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醇香,读懂濮阳讲好濮阳故事,传承濮阳文化!

它有千年华夏、龙脉底蕴;它有十字老街、烟火人家。它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龙都,一个拥有6400年历史的中原文化名城,山水园田,大街小巷,处处承载着悠久的华夏记忆。

训达花生油扎根龙都23年、畅销23年。训达与濮阳共成长,讲好濮阳故事,传承濮阳文化,我们一起品味醇香,读懂濮阳!

01濮阳历史典故

中华第一龙

六千年前蚌塑龙,华夏第一濮阳生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濮阳的文化名片。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龙形图腾,正是发掘于濮阳市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这个龙形图腾由蚌壳摆塑,据测定有6500年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目前于濮阳市博物馆陈列展览。

颛顼乘龙

躬亲乘龙巡四海,奠基华夏万年根

黄帝之孙,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建都濮阳。传说颛顼经常乘着飞龙巡视四海,鸟兽动物、草木植物、大神、小神,他都非常恭敬地安抚劝勉。凡是太阳能照到的地方,他都要亲自巡视察看,天下百姓及神鬼都乐于归他。

仓颉造字

睿德仓颉苦作书,天下义理尽数出

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为黄帝的左史官。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创造了象形文字。

子路结缨

孔门十哲政事兴,百里负米孝双亲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早年子路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充饥,却为了侍奉双亲,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再吃野菜,再为父母负米,哪里还能实现呢?”

02-濮阳民俗文化-

濮阳杂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濮阳杂技八方动,千年功夫天下知

濮阳杂技,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因为从业者众多,濮阳又有“杂技之乡”之称。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濮阳杂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濮阳杂技文化近年来大放异彩,以自己精湛的杂技技巧和表演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清丰麦秆剪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非遗美名扬,丰收吉祥落纸张

清丰麦秆剪贴,源于明代中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其制作材料为麦秆而得名,是一种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剪贴艺术,象征着吉祥和丰收。在民俗学、绘画艺术、民间技艺等方面,清丰麦秆剪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南乐目连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剧化石承千年,非遗文化濒失传

目连戏是濮阳南乐县的传统戏曲剧种,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目前已濒临失传。目连戏以中国民间杂耍为主,从服装、道具、化妆到表演均有独特之处,集综合戏曲、武术、焰火、魔术、特技表演于一身,其表演形式、戏剧程式等方面无不带有传统文化的烙印。

大弦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廷御戏公兴班,古味表演引人观

大弦戏原称公兴班,又名弦子戏,源于唐代宫廷音乐,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它以河南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弦戏基本保持了戏曲最原生态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03濮阳特产

训达醇香花生油

花生油就要醇香味

酱豆饼

爱者赞其满豆香,厌者怨其臭不闻

酱豆饼,又名酱窝窝、豆酱饼,是濮阳地区非常独特的农家美味特色小吃。酱豆饼的历史起源有很多种,在上个世纪的贫困时期,当地的人们就是依靠它度过了冬季无菜的日子。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酱窝窝并没有淡出人们的餐饮生活,而是变成了一个时代独特的记忆。

西邵红杏

平生尝遍四海肴,西邵红杏胜仙桃

西邵红杏因以南乐县西邵乡出产地最佳故名,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邵大部为黄河古道,旧时沙丘连绵,果园成片,农村多种植杏树。其历史悠久,品种亦多,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酸甜适口等特点。近年又引进新品种试种成功,经济价值高,远销省内外。

范县大米

黄河滩上好大米,晶莹透明白如玉

范县大米,河南省范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范县稻谷种植历史悠久,夏属昆吾时期已开始种植旱稻,已有3000多年历史。因其靠近黄河,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及肥沃的土壤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优质大米。范县大米米质纯正,晶莹透明,洁白如玉,香软味甘,营养保健,天然无污染,适口性极佳。

04濮阳美食

壮馍

焦黄脆鲜入口香,外酥里嫩馅中藏

濮阳壮馍分荤、素两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被誉为“濮阳百年名吃”。前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濮阳时,曾品尝壮馍,并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壮馍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裹凉皮

薄如蝉翼白如纸,内有乾坤美味始

濮城滑脊汤

酸甜爽口暖洋洋,油润滑溜扑鼻香

濮城滑脊汤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的特色小吃。油润爽滑的外观,软烂醇香的口感,芳香扑鼻的味道,吃上一口仿佛一股热烘烘的暖流涌进胸膛,烫得人浑身舒服至极。吃快了,甚至烫得人眼泪直滚。但心里却依旧暖洋洋,热烘烘,润酥酥的,颊齿留香,余味无穷。

鸡蛋布袋

荤素搭配滋味足,酥香美味享口福

濮阳地区的风味名吃。外皮焦香酥脆,内容蛋香宜人,配上榨菜,腌菜,咸菜或可口凉菜,滋味更加妙不可言。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尤其适合早餐。

05濮阳地标

戚城公园

万千历史园内藏,先贤浓墨绘锋芒

中心广场

人作园景宛天开,雄风龙雕显神态

濮阳市中心广场位于濮阳市市区中部,占地7.03公顷,栽植乔灌木11860株,覆盖率达89.36%。广场全园共有五个功能分区,各区域均采取自由式布置来创造园景,场地大小不等,分散布置,曲径相连,是市民休憩、娱乐、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华龙碑

龙现帝丘丰碑立,刻画濮史沧桑地

龙碑由碑顶、碑身、中座、基座四部分组成。碑顶呈三角形,每角卧一石龙,栩栩如生。碑身由三根巨龙石柱支撑,龙柱之间是三块石碑,镶嵌三组金色大字“中华龙乡”、“颛顼遗都”、“澶渊盟城”。周围镶砌8幅浮雕,分别记述了濮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牌楼

明初老城四牌楼,千年风雨写春秋

四牌楼位于濮阳县城老城区东西大街交汇处,是闻名遐迩的濮阳老城标志性古建筑。四牌楼为明代嘉靖初期,知州龙大有为表彰都御史侯英为官清正、秉公执法而立。门楼四方匾额镌有十六个大字,东为“颛顼遗都”、西为“澶渊旧郡”、南为“河朔保障”、北为“北门锁钥”。

我们大濮阳可以列举的远不止这些,后续我们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濮阳故事,也欢迎留言补充哦!

THE END
1.我国小麦稻谷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口粮供应实现绝对安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20/21年度我国三大谷物仍将供大于需。其中,小麦产大于需1400万吨左右,稻谷1700万吨左右。目前小麦、稻谷口粮品种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口粮供应实现了绝对安全。 玉米品种产不足需,但市场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库存、品种间调剂得以弥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明年玉米仍存在产需缺口,但缺口比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ppsX5d2qnL52R8x6Ufo5200912
2.[原创·图文]——蓬安农村收割稻谷工具演变历史过程。原始传统蓬安农村收割稻谷工具演变历史过程。原始、传统、现代工具并存四http://share.mala.cn/wap/thread/view-thread/tid/15986799
3.文物说史这里发现万年前的稻谷———要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这粒炭化稻米,连同上山遗址发现的水稻收割、加工等方面的证据,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到了一万年前,再度证明稻作栽培发源于中国南方。 栽培稻是人类从野生稻逐步驯化而来的。一颗小小的稻米,如何能够判断是栽培稻还是野生稻?考古学家自有一套判别的办法。栽培稻与野生稻在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2112/t20211203_255578_m.html
4.米饭的进化史有人从稻谷堆积的厚度及面积推算,稻谷总量当在100吨左右。河姆渡稻谷种植历史距今有7000年,籼稻、粳稻都有,且属人工栽培。而且,吃米饭并不限于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在以小麦为主的中原地区也吃大米,在河南安阳殷墟上便曾发现商代晚期稻谷遗存。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堆积层https://www.meipian.cn/10gzujp2
5.科学网—食文化漫谈:米饭简史稻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方俗称稻谷或稻子,脱壳后是大米,煮熟后称米饭或白饭。稻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酿酒、制造饴糖的重要原料。稻米栽培种植与食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其种植区分布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稻米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总产量第三位,仅次于玉米和小麦。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占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339800.html
6.海南种稻已有3000年历史改写世界水稻育种史海南新闻海南岛的水稻栽培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大约在三四千年前就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海南岛野生稻资源也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岛长夏无冬的独特气候条件,更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种三造水稻的地区。 1月,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土壤已经进入“冬眠”,而在海南三亚,一粒粒稻秧正在从土壤中“伸出头”来http://m.hkwb.net/content/2015-02/02/content_2479263.htm
7.稻谷风云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稻谷风云 简介 动作/历史/剧情 评论高清版 APP 缓存 APP 分享 影人更多 导演 马惠武 王刚 唐夏娃 郭靖宇 免费大片更多 一念天堂 7.0 中国蓝盔中国担当守卫和平 7.5 冬至许亚军携手秦海璐 8.1 绣春刀刘诗诗吴奇隆大婚 6.6 歼十出击歼十战机翱翔天宇 7.4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娜扎变身脑残韩粉 https://m.1905.com/m/vod/920765.shtml
8.怀化问“稻”——稻源篇湖南怀化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悠久的中华稻作文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位于五溪大地的洪江市安江镇,孕育了绚烂多姿的农耕文化。在安江镇境内的高庙文化遗址中,发现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7800年前。 70年前,青年袁隆平踏进与高庙文化遗址隔江相望的安江农校,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025091312126603916&cdn=https%3A%2F%2Fregion-hunan-resource
9.水稻演变的历史当然,仅凭考古发现来推测原始社会的稻谷产量,其推测结果并不一定准确。现在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有文字可查的亩产数据。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代的稻谷产量:“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一户人家一年耕种100亩地,总收成不超过20锺。春秋战国的亩很小,三亩半相当于现在一亩,管子说的百亩实际上只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8/11/36465141_630013341.shtml
10.黎族的农具和农田水利都有啥悠久历史黎族种植稻谷的历史悠久,在唐朝徐坚的《初学记》里就说:“《广志》曰:‘南方地气暑热,一岁田三熟,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 到清朝时,文献谈到黎族地区稻米生长情况时就说:“依山涧为田,所获较外间数倍,其米粒大色白,味颇香美。”除了种植稻谷以外,黎族人民还种植杂粮。主要有红薯、玉米、花生https://minsu.httpcn.com/info/html/20161010/PWPWKOUYKORN.shtml
11.(统编2024版)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5.【史料实证】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粘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化遗迹是() A.山顶洞遗址B.二里头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6.【史料实证】《中国百年考古大发现》中涵盖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考古发现, 书中有关于农作物栽培、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的记载,可以印证记载的遗址有()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0/8046015022006113.shtm