属大陆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季较长。这里土质肥沃,全球的优质黑土地都在这一纬度带上。这里少有自然灾害,植被茂盛,松花江、嫩江流域水草丰美、沃野千里,既是天然牧场,又是优质粮仓。松嫩平原、北大仓享誉国内外,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贡献了不竭资源。

丰饶美丽的松嫩两江,也是取之不竭的天然宝库。这里盛产的“三花五罗”,是五种鱼的总称,鳌花、鳊花、鲫花为“三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为“五罗”。“头鱼宴”的典故颇具游牧民族的色彩,据史料记载,辽国皇帝有春秋巡游行猎的传统,天祚帝耶律延禧生平最好行猎,其最中意的捕鱼之地,就在松花江(时称混同江)一带。每当捕获了第一条鱼后,就要和女真各部酋长设宴庆祝,称之为“头鱼宴”,完颜阿骨打替兄长所赴的那场头鱼宴,正是他起兵反辽的导火索。

松嫩两江所产名贵鱼种很多,古时盛产的鳇鱼就是其中之一。此种鱼体积庞大,小者几百斤,重者上千斤,因其肉质好、产量少而珍贵,多为王公贵族享用,甚至是进贡皇帝的御品,其名也是由此而来。现如今,此种鱼在松花江、嫩江中几乎绝迹,仅在沿江留下“鳇鱼圈”“鳇鱼岗”等地名。当时的捕鱼文化,是在夏秋将鱼从主江道驱赶到“江岔”之中,鳇鱼被圈进来后,渔民控制水位,阻其归路,雌鱼只能在这里产卵,鱼卵随水流返回主江道自行孵化,成年鱼留在江岔里,冬天江水封冻后,再凿冰取鱼,捞将上来。可见,古人既有打渔之法,也有保护生态平衡的朴素观念。

现在的肇州境内地势平坦,无高山大河,土壤情况复杂,以黑钙土为主,多分布于相对较高的岗地、缓岗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谷子、高粱、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中草药材居多。久负盛名的“古龙贡米”盛产于此,虽然如今的贡米产地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肇源县,但在古时确为肇州之地。关于贡米的起源,传说颇多,远的在辽代,近的流传在康熙年间,由于其质地上乘、营养丰富而成为进贡朝廷的专属产品,得“贡米”之名。

近年来,肇州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它在传统上是农业县,曾经跻身全国百强产粮大县。同时,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随之兴起,以肇州出产的玉米、谷子、水稻、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企业应运而生,亚麻、汉麻产业链项目正在生成。富庶的土地、丰硕的物产,正是肇州经济赖以转型、腾飞的基石,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肇州品牌走出龙江、跨出国门。

保家卫国铁血精神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松嫩江水滋养下的黑土,蕴藏着无数的珍贵资源;这也是一片多难的土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几个世纪以来常常遭受恶邻强寇的觊觎、入侵;这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面对侵略者的铁蹄与刺刀,肇州人民不畏强敌,不惧牺牲,铸犁为剑,以身作盾,涌现出无数青史流芳的英烈,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肇州人民保家卫国的历史中,“三肇”儿女参与江桥抗战无疑是绚烂的一页。此战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虽然因敌我力量悬殊,中国军队最终战败,但是马占山将军和东北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唤醒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大大提振了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信心,全民抗战热情空前高涨。在这场战役中,抗日将领李海青组织“三肇”人民积极参战,亲临前线抗击日军,作出了突出贡献。江桥一战,是这位绿林好汉出身的军人成为抗日名将的起点。李海青早年劫富济贫,当地有“闹海青”的传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国道路,屡立战功、威名赫赫,日寇闻风丧胆。尽管由于身份经历等原因,其人曾一度存在非议,但历史是公正的,国家和人民最终还是认可了他的历史贡献。

肇州儿女的抗日壮举代代相传,而事实上,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金戈铁马、抵御外侮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的肇州大地一直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活着肃慎、濊貊等古代民族,他们在不同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来,契丹、女真、蒙古的政权相继建立。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伴随着血雨腥风、生灵涂炭,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社会大发展的开始。在先民对立抗争、抵御外患、保卫家园的过程中,不乏仁人志士,更不乏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兼容并蓄文化多元

“我们是成群的大雁,我们是勇敢的雏鹰,今天在母校的怀抱里成长,明天将飞上蓝天搏击风云。为了家乡的繁荣,为了中华的振兴,牢记母校的校训,誓做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肇州二中的校歌。肇州二中成立于中华民国(“满州国”)时期,是肇州建校历史最长的一所中学。在今天的肇州二中校史馆,处处能够看到肇州的历史文脉、感觉到时代的更替兴迭,可谓是肇州历史文化的缩影。

于雪松老师是肇州二中的历史老师,多年来边教学边研究肇州历史,出版了多部关于肇州历史的专著,对肇州的历史文化挖掘作出了贡献,虽然在几年前已经退休并移居上海,但仍对他所喜爱的肇州历史难舍难离,每年都要回肇州从事研究,堪称肇州的“历史课本”。现任校长王树文不但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肇州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者,有《肇州历史》等多项论著出版。他将一批钟爱历史、国学的文化人才聚集在团队中,从事肇州的历史文化研究,从该校的教学研究中足以见得肇州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在今天的“三肇”境内,还有头台、二站、三站等地名,“站人文化”成为了“三肇”的特有文化。很多站人方言,如“卖呆儿”、“磨叽”、“欠儿登”、“波罗盖”、“嘎拉哈”等,至今仍是东北方言中的口头语,并通过小品舞台发扬光大,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周知。

肇州历史悠长,在黑龙江省也应该称得上是文化大县。杨小班鼓吹乐棚是一支采用传统的工尺谱记录,用传统长乐器演奏的民间礼俗乐队,几度登上中央电视台演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话说肇州,匆匆过往,

纵横古今,拓荒戍疆,

寥寥数语,探究短长,

祝福肇州,幸福吉祥。

作者简介:增桥者,黑龙江讷谟尔人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人,爱好广泛,尤喜文学体育,曾在大庆市萨尔图区工作多年,出版个人文集五部,主编《萨尔图放歌》文集一部,现就职于大庆市直某机关。

THE END
1.历史时期山西汾河流域水稻种植变迁研究学位水稻种植历史变迁汾河流域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科学技术史 导师姓名: 夏如兵 学位年度: 2019 语种: 中文 分类号: S511-09(禾谷类作物) 在线出版日期: 2021-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参考文献 (113) 仅看全文 排序: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3820105
2.杂交水稻田论总攻总受变迁史(主观,并不严谨)杂交水稻田|论总攻总受变迁史(主观,并不严谨) 初代总攻3,因其靠谱被捧上总攻之位,后因其娇被大众拉下神坛。二代总攻7,上榜时间短,但至今持续发力中,三代总攻9,年下成长攻。 以及1,是少数人心中的总攻(也是我心中的),以其大哥的身份,慈悲之心 ?,1乃1,实至名归(确信)。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90333147/
3.且看粤稻百年正风华!省农科院水稻所《所史》将发行南方+“可以说,他们都是省农科院水稻所的起源。”王丰说。 据了解,在追根溯源的同时,《所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以来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发展盛况,清晰地再现了省农科院水稻所一百多年来的变迁历史。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01/c7746227.html
4.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发成功视频素材,农业畜牧视频素材下载,高清720X1727 2 0 举报侵权 画质检测 袁隆平杂交水稻 农业发展农牧业生产 农业科学田地丰收节高科技 中国制造生产 老历史影像档案资料 老历史发展历史变化 老资料老档案历史变迁 人类文明史人文史料 传统文化历史文化 怀旧纪念怀念回忆录 老彩色录像老彩色影像 老素材老录像老影像 老电影视频画面素材 党政军类历史类回顾 社会进https://www.2amok.com/videoText/88461.html
5.新中国监狱60年沧桑变迁史的缩影监狱是审视人类文明的一个坐标,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同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清河农场的60年一个甲子之变迁史其实就是新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监狱警察》也同样让我们看到了监狱在狱警的无私奉献下,是如何由一个“惩罚之地”而变为改恶从善的“感化之地”的。我们的监狱虽然不是仙境,但在千百万https://www.cnprison.cn/2016/0915/c379a144946/page.htm
6.刍议籼粳演变中国农史1995年02期“籼粳演变”是直接左右稻作起源结论的问题。或曰粳稻导源于栽培籼稻,可自然界存在粳型野生稻种事实显示此说不可信从。稻是热带植物,籼型是基本的,但粳型以其植物的生物的全部性状与籼型相区别。这是自然环境变迁的结果。将这种因果关系倒过来追溯;可发现其演变条件非常特殊。作者相信:它突变于大姑冰川期:变成于太https://wap.cnki.net/qikan-ZGNS502.004.html
7.名师云讲堂回顾NO.36王建革:水环境变迁与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5月22日下午14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史》编委、《历史地理》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建革教授做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名师云讲堂”,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水环境变迁与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https://renwen.shnu.edu.cn/fc/e9/c26238a720105/page.htm
8.从饮食文化史看中国历史变迁和演进西安新闻网饮食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的源泉,如果从饮食的视角回望中华史,数千年的岁月更迭,几乎等同于饮食的变迁史。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策展人王辉在《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一书中,将文物作为叙述线索,以巧妙的手法和细腻的笔触,采取传世文献、典型文物、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镌刻饮食记忆的材料,娓娓讲述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07/26/content_6940000.htm
9.水稻收割工具的变迁的手抄报交通工具手抄报水稻收割工具的变迁的手抄报 交通工具手抄报 小麦与水稻的区别手抄报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手抄报作品纪念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手抄报图片 交通工具的演变手抄报 水稻收割工具手抄报交通工具手抄报 未来的交通工具手抄报交通工具变迁史手抄报交通工具手抄报大全新中国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2662713.html
10.三张图片话变迁:农家水稻脱粒工具的今与昔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高中毕业后下放当过几年知青,亲身体验过农民的辛苦。在下乡采风中,我时常将手中的镜头对着农民。在拍摄的照片中,我挑选出三幅,也许不一定完美,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农家水稻脱粒工具的时代变迁,觉得很有意义。 一、稻桶 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没有工具可供选择,人们就直接用手捋的方式摘取稻杆上的谷https://www.meipian.cn/2zgr0s3g
11.门隅7历史变迁编辑 古代时期 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代,“南自珞与门……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吐蕃王朝的疆界就包括门隅地区,门巴族即是吐蕃王朝的属民。 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作为西藏的一部分纳入中国版图。 17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兴起,五世达赖喇嘛在门隅设立宗康(宗本衙门),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https://baike.sogou.com/v55881308.htm
12.农地产权制度(精选十篇)“完善派”的观点是现在主流的理论观点,它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的角度认为完善集体所有制符合我国生产力的水平,是成本最低的改革路径。完善集体土地承包制来界定集体组织和承包家庭之间的权利关系,这从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多重产权结构,从而也就达不到制度改革所预期的目标。笔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482s57.html
13.苏北盐城射阳沧海桑田的演变射阳临海沧海桑田摘要:本文从射阳冲积成陆到煮海制盐、围垦种植历史变迁入手,参考有关史料记录,记叙论证射阳县沧海桑田变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现有的物质资源,运用好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掌握粮食生产主动权,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强县内支农扶农惠农政策市场氛围,培育县内农业粮食发展新引擎;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682637/article/details/136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