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起源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象形文字;道德根文化;文理基因

1根文化的基因系统

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根文化。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有一个共性的现象。每当历史进入转折期,步入兴盛阶段时,都会伴随着文化的复兴运动。而且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会回到历史文化的源头上,在文化基因、在根文化中重新发掘创造的潜力,然后才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

欧洲文化借助研究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站在欧洲古文化的源头活水中汲取精神营养之后,从而开创了欧洲文化的新纪元,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全面发展。

在中华传统文化以2500年前出现的轴心时代为分水岭,2500年以前的文化是中国的根文化时期,主要以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为核心,所以2500年之前的文化又称之为道德文化。道德文化是其后世各种新生文化的主根,故又称之为中华道德根文化。

世界各民族根文化的基因系统,全都具备着三大系统,性慧基因系统,文理基因系统,以及字形系统。不同的只是由于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原因,造成许多民族的文化基因发生了断裂、消失和异化。唯独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基因,在世界上是保存最为完整。

性慧基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先天文化基因系统。在文字语言为产生之前,人类是处于自如地应用性慧文化基因的过程,这个过程极其漫长久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交流处于不需要语言作为传递工具就能相互没有障碍交流的时期。在中华土地上,直至黄帝时代苍颉创造文字,这种文化基因仍然还未退隐消失。

但是由于人类后天智识思维系统逐步萌生,人们完全运用性慧文化基因就能相互彼此完全了解和交流的状态开始出现障碍。交流需要载体和工具来表达慧性思维中的内容,同时又使后天智识能够解读与掌握,从而与慧性思维同步把握。因此,道德根文化中基因系统的第二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应运而生。

人类各民族的文字,包括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隶属于中华根文化基因中的文理系统。巴比伦人,苏美尔人,埃及人,玛雅人的文化,中全都存在着与中国相同的文理基因系统。他们的先民都有使用图画和象形文字的遗迹。欧洲许多地域也同样存留着岩画的遗迹。这些共性现象,说明人类发展之初的根文化基因具有同源性,同样存在着“文理”向“字形”发展的过程。但是,世界各国现代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并不具有根文化基因的特点,不能把拼音文字当成根文化的基因或人类文化的原生态。

2东西方对语言和文字的不同观念

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细胞即文字和语言,这是两个基础元素。文字和语言,是构成文化特色的细胞,所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为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必然造就出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土壤基础,由此而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科学、哲学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范畴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口语是记录心灵经验的符号,而文字是记录口语的符号。”所以西方人对文字的理解用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的话说:“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表现语言”。所以西方文化对语言和文字在社会交流中的工具功能非常侧重。

3拼音文字的产生

公元前5000-4000年左右,埃及象形文字也有取材于自然形态,与汉字一样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绘画,及表达思想的记号,也是表现声音的符号(其写法能表现发音的方法),这种符号后来被视为声音符号的起源。

但是这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历史性的不可治愈的伤害。从欧洲考古的岩画遗迹看,欧洲的先民同样曾经使用过象形文字。但是拼音文字的出现,使得欧洲的先民们在他们的根文化基因中,没有保存和延续使用古老的文理基因系统,图画与象形文全部都失传。而拼音文字彻底取代了欧洲地域文化基因的文理系统。

很可能就是因为拼音文字的推广运用和取代,才导致了欧洲象形文字的彻底消失,从而产生了整个欧洲历史文化辨识的严重断裂层,使欧洲人无法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去解读和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

4汉字的产生

诞生于人类文明发生的源头泉点之上的最古老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从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史迹来看,世界各民族都诞生过自己的象形文字,只是这些象形文字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如埃及象形文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有古代印度的梵文、古希腊文字等等,都随着古代文明的消失而湮没。汉字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全面保存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古老的文字。

在道德根文化之中,文和字的本义,是两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系统,文是文,字是字,绝不能混为一团。中华道德根文化基因中的文理系统,既包含着最原始的图画,也包含着象形。

文理基因系统才是人类文明发生原点中的最古老的文字。文理系统中的图画和象形是后天智识载体工具逐步产生与形成的基础。这就是人类的“有记录的文化”的开始。

文:甲骨文的这个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本义指:花纹;纹理。《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文即纹,如脉络,依类象形,能够独立表现事物。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因此,文与理可以共同构成这一基因现象的经纬。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基因的不足,西方根文化基因片段的丢失,才是整个世界产生疾病的根源。这些问题全都迫在眉睫,亟待全人类的补救。

但是,西方根文化中的这些天然缺陷,在中华根文化之中全都可以找到预防和避免的良方。因为中华道德根文化是最接近自然真理和规律的一种根文化,中华道德根文化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类理解并尊重着大自然,人(下转第301页)(上接第139页)和天地是同生共存的,人类从未将自身凌驾与自然之上,东方文化中的尊道贵德是人们天然的共识,所以中华道德根文化是基因齐备而且完整的文化系统。

所以中华道德根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而且必定会迎来一个被世界各民族共同认同并研究实行的时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词汇自测定方法汉字起源字测定方法

当代国内学者主要运用考古文物资料来测定汉字的起源年代,由此得出的结论因“对资料的不同定性及汉字起源在阶段上的不同认识而有所不同”[1](P239),有“三千多年说”[2](P16)、“四千—五千年说”[3](P55~58)、“六千多年说”[4]、“七千—八千年说”[5]、“八千多年说”[6]、“九千多年说”[7]、“盘庚迁殷至武丁时期说”[8](P74)。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更多关于汉字起源年代的说法,因此,笔者认为,仅仅依靠考古学的方法只能把年代一步一步向前推移,无法科学地测定汉字的起源年代,不可避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意大利著名语言学家阿里内(Alinei,Mario)提出了“词汇自测定方法”[9~12](lexicalself—dating)来测定印欧语言分化的具体年代。这种方法用于建构测定汉字起源年代的新方法,弥补了我国汉字起源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因此,笔者试图提出基于汉字自身来测定汉字起源年代的方法,称作“汉字起源年代的字测定方法”。本文讨论该方法的理论背景与基本观点,论证其理论可能性。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90年代,阿里内等人根据“乌拉尔连续理论”[14](P3~14)(TheUralicContinuityTheory)提出了“印欧语言研究的旧石器连续范式”[11]、[13](ThePaleolithicContinuityParadigmfortheoriginsofIndo—Europeanlanguages,以下简称PCP)。他们认为,语言的历史要比传统理论界定的几千年久远得多,按照托拜厄斯(Tobias,P.V.)的观点,语言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距今250万~100万年的“能人时代”之前[15](P87~94)。与语言一样,词汇的历史也相当久远,应该按照人类进化的整个进程对所有语系及其语言的词汇发展进行历史分期(lexicalperiodization)[13]、[16](P132)。

二、汉字起源年代的字测定方法的基本观点

(一)汉字的历史相当久远

平面设计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古老洞穴上的壁画就可以看作最早的平面设计作品。它的发展史也是从最为抽象的汉字符号开始的。在近现代,汉字的图形化设计最早开始于日本、台湾等地区。在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们对汉字和中国书法的研究和利用似乎更早一些,但日本的设计师主要是从汉字与书法的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现在文学硕士论文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汉字作为独立的载体,它有着双重的属性。它不仅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具有着图形化的意境,即可传情达意。平面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也决定了汉字在其中会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们也可以见到大量的以汉字或日语假名为基础元素,用中国书法的表现方式并且加入现代平面构成理念的而形成的作品。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汉文化的魅力和汉字对世界平面设计领域独特的影响力。相对于外国设计师来说,中国设计师似乎更善于从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中去探寻设计元素和灵感,去表现更为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国字产生和变迁中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平面设计这一学科也开始逐渐开始出现。而随着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与成熟,中国的平面设计师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大多数平面设计师,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汲取汉字以及其它艺术形式的精髓,进行研究与创作,将它们运用到平面设计中,达到更为理想化的完美效果。

希望的文学博士论文等更能吸引您的眼球,能帮助到您,如果要进行,也可以到网站查看。

除了单个的汉字易错,写作中鲜有意蕴丰厚、耐人咀嚼的句子;诗歌鉴赏中的那些“以少总多”的用典,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就读不懂,做不对。

这些问题的“源头”就在于学生缺少对汉字的起源、文学的典故等“源头”缺少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在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因势利导,探本溯源,加深理解,避免错别字;亦可以真正地运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智慧地“遣词造句”;读懂诗歌,也让课堂变得生动而丰富。

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书写和记忆,出现了简化字,书写方便了,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它的意思在“删繁就简”的过程中被“湮没”了。所以,繁体字依然有繁体字的好。假如我们能够在课堂之上除了教授汉字的书写之外,带领学生去探索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发展变化,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对汉字会形成更多的记忆“网点”,记得更牢,运用起来也更容易。

比如“见”――上面是“目”,下面是“人”。隶定字形从目,从儿。“目”与“儿(人)”联合起来表示“引人注目”。本义:(引人)注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见,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赋予它新的合理的内涵――用儿童的目光去看,即“见”。因为儿童的目光是直的,不会转弯。一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唯一的“孩子”。当所有人的目光都学会了“兜兜转转”,趋利避害时,只有儿童还保有最原初的生命状态,那应该是成人世界的一泓清泉,一面镜子。

比如“证”――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正是声部,但更是义。证人、证言都应该是“公正、正直”的语言。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与“声入心通”的表音文字不同,汉字是一种“形入心通”的文字,能够见形知意,触目会心,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直观性。古人谈到象形的造字方法时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鸟兽之行迹,察山川风雨之演相,体类象形而造字。”可见汉字的主要手段是观物取象,依类象形。从感性出发,由自然之“象”到文字之“形”,汉字的造字方法和结构正体现了汉民族感性、整体的认知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汉字充满形象、趣味、审美的特性,一方面为我们创造性地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很快循着汉字表现性的因素,迅速进入汉字提示的文化语境,在意象的诉求、境界的融合中获得心灵的神会、情感的震荡、思维方式的体认,从而对汉字有全新的认知,能够纯熟地驾驭汉字,创造性地运用汉字,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书法;艺术;规范性;汉字;书写方式

一、概况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一种工具,是汉民族用来记录、交流的方式。汉字最早的形式是图形,也就是象形文字――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骨头和龟壳上的文字。所以,我们说,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拼音文字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因形见义”[1]。

二、书法艺术与汉字的关系

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有的时候它们之间又有着很显著的区别。

(一)书法艺术与汉字书写的相同之处。书法艺术与汉字书写具有很多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它们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过程中。

1.在同拥奈幕基础上。书法艺术与汉字书写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中出现的文字形式,都是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日常使用的文字;它们也都是人们用来记录语言、思想、事件的工具。

2.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发展中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也是相同的。当汉文化传入到别的国家时,带去的不仅仅是对于汉字的文字书写,同时留下的还有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

(二)书法艺术与汉字书写之间的差异。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两者虽都以汉字为载体进行书写,但却有着鲜明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写字着重于实用的需要,书法却是书家性情和思想的表达,是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形式[3]。

1.使用功能的不同。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会用到汉字书写,却不会用到书法艺术,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艺术、不尊重艺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功能不同。

2.使用要求不同。我们对于书法的要求是,书法作品要具有生命力和强烈的个性,必须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每一笔都传达着作者即时即刻的情感与情绪[4]。

三、区别书法艺术和规范汉字的意义

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点又有着不同点,我们需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分两者的关系,同时也要重视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这无论对于我们个人形象,还是对民族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保持书法艺术和规范汉字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发展。书法艺术和汉字书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书法艺术的特点就是艺术化,或许没有过多的规范性,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古代大的书法家所写的字有错别字出现,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作品的艺术性;汉字书写的特点是实用性,拥有使用便捷和通用性特点,所以就要求所有人执行同一套书写规范。

(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考虑,重视书法艺术与规范汉字书写,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尊重。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现代人很难有静下来的时候,大家都过分追求“新的事物”,像这些传统的事物都被逐渐忽视。

四、总结

汉字是以其独具特色的书写构成方式成为中国的特色文化元素,汉字书写被称为“方块字”,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基于汉字书写发展起来的还有书法艺术,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5],多种类的书法艺术形式,或飘逸、或严谨、或俊秀、或圆润,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万应均.论规范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04):68-70.

[2]詹其仙.浅谈汉字与书法的关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123-124.

[3]冷光伟.浅谈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与联系[J].决策与信息,2016,(06):39-43.

1.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汉字的特点,通过汉字游戏感受汉字的趣味性,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

3.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增强维护汉字纯洁性的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收集:汉字起源传说,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造字法;书法作品(名家的或自己的毛笔或硬笔书法);关于汉字的故事、趣闻轶事,字谜、成语、古诗词若干;2008年奥运会徽的含义;调查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

2.资料分析: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分析汉字独特的发展规律;研究汉字与欧美表音文字的区别,分析汉字的奇特之处;研究如何鉴赏书法作品,分析汉字的构造美;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分析汉字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分析汉字的未来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成果展示:通过PPT、实物展示、演讲、小品等方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4.总结报告:反思本次研究性学习,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组课题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尚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等。

三、分组安排

全班学生按照五个选题分成五组,每一组成员8~10人,其中(1)资料收集员两三名,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2)资料分析员2名,负责资料统计处理、结果分析工作;(3)成果展示员两三名,负责整个探究的组织安排和成果的展示工作;(4)总结汇报员2名,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四、教学流程

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毕,谈感受。教师从汉字美的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奥运会徽中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舞出中国人民的豪迈欢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正奔跑出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的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汉字”专题。

2.版块一:汉字之史。师: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么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怎样的传说呢?汉字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

(1)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种说法,最常见的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所以仓颉被称为“中华文字始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师:从这个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版块二:汉字之奇。师: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是拼形文字,学了汉字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汉字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呢?这恐怕要从汉字的造字法中找原因。

(1)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教师出示汉字,学生说出体现了哪种造字法,并阐述理由。

(2)汉字区别于欧美表音文字的特点。

①由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说汉字和英文单词的区别。

②教师出示英文单词(ram),再出示汉字(羝),让学生比较得出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特点,而英文单词只能表音。类似的字还有渔、雹、煲等。

教师出示两排汉语拼音,学生读出是两句唐诗;再出示汉字形式的唐诗,让学生与前相比,得出结论:汉字具有形象性特点,能引人联想。(从“日”字、“依”字、“山”字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在山头慢慢下沉的画面,从“河、入、海、流”字中,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奔腾咆哮着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而从拼音文字很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意境。)

4.版块三:汉字之美。师:汉字同书法、诗文、绘画、音乐乃至舞蹈都有密切联系,巧夺天工,极富艺术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准备的书法作品,欣赏一下汉字的美。希望上台的同学能进行一定的赏析性评价。

(学生展示书法作品,并评价。教师最后展示“马”字书法作品。)

5.版块四:汉字之趣。师:到现在为止,相信同学们已经领略到汉字的魅力了,如果我们继续研究汉字的趣味性,也许,你会更喜欢汉字。

(出示“藏头诗”。)

师:藏头诗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每句的第一个字中,也就是说每句的第一个字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看出来了吗,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唐伯虎送给秋香的一首诗,意思是“我为秋香屈居童仆”。)

出示“析字联”。

师:相传在一次宴会上,一客人出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意思是说,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有两点,西边有三点。它妙就妙在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的。在座客人冥思苦想,这时,仆人送上糕点来,有一个人即景生情,对出下联,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吗?“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

6.版块五:汉字的未来。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是如此富有魅力,所以如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你知道汉语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世界各地热情学汉语的文字资料。)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汉字的道路会越走越远。我们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学生,应该为祖国语言文字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关键词:唐兰;裘锡圭;《中国文字学》;《文字学概要》

Abstract:“SummaryofLiteraturewritten”byQiuXiguiand“ChinesePhilology”ofTanglanhadthemilestonesignificanceintheresearchhistoryofChinesephilology.Thistwobooksbothdeeplystatetheorigin,property,structureandshapeofChinesecharacter.Thispapersuperficiallycomparessomeoftheirrespectiveideasontheseaspects.

Keywords:Tanglan;QiuXigui;ChinesePhilology;SummaryofLiteraturewritten

1949年,唐兰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字学》,此书是在唐先生1935年出版的《古文字学导论》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一部研究中国文字的专著。该书将古今文字的研究相结合,从文字学整体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文字的起源、构成、演化及变革等问题做了阐述,批判了六书说,开创性地提出“三书”说,重新树立了人们对汉字结构的观念,促使后人用新的眼光去研究中国的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下文简称《概要》)是裘锡圭先生编著的,商务印书馆1988年初版。该书从汉语实际出发,突破文字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范围,系统而独创地阐述了文字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尤其是在汉字的起源、文字形成过程与汉字形体演变、汉字结构理论等方面作了细致而谨慎地论证,分析了传统“六书”说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分类理论与范畴,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由于两部专著所处的时代,研究的目的,出发点及角度等诸方面的不同,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近年来,中国汉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裘先生所掌握的资料和成果比唐先生更加全面、系统,因此在理论完整性和稳妥性方面更加有优势。以上是对这两本文字学专著从整体上做一个比较,下面将从汉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等方面做一个系统的论述。

一、关于汉字的起源的各自观点

两本专著都对汉字的形成和起源问题用以专门的章节做了论证,唐先生的《中国文字学》结合史前文化考古,来探讨汉字的形成及其时代。唐兰先生认为,所谓结绳记事、仓颉造字或者八卦的传说都不是汉字的真正起源,在对这三种传说作出评介后,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文字的起源是绘画。他在书中写道:“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跟人像,这是文字的先驱。但是绘画只能描写印象,表现自然,不能完全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所以不是文字。经过很长的时期,人类有渔猎社会,进入了农业的社会,有了相当安定的居处,由小的部落积累成国家,有了剧烈的战争,交通一天一天的繁复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密切起来,许多歧异的语言混合起来,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在这个时候,有人画出一只老虎,任何人见了都会叫做‘虎’,画出一只‘象’,任何人见了都会说‘象’,有了图画,加上了统一的语言,如其那时的文化已经发展到那种需要,就立刻有了文字。”这段文字说明了:绘画是文字的先驱,但还不是文字;文字的产生需要社会发展作为动力,图画和语言结合就产生了文字的需要。

《中国文字学》在“文字发生的时代”一节中从卜辞、历史和历法的发明三方面论证了“文字的发生,总远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展了。”

关于文字的起讫问题两本专著都只是从旁进行讨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考古资料的发现。

二、关于汉字的性质、形体的各自观点

《中国文字学》在“中国原始语言的推测”一节中,唐先生说“中国的文字,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但是她的语言,却不是单音节的。这种错误是由于没有把‘字’和‘语’分析清楚的缘故。‘字’是书写的,一个中国字,是一个方块,也只代表一个音节。而‘语’是语言里的,在语言里是一个不可分析的单位,写成文字时,有时可以只是一个字,但碰上双音节语或三音节语,就必须写成两个或三个字。”

在“中国文字和世界各区域的文字”一节中提到了“中国文字的变为注音文字,而不变为拼音文字,显然和她的语言有关。一个字既然是一个音节,有一千多个声音符号(其中大部分就是意义符号),就可以把这个民族的语言通统写出来,又何须另外一套拼音的方式呢?”关于汉字的性质,唐兰先生从中国的文字和她的语言方面作了笼统地论述,那么中国的文字到底和她的语言有怎样的关系呢?汉字在形式上又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呢?

唐先生在全书的最后一章“文字的变革”中讨论了汉字形体及其演变,唐兰先生按照时代和地域将古文字分为殷商系文字、两周系文字和六国系文字。裘先生承袭了唐兰先生按照时代和地域将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在分析籀文的时代问题上,唐先生主张籀文是东周时代的一种文字,“《古今人表》把史留放在春秋战国之际,正是《史籀篇》的准确时代。”但是裘先生经过详细地比较,在谨慎论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目前掌握的古文字资料非常有限,不能因为在现有的较早资料里看不到这些字,就断定他们当时还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把籀文的时代推迟是缺乏充分根据的。与其相信近人史籀不是人名、史籀就是史留等揣测直说,还不如相信去古未远的汉代人的旧说。……我们认为《史籀篇》应如汉人所说,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些讹误。”

三、关于汉字的结构的各自观点

汉字的结构可以说是两本书分歧最大的地方,两本专著都对六书说做了分析,提出六书不合理的地方,唐先生是最早对六书进行深入地探讨并提出新的文字结构理论的人。在论述汉字结构时,对传统六书进行了批判,“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第一,它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各人可有各人的说法。其次,每个文字如用六书来分类,常常不能断定他应属那一类。”唐先生认为“六书说”在界定以及义例上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在实际应用时,界限难以清晰。作者突破几千年来六书的束缚,开创性的提出了三书说:

一象形文字

二象意文字

三形声文字

唐先生认为,“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那么非图画文字呢?唐先生对此并无交待。裘先生在《概要》中就这个问题指出:“唐先生的象形和象意字都属于图画文字。所以在三书说里,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是没有位置的。大概唐先生认为那些字都是后期的,而且数量也不多,可以不去管它们。但是作为关于汉字构造的一种基本理论,不考虑这些字,总不免是一个缺陷。唐先生曾把这种字称为变体‘象意字’。这当然不是认真解决问题的办法。”唐先生利用古文字材料大胆地突破束缚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对汉字结构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裘先生对汉字的结构问题态度严肃,他作为汉字构造的理论就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到所有的汉字。裘先生并不像别的学者那样把理论绝对化,而是使理论尽可能全面而详尽。

唐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还指出:“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文字的形意声能割裂来看吗?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义的结合体。对此,裘先生在《概要》中恰如其分地提出质疑,“唐先生所说的文字的形意声,就是一般所说的文字的形音义。……象形字固然是词的书写形式,象意字和形声字又何尝不是呢?为什么单单把象形字跟字形联系起来呢?如果从字形跟所代表的词发生联系的途径来看,象形字跟象意字并没有多大区别。因为象形字所像的形跟象意字的字形一样,也是表示字义的。词并没有一个独立在词义之外的、可以为象形字所象的‘形’。”唐先生的提法并不完善,缺乏逻辑,裘先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客观地指出唐先生的缺点和不足,从汉字的性质角度给予我们启发性的思考,使后来的学者能够在更加科学的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结构进行研究。

并且,唐先生在《中国文字学》对象形字的定义也有一定的问题,唐先生认为:凡是象形字:

一一定是独体字,

二一定是名字,

三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

这个界定是很科学的,但是在和象意字进行划分时又显得混乱不清,裘先生在《概要》指出了唐先生的不足,他说,“上”、“下”在《古文字学学导论》划分为象意字,但在《中国文字学》中又和“”、“”一起划分为象形字。可这象形又与唐先生对象形所下的界定不符。

除此之外,裘先生认为《中国文字学》中的三书不包括假借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分析裘先生概括出唐先生的三书说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1)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2)把三书跟文字的形意声三方面相比附;(3)象形、象意的划分意义不大;(4)把假借字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

裘先生对唐先生的“三书说”进行了批判的继承,他认为应该“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这样分类,眉目清楚,合乎逻辑,比六书说要好得多。”另外,作者对其“三书说”中的表意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共计六类:一是抽象字。二是象物字。三是指示字。四是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五是会意字,按其会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六个小类:图形式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其他(指不能归入以上各类的会意字)。六是变体字。这样的分类方法有助于解释事物的内部关系。

此外,裘锡圭先生还认为,少数字不能归入“三书”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号字;半记号字;变体表音字;合音字;两声字等等。作者对汉字结构进行了全面、分类细致、深入的研究。尽管这样的分类可能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有些创新的部分,例如对会意字分类中的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和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等的论述,对文字学领域的研究有莫大的帮助和价值。

以上三点是笔者对两本文字学著作粗浅的比较,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文字学概要》和《中国文字学》还有很多地方的观点不尽相同,限于笔者才疏学浅,不能一一进行系统的论述。即便如此,两本著作贯穿古今文字学的研究,凝聚了唐先生和裘先生研究的心血,对于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关键词】字理教学;趣味对话;偏旁串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对汉字教学不感兴趣,甚至有些烦,认为汉字教学单调乏味,没意思,学生学起来也无趣。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这是对汉字了解的不深刻。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汉字应该了如指掌,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对自己国家的汉字起源应该有更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如果老师能有较好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并且印象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国外一位国家总理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文字,它的每一个字,都如诗如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看,我们的汉字是多么的了不起。

如果你仔细的研究汉字,就会发现汉字非常有趣,其实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汉字的时候都是有讲究的,如果我们真的研究进去了,就会发现汉字教学其乐无穷。进行识字教学,首先要突破字形这个难关,我认为最恰当的方法应该是从汉字的字形着手,根据汉字的构造,通过对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形理据的分析来,因形索义,因义记形,以达到识字教学的最高效率。让学生在受到着中国文化的熏陶的同时,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迷人魅力,为拥有这样的汉字而骄傲。

一、利用偏旁串字进行识字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偏旁串字,左耳旁很多都与山岭高地有关,右耳旁大多数与区域有关;“扌”的汉字多数与手有关,多表示动作,如“排、拨、扣、扫”等;“忄”的字一般都是心理活动,如“怀、快、惨、情、慢”等;“宀”就像一座房屋,所以与房屋有关的字一般都是“宀”作偏旁,如“家、室、宅、安”等,“安”表示女子呆在家里才安全;凡是“穴”字头的字都与洞穴有关;“礻”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宗等有关,如“神、祝、福、祖”;凡是以“衤”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如“衩、裤、衬、衫”。以上种种形声字居多。

二、利用汉字的表意性进行识字教学

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应该怎样教学呢?譬如“奴仆”这个词,比较不好理解,现在的孩子根本就没见过奴仆,什么样的人才叫“奴仆”呢?首先来看这个“奴”字,左边是个“女”字,在古代,女子受歧视,根本就没有地位,不受尊重,就像家里的奴隶,总是弯着身子,头很低;右边的“右”字就像一个人的手,这只手抓住了女人的头发,非打即骂,还要干很多粗重的活这就是“奴”。“仆”字,左边就是一个人,头上戴着刑具,屁股上还插着一根毛,就像一个畜生,还要干很粗重的体力活,奴仆在古代是不被当人看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像牲畜一样受尽百般折磨,还不敢反抗,稍有不顺,性命不保。所以“奴仆”一词就很好理解了。

三、利用家庭趣味对话进行识字教学

二、做好学情调查分析,针对学习难点,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体现针对性。

三、精要点拨,授之以渔,拓展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书写;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生写字兴趣

1.介绍汉字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热爱之情。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讲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可以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如讲汉字的起源,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仓颉造字”的故事;讲汉字的发展可以讲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等内容。

2.用书法家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钦佩之情。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板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听了这些故事以后,学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3.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其内容博大精深,造型生动优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书法作品中感受篆书隶书的古色古香,行书的行云流水,正楷的端庄严谨,草书的凤舞龙翔。当然,小学生练字毫无疑问是练楷书,在写字过程中感悟其横平竖直、笔画清楚、间架合理、端正严谨的特点,懂得“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从而对写好汉字兴趣浓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二、注重书写技巧的指导

1.笔画的书写。我们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个个笔画组成的,就是说,笔画书写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汉字,也就是学生书写水平的高低。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基本的笔画时,要时常提醒告诫他们,在不同的汉字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笔画之间的区别,不能在汉字书写时犯下笔画的错误。譬如,“奏”字,第六笔应该是一横,可是很多学生往往会写成“撇”,而“夭”字第一笔明明是长撇,很多学生却会写成短横,这种现象尤其注意。还有一些现象是对于某些汉字的笔画掌握不准确的,比如“专”字的第三笔,应该是竖折弯,可很多学生都会把它分成两笔,或者更多的笔画去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肯定不会好看。

2.偏旁部首的书写。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富于变化的汉字多由不同的偏旁部首进行空间组合,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独体字演变而来,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更要注重这些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部首,如“好”字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应将“横”变为“提”。特殊字的变化,学生注意不到,我们要反复提醒,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3.笔顺的书写。写好字,笔顺规则不可忽视。在一年级的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写字规则,这也是学生初学写字的一个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书写规律,笔画较多的汉字,不仅是书写规则的指导,也要加强汉字书写的综合指导。

三、校正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由于小学生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握笔写字是比较费劲的。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如果学生握笔方法不正确,握笔太低,不仅写字时手容易疲劳,还会因握笔太低挡住视线,引起坐姿不良、眼与物距离过近。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

四、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数学教师,或是英语、综合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正确书写方法外,还要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的字都写得不漂亮,那学生就会形成认识上的误区:字写不漂亮也是没有关系的。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认识,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自然也就不可能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认认真真地写字,写正确、端正的字。而当学生字写得不好时,教师可以说些有人写歪字闹的笑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写好字的必要性。

THE END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汉字的起源简短 《桃花源记》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一等奖余映潮桃花源记课堂实录余映潮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肖培东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视频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韩军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名师 老了的说说 老了兄弟老了图片 https://www.scfaying.com/k/hanzideqiyuanyufazhan/
2.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00ce0abcc3fd42d5b2c7d2b8dca3ff9c.html
3.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5页 卖家[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65113 上传时间:2018-08-0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7MB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贝 下载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下载提示 常见问题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https://www.jinchutou.com/p-50465113.html
4.汉字的历史资料摘录揭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地平线人文历史网汉字的历史资料摘录,揭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中国文明的辉煌。本文将摘录一些关于汉字历史资料,带你一起探索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https://www.dpxtep.cn/2024/02/29/%E6%B1%89%E5%AD%97%E7%9A%84%E5%8E%86%E5%8F%B2%E8%B5%84%E6%96%99%E6%91%98%E5%BD%95%E6%8F%AD%E7%A7%98%E6%B1%89%E5%AD%97%E7%9A%84%E8%B5%B7%E6%BA%90%E4%B8%8E%E5%8F%91%E5%B1%95/
5.浅析汉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汉字文化2024年02期浅析汉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汉字,起源,发展,特点,汉字作为中文书写系统的核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系统探讨了汉字的起源,追溯了汉字演变的脉络。在汉字发展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HZWZ202402001.html
6.汉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汉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不过传说只是传说,汉字体系丰富,绝对不是某一个人能独创的,它是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事物,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创制出来的,然后经过逐步完善,成为了记录语言、表达思想的工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8652596_1.html
7.安阳师范学院汉字文化体验馆简介安阳师范学院汉字文化体验馆致力于以汉字为主线,以体验为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向来宾展示汉字文化的魅力。体验馆的面积近2700平方米,分东区和西区,东区主要为汉字文化展示和体验区,西区为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实践区。 东区第一个展区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http://zhongwen.aynu.edu.cn/hzwhtyg/cgjj.htm
8.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汉字的起源2、汉字又称中文,是汉语的记录符号,与英文、西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与拼音文字单词的单音或多音表义不同,汉字一般单字单音表义。 3、给中国乃至世界开创了最深的书法艺术,在封建时代,因文字的发明,大大加强了华夏文明的发展速度,因秦始皇统一文字,更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https://www.meipian.cn/51senuuo
9.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共6篇) 篇1: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一.概述 关于我国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oxnydm2.html
10.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_四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 字形游戏: 字形游戏: 字形游戏: 汉字的起源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它由记事符号https://m.doc.wendoc.com/bea262ee1df3a1177a644332b.html
11.汉字――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光明日报汉字的起源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美国的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H.Morgan)在其《古代社会》中也曾说过:“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汉字是世界上https://www.gmw.cn/01gmrb/2007-04/06/content_585340.htm
12.汉字的起源和发展.pptx文档介绍: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汉字的起源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https://m.taodocs.com/p-34822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